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淑真词中的断肠情结_第1页
论朱淑真词中的断肠情结_第2页
论朱淑真词中的断肠情结_第3页
论朱淑真词中的断肠情结_第4页
论朱淑真词中的断肠情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朱淑真是南宋时期著名女诗人兼女词人,朱淑真诗词较为丰富,她的每首诗词都在流露真情实感、抒发情怀、言表志向。本文以朱淑真《断肠集》为探究文本,对朱淑真断肠词中的“断肠情结”加以分析,以朱淑真的“断肠人生”的断肠愁绪为主体,分析朱淑真断肠情结中的断肠人生的独特愁苦际遇,揭露朱淑真诗词中断肠情结的愁因。理顺其断肠情结的表现与特征、重新认识其断肠情结的文学价值。朱淑真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大胆的女性自我觉醒意识,为封建社会下的女性意识萌芽奠定导向基础。促使后世女性早日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女权平等解放有着重大意义。关键词:朱淑真女性意识女性形象断肠情结

AbstractZhuShuzhenisafamouspoetessandpoetessintheSouthernSongDynasty.ZhuShuzhen'spoemsarerich.Eachofherpoemsshowshertruefeelings,expressesherfeelingsandexpressesherambition.ThispapertakesZhuShuzhen'sheartbreakcollectionastheresearchtext,analyzestheheartbreakcomplexinZhuShuzhen'sheartbreakCi,analyzesZhuShuzhen'sheartbreakmelancholyinhisheartbreaklifeasthemainbody,analyzesZhuShuzhen'suniquesadexperienceofheartbreaklifeinhisheartbreakcomplex,andexposesthesadcauseofheartbreakcomplexinZhuShuzhen'spoetry.Straightenouttheexpressionandcharacteristicsofhisheartbreakcomplex,andreunderstandtheliteraryvalueofhisheartbreakcomplex.ZhuShuzhenlaidaguidingfoundationforthegerminationoffemaleconsciousnessinfeudalsocietywithheruniquefemaleperspectiveandboldfemaleselfawakeningconsciousness.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promotetheawakeningofwomen'sself-consciousnessandtheequalliberationofwomen'srights.KEYWORDS:ZhuShuzhen;femaleconsciousness;femaleimage;brokenintestinecomplex

目录引言 6一、朱淑真的“断肠”人生 7(1)待字闺中憧憬爱情 7(2)婚前对真知真爱的不懈追求 8(3)真爱失意之断肠离别 9(4)婚后遇人不淑 10二、断肠之愁的表现 13(1)温婉多情与风流真性情的复合体 13(2)孤独女儿的自我反抗精神 14三、朱淑真诗词的“断肠”之由 15(1)封建纲常束缚,崇尚封建迷信思想 15(2)原生家庭与婚后家庭之间的约束 15(3)重压之下矛盾多变的性格 16(4)大胆叛逆的爱情观 17四、断肠情结的文学价值 18(1)传奇女性精神的大胆表露 18(2)独特见解与冲击传统的女性觉醒意识 19(3)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的先驱 20五、结语 21参考文献 21致谢 23

论朱淑真词中的断肠情结引言朱淑真约生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约卒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其出身于仕宦家庭,相传祖籍海宁,后于浙江钱塘人定居,朱淑真是南宋时期著名女诗人兼女词人,擅长书画音律,自号幽栖居士,后人将其诗词编辑收录三百余首,并题名为《断肠集》。朱淑真与李清照并称为南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才女,是我国古代女词人中的代表人物。与李清照堪称宋代的“词坛双壁”。[1]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平江府通判魏仲恭在旅途经过都城临安(今杭州)时,常常听闻百姓谈起朱淑真生平事迹。魏仲恭认为朱淑真诗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与花蕊夫人、李清照等前辈的作品相媲美,一些学者们搜集归纳其诗作,编辑成册将其遗作共搜集三百余首。现今关于《断肠词》的数量已有三百多首。目前所流传的是这几种说法:“魏仲恭在《朱淑真集》中收录了31首。唐圭璋的《全宋词》收录了28首。而据张璋、黄畲校注的《朱淑真集》,其诗有337首,而词仅有32首,相当于诗的1/10。”[6]另外,任德魁对《断肠词》的版本加以考察研究发现:“(《浣溪沙·玉体金钗一样娇》)很大概率是朱淑真对韩偓作品加以加工而来,并不是韩偓的作品;[7]朱淑真的诗词中充满独特的幽怨情长,这表明朱淑真的人生遭遇充满悲剧性的黑暗色彩,魏仲恭为其作品集起名为《断肠集》。朱淑真的作品集不仅在数量上位居前列,而且以其“清新婉丽、蓄思含情、幽怨情长”的风格打动无数读者的内心情感世界。[2]然而,像这样一位才女对其生平事迹却只是寥寥数语,零星半点、各种信息叙而不详,导致其身事显得极为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因为关于考察朱淑真的文献有限,所以对于朱淑真词作数量的考究没有最终结果。据目前所收集的朱淑真词作数量共有三百多首这点是可以明确的。关于对其从闺阁时期对理想爱情的期盼,到嫁为人妇对包办婚姻的不满,以及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和对心怡人敢爱敢恨的整个断肠情结经历是有所记载的。朱淑真断肠情结的内容丰富,大致分为其待字闺中对爱情的憧憬、其婚前愁苦、其婚后情感历程等。本文主要通过对朱淑真断肠情结的研究,以展现朱淑真的生活与不同时期所处的思想状态。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探析朱淑真词中的断肠情结:一、朱淑真的“断肠”人生。二、断肠之愁的表现。三、朱淑真诗词的“断肠”之由。四、断肠情结的文学价值。一、朱淑真的“断肠”人生(1)待字闺中憧憬爱情朱淑真家庭状况殷实,出生于宦官之家,其父在浙西做为官,家境殷实。其父亲很有文学造诣,因此朱淑真自幼时期,就受原生家庭诗文翰墨的环境因素影响颇深。达官贵族女眷们都精通琴棋书画,朱淑真对于古代四艺也是样样精通毫不逊色的。[2]朱家上下上皆可吟诵出具有韵律美的文辞诗赋。因此她整日沉迷于诗词歌赋文艺世界之中,生活闲然自得。像其这般优秀的女子在当时的年代也是让诸多男子所新生爱慕的佳人。[3]朱淑真对于理想伴侣是所期望的。绝不甘于自己未来的夫君,是一位平庸的凡夫俗子,祈愿自己所爱的人是能与自己心灵共鸣的才人。青春年华是人生中最为美好宝贵的,连同性都想要多看她一眼的奇女子,这种孤绝高清的恣意让人不由得心生妒忌与敬佩。[3]由此可见朱淑真所理想的伴侣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某日朱淑真游览西湖美景,许下对爱情的期许:愿与自己所爱之人共度此生。此时的朱淑真初绽情愫,向往有一份真挚浓烈的爱情。从朱淑真的(《湖上小集》)“门前春水碧于天,座上诗人逸似仙。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4]这首词中提到这位“逸似仙”在朱淑真的心目中近乎完美,满足了她对自己未来的伴侣的所有想象。当雅集散场,所爱慕的如意郎君吹箫离开,也未成有人知晓她的心中情愫。她只能暗自神伤的将其掩藏于心底,不舍离去。在这场特别的际遇中,朱淑真内心爱情的种子正在发芽,夜里朱淑真辗转反侧无法睡去,这位男子的箫声不停地在其耳畔回响使得朱淑真不能平复炙热的心灵。至此男子的身影在朱淑真的心中生根发芽,朱淑真一辈子都无法与这段情愫相割舍。[4]从古至今无数女子都有个愿此生只得一人心的情怀,生死永追随对爱情的向往。因为爱情真谛可贵,是芸芸众生所向往,甚至愿为其搭上最宝贵的性命。(《湖上小集》)中云:“门前春水碧于天,座上诗人逸似仙。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湖上小集》)这首诗词是表达出在当时宋代的崇尚男权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朱淑真虽身为女子,但她畏惧封建势力的强权压迫,勇于遵循自己的内心敢于表达自己对未来夫君的要求,不跟随大流。在被封建社会压迫下不畏男权,敢于表达自身真实想法。[4]朱淑真这一行为对当时的女性意识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春日杂书》)中云:“卷帘月挂一钩斜,愁到黄昏转更加。独坐小窗无伴侣,凝情羞对海棠花。”(《春日杂书》)中“独坐小窗无伴侣,凝情羞对海棠花。”真切地表达出朱淑真对另一半的期望;[8]《黄花》中云:“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字句戳心的流露出朱淑真宁愿被狂风暴雨无情抽打,也不愿同流合污的不卑不亢精神。[2](2)婚前对真知真爱的不懈追求朱淑真生于达官贵族家庭,衣食无忧,父母对其呵护关爱备至。从小便受文人墨客的熏陶教育影响,促使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3]朱淑真早期诗作思想内容清晰明快,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追逐。朱淑真在少女时期便憧憬美好爱情。在情窦初开的朦胧意识驱动下,朱淑真开始真正与初恋道路,结下不解之缘。《夏日游水阁》中云:“淡红衫子透肌肤,夏日初长水阁虚。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文书。”[9]赵明华在《野上芙蓉,三分人生》中是这样解析这首词:“青春是人一生最宝贵的时光,闺阁时期朱淑真的生活是逍遥倜傥的。朱淑真用肝胆之心去对待\o"生命"生命,写下无数明丽轻快的诗词去歌颂\o"生活"生活,将自己烂漫无邪的闺阁女子情感灵活展现于笔墨,将闺阁女子的生活现状用诗词将其展露给世人,这些诗作是点缀朱淑真命运多舛的《断肠词》中的一束明丽的光。”那次集会失之交臂之后,朱淑真对男子朝思暮想,有时连自己都忘记了是谁。这为她创作《无寐》二首提供了创作灵感。(《无寐》)有云:“吹彻云箫夜未赊,梨花带月映窗纱。休将往事思量遍,潋滟新愁乱似麻。”[4]在礼法森严的宋代,朱淑真敢冒礼教之大不敬,在其词中勇敢直率的流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每日脑海中浮现男子的身影,日夜思绪万千,关于对男子的疑问一直在朱淑真心中结下不解之缘,这些疑虑多的像繁星在朱淑真心头挥之不去因此徒增许多愁思。怀揣着“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愁情万绪般。[4](《无寐》)有云:“背弹珠泪暗伤神,挑尽寒灯梦不成。卸却凤钗寻睡去,上床开眼到天明。”这首词表述的是其首次遇见理想情郎后,便着情魔般深陷思愁中,朱淑真只能在黑夜里独自泪流感伤。夜深人静时分,心中的愁更添几分神伤,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中情怀只有闺阁中的女子才有。朱淑真的诗作表现出离情别绪坦白的写出“愁”。[9]在其笔触下描写对恋人的思绪显得苍白无力的哀叹。封建制度下的社会泯灭人性给女性戴上繁重的锁拷使得女性无法动弹,这是时代的悲剧是女性权力的无力。朱淑真的爱恋太过真挚浓烈,爱上一个人便倾尽所有。可人生如戏,主角从戏的开场,就需要耗费全身的力气。[4]而朱淑真的人生戏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场凄凉戏。她的爱情戏犹如春天里的艳阳美好芳香。可天意弄人雅集里见到男子,让这原只属于梦魇中的爱情,却一日成为现实,像巨石猛地砸向朱淑真的心头。朱淑真从此开始暗无边际的魂牵梦绕的孤独厮守与痛苦挣扎。朱淑真待字闺中的爱情是不幸的,她原本属于温柔乡里的娇花绽放属于她的奕彩,可天意却让她过的惶恐不安,让她受尽风霜,成为深秋里的孤荷,让这花瓣承受被无情风霜洗礼受尽苦难的折磨,不留一丝喘息的机会,唯留寒苦之心。[3](3)真爱失意之断肠离别宋代的科举制度十分严格,唐朝的科举制度着重加强,对诗词歌赋和学者的个人文才气度做为考试评价的标准,宋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体上与唐朝的科举制度较为相似,但是着重于对个人的谋略决策能力以及对经义的掌握程度。[12]直至后来的宋神宗熙宁二年时期,便直接剔除文辞诗赋,完全凭借个人的谋术策划以及经义的知识储备成为科举制度考试选材用人的决策标准,因此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也不列外。男子苦读多年圣贤书却落第无名,到底是命运玩弄他还是早就注定会落得如此田地。哪怕男子可以取得特赐第的恩科进士朱淑真就可以嫁给他了,有情人得以终成眷属,可命运却是一别之后注定了朱淑真余生要与孤独悲伤作伴。(《谒金门》)中“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和风日暖和,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9]赵明华在《野上芙蓉,三分人生》中是这样解析这首词:“春天已过大半,眼前景象让人产生情愫,到达楼高处,倚靠在数根栏杆,忧愁繁重,我现在什么都无可恋了!世间景象美哉,但生而为人却没有鸟儿的自由自在。满庭院的落花不用帘卷就已经知晓,喜爱的人与其相差甚远,叫人愁肠寸断。”朱淑真借景抒情融情与景情景交融来表达内心的惆怅。朱淑真前者写道:“此情无限”,便不能直接写愁多,转笔写“十二阑干”数量之庞已称托愁绪之多。用“十二”栏杆多来以表言喻,受唐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碧城十二曲栏杆”的启发。“愁来天不管”指当春愁狂风卷地而来,什么都不顾及了。“天不管”就是天也不算什么,足以见证朱淑真的忧愁哀怨之深切。“情”有喜怒哀乐离恨别愁的涵义。“此情”引起后人深思。随后,朱淑真将动态与静态进行结合,形象生动的表露出“触目此情无限”的文学艺术意象。用倚遍多处栏杆将自己内心的凄凉、忧愁彰显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天”的意象则暗喻当时封建势力的至高权威,暗比自己不畏惧圣经蛊心、三纲五常、女德习俗,都不向他们俯首。”“断肠芳草远”便是朱淑真一生断肠情结的开端,一段断肠的爱情在朱淑真的一生中都无法抹去,这大概是朱淑真一生断肠的深沉原因。她写《春日偶成》时内心对这世界是绝望的,也正是这首诗成为了她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朱淑真写这首诗时十分苦痛落寞。总之这首词将这些意蕴深长的意象融汇一起,表现其真挚热烈的情怀,这首词之后朱淑真的诗词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灰色格调的语言。(4)婚后遇人不淑朱淑真生于富庶家庭,其丈夫究竟是何人,众说纷纭。有传言其“嫁为市井民家妻”,亦有传闻其“丈夫曾应礼部试,后在江南地带认命官职”,朱淑真与其丈夫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虽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不幸。”从此作中说表达的内涵可得知,本首诗词和朱淑真的婚姻有着密切联系。魏仲恭的《断肠集序》有关记述道:朱淑真一位粗疏鄙陋的小吏结婚其婚后与丈夫的态度和破败情感因素:朱淑真和丈夫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后,她所做的诗词中,忧思和愁绪俯拾皆是。[2]少女时期朱淑真的生活曾经也是无忧无虑的。[9]在此期间,其所作(《夏萤》)中云:熠耀迎宵上,林间点点光。初疑星错落,浑讶火荧煌。着雨藏花坞,随风入画堂。儿童竞追扑,照宇集书囊。”赵明华在《野上芙蓉,三分人生》中是这样解析这首词:“朱淑真闺阁时期也有过无忧无虑欢快的生活。这首《夏萤》诗,流露出闺阁女子的内心的纯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无限的憧憬。后来走进她生活里的第一个男人的确带给她至真美好爱情体验,但却被一场疾风无情卷走。”[9]朱淑真与美好的少女时光完全断离时,正是她这段不幸的婚姻的开始,当她嫁做他人妇后,就注定了她的爱情要断裂出一道巨大的鸿沟,再无回天乏术之时。告别少女时期,朱淑真转眼便迈入复杂的成年人世界。在对于其婚姻生活的转述中,魏仲恭的《断肠集序》有关记述道:“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竟无知音,悒悒抱恨而终。观其诗,想其人,风韵如此,乃下配一庸夫,固负此生矣。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清代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也曾说过朱淑真丈夫的情况:“夫家姓氏失考。似初应礼部试,其后官江南者,淑贞从宦常往来吴、越、荆、楚间”。[11]邱月在朱淑真“断肠”愁研究中提到:“从上面的记载推测出,朱淑真在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少女时期之后,朱淑真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与自己志趣迥异的“俗吏”,非常不幸的是,这个人他不但对于赋诗填词一窍不通,而且品性粗鄙低劣,染狎妓恶习与朱淑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差万里。[4]佛说;“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朱淑真可谓“实至名归”被她撞了个满怀。命有定数却无公允,她注定要过非安逸的非寻常人的生活,此悲只有她自己能切身体会。朱淑真所嫁的这个男人是她八字之外的一株恶心鄙劣生命力旺盛的一株害草,丝毫不懂得怜香惜玉。他或许曾经垂涎过她的芳美鲜嫩,但得到后却视之如敝屣。居然携妾远赴千里任新职,留她孤零一人。他却在温柔乡里乐逍遥。朱淑真的婚后生活极为不满、时常独守空闺、终日郁郁寡欢。《秋日偶成》中云:“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2]华云在宋词是一杯清酒这样解说这首《秋日偶成》:“表达处在豆蔻年华之际的少女,对爱情的期待。在古代女子及笄年华,是女子最美好的年龄阶段,表示已经到了可以婚嫁的时期。双鬟是古时少女梳妆的发型,画眉则是古时夫妻恩爱的象征,寄托她想追求的是一种心灵能够沟通,精神能够共鸣的爱情。然而事与愿违,结婚后,与丈夫没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志趣,她感到非常失望。心灵的寂寞,精神失依,使得这位才女只好在诗词中表露自己不甘又无奈的情绪。《减字木兰花·春怨》一词可说是她表达婚后绝望情感的顶峰:“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这首词讲述了诗人不管是独自行走还是一个人坐着,不管是独自吟咏还是一人独眠。久立着的诗人独自感怀伤心,无可奈何微寒袭来让诗人愁思万绪。这份愁情万绪有谁能看得见,眼泪将诗人的妆容残褪去。愁苦和病情相伴,将灯芯拨动好几次终究无法睡去。朱淑真是一个才貌双全的才女,由于其婚姻十分不幸,致使婚后生活幽怨枯燥,因此其诗词多为“愁苦怨言的色调”。“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两句,运用五个“独”字来言说其表,形象的表达出朱淑真的孤苦伶仃与悲伤绝望的情怀,“独”字贯穿着朱淑真婚后的生活中。并且朱淑真将其伤神的情态描写的恰如其分。尤其是“无奈轻寒著摸人”一句,道出朱淑真对季节的敏锐嗅察觉。其中“轻寒”两字,紧扣题中的“春怨”中的“春”字,虽整篇诗词表象没有提及春,但是“轻寒”则有言表春寒之意。“著摸”一词在宋人诗词中屡见,其具有“撩拨、沾惹之意。”下文将朱淑真的忧愁怨恨写得入木三分。“此情谁见”四个字,起到一语双关、承上启下的作用,“此情”,不但指上文的孤苦伶仃与感怀伤情,而且亦指下文“泪洗残妆无一半”中词人以泪洗面的愁思万绪。最后两句,描写词人因愁而病和夜不能寐的愁苦。这首词语言清新隽永、通俗易懂。上文运用五个“独”字,道出朱淑真因内心愁苦而不无聊奈的情绪,皆为动态景物描写。“伫立伤神”则为静态描写,但其意蕴皆为一致。下文插入两幅生动形象的图像:“一幅为一个泪流满面的少妇,眼泪将脸上的妆容残褪大半;另一幅是词人寒夜挑灯夜不能寐的景象。”[18]“剔尽寒灯”的重点不在“剔”字(剪剔灯心的动作),重在“尽”字。“尽”字暗指时间。“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暗喻夜不能寐。词人带着病痛一夜未眠,从“泪”字和“夜”字中可见词人其它的夜晚也是这样的愁苦。并且“此情谁见”,则表示词人的这种生活状况无人知晓更无法摆脱。整首词虽短,但字字一针见血、意味深长。朱淑真这种情怀是其它男性词人所不能比拟的。二、断肠之愁的表现(1)婉多情与风流真性情的复合体朱淑真是一位孤独刚烈女子温婉多情与风流真性情的复合体,无论是从朱淑真词作来考究,还是从史实记载来证实,都可以证明朱淑真自幼聪敏,豆蔻年华之际便已精通诗词、工书画、通晓音韵,天资才华。[1]《菩萨蛮.秋》中写道:“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这首诗给我们传达出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夜晚,月黑风高,清清冷冷凄凄的朱淑真独自一人被远处莫名的捣衣作响声惊吓后便再也无法入眠的心情。朱淑真亦是一位风流真性情的女子,她错就错在,在当时的那个社会大背景的压制下她没有像其它在被封建制度压制下的大多数女子一样,遇到不公平待遇只敢选择惟命是从忍气吞声的过一辈子。[11](《春日亭上观鱼》)中云:“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9]赵明华在《野上芙蓉,三分人生》是这样解释这首诗的:“(《春日亭上观鱼》)是整个《断肠集》中唯一收录的言志诗。诗中并未说明诗人身处何地,而是借用长江来暗喻自家池塘观鱼景色。”长江是朱淑真的联想所衍生出来的意象。鱼群在水里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表达了作者向往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看着鱼群跳跃出水面时联想到“鲤鱼跳龙门”的景象,虽然离开水就会死,可人是不知道鱼儿的这种乐趣的理想追求,“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耶”。这一典故被作者引用入诗,作者意在暗喻自己,心中渴望化龙腾飞的理想抱负。表达诗人向往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从这些文辞中可得,这篇诗作是朱淑真闺阁所作。是“只待新雷震一声”表达出了作者,对化龙腾飞时刻的夙愿与理想的追求。朱淑真的这种前卫的理想抱负,在当时她生活的那个年代显得格格不入。嫁为人妇虽饱受摧残与历练,但她身上的傲骨气息,一直没有受过一丝动摇。这一点使得她,注定要与生在同一时期的其它女子不一样。朱淑真敢于用赤裸裸的,违背三纲五常的诗歌,对当时封建势力的反抗精神。写出“鸥鹭鸳鸯共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以及“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敢于与封建腐朽势力做斗争的反抗精神。这是一场为女性争取女权、自由平等的斗争。朱淑真的选择是不向命运、封建势力、世俗低头。她不愿意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认命日子,朱淑真便不认命,在她的世界认为,我的命运由我,不由天。她敢于向命运向封建势力向世俗发出挑战,她敢爱敢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己的爱情。[4]既然丈夫可以薄情寡义的冷落自己多年,与其要和一位自己不爱的人相守一生,倒不如痛快的写一封绝情书。她要去寻找旧日的爱情,直至那晚的元宵之夜,两人在一起的事情,被卫道士和长嘴夫妇们画蛇添足、四处散播谣言,被胡乱传的面目全非。可朱淑真不害怕闲言恶语的人身攻击,她毅然决然的选择做一个风流真性情的女子。(2)孤独女儿的自我反抗精神朱淑真敢于挑战封建三纲五常传统的束缚,勇于追求女性自我意识。[14]屈国琴在论朱淑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中提到:“朱淑真诗作中运用的意象独具一格,选择花木为题的咏物诗词是其创作的重点之一,朱淑真借用花木的特点映射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生活追求。”(《白菊》)中有云:“回旋秋色溥情露,凌厉西风洁嫩霜。莫作东篱等闲看,清新曾结广寒香。”[4]武庆新在《满院落花帘不卷》中是这样解说到:“朱淑真如一株在狂风暴雨不愿零落的白菊花,孤高独傲生长在枝头,宁可抱香死,不愿随波逐流。”朱淑确实爱竹,欣赏竹的高风亮节,生命力旺盛。她的孤傲气节、离经叛道、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节操,不被践踏不被世俗感染。(《酹江月.咏竹》),“凌冬不改清坚节,冒雪何伤色转苍”(《竹》),经过大雪的寒冻大多数花草树木已经凋零,唯独竹在恶劣气候下依然挺立,朱淑真以竹的气节来映射自己的志向,希望自己不要同流合污保持独立气节。朱淑真敢于挑战封建伦理道德,朱淑真在女性视角具有前卫精神也是开拓者的典型代表,朱淑真的女性意识,可谓是那个时代引领与模范。[11]“女性作家的意识是否称得上是女性意识,也并非是女性所具有的意识就是女性意识,而是要看女性作为男性相平等、相依存的一个群体真正的特质,而不是依附于男权社会男性意识的非女性意识”,因此,朱淑真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其他女作家不可比拟的。[10]赵文颖就曾说:“朱淑真敢爱敢恨,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妇女的精神世界,也对道学之禁锢人性的奋力反抗,体现了封建女性在封建社会这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所表现出的逾越礼教规范和女性意识的初始觉醒”。三、朱淑真诗词的“断肠”之由(1)封建纲常束缚,崇尚封建迷信思想朱淑真生活在男权掌控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不仅处于男性依附的归附品的悲惨地位,想要按照女性自身的意愿去生活,就连打破缄默,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是十分困难的。[12]虽然朱淑真知道自己的大胆叛逆行为会遭受社会舆论的责难,也是当时在理学盛行的宋代男权掌握的社会所不容许的。但朱淑真敢于任情而无所顾忌的直抒胸臆,这些行为正是当时封建社会下的不敢与封建礼教相抗衡的女性们所缺乏的勇气,也正是表现了封建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压迫和女性权利的强烈追求,朱淑真的女性意识代表了封建社会知识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具有重大的影响与意义。[15]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像朱淑真这样的悲剧性女性作家芸芸众生,但正是因为她们敢作敢当的果敢,让后人可以看到女性群体,在与封建礼教下的恶劣环境下,敢于争取独立人格为之不懈奋斗,与她们的勇气可嘉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像她们学习借鉴的难能可贵之处。(2)原生家庭与婚后家庭之间的约束在魏仲恭所著的《断肠集序》中,作为关于朱淑真的资料的权威性的文献,其中所归纳整理的资料,实属最具有可信度与权威性。[1]在《断肠集序》中记载到:“比往武林(即杭州),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诵朱淑真词……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予是以叹息之不足,援笔而书之,聊以慰其芳魂于九泉寂寞之滨,未为不遇也。[5]正如《断肠集序》中所说:“自有临安王唐佐为之传。姑书其大概为别引云。”可以从中证明王唐佐的传记,早就不复存在了,但是在这篇序文,却明白通拓的表述了一个事件的时间段:那就是在淳熙九年时,朱淑真她已经离开人世。这里所转述的“芳魂”,足以表明朱淑真在离世时尚还年轻,故谓之为“芳魂”亦。她的原生家庭在她死后,父母尚在,且将那些断肠诗稿都付之一炬,也说明朱的享年不长。[19]而从《断肠集》来看,其中也确实没有一首作品,涉及中年生活的内容指其是英年早逝,且死于非命。从历史时间的纵向叙述,当时宋代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科学的信息,在当时宋人对逝者的作传、所编辑的诗文集等文学的处理形式看,可以顺理成章的推断出,距离死者去世的时间不会太久远。朱淑真受到婚后家庭和封建礼教下的约束,不能自由选择自己婚姻。[4]在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下的社会又如何可以做到这样呢?在封建社会主义制度的统治下,不知已经断送了多少女子的幸福。朱淑真“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导致她一生抑郁不得志,所以在她的诗歌当中,有太多的悲愁离恨的话语。每每风黑月高月时,总会使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她只能将这种不公平,愤怒不甘皆化为诗词,来解气心中的愤恨之气。生活中不公让她痛苦、黯然神伤与不尽的忧患情怀。生活的细节与大自然的景象,让她触景怀感,哪怕是一花一草一木一楼亭一阑干,在她的眼里都仿佛烙上了伤感悲哀的消极烙印,都染上了看不见尽头般的幽愁。[9]如:“独倚状窗梳洗倦,只惭辜负好年华。《春词二首》:“起来不喜匀红粉,强把菱花照病容。腰瘦故知闲事恼,泪多只为别情浓。”《睡起》:“

几许旧时事,今宵与谁同。”《独坐》:“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闷怀二首》:“蝶使蜂媒传客恨,莺梭柳线织春愁。”《恨春》:“

欲将心头郁结事,付与黄鹏叫几声。”《愁怀》:“

瘦瘠江梅知我意,隔窗和月漫腾腾。”(3)重压之下矛盾多变的性格朱淑真具有多重矛盾多变的性格,是一位柔情而又真性情的女子。她不甘于向命运臣服,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使知道沿途的风景会显得格外凄凉,她也要冲破阻碍去寻找属于她心中的苦情花。[11]朱淑真是痴情的,在她这花季的年华里,拥有无比炙热的爱情,哪怕会遇到重重困难,但她也从不畏惧。朱淑真定然是一位贞烈的女子,只是她的炙热,只能是自己所真爱的那个人才可以触碰的到的温度。[4]她又是一位孤傲使者,现实却让她哪怕是身处斩断红尘皈依入佛。[4]但愿可以借助出家来求得安静,可现实还要恶狠狠的直戳她的心尖,不给她一分一毫的温暖。朱淑真是一个烈性女子,宁愿被无情岁月硬生生掩埋,也不愿被同流合污,从“宁可抱香枝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直竹》云:“劲直忠臣节,孤高列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4]她爱竹子的一身气节,而朱淑真自己也有这样的气节品质,只不过她的这种贞节不同于她那个时代的女子,她的贞节是永远留给那真正爱上的少年,因为他才是她的真命天子的不二人选。[14]朱淑真是敢爱敢恨的,她对待爱情是忠贞不渝,就像飞蛾扑向火哪怕知道会万念俱灰,但也从一而终誓死永相随。只为心中那点温存,而朱淑真也是柔弱的。她的生命之花尚未开的芳芳,就被无情的狂风暴雨无情的打回。朱淑真孤高气节、具有反叛精神她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写下《直竹》以抒发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信念。(4)大胆叛逆的爱情观富有鲜明爱情理想与择偶标准,朱淑真作为与李清照齐名的大才女,对于自身的爱情婚姻,自然也是非常高的,一般平庸的凡夫俗子们,也自然是入不了朱淑真的法眼,至于那些庸俗趣味底下的假学者,朱淑真对他们更加厌恶至极。[16]因此朱淑真有自己鲜明的爱情理想,以及对未来配偶的高标准。朱淑真不甘于听从封建礼教、不公的悲苦命运的无情玩弄,不肯成为大多数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世态炎凉的封建社会下的那些,虽处在被封建礼教残酷打压被迫无奈、却又安于现状,任人摆布不敢站起来与封建礼教制度做斗争的女性群体一样。[17]朱淑真而是选择了站起来,选择与封建礼教叛逆,并且用自己的切身实际行动来证明、表达出自己对于“爱情”的向往,并且在自己的诗词作品当中大胆“露骨”的爱情观,这一做法正是当时理学盛行下的宋代男权所掌控的社会,所不为容忍的。在南宋理学盛行的时代,理学家朱熹就提出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贞操观,反对妇女再嫁。宋人对女子主动提出离婚的,基本上都是否定的态度,一旦有女子主动提出离婚时,一定会遭到社会对其全方位的舆论指责。[12]陆久渊“心即理”的思想主张,凭借着对《周易》义理的阐述而相得益彰表现出“易理”的普遍性,绝对性和终极地位是不可动摇,毋庸置疑的。但是“心即理”的思想是指并非代指外在于人心的客观存在的物体,而是强调与“心”的融会贯通。修养的方法关键在于洗涤心灵的浮华,回归到内外合一的道义之上。强调“理”作为自然社会的公理与法则,具有普遍性、贯通性的特质,它从上至下融会贯通了以纲常伦理为主体的道德形上实存注入自然与历史、文化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权威主义的思想范畴。从而来证明纲常伦理的天然合理性。敢于挑战传统与追求自由爱情,敢于挑战传统,朱淑真则与其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冲突性的碰撞,这些特点集中反映在她的诗词作品当中,于是形成了风格“劲真”的特质。她不愿意被封建礼教的清规戒律所束缚,也不想遮蔽自己的真实情感。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朱淑真敢于真性情的描写“大逆不道”的男欢女爱;“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9]敢于追求自由爱情,朱淑真的娇痴不怕人猜,文采非常的大胆露骨又开放![4]朱淑真的《生查子》一词是一首别具特色的情歌:“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诗词正是宋代集美貌与才华与一身的朱淑真所作的生查子元夕词。她写下了这一首千古名篇。[16]在词作中,从朱淑真无论是去所运用艺术手法的细致、简约、深沉,还是到其内容的韵律、真诚、委婉,都足以全方位的显示出这位聪慧的才女的思想感情、素养文学的高超绝技。这首词之所以在宋词中开出灿烂多姿的荼靡花,能在百花园中独树一帜,从多角度显示出了这首词的不凡之价。四、断肠情结的文学价值(1)传奇女性精神的大胆表露朱淑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女子,刚劲直率与温婉多情是她的个性色彩。在男权压制的社会下,尽管困难重重,但她不曾畏惧退宿敢于直面困难。面对封建礼教的打压束缚,用自己的诗词笔墨作兵器直面封建势力。(《咏雪》)中云:“六出飞花四面来,连山连水皓皑皑。玲珑天地苍茫合,的皪园林烂漫开。庾岭腊梅寒散乱,章台风柳絮萦回。自言空有孤吟癖,览景惭无谢氏才。”朱淑真借梅花在寒风萧瑟中,胆大直白地表达出自己的孤高傲骨情怀。朱淑真借咏梅来抒发自己,对美好自由安逸生活的向往。渴望像梅花的“恣逞春情性”气节,摆脱灭人性的纲常礼法的束缚。这样的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朱淑真对封建传统礼教的叛逆,以及朱淑真对于女性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欲望,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素材,胆大直白表达心中强烈不满与厌恶。朱淑真的词作中表现出自己“鲤鱼跃龙门”和“化龙腾飞”的理想抱负。《题余氏攀鳞轩》中云:“潇洒新轩傍翠岑,攀鳞勃勃此潜心。易惊谁羡叶公室,入梦当为傅说霖。”华云在宋词是一杯清酒中写道:“朱淑真用诗词表达心中苦闷,对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运用典故引起读者共鸣。朱淑真运用引经据典的表达方式,恰到好处的表达了悲剧性的哀美曲调。这种悲情艺术表达方式,无疑为其凄美人生际遇起到画龙点睛之妙。以悲剧衬哀情,使读者心里的尘土得到虔诚洗涤。[4]这种人生理想抱负让她除去闺阁之外的领域,能有超脱传统文人墨客的”骨气“风度。敢于直讽揭露上流社会的不良作风,直言不讳大胆写出农民底层人民的苦难的写史怀古诗。[9]如(《新春二绝》)中云“雪从庾岭梅中尽,春向隋提柳上来。多少园林正萧索,纷纷争逐趁时开。”虽然婚恋不幸,作有多首断肠诗词,但她个性是刚烈的,面对封建制度的压制敢于发出抗争:“妇人虽眼软,泪不等闲流”,心里的悲痛与愤懑是与不公平的社会斗争,是刚劲与有力的。虽然腐朽的封建制度泯灭了她的婚恋,但朱淑真至死不渝绝不同流合污,向封建势力低头,平凡过完一生。朱淑真喜爱竹爱梅的“凌冬不改清坚节”,杜琼称赞她“女中豪杰。”郦琥称赞她“天姿秀发,性灵锺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5]从朱淑真的诗句中“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便将朱淑真的刚劲与温婉多情的心情尽显,诠释了朱淑真的睿智和传奇品格。(2)独特见解与冲击传统的女性觉醒意识朱淑真同被封建制度统治蹂躏下的弱势女性群体一样,在无尽的痛苦深渊中被无情残害的弱势女性群体。不能幸免于难,不管外面的山河有隽秀多美艳,而朱淑真的感受却是对景无时不断肠,心就像在滴血,独自一人在舔舐着伤口。[4]但朱淑真她以白描的手法,浅白的诗词里,深刻的流露出自己的悲伤忧愁。写出自己境遇的窘迫和所适非偶的绝望,突显着其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伤情怀,使其诗词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调。朱淑真用女性的视角,将女性细致入微的女性情感,直抒胸臆的向世人展示女性的细腻的心理,以女性思维的执着,向人们展现出朱淑真身为女性,却比男性刚韧的独特气质。朱淑真是将女性情感生活、非凡生活体验的进行深度探讨与挖掘。[18]在朱淑真的(《秋日述怀》)其沉痛的写道:“妇人虽软眼,泪不等闲流。我因无好况,挥断五湖秋。”[17]这些诗词会给人带来一种别样的负面感受,而且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正是当时封建制度思想下的封建官宦小姐,所特有的对月伤感、弱不禁风的伤感基调。以及比较浓厚的虚无、悲观消极思想,但这样的低沉哀怨、消极的情绪,正是当时封建制度力量压制下的弊端,是一种精神病态的现象。(3)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的先驱朱淑真的原生家庭是一个书香门第,单就这点上朱淑真比很多女性幸运的多,因为她有许多机会可以接受受教育的权力,因此可以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14]当时的封建社会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错误观点中,深受封建意识的压迫,而朱淑真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这给朱淑真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思想行为提供了许多的借鉴学习意义。加上家庭的氛围相对较为宽松,所以朱淑真对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有着自己的期待与美好憧憬。敢于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人,而不是随波逐流任人摆布,她有自己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有着大胆前卫的叛逆精神。这是当时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朱淑真不畏惧世俗的约束与道德绑架,而是选择敢于追求自由平等,是当时女性意识萌芽的楷模代表。[4]朱淑真的诗词创作中敢于任情而无所顾忌的直抒胸臆,她把生活融汇于诗词创作之中。这些前卫的女性意识行为,也正是当时封建社会压制下的,不敢与封建礼教相抗衡的女性们,所缺乏的勇气。表现了封建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压迫和女性权利的强烈追求,朱淑真的女性意识,代表了封建社会知识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具有重大的影响与意义。五、结语朱淑真的诗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时至今日让我们这些后人,在读到她的诗词作品时,仍可以感同身受。对于这样一位才情卓尔的女性,除同情她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幸,以及欣赏品汇她那妙笔绝伦的作品之外,我们更应该要探隐其原由,持公论正,应当给予她在我国文坛上,所应有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地位。然而像这样一位才女的生平事迹却只是寥寥数语,零星半点、各种信息叙而不详,导致其身事显得极为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许多关于朱淑真的故事至今没有定论。如何让朱淑真事迹还原到历史的真相,如何来评估朱淑真诗词的文学艺术价值,这些问题无疑是当代研究者所要功课的巨大难题。参考文献[01]冀勤辑校.朱淑真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4[02]华云.宋词是一杯清酒[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12[03]高晴宇.朱淑真《断肠词》女性情怀探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05):55-59.[04]武庆新.满院落花帘不卷:从诗词中品味朱淑真的爱恨喜忧[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05]朱淑真.断肠诗词[M].长春:长春市古籍书店影印,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