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升作业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6·德州模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A.积极拥戴周天子 B.维护宗法统治秩序C.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D.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解析】选B。齐桓公召集各诸侯于葵丘会盟,反映了周天子的权威下降,A错误;从材料中“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可以看出这一盟约维护的是宗法秩序,故B正确;材料中并未反映统一的问题,C错误;葵丘会盟并没有阻止争霸战争,D错误。2.(2016·惠州调研)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解析】选B。“县下惟宗族”的现象反映出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宗族关系,与分封制无关,故A错误;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宗族关系,即宗法制,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郡县制对古代乡村治理的影响,故C错误;“皇权不下县”说明皇帝制对古代乡村治理影响很小,故D错误。3.(2016·潍坊模拟)《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A.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C.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D.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解析】选C。由材料中“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可以看出分封制是以宗法血缘来维系,故选C。4.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政权借助族权 B.封建等级森严C.中央集权确立 D.社会分工明确【解析】选A。依据材料“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可知政治与家族血缘相结合,故A正确;依据材料“先秦盛行”,可知此时并非是封建等级森严,故B错误;依据材料“先秦盛行”,此时还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故C错误;材料中强调了等级森严,但并没有说明具体分工,故D错误。【拓展延伸】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具体表现在:(1)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宗法等级。(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5.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A.监督商朝残余势力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解析】选A。因为周是从西边开始进攻,灭掉了东方的大国商。因此商的旧势力范围在东南、东、东北三个方向,分封诸侯是为了控制这些地区,所以诸侯都在这些方位,故A正确。6.(2016·湖北省重点中学模拟)《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A.贵族政治逐渐瓦解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解析】选A。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也叫田氏篡齐,虽得到周安王正式册命,但只是“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因为在实质上这是对周初分封制的破坏,故A正确;“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只是迫于分封制受冲击的现实,“周朝统治基础”是缩小而非“扩大”,故B错误;田氏代齐表明分封制受冲击,而非“恢复”,故C错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是分封制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故D错误。【加固训练】“当年七雄中,齐宣王秦昭王岂不更巍然为之魁首,而其尊贤下士有如此。……而齐、秦之君尊礼之如此,其最大之意义与价值则在政治上层不敢自居为最尊最贵之地位,而自知尚有当尊当贵之过于彼者,其人不在远,即在其所统治之社会下层。”上述现象的出现()A.冲击了封建社会等级秩序B.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C.能够防止诸侯之间的战争D.有利于诸侯国的社会发展【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尊贤下士”的现象,这种现象冲击了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有利于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形成,故A错误;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尊贤下士”的现象并不能防止诸侯之间的战争,故C错误;“尊贤下士”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社会的发展,故D正确。7.张载指出:“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这表明()A.世族门阀制度初步形成B.宗法概念扩至国家政权C.宗族制度威胁中央集权D.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解析】选B。“大君者”“大臣”属于国家政权,“吾父母宗子”“宗子之家相”属于宗法制内容,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征,故B正确。【加固训练】(2015·天门模拟)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C.所谓“天”就是天理D.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解析】选D。材料“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所提及的制度是宗法制,故A错误;宗法制带有血缘色彩,不是神秘色彩,故B错误;“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不是指天理,故C错误;“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大意是说这件事情是由天定的,于是都很服气,不易产生纷争;如果说是由人定的,就会起纷争,这说明西周宗法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D正确。8.(2016·佛山模拟)公元前817年鲁武公带着长子姬括、次子姬戏拜见周天子,周天子格外喜欢姬戏,故硬性作主,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这说明()A.宗法制已经崩溃B.姬括是鲁国的小宗C.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D.天子好恶是立储君的唯一标准【解析】选B。据材料“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可知宗法制依然存在,没有崩溃,故A错误;据材料可知姬戏是鲁国的大宗,相对于姬戏而言,姬括就是小宗,故B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宗法制,地方官员是根据血缘关系世袭产生的,而非中央任命,故C错误;材料中周天子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属于个案,天子好恶是立储君的标准之一,但绝不是唯一标准,宗法制社会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D错误。【加固训练】(2015·张家界模拟)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A.男尊女卑思想 B.专制王权影响C.个人主义心理 D.家族宗法观念【解析】选D。题干中没有提到男女地位问题,体现不出其尊卑思想,故A错误;中国人重视姓氏与王权无关,体现不出专制王权的影响,故B错误;题干“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表明其重集体轻个人,故C错误;重视姓氏说明中国人强烈的宗族思想,深受宗法思想影响,故D正确。【拓展延伸】宗法制瓦解的表现(1)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表现为王室势力衰微,尊严扫地;诸侯国内部大夫专政,贵族没落,平民崛起。(2)人才的流动。各国尚贤思想流行,用人唯才,不受宗法血缘的限制。(3)中央集权政制流行。9.(2016·信阳模拟)《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解析】选B。根据“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知古时候的婚姻是追求“事宗庙”“继后世”而不是追求物质,故A错误;古时候的婚姻是以宗族的延续和祖先的祭祀为目的的结合,完全以家族为中心,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故B正确;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加固训练】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解析】选C。西周时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教育不是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故A错误;西周时期教育为官府垄断,学在民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错误;从“其中礼、乐是核心”,可知西周教育体现礼乐制,礼乐制是维护分封等级的制度,故C正确;儒学是孔子于春秋晚期建立的,故D错误。10.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解析】选A。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的一项制度,由此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这体现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故A正确;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权,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B错误;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相结合,故C错误;“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是夏朝,不是西周,故D错误。【拓展延伸】古代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2)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庭、家族内部,父地位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11.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A.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B.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D.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解析】选B。本题的主题是“宗法制”,根据材料“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可以判断选择B。A错误,此时仍是奴隶社会;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排除C;材料只是说宗法制的基本精神是按血缘关系区别亲疏贵贱,并未提到是否是唯一标准,排除D。1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周代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解析】选B。中央集权制是指中央与地方关系,与材料“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不符,故A错误;材料“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强调的是国家统一,故B正确;材料中封建制度是指分封制,分封制下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C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特征,与材料“大同观念”不符,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群体,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管理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宗族通过修谱、建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宗祠往往置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摘编自《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制度》材料二近代宗族组织的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其中规定:族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族首领由选举产生,不再由辈分、年龄等因素决定……近代族学的教育对象从男子变为包括女子;生源从族人子弟扩大到外姓子弟;教学内容从单一读旧书变为谈格物之学,族学从宗族制度中脱离开来。——摘编自《中国族谱之研究》《戴氏修谱——族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宗族制度存在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因角度阐述近代宗族制度出现变化的原因。(18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等信息可知,宗族制度满足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从材料一“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可知,宗族制度满足了小农经济生产的需要,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脆弱性、落后性的特点有关。第(2)题注意内外因角度,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阐述近代宗族制度出现变化的原因。答案:(1)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4分)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4分)(2)外因:侵略战争打开国门;列强经济侵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入。(9分)内因:民主运动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反封建思想的传播(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9分)14.制度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礼记·丧服小记》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之后者,五世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