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3 关注一 天朝上国 华夷之变-晚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与外交的近代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3 关注一 天朝上国 华夷之变-晚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与外交的近代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3 关注一 天朝上国 华夷之变-晚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与外交的近代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3 关注一 天朝上国 华夷之变-晚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与外交的近代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3 关注一 天朝上国 华夷之变-晚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与外交的近代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骤三,模块贯通关注一天朝上国华夷之变——晚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与外交的近代化关注话题·深化认知一、晚清外交体制的近代化1.1840年前清朝的外交体制(1)1840年以前,中国传统的涉外制度是“朝贡”和“理藩”制度,浸透着浓厚的“贵华贱夷”观念,并没有专门机构管理涉外事务。(2)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事务。(3)礼部下设主客司和会同四译馆,负责外事礼仪接待及翻译工作。(4)鸿胪寺和军机处也参与对外事务。2.晚清政府外交体制的演变(1)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始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立。①“五口通商大臣”实际上负责管理五处通商口岸的对外事务,是一个具有外交性质的职务。②反映出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改变的端倪,说明清政府的“贵华贱夷”观念没有改变;与外国打交道只限定在通商范围之内,而不是建立政治外交关系。(2)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的压力,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①随着通商口岸的扩展,又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通商口岸的涉外通商事务。②总理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的设立,是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重大进步,不仅繁杂的外交事务有所专管,在与外国交往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贵华贱夷”视人的外交态度,而且这些官员也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逐渐掌握了利用外交手段谋取本国利益的策略。(3)1901年外务部的设立标志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①取消了若干传统礼仪手续,建立了领事制度,厘定了派外使节职制,制定了外交规章,重视职业外交官的培养等。②使得清末外交人员的素质大为提高,改变了中国外交官员对世界形势、外交惯例懵懂无知的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晚清外交观念的转变1.中西交往中的文书格式的变化。放弃“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这一样式很快被中英同类文书所仿效,成为其后清朝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2.中西方官方之间平等往来。以条约形式规定中西方官员间平等往来,如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外事管理机构。3.对外派遣常驻使节。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各国先后派遣使臣常驻京城,以便直接与中国交涉。清政府开始遣使出洋,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遣使出洋的具体操作模式。1877年,郭嵩焘作为清廷向外国派出的第一位常驻使节抵达英国。史学新论·多维探究探究一西方冲击下“夷”变为“洋”,晚清政府外交观念转变的新起点[史学新论]在中国传统的“天下”秩序中,“华夷之辨”一直是区分中原群体和周边有待“教化”群体的重要概念。1643年钟始声编纂的《辟邪集》则直接把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称为“夷族”“夷类”,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鸦片战争前后,“夷”的用法更是成为中英交涉争议的焦点之一。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朝廷文书中原来使用的“夷务”随后也改称为“洋务”,但直至1895年,邓华在上光绪书中仍称列强为“外夷”。——摘编自马戎《西方冲击下中国的话语转变、认同调整与国家重构》发现问题清政府对西方称谓由“夷”变为“洋”的本质是思想观念的变化,从传统的“天下观”,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到近代的世界观,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命题角度分析近代初期清政府对西方称谓由“夷”变为“洋”的本质及其原因。探究二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中国近代化[史学新论]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发现问题作者提出了迥异于现代教材的观点,肯定了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命题角度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利用唯物史观认识中日甲午战争的后果;中日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的关联。探究三晚清政府应对时局的措施[史学新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地位是对清政府官僚体系最直接的冲击,它促成了一系列被动地转变。清政府的最初改变主要表现在对外交涉方面。为了应付五处通商口岸与外国商人进行往来这种新局面,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官僚体系的变化更加明显。一批现代化的官僚机构——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陆续成立。——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发现问题杨宁一立足战争推动下的变革,从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的角度,指出清政府官僚机构的变动,“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员或机构的设立,体现了晚清政府外交近代化。命题角度晚清政府官僚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清政府旧官僚体系为适应近代化进行调整,晚清政府应对时局的措施反映了外交近代化的趋势。强化落实·权威预测1.[2020·江西省五市八校协作体第一次联考]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这反映了清政府()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积极维护国家的主权C.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解析:无意派遣驻外大使说明清政府没有以平等观念对待外国,说明其仍坚持夷夏观念,故选C项;“开始”说法欠妥,排除A项;对外派遣大使是国家维护主权的有力举措,清政府对此无动于衷不能说明其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排除B项;“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说明清政府对近代国际外交规则并不熟悉,排除D项。答案:C2.[2020·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有学者在其著作中对19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如何由天朝中心主义转型为现代国际社会的一员,并艰难地转向主权国家间的现代外交模式作出了细致阐述与精辟分析。下列表述最符合这种“转型”的是清政府()A.放弃对周边国家的传统宗藩隶属关系B.允许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经商和传教C.不断地与西方国家签订各种类型条约D.主动向外国派出公使并在外设立使馆解析:清政府主动向外国派出公使并在外设立使馆,反映出从夷务外交到洋务外交的转变,清政府“由天朝中心主义转型为现代国际社会的一员”,故选D项;A项只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清政府还未融入国际社会,排除A项;B项与外国的经济文化被动交流,还未融入国际社会,排除B项;C项被动地出卖国家利益,清政府还未融入国际社会,排除C项。答案:D3.[2020·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下表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此可知晚清()时段出身人数翰林进士举人优廪副贡荫生监生附生例附贡捐监新式学堂1875~189471622122201894~190020320000011901~19112060410106A.新式人才成为官吏主要来源B.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D.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解析:由表格中出身新式学堂的驻外公使增长人数较多可知,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故选D项;表格中只能看出新式人才成为外交官群体的主要来源,但是无法看出其他官吏的来源,排除A项;半殖民地化程度与外国的侵略程度有关,材料并未提及相关信息,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无关,且晚清时期并未完全摆脱这一观念,排除C项。答案:D4.[2020·安徽省“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重大事件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901年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中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改外务部为外交部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1919年巴黎和会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1943年国民政府与美英等国谈判,废除“治外法权”,美英放弃了包括领事裁判权在内的特权1946年中美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从上述重大事件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材料中所列事件从几个角度展示了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比如从1861年、1901年、1912年中国外交部门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受到列强侵略后,中国外交出现近代化特征;再如,从1915年、1919年、1946年的事件可知,我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然受制于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实现独立自主的外交;另外,由1928年、1943年的事件可知,国民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也曾实行过积极的外交政策,取得过一定的外交成就。答案:示例:论题: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4分)阐述:鸦片战争前,中国奉行“朝贡外交”理念,未建立正式的外交机构;鸦片战争以后,迫于列强压力,清政府在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6分)总而言之,中国在近代列强侵略的逼迫下打破“朝贡外交”体制,开始被动接受近代外交观念,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外交体制,中国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2分)

关注二长路漫漫如履薄冰——中国融入世界的艰辛历程与所面临的挑战关注话题·深化认知一、明清时期——“受益者”1.世界市场冲击“闭关自守”(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此时的中国,虽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不可能置身于世界经济潮流之外。在早期的东西方交往中,中国凭借自身的优势,成为早期世界市场客观上的“受益者”。(2)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有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3)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如纺织品、瓷器、香料、染料等。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2.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随之东来,开始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既破坏了中国主权,又给中国沿海居民带来深重灾难。(2)西方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一方面,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直接阻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等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3)西方传教士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到中国传教,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西方先进科技知识,但因文化冲突和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而引发了“禁教”事件,进一步促使中国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4)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因人口迅速增长所面临的粮食压力,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二、近代中国——“被动者”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战火,中国开始了被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两次鸦片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严重摧残了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中国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冲击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中国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会员国加入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随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萎缩,陷入绝境三、现代中国——“参与者”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和在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全面禁运的封锁政策。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对外贸易急剧萎缩,基本上关上了对苏联、东欧开放的大门。2.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并付诸实施,是中国积极致力于全球治理与全球化的一个创新。“一带一路”在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造开放新格局的同时,也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史学新论·多维探究探究一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学新论]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是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中国为主导的。在19世纪大多数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则是鸦片,这两种商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深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旋涡。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出口逐渐出现危机,尤其是印度、锡兰产的茶叶逐步在英国市场上战胜了中国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锡兰茶叶生产模式的优越性所致:大种植园和机器加工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保证了质量。——黄敬斌《19世纪中西贸易的关键情节》发现问题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命题角度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评价和认识。探究二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史学新论]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是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贸易壁垒……1995年的大阪会议上,中国宣布将从1996年起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之后,中国数次降低了平均税率。到2001年,中国的进口商品平均关税已经下降到15%左右。——邵望予《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发现问题中国加入APEC后通过削减关税,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命题角度合作、竞争、发展、共赢的共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国加入APEC的机遇与挑战。探究三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史学新论]如果说在初创的市场经济阶段,政府的优惠致策和管理者的“人治”起了相当大作用的话,那么,随着深度市场化和自主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则要求经济管理由过去比较注重政策优惠和“个人魅力”逐步提升为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总之,以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作为改革的战略取向,中国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当代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体制之一。——美国学者尼古拉斯.R·拉迪《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发现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创阶段,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较大。深化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同时继续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命题角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强化落实·权威预测1.1861年烟台开埠,到1880年时草辫的出口量已达到4.9万担,货值近112万海关两。烟台的生丝也远销海外,出口量剧增。与此同时,棉布等大量洋货通过烟台涌入中国。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传统手工业已彻底破产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洋布等传入中国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破产,但“彻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草辫和生丝远销海外不能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错误;农产品出口和洋货进入中国市场不能说明其属性是民族工业,故C项错误;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说明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答案:D2.如下图所示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图片反映出中国()A.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B.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C.经济和管理制度逐渐进步D.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解析:依据“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的图表数据,得出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的对外贸易量有较快增长。材料中体现了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对外贸易没有取得优势,故A项错误;中国的对外贸易量有较快增长,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日趋紧密,故B项正确;材料与内部经济和管理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不能反映出中国与欧美工业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3.[2020·天津滨海七所重点学校联考]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时间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差额(亿美元)2011年11606005602012年11177723452013年11769022742014年119610291672015年1263118083截至2016年11月11381617-479A.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B.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C.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直接利用外资额不断减少,而对外直接投资额逐渐增加并超过直接利用外资额,体现出中国在国外经济活动增加,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外投资数额逐年增加,不能反映出我国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直接利用外资额与直接投资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故C项错误;对外贸易逆差是指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不占优势,与材料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上升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4.[2020·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开放之路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电谕各封疆大吏:“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着沿江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拓展商埠,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维利益,而保主权”。民国四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日本国臣民得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商工业等各项生意”等,中国政府出台《自开商埠章程》。章程规定:设立商埠局,管理界内土地、工程、警察、杂捐各项;界内一切行政司法权,统归中国官吏管理执行,外人诉讼依约办理,但外人愿赴中国审判官起诉时,得受理之;界内土地租期以50年为限。后,又有不得(外人)在商埠内开设工厂,所租土地及建筑物以30年为限的调整。——李育民《近代中外关系与政治》材料二从小渔村到创新之都1979年,深圳蛇口南头半岛中国境内首个允许外资投资的地方——蛇口工业区,破土而出。1979年到1984年,蛇口率先推出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职工住宅商品化、全国招聘人才、率先实行全员合同制等,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1987年,深圳市政府制定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退伍军人任正非在该年靠集资来的2.1万元在深圳创办了华为公司。……2019年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被称为“中国最强街道”。华为、大疆、中兴、腾讯、迈瑞医疗、长城计算机……众多企业位于同一街道。2019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文件,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摘自微信公众号“侠客岛”《1979年,深圳蛇口一声爆响后……》(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晚清政府自甲午中日战后开埠通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举措,并分析清末民初开埠通商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经济特区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在华投资设厂,进一步掀起了瓜分狂潮,这即是中国面临的挑战。应战方面,根据材料“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拓展商埠,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维利益,而保主权”可知,清政府主动广开口岸,但一再强调不准划作租界,以维护国家主权,体现了晚清政府逐渐向近代化转变的趋势。根据材料“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日本国臣民得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商工业等各项生意”可知,民国时期,日本试图扩大在华利益,强逼中国政府在山东开埠,在东北地区放宽日人经商条件。这即是民国初年面临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根据材料“中国政府出台《自开商埠章程》”“设立商埠局,管理界内土地、工程、警察、杂捐各项”“界内一切行政司法权,统归中国官吏管理执行”等信息可知,民国政府出台相关章程,设置商埠局管理商埠,同时明确商埠内行政司法权归中国,而且明确了界内土地租期,充分体现了民国政府在应对外国经济侵略时,将国家主权置于首位,体现了中国政府在观念上的进步。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退伍军人任正非在该年靠集资来的2.1万元在深圳创办了华为公司”可知,由出口为主到自主研发;根据材料“蛇口率先推出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职工住宅商品化、全国招聘人才、率先实行全员合同制等”可知,由政府引导到市场主导;从开放的范围来看,开放区域由沿海到内陆;从发展的模式来看,既有经济特区,也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可见当时发展模式多样;根据材料“华为、大疆、中兴、腾讯、迈瑞医疗、长城计算机……众多企业位于同一街道”可以看出,发展过程中,集聚效应逐渐体现。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政策、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角度解答。答案:(1)甲午战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多,外国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对中国资本输出。(4分)面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国政府通过颁布法律、设专门机构等手段强调商埠的行政司法权、经济管理权,推动自开商埠的发展。(4分)清末民初自开商埠,是在民族危机加剧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步;保证了中国对自开商埠城市的主权,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侵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了人们旧有思想观念。客观上反映了近代国人追求富强独立的愿望。(4分)(2)从地域上不断扩展,从沿海、沿江向内地扩展,从东部向西部扩展;从出口特区到形成自主创新的产业结构,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4分)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承担对外开放“窗口”功能。在特区地理位置的选择上,选择临海城市、靠近港澳台,便于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学习先进经验。(3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着先行试验的作用。以浦东新区为代表的第二代经济特区不断发展,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3分)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对外开放更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景象,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开放格局,进一步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开发和一带一路的发展。(3分)

关注三理性审视西学东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注话题·深化认知一、“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西学东渐;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清廷统治危机。2.特点: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力,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目的。3.内容(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从此以后,学习西方、强国御侮成为近代思想主流。(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为西学传播提供舆论环境。二、民族危亡下的制度设计1.维新思想(1)背景:①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③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性。(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3)内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提出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4)特点: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并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5)影响: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提出:1905年,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三民主义思想。(2)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未明确提出反帝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国初期的思想启蒙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5.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影响1.途径(1)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广泛传播。(2)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出版报纸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4)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2.影响(1)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指明了方向。(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3)指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史学新论·多维探究探究一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史学新论]我们所谈的西学东渐指明清以来,早期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的仁人志士作为传播者,学习西方文明的过程……近代的仁人志士对国情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但中国人的视野没有停在被动挨打的范围,而是积极地反思原因……近代西学东渐这段历史也启示我们,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学习,都需要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张丽丰《浅析西学东渐的影响》发现问题史料中的两处省略号,把史料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出“西学东渐”开始的时间,第二层次指出近代仁人志士在“西学东渐”中觉醒,第三层次指出了“西学东渐”的启示。命题角度“西学东渐”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影响及启示。探究二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并非只学技术[史学新论]当时“师夷长技”说的重心,显然在科技、器物方面,但也不完全排斥在政治方面有限度地吸取西方合理成分的意蕴。尽管魏源等人沿用中国儒家的“仁政”标准来衡量其“合理”与否,因而距离掌握资本主义民主的真髓,还十分遥远(这一任务,又经过半个世纪,才由严复完成),但却暗示了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逻辑趋向,而这正是我们以往研究中常常忽略的。——何晓明《“开眼看世界”与“师夷长技”评议》发现问题史料以全新的视角指出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除学习科技、器物外,也不完全排斥在政治方面有限度地吸取西方合理成分的意蕴。命题角度传统教材在介绍“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时,对“技”理解为西方先进技术。材料则指出魏源等人在学习西方时,已经涉及了西方政治制度。探究三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史学新论]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徐绍清《论戊戌思潮的发生与近代思想解放》发现问题史料反映了康有为的历史发展观明显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新思想具有将儒家传统道德和西方近代思想结合的特点。命题角度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化落实·权威预测1.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A.反对君主制度B.介绍研究西学C.宣传民主政治D.传播社会主义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道咸年间(1821~1861年),这一时期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新思潮的萌发,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抵御外侮,维护清朝统治。A项反对君主制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故A项错误;林则徐、魏源等人积极翻译西学,介绍研究西学,故B项正确;宣传民主政治是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中,故C项错误;传播社会主义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答案:B2.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A.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B.知识分子就救国方式达成共识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D.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解析:材料“‘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髦名词……‘以俄为师’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反映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传播,故C项正确;A项材料体现不出来;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救国方式有多种,并未达成共识,排除B项;当时社会主义也未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排除D项。答案:C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近代中国,救亡和启蒙一直是两个突出的课题。救亡与启蒙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救亡唤起了启蒙,救亡深化了启蒙;启蒙的目的是救亡,启蒙也会促进救亡。——摘编自曹明臣等《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救亡与启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材料观点:“救亡唤起了启蒙,救亡深化了启蒙,启蒙的目的是救亡,启蒙也会促进救亡”,要求围绕“救亡与启蒙”自行拟定论题,进行论证。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互相促进。(2分)阐述:在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救亡和启蒙一直是两个突出的课题。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挽救危局,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宣传变法革新,主张立宪法、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与顽固派展开思想论战,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898年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虽因顽固派反对而失败,但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一战后,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时,青年学生掀起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传播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思想,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最终完成了救亡图存的任务。(8分)综上所述,以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为代表的救亡图存的斗争,促进了国人的思想启蒙和中华民族的觉醒,而国人的觉醒又推动了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近代中国的救亡与启蒙是相互促进的。(2分)其他角度亦可,如救亡唤起启蒙、启蒙深入说、启蒙转向说等。

关注四脱贫攻坚民生工程——决胜小康社会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关注四脱贫攻坚民生工程——决胜小康社会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关注话题·深化认知一、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土地流转(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改革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与产品分配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土地流转: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状况,这种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②实行土地流转、三权分置,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主要内容有:(1)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概况:1992年初提出→1992年10月确立目标→1993年确立基本框架→21世纪初基本建立。(2)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20世纪80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2)1990年中央政府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与世界全面接轨。二、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衣:色彩从灰蓝色调为主走向五彩缤纷;款式从单一走向多样;从主要注重实用向兼顾时尚、品牌转变。(2)食:20世纪50~70年代,物资匮乏,凭票证计划供应;改革开放后解决了温饱问题,建设“菜篮子工程”,丰富了百姓的餐桌。(3)住:住房条件大大改善,“安居工程”改善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状况。(4)行:交通设施更加完善。中国成为民航大国;互联网时代,人们出行更加便捷。(5)习俗: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良好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6)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现代中国互联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1)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人民紧跟党中央的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谱写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2)脱贫攻坚: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3)人民生活改善:①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②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处于低位,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③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全面提高。④科教文卫事业成就瞩目。史学新论·多维探究探究一中国经济的转型[史学新论]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什么是体制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发展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厉以宁《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发现问题史料强调从1979年起,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命题角度“双重转型”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维度给我们提供了观察中国社会转型的不同视角。探究二社会阶层变动体现的社会进步[史学新论]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了,产生了诸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报告》发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快。命题角度社会阶层的流动与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关系。探究三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史学新论]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发现问题对外开放的原则是立足国情,平等互利,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开放格局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命题角度对外开放对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化落实·权威预测1.[2020·百校联盟高三质量检测考试]1982年,商业部与轻工业部联合发出通知,日用工业品购销体制在统购统销(统配)、计划收购、订购、选购四种购销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代批代销形式。此后,又发展了工商联营联销形式,从而形成了六种购销形式并存的局面。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入了快车道C.社会经济活力正在被激发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解析: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开展,对购销体制形式的调整和丰富,有利于激发社会经济的活力,故选C项;购销体制的改革不属于对外开放的部分,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的,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目标之后,排除D项。答案:C2.[2020·百校联盟TOP20九月联考]下表是1986~1992年中国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表(人民币:元)。根据数据变化可推知,当时()年份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指数1986年410.321068.6912.601987年4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