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类型(考点详解)-广东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类型(考点详解)-广东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类型(考点详解)-广东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类型(考点详解)-广东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类型(考点详解)-广东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类型命题点1物质的变化命题点2物质的性质命题点3反应类型物质的变化本考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①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一般在选择题中出现。必考点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常见现象状态变化、形状变化、位置变化、能量转化,如干冰汽化、矿石粉碎、扩散、灯丝发光、石油分馏等铁生锈、燃烧、腐败、煤的干馏等区别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了新物质关键词弯曲、破碎、榨汁、折断、研碎、刻划、熔化(融化)、蒸发、升华、结晶、液化、凝固、挥发、晾干、沸腾、过滤、蒸发、溶解、稀释、水循环、通电发光、山体滑坡、轮胎爆炸等蜡烛、木炭、酒精等燃烧,燃放鞭炮、酵、酿酒、发霉、腐烂、变馊、铁生锈、生成铜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除垢、酸碱中和、酸雨腐蚀等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微粒的运动速度或微粒间的间隔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旧分子被分裂,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易错点:1有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红墨水滴入水中,电灯通电发光。2.化学变化不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如食物腐蚀。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瓦斯爆炸是化学变化,而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典例精讲】1.(2023年贵州省中考)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B.用黄豆酿造酱油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用食醋去除水垢【答案】A【详解】A、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黄豆酿造酱油,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食醋去除水垢,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2.(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光合作用【答案】B【详解】A、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白玉为堂金作马 B.暗香浮动月黄昏C.蜡炬成灰泪始干 D.日照香炉生紫烟【答案】C【详解】A、“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过程中涉及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D、“日照香炉生紫烟”是指光的作用,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 B.牛奶变质 C.水结成冰 D.葡萄酿酒【答案】C【详解】A、铁锅生锈,生成新物质铁锈,不符合题意;B、牛奶变质,生成新物质,不符合题意;C、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变化,符合题意;D、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酒精,不符合题意。故选C。5.(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A【详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冰、下雪,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狂风怒号,卷走茅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方法指导]

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利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来判断属于哪种变化。物质的性质本考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1.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判断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可知2.变化、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常用“能”、“会”、“可”、“易”、“有”等字,如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是铁的化学性质之一。描述物质变化时一般表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多用“生成了”等。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但这不是唯一的;性质与用途的联系: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典例精讲】6.(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氧气常用于人工降雨 B.金刚石可用于裁玻璃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D.小苏打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答案】A【详解】A.干冰升华吸热,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选项说法错误;B.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裁玻璃,选项说法正确;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可用于制作电光源,选项说法正确;D.小苏打加热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以及会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可用于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7.(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OH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答案】A【详解】A、氢氧化钠虽然显碱性,但有腐蚀性,不能改良酸性土壤,该选项说法错误;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油污,该选项说法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某些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作电光源,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8.(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石墨作电极 B.用熟石灰(显碱性)改良酸性土壤C.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D.金属铜作导线【答案】B【详解】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可用作作电极,错误。B、熟石灰(氢氧化钙)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化学性质),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C、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错误。D、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导电性良好,属于铜的物理性质,错误。故选:B。9.(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性质用途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作霓虹灯B活性炭吸附性作冰箱除味剂C熟石灰碱性改良酸性土壤D一氧化碳有毒冶炼金属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灯,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可作冰箱除味剂,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呈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D。10.(2023年陕西省中考)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答案】C【详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方法指导]熟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利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来判断属于哪种性质或是利用哪种性质的用途。反应类型本考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①四种反应类型的定义;②四种反应类型的反应特征,一般以选择题或综合题中考查。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类型定义反应特征例子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C(多变一)4P+5O2点燃2P2O5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A→B+C+……(一变多)2KMnO4△K2MnO4+MnO2+O2↑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AC+B(一换一)Fe+CuSO4==FeSO4+Cu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生成H2O或气体或沉淀)NaCl+AgNO3==AgCl↓+NaNO3其他反应类型(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它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

例如:S+O2点燃SO2(S被氧化),C+2CuO高温CO2↑+2Cu(C被氧化)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走的反应例如:H2+CuO△Cu+H2O(CuO被还原)易错点:1.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生成物不一定是单质,如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2.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3.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4.氧化反应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典例精讲】11.(2023绍兴)《天工开物》中记载烧制青砖时“火候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釉”。该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克C.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塞住砖窑的通气孔,窑内柴火会较快熄灭,是由于缺少可燃物【答案】C【解析】【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而不是28克,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算出Fe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因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所以Fe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符合题意;D、塞住砖窑的通气孔,窑内柴火会较快熄灭,是由于缺少氧气而不是缺少可燃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12.(2023•北京)下列关于2H2O22H2O+O2↑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生成的H2O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H2O2与生成的O2的质量比为17:4【答案】C【解析】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从微观上,每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分子,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从微观上,每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分子,则生成的H2O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D、参加反应的H2O2与生成的O2的质量比为(34×2):32=17: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3.(2023•长春)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为探究水的组成,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气)Fe3O4+4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化学式为H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Fe和H2O的质量比为3:4 D.该实验证明了“水不是一种元素”【答案】C【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则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气)Fe3O4+4X可知,反应前有3个Fe、8个H、4个O,反应后有3个Fe、4个O,则4X中含有8个H,所以X的化学式为H2,故选项说法正确。B、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