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现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厚达6米的灰烬层动物化石

结北京人使用石器进行农北京人大脑容量约为北京人已经学会人工取北京人开始饲养家禽和

论业生产1060毫升火家畜

A.AB.BC.CD.D

2.一张历史学习卡片上有“距今7000年前”“人工栽培水稻”“干栏式建筑”等字样。据此判断,与学

习卡片相关的早期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3.国家博物馆商代青铜器展的解说词中说道:商代青铜器铸造作坊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作坊中还存

在较细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这反映出商代青铜器()

A.制造技术高超,铸造工艺复杂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

C.融合了中原和少数民族的铸造风格D.体现出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4.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材料中的“它”是()

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

5.下列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破釜沉舟B.约法三章C.卧薪尝胆D.风声鹤唳

6.下面是某书的部分目录。这部书主要介绍的是()

一、“四六分水”与鱼嘴分水排沙机理

二、“深淘滩、低作堰”与飞沙堰的节制功能

三、渠首永久性的进水口一宝瓶口

A.秦长城B.都江堰C.灵渠D.秦始皇陵兵马俑

7.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骨帮楼车翻车

A.政治制度完备B.农业技术进步C.海外贸易发达D.文学艺术繁荣

8.下列观点与学派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一一儒家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一道家

C.“无为而治”一一墨家

D.“以法治国,法不阿贵”一一法家

9.陈胜说:“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这段话反映出秦朝()①

重视农业生产②徭役和兵役沉重③对农民征收重税④实行的法律严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0.下面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实行盐铁官营、专卖B.都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C.都统一铸造五铢钱D.都北击匈奴并巩固边疆地区

11.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上述材料说明了张骞通

西域的()

A.原因B.过程C.结果D.影响

12.某位同学的历史学习卡片上能看到“公元25年”“刘秀”“洛阳”的字样。这张学习卡片所学习的内

容是()

A.平王迁都B.秦灭六国C.刘邦建汉D.光武中兴

13.《三国志》记载孙吴政权“比年(近年)以来,复远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货物……浮舟百艘,沉滞

津岸,贸迁有无(货物买卖,互通有无)。”材料反映了孙吴政权()

A.大力兴修水利B.改善民族关系C.发展海外贸易D.开发西南地区

14.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可用于研究()

南朝牛车画像砖南朝青姿刻花单边壶南朝青姿花尊

A.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B.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C.江南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D.南方政权的民族政策

15.“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文艺复

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以上观点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A.核心思想是“神权至上”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D.发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

16.他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他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17.对右图所反映的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A.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B.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D.为欧洲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18.下图是记述拿破仑生平的《拿破仑传》。这部传记的内容应包括()

拿破仑传

①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②参加“光荣革命”③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④远征俄国失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如下图。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内容一: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内容二:美国的独立

内容三:法国大革命

A.封建时代的欧洲B.步入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20.《世界文明史纲要》写道:“它把世界工人运动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那伟大的思想掌握了千

百万群众,便变成了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文中的“它”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共产党宣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中国古代制度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堇鼎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鼎腹内壁铭文证实了文献中

关于召公熊以其长子就封于燕的记载。印证了西周实行

①制度。

堇鼎堇鼎腹内铭文

燕地是东北方民族南下的交通要道,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这是一个镇抚边鄙、捍卫王室的重要

地区,所以周天子将同姓宗亲的召公封在这里。

——摘编自《北京通史》

材料二当秦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之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秦王朝的建立,

使中国历史由诸侯割据称雄的时代进入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秦的统一,对于以汉族为主的,多

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三

——数据整理自《中国人口发展史》等

材料四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

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将材料一①处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一中《北京通史》的记述,分析周天子把召公封到燕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汉人口数量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4)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

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认识。

2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材料一

浙江绍兴出土。青铜鸠杖顶

新疆焉耆出土。龙纹金带扣是汉朝为了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纺轮为陶制

端立一鸠鸟(中原风俗)。

有效管治边疆地区,馈赠给周边地区首品,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最早的捻

杖底端则跪坐一人像,其穿

领的礼物。线工具。

着明显不同于中原风俗。

①汉代八龙纹金带扣②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③春秋青铜鸠杖

材料二秦统一后的各地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反映在服饰方面,这一时期的秦王朝一方面继续保

留、因袭其原有的式样,同时加以发展;另一方面,又吸收各地服饰的式样,以补其原有之不足。

----摘编自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

材料三

时期服饰发展情况

西汉社会经济极端凋敝,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此时人们对现实安稳的诉求使得他们处处小心谨

初期慎,整体服饰表现是拘谨的、内敛的。

汉武

汉王朝实现了版图上、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但由于距离战乱和建国之初

帝时

的贫困还不远,服饰风格以内敛为主,有所松弛和改进。

国家强盛,承平已久,远方外族对大汉帝国的仰慕都大大增加了大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

西汉

感。服饰发生了明显转变,摆脱了之前束缚拘谨的风格,变得合体、轻松,服装不再紧身束

后期

裹。

——摘编自徐蕊《汉代服饰的发展轨迹及其变化动因分析》

材料四

北魏都城在平城(山西大同)时期,妇女的裙装服饰主要为窄袖、袍衫、垂

裙、黑帽,具有鲜明的胡服特色。

迁都洛阳后,洛阳时期的妇女裙装服饰则是从上到下完全模仿汉服,但汉服

中又融入其他各民族的服饰特征。如洛阳北魏元邵墓中女侍俑的服饰,与汉服相

比,袖口裁短,领口加宽并将腰线上移。

一一摘编自蒋雯《北魏时期文化融合之服饰文化》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统一后服饰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说出秦朝在促进“各地文化交流”上的其

他措施。

(3)依据材料三,将下列西汉时期人们服饰风格的变化补充完整。并概括西汉服饰变化的原因。

西汉初期:汉武帝时期:一西汉后期:

(4)依据材料四,概括妇女裙装服饰变化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说出北魏妇女裙装服饰变化

的主要原因。

23.不同领域的卓越人才在历史长河中如群星闪耀,各放光彩。

材料一(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十二年,

秦徙都(迁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人物贾谊(汉文帝时的儒生)主父偃(汉武帝时的官员)

令齐、赵、楚分为若干国,使悼惠下推恩之令,使侯王得分户邑(人口和土地),以封

治国

王、幽王、元王之子孙各受祖之分地,地子弟,不行黜陟(不用升降官吏),而藩国自析(分

主张

尽而止。崩离析)。

材料三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九十二篇,被称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主

要内容包括:

①田地的耕作、施肥技术;种子的选取与收藏;粮食作物以及各种蔬菜瓜果、花草林木的栽培经验;

②各种家畜、家禽,以及鱼等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

③酒,酱、醋、豆豉等各种调料,肉脯、饴糖等的制作。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说出商鞅变法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两种治国主张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说出两种治国主张出现的原因。

(3)将材料三的①②③,填写到下列表格相应位置。(填写序号)并谈谈你对《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

农业“百科全书”的理解。

内容序号

涉及牧业、渔业

涉及食品加工制作

涉及种植业、林业

24.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享有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即它早已在基础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

位……英国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

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它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由于行会瓦解较早,又对传统的

条块农田进行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英国建立起了自己的铁路干线网,铁路线在1838年延伸到伯明翰,

1840-1841年延伸到南安普顿和布里斯托尔。从1843年起,英国投入运营的铁路线里程达到1900英里,

但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难以建筑铁路的威尔士彭尼斯高地或者是苏格兰

高地仍然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摘编自《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人们对曼彻斯特(英国著名的纺织业中心)生活的描述。

托马斯・麦卡莱(自由派议

罗伯特•骚塞(浪漫主义诗人)崔斯坦(社会学家)

员)

“很难想象,在如此拥挤的街“人活得更长寿,因为“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

道,所有用砖砌成的房子被周围弥漫他们有更好的食物,更好的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

的烟雾熏黑。它们之中的繁华建筑,居住条件和衣着,以及医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

没有它们应有的古朴、美丽和圣洁。疗。而这些方面要归功于国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

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机器所发出的喧家的制造业所创造的财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

嚣声。”骨田O”无神。”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的特点。

(3)概括材料三中三位人物的主要观点。(抄写原文不得分)分析造成上述观点差异的主要原因。

罗伯特・骚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托马斯・麦卡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斯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得出,根据材料中的北京人头盖骨,可得出北京人大脑容量约为1060毫升,脑容量

比现代人小。B项正确;仅从使用石器不能得出是用于农业生产,排除A项;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不会

人工取火,排除C项;从动物的化石不能得出北京人开始饲养家禽和家畜,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人工栽培水稻技术,建

造干栏式房屋,所以与学习卡片相关的早期人类是河姆渡居民,C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

A项;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排除B项;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最早掌握了栽培粟的技术,

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商代青铜器铸造作坊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可知商代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可知商代青铜器工艺复杂,技术水平较高,A项正确;商代

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军事战争,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对青铜器的铸造风格进行解释,排除C项;材料

中并未商代青铜器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进行解释,无法判断是否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A

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可知商代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比较

成熟的文字,西周以后,金文取代了甲骨文成为主要文字,符合材料要求,A项正确;金文刻于青铜器

上,属于青铜明文的代表,排除B项;隶属出现于汉初,人们习惯性地将隶书书写于竹简上,排除C项,

楷书形成于两汉时期,人们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简,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卧薪尝胆反映了越国国王勾践励志灭吴,称霸诸侯的典故,C项正确;破釜

沉舟取自于秦末农民战争中项羽击败章邯的典故,排除A项;约法三章取自于秦末农民战争刘邦稳定关中

的措施,排除B项;风声鹤唳取自于东晋与前秦的跳水之战,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鱼嘴分水排沙”“深淘滩、低作堰”,可知书目中介绍的工作原理符合都江堰根据地

理位置高低调节水位高低的做法,B项正确;秦长城主要用于军事防御功能,排除A项;灵渠在秦朝时期

也主要是用于军事进攻,以运输军用物质,排除C项;秦始皇兵马俑主要用于陪葬,排除D项。故选B

项。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骨耙是翻土工具,楼车是播种工具,翻车是灌溉工具,所以它们共同反映农

业技术进步,B项正确;骨耙、楼车和翻车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A项;骨帮、楼车和翻车与海外贸易发

达无关,排除C项;相、楼车和翻车与文学艺术繁荣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以法治国,法不阿贵”,可知材料体现了法家严刑峻法,以法治国的观念,D项正

确;“天下兼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排除A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儒家

民贵君轻的思想;排除B项;“无为而治”体现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政治理念,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可以看出秦代的法律严苛,徭役和兵役沉重,②④符合题

意,C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无法看出当时重视农业生产和对农民征收重税,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项。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将军蒙恬率军北极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巩固了北部边疆地

区;汉武帝时期,派大将卫青、霍去病三次打击匈奴,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巩固了边

疆地区。由此可知,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北击匈奴并巩固边疆地区,D项正确;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

卖,这与秦始皇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治国,排除B

项;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秦始皇时期统一铸造半两钱,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可知材料说

明了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观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属于说明事件原因,A项正确;张

骞通西域的过程体现在他所经历的国家和所见所闻,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的结果体现在开通了丝绸之

路,排除C项;张骞通西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客观上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排除D

项;故选A项。

12.【答案】D

【解析】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其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D项正确;A项是东周时期,排除A项;B项是公元前3世纪,排除B

项;刘邦建立的是西汉,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C

【解析】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三国志》记载孙吴政权“比年(近年)以来,复远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货物……浮舟百艘,沉滞津

岸,贸迁有无(货物买卖,互通有无)”,体现了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船队曾经到达夷

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蜀汉在承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

地区的开发,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三国时期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

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14.【答案】B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中的牛车和瓷器涉及南朝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以可以用于研究江南地区

的经济发展。

故选:Bo

本题考查南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南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

15.【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文

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

映。”以上观点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

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ACD表述错误。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他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说,D项正确;迪亚士到达了非洲最

南端好望角,排除A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排除B项;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排除C项。故选

D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所形成的贸易形式体现了“三角贸易”的具体过程,欧洲殖民者通过三

角贸易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D项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

说的正确性,排除A项;达•伽马首次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排除B项;《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8.【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拿破仑传”,可知传记中主要描述的是拿破仑的生平事迹,拿破仑在建立第一帝

国后,颁布了《拿破仑法典》以维护革命果实,①正确,拿破仑通过发动雾月政变组建一个新政府,后来

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帝国,③正确,拿破仑执政后期发动了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远征和侵略,其中包括俄国,

但是以失败告终,④正确,C项正确;“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但是拿破仑是法国

的政治领袖,②错误,排除ABD项。

1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美国、法国分别通过革命和独立战争的方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反映了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说明英国已经进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时

代,排除A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发动者是无产阶

级,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动者是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C项。

2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它把世界工人运动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可知材料所指的思想成果指的是科学

社会主义的诞生推动了世界工人运动的发展,D项正确;《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

宪制度,排除A项;《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B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

思想理论成果,代表了资产阶级的礼仪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

21.【答案】(1)①:分封制度

原因:燕地处于交通要道,是稳定边疆、捍卫王室的重要地区。召公是周王室宗亲。

(2)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变化:秦灭六国至秦末汉初人口数量减少。秦末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

原因:秦末汉初时期,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大起义,人口数量减少。

西汉建立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局

面,西汉走向强盛。

(4)政治制度是对现实的反映,因此政治制度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

【解析】(1)根据材料“鼎腹内壁铭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召公爽以其长子就封于燕的记载”,可知堇鼎

验证了分封制下,周天子对召公的封赐。根据材料“燕地是东北方民族南下的交通要道”“这是一个镇抚

边鄙、捍卫王室的重要地区”“所以周天子将同姓宗亲的召公封在这里”,可知燕地交通位置重要,作为

边地的地理位置重要,所以为了显示国家对燕地的重视,将同姓宗亲分封在了燕地。

(2)根据材料“使中国历史由诸侯割据称雄的时代进入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可知秦建立起

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正式进入了大一统时代;根据材料“秦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可知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后来封建社

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从秦灭六国到秦末汉初,人口明显减少,主要原因在于经历了六国战乱和秦末

农民战争后,导致社会动荡,人口减少;但是到汉武帝时期,人口有重新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甚至超越了

前期的高点,主要原因在于经历了汉初的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后,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同时汉武帝时期也

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是社会秩序和综合国力都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所

以汉武帝时期又重新出了人口增长的现象。

(4)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只到汉武帝时期的强盛,说明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和

完善是对现实要求的反映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也要随之不断创新完善。

22.【答案】(1)②;③;①。

(2)特征:保留秦国原有样式;吸收各地服饰样式。

其他措施:统一文字。

(3)变化:由拘谨、内敛T到有所松弛一最后轻松、合体。

原因:经济、国力的变化(人们心态的变化)。

(4)时代特征:民族交融。

主要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半坡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期著名的古人类遗址,体现了中国早期境内

人类文明的起源,所以对应的是②;根据材料“杖底端则跪坐一人像,其穿着明显不同于中原风俗”,可

知青铜鸠杖象征着王权的威严,体现了江浙地区早期国家的兴起,所以对应的是③;根据材料“龙纹金带

扣是汉朝为了有效管治边疆地区”,可知汉代八龙纹金带扣成为汉代管理西域最有力的实物证据,体现了

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所以对应的是①。

(2)根据材料“一方面继续保留、因袭其原有的式样,同时加以发展;另一方面,又吸收各地服饰的式

样,以补其原有之不足”,可知秦统一后的服饰既保留有原有的样式,也吸收了其他地区的服饰式样,体

现了多样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秦为了巩固统一,还统一了文字,都以小篆作为官方文字统一使用。

(3)根据材料“整体服饰表现是拘谨的、内敛的",可知汉朝初年的服饰风格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凋敝的

影响,体现出拘谨、内敛的特点;根据材料“服饰风格以内敛为主,有所松弛和改进”,可知随着汉武帝

时期国力的强盛,这一时期人们的服饰虽然依然比较内敛,但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松弛;根据材料“变得

合体、轻松,服装不再紧身束裹”,可知汉代后期,随着国家长期的稳定与繁荣,使人们的民族自信心更

加强大,所以这一时期的服饰打破了原先的束缚,体现得更加的轻松、合体。所以,不同时期的服饰具有

不同的特点,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人们心态的变化。

(4)根据材料“洛阳时期的妇女裙装服饰则是从上到下完全模仿汉服”“但汉服中又融入其他各民族的

服饰特征”,可知孝文帝改革时期,汉族服饰与少数民族服饰相互融合,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而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孝文帝改革的推动。

23.【答案】(1)内容:奖励军功:奖励耕织;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

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

基础。

(2)相同点:使诸侯国将封地分给众多子弟,从而削弱诸侯国力量。

原因: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

(3)

《齐民要术》

内容涉及牧业、渔业②

内容涉及食品加工制造③

内容涉及种植业、林业①

理解:《齐民要术》内容丰富,涉及到农、林、牧、副、渔等各方面的生产技术。

【解析】(1)根据材料“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可知商鞅变法时期重视编订法律,奖励耕织,增强

国家的经济实力;根据材料“外劝战死之赏罚”,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根据材

料“秦徙都(迁都)之”,可知商鞅变法迁都咸阳;根据材料“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

县”,可知商鞅变法重新合编了地方行政单位,统一实行郡县制;根据材料“为田开阡陌”,可知商鞅变

法时期废除了井田制,推广土地私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诸国变法最彻底和最成功

的,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终于实现了富国强兵,军队的战斗力也大为提高,使秦国一跃成为六国中的强

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令齐、赵、楚分为若千国……地尽而止”“使侯王得分户邑(人口和土地)……而藩国自

析(分崩离析)",可知贾谊和主父偃的削藩措施都强调分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