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中学业考2课件_第1页
2014初中学业考2课件_第2页
2014初中学业考2课件_第3页
2014初中学业考2课件_第4页
2014初中学业考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透目标落实于常态教学----由2014

德文版歌词的译文:他们骑着最快的马,把风抛在身后/成千上万人,由一人带领/其他人都跟随着:成吉思汗/他们跨过高山和沙漠,他们把恐惧和惊骇带到每寸土地/即便是闪电雷鸣也无法阻止他们/拿起伏特加狂饮吧,因为我们是蒙古人,我们早已成为魔鬼的化身/当他举起酒杯,无论何时,你都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他是时代最大的情人和最强的男人/我们听说所有的女人都仰慕他,他一晚上弄出七个孩子/对于他的敌人他只是嘲笑,因为他的力量没有人可以抗衡。

1979年,一首用德文演唱的迪斯科舞曲《成吉思汗》风靡欧洲,不到一年,在原曲上重新填词后,这首歌迅速为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广为传唱。以下为《成吉思汗》的两组歌词:

国语版歌词:有一个东方古老故事让我来告诉你/有一个中国古代皇帝太伟大了不起/他威力不可一世,所向无敌/他曾经身怀大志,他远征东西/他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家/成吉思汗,有文明有魄力有智慧异常英勇/成吉思汗,不知道有多少美丽的少女们,都想嫁给他啊,都想做他新娘/他是人们心中的偶像。试从历史视角评析这两组歌词。

本题重在考查重要历史人物的认知与评价、历史题材艺术作品证史的价值及方法,及其对于历史视角的多元、多层认识能力。评分时可参照如下五个视角(层次):完全脱离歌词来评述成吉思汗及其蒙古的历史地位,不得分。仅是从史实角度评析,最高给8分。如仅指出德文版歌词中提到成吉思汗的领袖地位、“蒙古西征”以及欧洲人对蒙古征服者的畏惧等;国语版歌词中提到成吉思汗的地位,蒙古军队的强大,“远征东西”等,给6分。在此基础上能揭示歌词中的史实错误,如德文版歌词中提到的“伏特加酒”,成吉思汗时代尚未酿造推广;国语版歌词中说成吉思汗是“皇帝”,不确切,给8分。在史实评析的基础上,能从历史人物评价的视角展开,最高给12分。如依据评价历史人物“具体分析”、“全面分析”、“阶级分析”、“发展分析”、“辩证分析”等原则,分别指出两组歌词对成吉思汗历史地位评价认识的偏颇不足等。在史实评析、人物评价、作者认识水平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歌曲的社会反响角度出发,指出这首歌“风靡”“传唱”背后的历史原因,最高得20分。如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流行文化的“反传统”特点及社会环境的“宽容”;指出“文革”结束后中国大陆年轻人历史知识的相对贫乏,以及“开放”语境下的“凡流行必追”及强烈的“反正统”心态等。注意:答案如涉及多个层次,但其中的条理及逻辑关系未能理清的,酌情给分。在史实评析、人物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歌词作者的历史认识及价值观,即能透过歌词,看出作者的历史认识水平和情感、态度及价值导向等,最高给16分。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接受日本侵华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投降书

有台湾学者说: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呈递降书的这一历史性镜头,降将双手送出“那张纸”时,纸离桌面太近,太低,“那张纸”也没过桌面的中线,胜利者得伸长胳臂俯着上身接过来。看来,“降将”有机心,何应钦恐怕是有些慌张。单就那授受片刻而论,日本没输。

你同意台湾学者对这张照片的解读吗?简要解释你的回答。观念的转变:除却历史常识、基本史实(集体记忆)外,重在考查认识历史的思想方法,包括鉴证识史、解释评价的史学思想方法。因而揭破的是史学思想方法的目标,而不是识记历史认识某一结论的目标。(知识仅是载体,史料运用可以千变万化,记忆从历史要素解释评价的结论是没有意义的)教学的转变:有意识地将学业考试的考查目标,举一反三地运用于日常教学,包括新课与专题复习课,以巩固目标的达成之效。(日常教学是引导学生“习得”史学思想方法的主阵地,单纯地指望复习环节做几份历年试卷,收效是有限的)评价的转变:领悟考查目标、近3-5年学业考试试题,试题形式的变化走势,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死记硬背已有的题目、机械模仿试题的外在形式是没有意义的)结业考主要特点:重视基础知识;彰显史学思想方法1、重视基础知识试题着重考查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事件,重要时间,重要典章制度,重大的文明成果.(所涉及内容不超课后大事年表)如:朝代沿革与文明成果。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与新中国成立及雅尔塔会议。开四:从生活史角度近代的文明成果。2、彰显史学思想方法(1)史学方法在本试卷中的分值占三分之一强,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有可能以后会强化到50%左右。

(2)在课程目标的考察功能上有变化。如逐渐从史料效果、信度的判断走向史料解释与评价的方法。(文物的证史价值与“动机与效果”的分析方法);逐渐从史料判断的原则走向史料判断的应用。(由以往照片、漫画的证史路径到今年结合雅尔塔会议的具体内容谈漫画的证史价值);强调论证逻辑的方法。(电影、报纸能否证史?同时考论述有哪几种路径?

)

简单归纳:史学思想方法的两大组成部分鉴别与汲取的思想方法解释与评价的思想方法史料效度与信度的判断——求真历史与逻辑一致的追求——求通

历史的真伪比评价的高低来得重要!

“是什么”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前提。不同性质、类型、载体的史料,价值不一。史料的效度与信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鉴别与汲取的思想方法:

历史的本质不在于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某事,而在于对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理路的揭示。自然这种揭示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史实基础上;人物、事件、文明成果的评价视角;史实解释与评价的辩证理路.解释与评价的思想方法:鉴别与汲取的方法目标

(1)文物(实物史料)的证据价值

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既可证明那时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水平,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状况(闭二2)(68%)

图B所示的文物既能证明————也能反映————————。

遗址是固定的;遗物是可以移动的(开一3)(45%)

漫画:由受众的范围、情感、态度折射当时的社会心态(闭三4)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此类漫画宣传的主题在那时得到大众普遍认同,反映了…………()A.移风易俗渐成为社会风气B.民主科学成为时代主流C.共和观念业已深入人心D.国土沦丧激起国民愤怒中国境内迄今出土了34枚拜占庭金币,其铸造时期为5——8世纪。这些金币能否证明当时中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有直接往来?为什么?“15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所灭,许多学者来到意大利,继续传播希腊文化,为文艺复兴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分析与判断的视角重在………………()A.经济状况B.文化传统C.政治形态D.自然环境遗物证史:(遗址是固定的;遗物是可以移动的)

(2)文学艺术作品的证据价值

诗歌、油画、壁画、影视:判断其是否具有写实反映历史的特性(闭四2、开二1)。上述材料有艺术想象成分的是“材料

”和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的电影《金陵十三衩》剧照

仅凭材料一能否驳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为什么?文学艺术作品的证史价值诗与画,留下了时代的烙印,折射出历史的风貌。(开二3)。材料一: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唐)白居易《胡旋女》节选材料二:诗与画的互证能拓展、深化对历史的认识。由上述材料能否得出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推论?(答“能”,在括号内打“√”;答“不能”,在括号内打“×”)(1)音乐舞蹈发展…………

(2)异域风情融入……………………

(3)娱乐生活多样…………(4)城市布局合理…………(5)中央集权加强…………有人认为,上述材料还可用于说明“唐朝与少数民族及周边国家的关系”。补充三例唐代诗、画作品,使这一推论更具说服力。3、口述史证史亲历者回首过往,口述历史,留下的不仅是记忆。(共9分)ADCB[材料一]摄影记者侯波回忆:毛主席他们站在天安门的前廊上,……在林伯渠宣布大会开始后,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2.下列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二相一致的是………………()[材料二]外交部翻译吴建民回忆:我们来到联合国大会的会场时,会场里各国代表已经相当多了,很多代表跑上来与乔冠华等人握手,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当乔冠华等人坐到中国代表团席位上时,这可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记者早就在那里等候了。1.材料一所述的历史场景发生在

日。4、地图证史历史地图反映时代特征,折射出人们的地理观念和历史认识。(共12分)观察下列地图,回答问题。图一: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图二: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1.从图一、图二看,15、16世纪的欧洲人已经…()

A.承认“地心说”

B.认同地圆学说

C.否认“日心说”

D.赞同天圆地方2.从图一看,15世纪的欧洲人已具有欧亚非三大洲的概念,但对其认识还停留在混沌状态;从图二看,到16世纪中期,欧洲人对欧亚非三大洲的认识逐渐清晰,并发现了一块新大陆,那就是………()

A.南极洲B.美洲

C.大洋洲D.好望角图三:1627年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3.导致16世纪中期欧洲人地理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有哪些?(1)

;(2)

。4.从图三看,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较之前更明确。你认为15-17世纪欧洲人地理观念的变化与哪些历史因素相关?(1)

;(2)

。评价与解释的思想与方法

1、史料证史逻辑:无征不信,孤证不立

圆明园大水法废墟

能否仅用材料一证明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焚毁的?为什么?材料一:材料二:参与火烧圆明园的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思回忆:“几天后,便决议烧毁圆明园。第一师(指英国第一步兵师)奉命前进到那里,我们在下午很晚的时候才到达……我们奉命掠取我们所能掠到的一切,并用车辆载我们所喜欢的东西”。材料三:(法国)阿尔高特将军回忆(圆明园遭洗劫的情形):“所有可以带走的贵重物品,包括黄金、白银、钟表、珐琅器、瓷器、玉石、丝绸和刺绣品等都被联军夺走”。材料二、三是否可以作为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的证据?为什么?为更有力地证实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除英方、法方外,还可以补充哪几方的证据?简要说明理由。[材料三]工人朱永贵回忆:隔三差五,一些小高炉的负责人被叫去开誓师大会。我也参加过这种大会,就是喊口号,……最后这个数字被人们越喊越大,几乎所有人都信心十足,称要天天“生产放卫星”。

3.有人认为,照片所记录的历史总是真实可信的。结合材料三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判断右列照片能否证实这个观点?为什么?[材料四]企业家曾宪梓回忆:整个会场4000多人,原本严肃而安静。凌晨之前,英国国旗降下来,然后零时零分准时奏中国国歌,升国旗和区旗,……我完全情不自禁地举起了手,大喊一声“祖国万岁”。5.亲历者回忆历史的口述是否可信?为什么?

2、口述史与照片的互证——辨证看待口述史价值材料一: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想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现在)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正如俄国人为保卫家乡而战的事业,是世界各地的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一样。——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的演说材料二: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1946年3月5日丘吉尔的演讲对照二则材料,丘吉尔对苏联(俄国)的态度前后有无变化?为什么?能从表象和实质两方面分析,既看到丘吉尔的态度变化(同情支持--憎恨仇视)(1分),又能指出其一贯的反共立场,可加2分

3、以“表象和实质”解释与评价历史以“动机与效果”解释与评价历史

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动机与其造福人类的实际效果有相一致的,如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但也有不一致的,如诺贝尔发明的

,最初运用于工业生产,后来却被用于战争;核能的开发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二战后期,美国两次投掷

重创日本,但战后更多地被和平利用。以“动机与效果”解释与评价历史右下面图所示为唐朝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

“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采用………………()A.“动机与效果”的分析方法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4、从文化、传统或多元视角评述历史法国先贤祠建成于1789年,至今共有72位法兰西历史文化名人安葬于此。先贤祠正面门楣上镌刻有“伟大人物,祖国感恩”几个大字。先贤祠中卢梭墓的设计匠心独运。从正面看棺柩,屋门微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擎着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结合卢梭生活的时代及其贡献,谈谈对“火炬”象征意义的理解

中国历史上也涌现出许多为本民族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若同样冠以“伟大人物,祖国感恩”,谁配享此荣誉?简述你的理由。卢梭倡导“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反对专制束缚和宗教迷信。他的思想犹如一把火炬,启迪民智,照亮了法国未来前进的方向,引领人们追求自由、民主、人权的理想。(4分)列举:列出符合题意的人物给2分。理由:从贡献及影响两方面加以说明。“贡献”、“影响”各5分,共10分。逻辑及表达:逻辑合理,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共4分。特色: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等,可加2分。历史认识(历史价值判断)的多元视角文明交流的双向性(开一2)文明成果的多元化及其价值(开4)(61%)在上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中亚南亚西亚欧洲

丝绸、文明成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衣、食、住、行,以及学习、娱乐、休闲等每一处细小的地方。请选择其中一个或一种成果,从主要贡献(或创新意义)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史论结合地简述你的看法。(12分)近代以来,人类创造了改变整个世界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思想,乃至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时代。5、新闻照片证史逻辑新闻,捕捉时事热点,反应时代观念,见证历史变迁。下图是1971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影印件》。这一天的头版重大新闻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联合国成立于

。结合新中国外交历程,说说《人民日报》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消息置于头版重要位置的历史原因有哪些?在同一版面中有两条与美国有关的消息,从内容看当时中美关系处于怎样的状态?简要解释你的回答。(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说明中美之间矛盾依然存在,但基辛格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预示着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转机。)(2分)当新闻变旧闻,现实成历史,新解读、新认识常会应运而生。(共24分)

右图为1945年某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影印件,头条新闻为“JAPANSURRENDERS,ENDOFWAR!”(“日本投降,战争结束!”)1.据头条新闻判断,该报的发行日当是()

A.5月8日

B.7月4日

C.8月15日

D.9月2日2.《纽约时报》以感慨、欢呼的语气报道这一事件,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史实说明。(1)

;(2)

。新闻照片证史逻辑3.右图为同一天发行的日本《朝日新闻》头版影印件,其通栏标题是“承奉大昭、旷世圣断均为帝国重建”;头条新闻“为皇国不亡、圣断接受四国宣言”(“圣断”指天皇决定),这反映了日本媒体对“无条件投降”持怎样的态度?4.次日,中国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第二版发布了蒋介石的讲话。从标题文字判断,蒋介石所认定中国抗战获胜的原因是否有说服力?结合史实说明。

蒋主席胜利之日播讲正义终胜过强权感谢国父指引军民牺牲新闻照片证史逻辑从2014年结业考说起闭卷第一题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

区域文明的发源、发展,镌刻下人类对地理环境从适应到改造,从依赖到利用的进程。(共9分)1.将图示下方的字母分别填入右图中对应的示意框内。下列图示中的文明成果,取自不同的区域文明。仔细观察,回答问题。BCEFDA目标:区域文明的地理位置与主要成果相匹配模仿迁移的路径区域文明的常态教学,注意运用历史地图说明其地理方位了吗?区域文明的复习课,注意结合近年的试题,综合演示、并要求学生填写各区域文明的地理位置了吗?区域文明的常态教学,注意各区域文明之生产、生活方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吗?是否重点指出、进而比较各区域文明主要成果(包括制度、文化等)的差异?是否针对上述内容列出过相关图表?关于区域文明地理位置的考查,除了已知的形式外,还可能出现哪些(闭卷、开卷)?2.判断对左图所示文明成果的理解,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从文明社会的标志看,它的产生及其使用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2)从文化传统的视角看,它既奠定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又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3)从史料证据的价值看,它是研究商代冶炼技术、铸刻水平及其纹饰工艺的实物证据……()目标:从文化传统的视角审视文明成果的作用与影响(明年还考)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背景、条件、作用、影响的分析,会用到“文化传统”这一视角?日常教学中,如何循序渐进地示范,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文化传统”的视角开展分析?对于“文化传统”这一视角分析能力的考查,已先后出现过选择、是非两种题型,如果是填空、列举、问答题型,这类题目会如何命制?模仿迁移的路径除了“文化传统”这一视角外,考虑过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社会生活、时代特征等视角“建模”,示范并引导学生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吗?2014闭卷第二题南朝ACBEFD观察下列历史题材的连环画封面图示,回答问题。

1.图示下的字母表示该连环画所绘历史事件发生的朝代(时期)。将字母分别填入“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相应的空格内。

图像涵历史信息,真伪须比对验证。(共12分)目标:历史人物、事件与中国古代朝代沿革(明年还考)2.连环画是否可作为研究其所绘历史的原始史料?为什么?3.在连环画《齐桓称霸》中可能出现的是…………()BCDA4.如果要核实历史题材连环画所绘内容的真实性,可以采用哪些方法?(1)

;(2)

。目标:历史题材艺术图像的证史价值.前考过历史题材作品油画、漫画、照片、影视等

常态教学中,如何强化中国古代朝代沿革的教学?(需要记忆的,如何记忆?)日常及复习课中,如何结合近年来的试题,如何以七/1教科书的大事年表为据,强化中国古代朝代沿革与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文明成果的联系?如何透过不同的历史表述载体(文字、图像、表格……/连环画、油画、邮票、影视、小说、戏剧……)反映这种联系,进而揭示这些载体的证史价值?对于“朝代沿革”这类试题的考查,除已运用的形式外,还可能采用哪些形式?模仿迁移的路径2014闭卷第三题海报,激励民众热情,引领时代潮流。(共10分)5.推测中国抗日民众看到这幅海报后的反应,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观察右图所示的1942年苏联宣传海报,回答问题。1.海报中,“手”喻指的国家是………()

A.美、英、苏

B.美、英、中

C.美、苏、中

D.英、苏、中2.海报中“绞索”象征的历史事件当指………()

A.诺曼底登陆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阿拉曼战役D.《波茨坦宣言》发表3.海报所凸显的创作主题应是………………()

A.扩张肆虐自食其果B.残害民众罪恶滔天

C.合力绞杀纳粹德国D.纳粹军备不堪一击4.从1942年的“二战”历史看,希特勒(纳粹德国)真如海报所描绘的已“奄奄一息”了吗?为什么?目标:释读画面中的历史信息;揭示图像证史的基本途径(疑之所在)模仿迁移的路径图像证史的基本路径为何?(除却技术、内容造伪后,其可提取的历史信息、证明的历史现象等/证明图像创作者的历史认识、及其情感态度【即便是技术、内容造伪的图像也可反映此条】/证明或合理推测受众的情感、态度及认识)常态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明了图像的证史途径?如何循序渐进地将这些方法置于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去“习”?复习课中,如何结合近年来的试题,就图像的证史途径作系统梳理?如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运用这些方法破解问题?2014闭卷第四题亲历者回首过往,口述历史,留下的不仅是记忆。(共9分)ADCB[材料一]摄影记者侯波回忆:毛主席他们站在天安门的前廊上,……在林伯渠宣布大会开始后,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2.下列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二相一致的是………………()[材料二]外交部翻译吴建民回忆:我们来到联合国大会的会场时,会场里各国代表已经相当多了,很多代表跑上来与乔冠华等人握手,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当乔冠华等人坐到中国代表团席位上时,这可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记者早就在那里等候了。1.材料一所述的历史场景发生在

日。目标:由口述史认识过往——重要性[材料三]工人朱永贵回忆:隔三差五,一些小高炉的负责人被叫去开誓师大会。我也参加过这种大会,就是喊口号,……最后这个数字被人们越喊越大,几乎所有人都信心十足,称要天天“生产放卫星”。

3.有人认为,照片所记录的历史总是真实可信的。结合材料三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判断右列照片能否证实这个观点?为什么?[材料四]企业家曾宪梓回忆:整个会场4000多人,原本严肃而安静。凌晨之前,英国国旗降下来,然后零时零分准时奏中国国歌,升国旗和区旗,……我完全情不自禁地举起了手,大喊一声“祖国万岁”。5.亲历者回忆历史的口述是否可信?为什么?目标:口述史与照片的互证——照片的证史价值;辩证看待口述史的价值模仿迁移的路径口述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口述者会因记忆、表述能力等无意说谎,也会因个人的情感、立场、态度等有意说谎;口述史需要与其他史料互证以提高信度。照片证史的基本路径为何?——由漫画证史迁移而来(除却技术、内容造伪后,其可提取的历史信息、证明的历史现象等/证明照片创作者的历史认识、及其情感态度【即便是技术、内容造伪的照片也可反映此条】/证明或合理推测受众的情感、态度及认识)常态教学时,必须思考哪些内容的教学适合运用口述史;运用口述史时,是否提供了多个且非“一边倒”的材料?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口述史的两重性?如何引导学生规避口述史运用的风险?2014开卷第一题历史的发展脉络,有时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共15分)Ⅰ《南京条约》(摘录)1.割香港岛给英国。2.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Ⅱ《北京条约》(摘录)1.增开天津为商埠。2.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3.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Ⅲ《马关条约》(摘录)1.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3.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分类标准条约内容开埠Ⅱ2Ⅲ3目标:材料的内容归类(归类的逻辑,及其背后的历史认识)2.从地理区域及经济状况的视角来看,《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除最北端的

(城市)外,另四个早在南宋就成为东南沿海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有打开华北沿海城市的目的,但焦点还在于借此控制清政府的统治中心

(城市)。《马关条约》开放的四个商埠,开始深入到富庶的江南和湖北、四川,日本意图控制

流域传统农业和工商业城市的野心昭然若揭。3.以“动机与效果”的视角,阐述上述条约中“开埠”条款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影响。目标:从地理空间、经济状况,以及“动机

与效果”的视角分

析历史事件(明年还会考)模仿迁移的路径常态教学中,要关注运用图表归纳、比较历史事件(文明成果)的传统方式,进而能有意识地揭示这种归纳、比较背后的历史逻辑。常态教学中,必须关注如何立足时间与空间坐标,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时代特征等视角,复合评价历史事件。除却“动机与效果”模型外,是否关注过以时间与空间、相同与不同、联系与区别、量变与质变、背景与条件、原因与结果等其他模型,示范并引导学生开展分析与归纳?对于运用“动机与效果”这一视角的考查,已先后出现过选择、填空、简答三种题型,如果是列举、(综合分析)问答题型,这类题目会如何命制?模仿迁移的路径对于这一两年中,全市性的(网络)教研主题关注及参与有多少?由历史地图阐发历史空间意识以及史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业已归纳出“挖掘隐性信息”“综合多维信息”“提升表达品质”“阐发证史功能”四种方法,在日常教学中能触类旁通地运用吗?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仍将继续,并加强对于由历史地图阐发历史空间意识以及史学思想方法的考查。2014开卷第三题文学家、艺术家以其独有的视角诠释历史的同时,也创造着历史。(共9分)

詹姆斯·邦德,代号007,是英国侦探小说作家伊恩·弗莱明于1953年创造的一个果敢、风流、幽默,几乎无所不能的间谍形象。伊恩·弗莱明先后创作了14部007系列小说,均被搬上银幕。为迎合、扩大市场,电影公司还自行编剧、发行了十余集007影片。至今,这一系列已推出二十余集,几乎每一集均取得高票房。1.伊恩·弗莱明于1939年在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工作,后成为安全保障调整局的间谍。据此,他所创作的007系列小说……()

A.是带有回忆录性质的个人自传

B.反映了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喜好

C.是研究英国间谍史的一手资料

D.塑造的情报人员形象令人信服目标:文学艺术作品的证史价值——证创作者个人的历史认识2.作为007的对手,小说中的“反面角色”,不是来自苏联、东德,便是来自中国。由此推知其作品所依托的时代背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波黑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D.冷战格局3.1995年后,007影片中“反面角色”的身份变为恐怖分子、传媒大亨、高级政客等;1997年12月推出的《明日帝国》中,主人公甚至与中国女特工联手对付操纵世界局势的西方传媒大亨。引发这种剧情变化的历史因素有哪些?(1)

;(2)

。4.以小说、电影为代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历史的证据。综合上述信息,它们可以证明:(1)

;(2)

;(3)

。目标:文学艺术作品的证史价值——证时代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