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1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4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政治史结构:区域:中国、世界;时期:古代、近现代;课本知识结构:九个专题(5个中国、4个世界)政治史发展历程: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1201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把握:1、古代:1840年以前2、政治制度: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体与政体的总和)。3、发展过程及趋势4、历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郡县制、宰相制、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选官制、监察制度、行省制度等。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王位世袭制的形成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BC2070年—BC476年)(BC221年—AD1912年)(奴隶社会)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41、早期国家阶段:时间:约5000年前推动力:农耕经济的的发展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突出标志:(略)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课知识整合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夏商原始社会约前2070约前1600西周约前1046东周约前770约前256春秋战国约前475约前221周禹桀汤纣武王5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世袭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3)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动摇破坏;(2)分封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6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条件:①灭六国,结束割据(时间、顺序)②北击匈奴、收河套;修直道、长城③平定岭南,设郡管理④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历史意义:经过:六王毕,四海一①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愿望

②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7(2)巩固统一地方:废分封,行郡县(地方行政体制)(建立、内容、影响)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中央行政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制度、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交通上: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驰道、直道,灵渠)8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汉、唐、宋、明的演变)(2)监察制度(秦、汉、以后历代的演变)(3)选官制度(世袭制、察举制、科举制)(4)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的设置(秦、汉、唐宋、元)▲从中央和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9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清政治的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2)明清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②清朝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利。①明朝废除丞相,权归六部,设立内阁制。(3)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金榜)(1)A、有利于防止封建割据,促进多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巩固;B、形成安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有利于抵御外侮侵略等。(2)A、但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压制了民主思想及科技发展;C、极大地阻碍了社会历史进步,造成中国的近代落后挨打局面的出现。10秦朝(形成)两汉(巩固)中央:内、外朝制地方:郡、国制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加强)中央:宰相一分为三地方:路、州县明清(强化)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中央:三省六部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地方:行省制度、加强边疆管理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经济上,封建的经济基础所决定。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政治上,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私有制,镇压农民反抗。思想上,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自然地理的影响,中华文化发源于中原地区,属于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导致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在文化渊源上呈现出大一统的集权趋势。121.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牢固的血缘关系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C.浓厚的专制色彩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AD13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4.(2008年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CC14谢谢~~再见~~15客观上的需要: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物质条件。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实行了县制和中央集权制,为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基础。③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间联系日益加强,逐步形成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④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⑤长期争霸、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可能: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①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力量较强,封建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统一的历史条件16①对象和主要国家:②义务与权利: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王族(姬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等;鲁、齐、燕、卫、宋、晋3、影响:1、目的:2、基本内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统治(根本目的)分封制前期: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巩固周朝统治;传播先进文化,推进部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统一体形成。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兼并战争,周王权威逐渐削弱。17召公之子周公长子伯禽旧贵族微子姜子牙18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2、核心内容:3、特点:①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③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④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家谱、祭祖)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第一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主要等级: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各等级之间形成大、小宗从属关系)5、影响:4、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19如祖宗祠堂、祖坟祭奠、城隍庙中的牌位、家族的礼仪,家庭中嫡长子地位、家族聚餐的习俗等。积极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强调家族血脉相连、认祖归宗,易于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表现:强调家庭本位,长幼有序,家长制作风;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任人唯亲,唯上是从,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力受到约束,有悖于现代社会的平等与法治意识。时至今日,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依然浓厚。请你举例谈谈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并分析在社会现实中的积极和消极表现。20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西周宗法制示意图2122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相辅相成宗法制

血缘纽带(里)核心体现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分封制2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禹的儿子启在其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局面;商代则形成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权力继承规则;周代则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1)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夏400多年、商600多年、周800多年

(2)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商(铜鼎和甲骨文)

宗法制(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241.(2008年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2.(20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3、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只有周王室才可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称为大宗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1234B123C234D235、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A、功臣B、殷降族C、同姓亲族D、殷商旧族BABCC25秦朝直道26辽东临洮河南地九原郡27湘水离水28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291.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采纳了李斯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2.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3.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0

分封制郡县制

朝代

西周

秦朝

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内容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土地影响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实质贵族政权官僚政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3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确立“皇帝”称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特点:32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君主主宰国家政治,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33皇帝九卿左、右丞相“百官之首”百官之长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下达、监察百官太尉武官之长军事三公九卿制的建立34秦创立的官僚制度有何特点?1、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2、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以皇权为中心。3、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4、组织严密、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35焚书坑儒1、目的:防止士人对时政展开批评。2、实质:3、影响:一方面加强了思想专制的统治,另一方面成为秦“暴政”的典型表现,是秦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

通过思想文化专制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对中国文化而言: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对秦的统治而言:3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概念: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1、萌芽于战国(法家思想)2、建立于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巩固于西汉(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4、完善于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5、加强于北宋(副宰相的设置)6、发展于元朝(行省制)7、强化于明清(废宰相、内阁制度、军机处)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兴衰过程37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38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金榜)补充:积极:(4)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消极:(2)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3)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392.(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0)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B、修筑长城C、推行郡县制D、建立三公九卿制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BCD40皇权与相权(加强皇权、削弱相权)(1)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影响:p12(2)历代削弱相权的措施(调整原因)

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地方:道、州、县

监察:御史台

“汉承秦制”内外朝(中央)郡国并存郡县制监察:刺史制度中央:设中书门下(同宰相);设参知政事等地方:路、州、县监察:御史台2)隋唐——完善3)宋朝—加强1)汉代——巩固4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设军机处(3)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4)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5)明清——强化4)发展—元朝A.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行宰相职权;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宣政院B.地方:行省制度(中国省制开端);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土司制度(西南地区)42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43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政事堂草拟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作用: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保证君权独尊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金榜)44枢密院参知政事副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府(文武分权)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宋代中央政治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45监察制度1.演变A、秦朝:中央:地方:B、汉朝: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目的是什么?)御史台(中国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C、明初至清末: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2.特点、作用(金榜)①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B、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A、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6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依据备注先秦时期

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世袭

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

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由门第到才能;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47▲全面认识科举制?(2008年北京东城)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等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述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A、东汉察举制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辱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积极作用: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B、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D、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消极作用: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不利于自然科学发展,导致近代落后。。48秦朝汉末魏晋唐朝宋朝元朝郡道路行省州州县县县州郡县路州县明朝清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省道府县府趋势:分封——郡县——行省不断削弱地方的权力,以加强中央的权力。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多层级管理;多渠道控制4950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51中央政府是如何对行省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什么?A、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B、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C、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D、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E、中央监察机构监督省官,同时省官互迁。元朝行省的设置

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②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简述元朝行省的设置所起的历史作用。52趋势:中央政治制度:不断地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地方政治制度:趋势:中央日益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特点:(中央和地方制度)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缺少自主权3.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4.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5.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6.官僚政治,实行人治。531.(2008江苏,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2.(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AC543.(2008年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4.(2008年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