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到电影: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改编_第1页
从小说到电影: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改编_第2页
从小说到电影: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改编_第3页
从小说到电影: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改编_第4页
从小说到电影: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改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讲述了两位伶人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动荡坎坷的悲剧人生。影片情感剧烈,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塑造深刻。电影在对小说的改编上,既努力保留了原著中关于人性的深度思考,又通过影像化语言强化了人物命运和情感关系跌宕起伏的戏剧感,用电影重新讲述故事,建立新的人物关系,揭示了比小说更深刻的生命哲理。本文主要通过对比《霸王别姬》的小说和影视作品,探讨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策略。关键词:《霸王别姬》文学改编影像化表达

ABSTRACTHongKongwriterlibihua'snovelfarewellmyconcubine,adaptedintothefilmofthesamename,tellsthestoryoftheturbulentandtragiclifeofChengdieyiandDuanxiaolou.Thefilmisemotionallyintense,thestorytwistsandturns,andthecharacterimageisdeeplyshaped.Intheadaptationofthenovel,thefilmnotonlykeepsthedeepthinkingabouthumannatureintheoriginalnovel,butalsostrengthensthedramaticsenseoftheupsanddownsofthecharacters'fateandemotionalrelationshipthroughtheimagelanguage.Thefilmrevealsadeeperlifephilosophythanthenovel.Thispapermainlythroughthecomparisonofthenovel"farewellmyconcubine"andthefilmandtelevisionworks,toexplorethefilmandtelevisionadaptationstrategyofliteraryworks.Keywords:《farewellmyconcubine》;Basedonliterature;Imagedexpression

目录一、引言 从小说到电影: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改编一、引言1981年,香港作家李碧华为罗启锐导演写了电视剧本《霸王别姬》。1985年,李碧华对剧本进行了修改后,出版了小说《霸王别姬》。小说是以戏曲《霸王别姬》作为程蝶衣和段小楼情感发展和命运走向的主线,讲述了两人坎坷又悲惨的一生。1993年,导演陈凯歌根据李碧华和编剧芦苇共同改写的电影剧本制作了电影《霸王别姬》。1993年《霸王别姬》成为第一部取得金棕榈奖的中国电影,此外还获得多项国外大奖,并且是惟一一部同时获得金棕榈奖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1994年张国荣凭借《霸王别姬》中的精彩表演被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评为特别贡献奖。2005年《霸王别姬》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之一。/item/%E9%9C%B8%E7%8E%8B%E5%88%AB%E5%A7%AC/8130086?fr=aladdin/item/%E9%9C%B8%E7%8E%8B%E5%88%AB%E5%A7%AC/8130086?fr=aladdin电影在小说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艺术改造,用影像化语言丰富地呈现出社会发展中时代的更替、命运的无常和人物的努力抗争。王佳滢王佳滢.从文字到影像: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改编[J].北方文学,2018(36)本文主要通过对比《霸王别姬》的小说和电影,分析电影对小说的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关系的改编和电影对小说内容的影像化表达,以探讨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策略。二、故事结构的改编(一)小说和电影结构的不同小说采用的是线性叙事的手法,按时间顺序,从母亲艳红抱着小豆子在天桥看戏班卖艺开始,到程蝶衣和段小楼在香港的空戏台最后一次同台演出后,最终就此分别。故事虽然是悲剧式的开头,但是结局是开放式的,看上去两人似乎都有好的结局。小说按时间顺序来描写故事的发展过程,有利于读者建立起完整的时间线,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中人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而电影采用的是倒叙和插叙,从故事的时间线来看,电影的开头就是整个故事最后结局的最后一次同台演出,以两人同台开始,最后以两人同台演出结束,故事的时间线和小说一致,却是悲剧式的结局。倒叙和插叙的手法,更具有艺术性,故事的开头,两人一步步地从黑暗走向舞台,在两束光的照射下,两人像是茫茫苍生中渺小挣扎的生命,为后面叙述两人悲苦动荡的故事做了强有力的铺垫。小说与电影的故事时间线均从民国开始,到新时代结束,讲述了程蝶衣和段小楼两个伶人悲苦动荡的人生和二人之间纠葛纷争的关系。(二)电影对小说结局的改编小说和电影的结局都是以两人最后演出作为结束,然而小说和电影最后表达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在小说的最后,两人年岁已高,相互搀扶着上场,完成两人最后一次同台演出《霸王别姬》。在演到虞姬拔剑自刎时,程蝶衣把心一横,直向脖子抹去。小楼完全措手不及,急着用手捂住他的伤口。“师弟!”小楼摇撼他:“戏唱完了。”蝶衣惊醒。戏,唱,完,了。灿烂的悲剧已然结束。华丽的情死只是假象。他自摇梦中,完全醒过来。是一回戏弄。太美满了!强撑着爬起来。拍拍灰尘。嘴角挂着一朵诡异的笑。“我这辈子就是想当虞姬!”他用尽了力气。再也不能了。后来,蝶衣随团回去了。李碧华.霸王别姬[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223-224)李碧华.霸王别姬[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223-224)而电影的结局,同样也是年事已高的两人在空戏台上唱戏,由于年纪大了,小楼唱到最后的时候气上不去了,只好停下,“不灵了,不灵了,不跟趟了。”小楼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人老了。”两人相视一笑。“小尼姑年方二八。”蝶衣愣了愣,紧接上,“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错了,又错了!”小楼笑着指着蝶衣说。蝶衣好像是想起了以前练功时念错唱词的场景,自顾自地念着“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说罢回过神来,“来我们再来。”两人又重新来了一遍,“大王,汉兵他他他……他杀进来了!”“在哪里?”这时音乐声加强,蝶衣意味深长地看着小楼,拔出了宝剑,虞姬自刎了。小楼听到宝剑落地的声音,猛一回头,惊呼:“蝶衣!”缓了缓,轻呼一声:“小豆子”小楼笑了。电影对于结局的处理并不是像小说那样的开放式结局,并没有直接画面显示蝶衣已经自刎,而是通过画外音效和小楼的反应,来告诉观众,蝶衣已经和虞姬一样,自刎了。同时这样的结局更像是一种命运的轮回,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电影导演陈凯歌说:“程蝶衣必须死,因为唯有死,才能让爱变得更有力度。”朱贺江、桂晓菁.论《霸王别姬》的悲剧性[N].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4):36李碧华笔下的小说结局就是对残酷现实的讽刺,两位主人公后来都过着极其平淡的生活,直至活成垂垂老朽,像是忘记了往事的沉重。而在电影里程蝶衣与历史上的虞姬结局一样,都是为了自己的男人而殉情。程蝶衣的痴迷是神圣的,像古代贞烈女子为爱殉情的痴迷一样,这种痴迷在电影里得到了升华,这与小说显然有很大的不同。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完美的程蝶衣,带着他对他的“霸王”执着痴迷的爱,辗转漂泊在这个不完美的残酷世界中,最终在最完美的时间和地点拔刀自刎,将演绎了一生的大戏落下幕布。这是一个极其震撼且具有冲击力的结局,使程蝶衣这个人物带有古希腊英雄的悲剧宿命论的色彩。电影中的充满戏剧性和悲剧性的自杀结局朱贺江、桂晓菁.论《霸王别姬》的悲剧性[N].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4):36三、电影对小说人物形象关系的改编(一)电影对艳红母亲形象的虚化小说中艳红将小豆子交到戏班,签了生死合同后,与小豆子不舍地告别,还要再叮咛分吃糕点的事儿,之后插入一长段的回忆一一母子两人相依为命,穷困潦倒的生活,大冬天睡在阁楼的破木板上,用大酱油瓶子盛满开水暖脚……为了能养活儿子,她不得不当了暗娼。李碧华.霸王别姬李碧华.霸王别姬[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13-14)电影则对艳红这个人物进行了简单化处理,仅仅交代了她妓女的身份,并没有交代艳红为什么要把小豆子送去戏班,只是说了一句:“不是养活不起,实在是男孩大了留不住,这才来投奔您来的。”给观众留下了疑惑:以往的说法都是“女孩大了留不住”,为什么艳红会说出“男孩大了留不住”,这样的台词设置非常高超,没有直接点明原因,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同时也吸引着观众继续往下看。而同样是剁手指的场景,电影里的表现更具有震撼力,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只通过演员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在演员蒋雯丽的表现中,我们透过电影,感受到了那种寒气渗骨的疼痛,这绝对是文字表现不出来的魅力。在艳红离开后,戏班孩子们笑小豆子的衣服是“窑子里的东西”,小豆子愤怒地烧了母亲留给他的衣服,强化了小豆子对“妓女”身份的憎根,奠定了他努力与“妓女”一一包括母亲艳红和菊仙一一保持疏离关系的决心和愿望。(二)小癞子结局的改编在小说里,小癞子逃跑被逮回来,全部人被关师父“打通堂”,到晚上哭喊着念着娘:“.…..娘呀,我受不了啦你们把我打死算了……呜呜呜……”练功撕腿时哭哑着嗓子叫娘,洗澡时,小癞子被扔到水里叨叨着:“反正我活不长啦,我得死了。”李碧华.霸王别姬[M].李碧华.霸王别姬[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8-9,15)而在电影里面,小癞子带着小豆子逃跑,跑到了戏院看戏,小癞子看着台上的“霸王”,抹着眼泪哭喊着:“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呀?得挨多少打呀?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看完戏后小豆子没有继续逃走,而是带着小癞子回到了戏班。这时整个戏班都在被关师父“打通堂”,小豆子自愿领罚,关师父用尽力气地狠狠地打小豆子,“我打死你,咱们就散伙儿!”这一幕被小癞子看到了,他害怕自己被师父打死,他惊恐地从口袋里掏出冰糖葫芦,用力地塞进嘴里,接着,他选择了自我了断——上吊自杀。同样都是上吊自杀,但是小说和电影关于小癞子自杀前的铺垫都不一样。小说只是用语言来表现小癞子因为练功的痛苦所以才会厌世,而电影里的表现,则是因为觉得自己可以成为角儿的机会渺茫,就算他现在挨了师父这么多的打,他也没有办法成为角儿,再加上看到师父往死里打小豆子,他更加害怕了,觉得自己要被师父打死了,再也成不了角儿,再也实现不了天天吃冰糖葫芦的愿望了。所以,反正都是绝路,与其被师父打死,还不如自我了断。(三)小四身世的改编在小说里,关于小四的描写非常简略,只是交代了他跟在蝶衣身边已经好几年了,身份就类似于助理之类的,以及最后面小楼和蝶衣被批斗的时候,小四出现在了红卫兵的队伍里“他为了稳定自己的立场,趁势表现,保护自己,斗得声泪俱下,苦大仇深。”李碧华.霸王别姬[M李碧华.霸王别姬[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191)在电影里,小四这一人物的背景关系就详细地扩写了。在电影中,小四是程蝶衣的跟班,程蝶衣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在解放后,小四作为进步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提出要创新京剧,以劳动人民的形象登台演出,程蝶衣出于对传统京剧文化的维护,坚决反对小四的创新,小四在会议上反驳了程蝶衣。回到家,程蝶衣还是用原来的方式惩罚小四,这样的阶级压迫和惩罚让小四爆发了,他决心与程蝶衣决裂。在演出前小四顶下程蝶衣“虞姬”的角色,向红卫兵揭发程蝶衣和段小楼。最后因为偷藏程蝶衣的头钗,被红卫兵抓走。在电影里,小四这一形象得到丰满,成为推动后半段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他对共产党充满感激和向往,渴望在党的支持下干出一番大事业,同时,他又是自私自利的,他看不惯师父程蝶衣不满他提出的改良方案,向组织举报程蝶衣,借公报私仇,完全不顾师父程蝶衣对他的教养之恩。最后也因为他的自私,偷藏珠钗被红卫兵揭发带走。总体来看,小四这一形象在电影里的表现是丰满完整,符合逻辑关系,是典型的反派角色。这样的改编,使整个故事更加饱满多样,更能制造出戏剧的冲突性,在有限的时间里制造出更多的“看点”。(四)菊仙与程蝶衣关系的变化菊仙这一人物在小说和电影中的演绎方式不同,带给读者和观众的印象也不同。程蝶衣与菊仙的对立关系在小说中已经有了充分的叙述,但在具体的场景表现上,电影的影像表现再加上演员的演绎,比小说里面平淡的文字叙述更具有震撼力,更能体现出戏剧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观赏魅力。在小说里,菊仙和程蝶衣的对立是因为段小楼,两人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叔嫂关系,更像是“情敌”。而在电影里,两人的关系又并不是只是“情敌”这么简单,程蝶衣戒大烟的时候,精神恍惚,对着菊仙喊娘,“娘,手都冻冰了,我冷,娘,手都冻冰了。”菊仙往蝶衣身上盖了几层衣服,并紧紧地把蝶衣抱在怀里,像哄孩子一样拍拍蝶衣的背。这一刻,蝶衣想起了自己的娘,菊仙想起了自己夭折的孩子,两人关系转变成了感人的母子情。巩俐和张国荣的非凡演技加强了两个角色之间力量的较量,在荧幕上将人物内心的复杂展现出来。演员本身对于角色的再创作是影视戏剧作品所特有的,这是小说原著不可及的地方。王佳滢王佳滢.从文字到影像: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改编[J].北方文学,2018(36)四、影像化的表达(一)电影中增加的新意象风筝是电影中增加的一个新的意象。不用练功的空档,戏班里的孩子们谈论着各自的理想,小癞子的理想是天天拿冰糖葫芦当饭吃。忽然一阵“冰糖葫芦”的叫卖声传到了一直想逃走的小癞子的耳边。禁不住诱惑的小癞子想逃出去,跑到大门前,透过狭小的门缝看到外面有一大堆风筝,大声嚷嚷着:“这么大的风筝一堆呢!”戏班的孩子们纷纷乱做一团,挤在门口。小癞子和小豆子趁乱打开大门逃跑。在电影中拿风筝的小孩都把风筝紧紧地攥在手上,而并不是像往常一样让风筝在高空自由地飞翔,这一意象深刻指向了小癞子、小豆子和戏班里的小学徒们的命运就像这些风筝一样,明明都是有翅膀的能够自由自在翱翔的小鸟,却被戏班这个大笼子困住,飞不起来,飞不出去。剑则是电影中突出表现的另一个意象。这把剑意味着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浓郁的情感:小石头在张公公府中看上了这把剑,小豆子向师哥承诺一定会把这把剑送给他;程蝶衣为了得到这把剑,向袁四爷屈从;程蝶衣被抓,菊仙带着剑找到袁四爷,威胁他去救程蝶衣,程蝶衣被救后再次将剑留给了段小楼;在批斗大会上段小楼被逼揭发程蝶衣,并将剑扔进火里,菊仙不顾红卫兵的阻拦,舍命从火中捞出剑,交给蝶衣后回家上吊自尽;最后,程蝶衣和段小楼两人再次扮相霸王别姬同台演出,程蝶衣拔剑自刎。每一次剑从蝶衣手里送到小楼手里,都充满了蝶衣对小楼的深厚的情感,但每一次小楼与蝶衣的决裂,都有剑的出现。自古宝剑配英雄,程蝶衣的赠剑,明确表达着他对段小楼的情,却又一次次被伤害。剑作为两个男人之间的信物,其象征意义绝对完美。编导芦苇说:“说到那个剑,这个小说里没有,完全是因为电影的需要,电影需要贯穿台词、穿行为、贯穿道具,小说里要是没有,编剧得自己找。”电影里还有一个新意象——鱼缸。鱼缸的第一次出现是蝶衣抽大烟叫经理烧信给娘,鱼缸里的鱼在乌烟瘴气中游动,借助鱼的游动,来彰显出程蝶衣抽大烟时眼中的迷幻,像水里的鱼困在鱼缸里不停地游动。再到后面解放了,程蝶衣在台上破音,决心戒大烟,鱼缸里的水是清澈的,鱼的游动也不像是抽大烟那会围圈圈的迷幻游法,而是像平常一样的游法。鱼缸的第三次出现是在蝶衣烟瘾犯了,把受伤的手伸进鱼缸里,鲜血浑浊了鱼缸。纵观鱼缸的三次出现,都与程蝶衣抽大烟有关系,暗示着程蝶衣像鱼缸里的鱼,遭受大烟的侵蚀污染。(二)影像化的人设电影与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小说是通过唤起读者的想象来进行建构,完成对故事的叙述,而电影则是需要完全建立在具体的影像基础之上。王佳滢.从文字到影像: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改编[J].北方文学,2018(36)在小说《霸王别姬》中,主人公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历史的动荡中不断成长、挣扎和反抗,我们是通过文字和想象来感受的;而在电影当中,则要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演员的表演来支撑这种变化,具体通过演员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表现。因此,电影中有三对程蝶衣(小豆子)和段小楼(小石头),从童年(小豆子和小石头)到少年(小豆子和小石头),电影通过学徒们在河边练功的冬夏场景转场,进入两位主角的另一半人生;从少年(小豆子和小石头)到成年(程蝶衣和段小楼)的转场,是通过照相这一情节的衔接来完成的,真正的主角一一由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和由张丰毅扮演的段小楼正式登场。这三组演员的调度和调整,为我们完整流畅地铺垫了两个人的成长历程,也完美地演绎了不同时期人物的性格发展及命运走向。影像的具体化使人物更加立体,再加上各位演员对人物的准确阐释,使人物更加鲜活、生动。而程蝶衣的扮演者张国荣先生也因为这部电影在世界影坛名气王佳滢.从文字到影像: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改编[J].北方文学,2018(36)五、电影《霸王别姬》的三个改编策略(一)视听语言的转化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学作品以语言文字作为讲述故事的工具,而影视作品则是通过视听语言再现生活。由于语言文字的多义性与丰富性,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通过想象,展示人物复杂的心理,留给读者相对自由的想象空间,这是文学的长处。影视作品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视听转化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恰当地将许多复杂的心理变化、叙事的时空和人称视点转换为视听语言,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而电影《霸王别姬》的改编,则注重到了这一关键问题,恰到好处地运用音乐音效来增添色彩,将小说中平面的京剧表演转化为立体环绕的音乐效果,使观众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当时的场景中,与剧中人物感同身受。(二)人物形象的再塑对比小说和电影的人物设置和形象塑造,小说的人物设置较为分散,除了对核心人物程蝶衣和段小楼的精心刻画之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塑造则留有较大空白。而电影就注意到了小说原著里面的不足,在角色创新和形象塑造上高度集中,比如对剧团经理角色的加强,跟班小四形象的丰富,都是为了强化矛盾冲突,调节影片节奏,进一步突显影片的主题。(三)剧情曲折化将剧情曲折化是影视片对小说创新改编的主要形式,遇到不适合改编却又很优秀的小说时,编剧们都会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来丰富剧情,但若不能在同一规格上妥善处理,就会被观众识破。当剧情发展到中间时,很多观众通过习惯模式就能猜到结果,这对影视片是一种最致命的打击,其口碑往往会因此跌落到低谷。所以,如何创新性地强化曲折剧情就成为关键所在。在《霸王别姬》整部电影当中,带给观众最大的冲击就是程蝶衣对师哥段小楼的“爱恋”。同性恋不管是在电影当中,还是在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都是不被大众所接受的,更何况是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同性恋是与中国传统的婚恋观和伦理道德所背道而驰的,因此在那个年代,同性恋所承受的压力可谓是如此的巨大。因为年少时遭受了传统教义下的性别改写,再加上后来张公公的羞辱,程蝶衣在心理上已经把自己当成“女人”了,在京剧艺术上,他与柔美的“虞姬”人戏合一,把自己当成了虞姬那样的女人,虞姬是他,他是虞姬,影片中这样的程蝶衣,是一个变态的“女人”。在师哥小楼提出要娶青楼女子菊仙为妻时,他觉得他所幻想的艺术世界开始崩塌了,他曾幻想和师哥小楼在台上唱一辈子的戏,做一辈子的“夫妻”,菊仙的出现使他的幻想破灭了,他开始嫉恨他们的婚姻。蝶衣和小楼也决裂了,开始各自在台上独唱的生活。在战乱时期,程蝶衣开始投靠袁世卿。这就是影片当中程蝶衣的情感与伦理的矛盾冲突,同时也是影片中设置的最大的矛盾冲突。除了这一点以外,影片中还设置了小四所代表的的新思想青年与程蝶衣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守旧派的矛盾冲突,将电影的剧情曲折化,将这部电影的矛盾冲突发展到最高潮。“文革”当中段小楼和程蝶衣师兄弟俩的相互揭发的场景,最后蝶衣满是怨恨地揭发出菊仙在解放前是青楼女子的背景。段小楼为了保护自己和菊仙,要和菊仙“划清界限”,并且说出“不爱她”的话。菊仙一直坚信的爱情破灭了,她彻底绝望,她穿着嫁衣上吊自尽了。电影中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