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如图所示的现象或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

的是()

—石油气

2.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下列过程

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

3.如图是CO2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4.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和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钙属于金属元素

C.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gD.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6.青蒿素(CI5H22。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宏观上看:青蒿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青蒿素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C.从变化上看:青蒿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从质量上看: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木炭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C+O2=2COT

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1.(入(,()

C.加热分解高锌酸钾:人“八一A'.(>

D.乙快充分燃烧:HMICO..2///;

8.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2、S、P'Mg等

r能[警烧Qr皿石蜡等

化学性质

氧气------------Y

金属生锈等

使其他物质缓慢氧化

(II)动植物呼吸等

A.它们发生的都是氧化反应B.I、n两类反应均会发光

C.I、II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D.I类反应放出热量,II类反应吸收热量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C.空气中混有一氧化碳气体,遇明火可能会爆炸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10.验证空气组成的两个实验如图,实验2中铜粉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铜。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实蛉1实蛉2

A.红磷熄灭不需要冷却就能打开弹簧夹

B.加热铜粉,可观察到铜粉由黑色变成红色

C.实验2中取用铜粉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室温下,证明MnC)2能加快出。2的分解

1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

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内41%

m2

A.丁是反应物B.x的值为20

C.乙是此化学反应的催化剂D.生成38g甲,需消耗60g丁

13.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④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⑤2Fe3+和3Fe中的“3”都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14.2023年1月10日,四川省峨眉山市两名男孩在玩耍时,其中一名孩子将鞭炮扔进下水道

导致井盖瞬间被炸飞并引起爆炸事故。下水道里发生爆炸的是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OTO+3修表示碳原子

O表示氢原子

O表示氧原子

甲烷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

A.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一定会发生爆炸

B.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粒子数目比是1:2

D.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5.为区别N2、H2、C02,C*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

②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

是气体I,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H;

③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in,无明显变化

的是气体IV。

根据实验推断,I、n、in、iv对应的气体分别是()

A.CH4,CO2、&、N2B.CH4、H2、C02>N2

C.CH4、H2,“、C02D.CO2、%、N2、CH4

16.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请回答:

⑴厨房里“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选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书画虽年常日久仍不褪色,是因为。

(3)冬天在紧闭门窗的室内放一只燃着的煤炉取暖,很容易导致室内的人中毒,这是因为

o煤炉上方常出现蓝色火焰,则产生蓝色火焰的化学方程式为。

(4)作为主要能源的化石燃料包括煤、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

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乙醇汽油已在多地推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节约化石资源。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7.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

(1)“Cu”能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化合物中,铜元素常呈现+1

价或+2价,铜为+1价时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2)食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写

离子符号)。

(3)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载运工具亮相北京冬奥会。氢气作为新能源除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

出热量较多之外,从环保角度看其优点还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4)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序号)

②微粒D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与微粒A形成的化合物的化

学式为。

③微粒A和微粒E表示氯和溟(B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澳具有相似化学性

质的原因是,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HC10)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写出浪单质(Brz)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氯原子

••+a-c#+oc<0氧原子

O氢原子

18.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

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请回答:

(1)“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填化学式)。

(2)“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

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八’U/.,则X的化学式为。

(3)“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重庆合川实验基地通过如图技术将

CO2压入地下实现CC)2的封存。这里的C02捕集是一个(填“物理”或“化学”)过程。

此过程中C02分子间隔O

二氧化碳气体

压入地下

(4)转化法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下图为根据初中化学有关知识、结合有关资料,得

到的碳的转化关系。

①若甲为单质,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完成转化I,则甲为o

②转化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③二氧化碳与碳反应,完成转化i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转化W是将C02和电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甲醇(CH30H)和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写一条即可)。

19.请用化学的观点解释或分析下列与燃烧有关的现象或实验:

(1)图a家庭用的煤球通常需要加工成蜂窝煤以促进燃烧,其原理是。

(2)图b若将红热的铁丝伸入氧气中,发生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集气瓶中陶土粉的作用是,装置c中的水(填“是”或“否”)可以换成陶土

粉。

(3)d中看到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4)图e中镁条发生剧烈燃烧,有白色固体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由此你对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20.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化学使物质世界丰富多彩。

(1)近期科学家操作“氧-碳”分子(其化学式为C24O6),逐步除去多余的含氧部分。得到环碳

分子如图1,过程如图2。

图1环碳演构图2制备环碳的步骤图3

①一个环碳分子是由个碳原子构成的环。②制备该环碳的各步骤中,每次去除的物

质X的化学式为O

(2)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3所示的转化关系(“t”表示一步实现,

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若乙和丙的组成元素相同,甲是气体,则甲、乙、丙的化学式可

能是。若甲和乙的组成元素相同,试写出乙一丙的化学方程式。

21.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裹在空试管外裹在外壁干燥的

壁上的纸片/今上的纸片CO2

fl

①②

实验3

-

(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汽,实验一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水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2)实验二看到的现象为: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则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

(3)实验三探究的目的是,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有关二氧化碳性质

的化学方程式o

(4)设计对比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2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列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请写出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若用A、C装置制取氧气,以下操作①装

药品并固定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熄灭酒精灯;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将导气管

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序号表示)。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过氧化氢制取

氧气都可选用同一种发生装置的原因是,该发生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收集二氧化碳可选择的装置为(填字母序号)。

(3)若要检验制取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应在F中加入的试剂为;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

碳,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通入。

(4)硫化氢(H?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

(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某组同学选择图所示发生装置H制取硫化氢气体,与B装置

相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是;收集硫化氢气体选用装置G和I相连接的原因是,

小组同学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硫化氢气体,所用装置的导管口连接顺序是(用字母序号

表示)。

d

c

z\

三叁一水

I

23.某品牌免洗手消毒凝胶,是以乙醇和正丙醇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凝胶,其中正丙醇的

化学式为C3H7OH。请计算:

(1)一个正丙醇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2)正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4.某化学小组对本地石灰石样品的成分含量进行研究。该小组先取12.8g样品放入锥形瓶,

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所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假设其它成分均为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

水)。

图1图2

⑴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影响。

(2)实验完毕,将杂质过滤出来,洗涤、烘干,得到杂质g»

(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到0.1%)。

(4)计算恰好反应时,瓶内剩余物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I.【答案】B

【解析】解:A、原油分播得到汽油等产品,是利用原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没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钻木取火,发生了燃烧,一定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冰融化成水,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风力发电,只是能量的转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原油分储得到汽油等产品、

冰融化成水、风力发电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

互转化,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化学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自然界中碳循环

的原理和全部的过程等,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生物的呼吸作用”、“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

化”、“物质的燃烧”、“食物、钢铁等的缓慢氧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

其应用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3.【答案】D

【解析】解:A、人工降雨就是利用干冰(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熔沸点很低,常温下会升华

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要吸热,在高空中制造低温条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以雨

的形式降落,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所以A不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再加工转化

成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等,并生成氧气,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故B不正确。

C、用二氧化碳合成尿素、化肥是发生化学反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C不正确。

D、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的物理性质。所以D正确。

故选:D。

本题以实际事例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不支

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其他选项都是利用了单一的性质.

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4.【答案】D

【解析】解:A、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直接用水浇灭,故选项说

法错误。

B、室内失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

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

数为2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钙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0,故选

项说法正确。

B、钙带“车”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40.0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20,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个钙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专”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由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20,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

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

量)、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青蒿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

错误。

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青蒿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

选项说法正确。

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5):(16X5)力3: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o

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青蒿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A、木炭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点燃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x.

选项中缺少反应条件且生成物的气体中不用加气体符号,故A错误;

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一-30,选项中生成物化学式

错误,故B错误;

C、高镒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A/HO,-A_.A/n(AMid)>选项中方程式没有配平,故C错误;

D、乙焕成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

确。

故选:Do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

反应条件是否正确;T和1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

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

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8.【答案】A

【解析】解:A.燃烧属于氧化反应,缓慢氧化也属于氧化反应,所以它们发生的都是氧化反应,

该选项正确。

B.燃烧发光,缓慢氧化不发光,该选项不正确。

C.I类反应是燃烧,体现了氧气的助燃性,II类反应是缓慢氧化,缓慢氧化没有体现了氧气的助燃

性,该选项不正确。

D.燃烧、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o

A.燃烧属于氧化反应,缓慢氧化也属于氧化反应;

B.燃烧发光,缓慢氧化不发光;

C.I类反应是燃烧,体现了氧气的助燃性;

D.燃烧、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D

【解析】解: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

排列方式不同,故A说法正确;

B、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故B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C说法正确;

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

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根据碳的的单质和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用途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主要考查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了解碳的的单质和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用途的知识即可分

析解答。

10.【答案】D

【解析】解:A、红磷熄灭需要冷却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

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铜粉生成氧化铜,可观察到铜粉由红色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2中取用铜粉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铜粉必须足量,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故

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1,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水面以上容积的五分之

一;实验2,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注射器的活塞最终向左移动,根据气体减少的体积,可以

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上体积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或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

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

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或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且只能与空气中的

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或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

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不能伸入集气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正确;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导致实验后装置质量减小,不能用

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正确;

C、加入二氧化锌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加入二氧化镭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说明二氧化镐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故C正确;

D、振荡后塑料瓶变瘪也有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原因,这个现象没有证明有新物质生成,不能证明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进行分析。

C、根据加入二氧化铳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加入二氧化铳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

燃,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

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2.【答案】A

【解析】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

17%=2%,故甲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

数减小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

19%-30%-41%=10%,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据此分析;

A、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故A正确;

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计算,x的值10,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19%-30%-41%=10%,乙的质量分数

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甲与丁反应的质量比为2%:18%=1:9,故生成38g的甲,消耗丁的质量为

342g,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

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

定律。

13.【答案】B

【解析】解:①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①错误;

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种类不变,故

②正确;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由同种物质组成,一定是纯净物,故③正确;

④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④正确;

⑤位于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2Fe3+中的“3”表示

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3Fe中的“3”表示3个铁

原子,故⑤错误。

故选:Bo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

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

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4.【答案】A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A、甲烷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达到爆炸极限才会爆炸,说法错误,符合

题意;

B、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粒子数目比是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根据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微粒的变化和构成

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微观模拟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5.【答案】B

【解析】解: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

浑浊的是气体I,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气体I是CH,;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n,气体n中无碳

元素,气体H是电;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川,

气体III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IV,气体rv是“。

故选:Bo

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烷燃烧能生成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等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明确气体的性质,要有不同现象才能鉴别,并能结合相关知识灵活解答问题。

16.【答案】元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

碳2C0■(>:2(O,石油0HQH4-30}-2coi+3囱

【解析】解:(1)厨房里“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

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书画虽年常日久仍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受

日光照射或与氧气接触,也不易起变化;

(3)冬天在紧闭门窗的室内放一只燃着的煤炉取暖,很容易导致室内的人中毒,这是因为紧闭门窗,

氧气不足,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煤炉上方常出现蓝色火

焰,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发出蓝色火焰,化学方

程式为:-().“2('().s

(4)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HpH,k入-12(().

故答案为:(1)元素;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八Ji;

(4)石油;f//./;//“)(()”3。

(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2)根据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3)根据紧闭门窗,氧气不足,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煤炉

上方常出现蓝色火焰,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发出

蓝色火焰进行分析;

(4)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铜单质Cu2ONa+、CP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

染AC失去A1C1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r2+H2O=HBr+HBrO

【解析】解:(1)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Cu还能表示铜这种物质;铜为+1价,氧元素显-2价,依

据化学式书写原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2O;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符号为:Na+、C1-:

(3)氢气燃烧生成水,热值高、无污染,化学方程式为:2H,(),夕;

(4)①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A、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②微粒D质子数是13,是铝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

正电荷的铝离子;A的质子数是17,是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

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化学式为AlCh;

③氯和澳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依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

酸,漠单质和水反应生成溪化氢和次滨酸,化学方程式为:Br2+H2O=HBr+HBrO,

故答案为:(1)铜单质;Cu2O;

(2)Na+、Cl-;

(3)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J//.

(4)①AC;

②失去;A1C13;

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r2+H2O=HBr+HBrO1,

(1)根据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书写原则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热值高、无污染进行分析。

(4)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氯和溟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氯气与水

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粒观点的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18.【答案】CO?H20物理减小氧气Ca(OH)2+C02=CaCO3I

+H20(C()22(,()CO(H/)H•〃夕出门多乘坐公交车

【解析】解:(1)“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碳中和、碳达峰两个概念中

的“碳”,实际上都是指二氧化碳,特别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后硼、氧、氢原子数目分别为2、6、12,反应前硼、氧、

氢原子数目分别为2、0、0,所以X的化学式为HzO;

(3)通过如图技术将CO?压入地下实现CO?的封存,这里的CO2捕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一个物理过

程;此过程中CO?由气态变成液态,分子间隔减小;

(4)①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完成转化I,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C6Hl2。6)

若甲为单质,则甲为氧气;

②转化H中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02=

CaCC)?J+H2。;

③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完成转化ni,化学方程式为:

(co_*();

④转化W是将CO2和小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甲醇(CH3OH)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C///>//〃,":

(5)首先是践行绿色生活理念。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或者骑自行

车;自觉购买节能产品,降低能耗。其次是践行绿色办公理念。尽量采用无纸化办公方式,电器

设备长时间不用要及时切断电源。

故答案为:(1)C()2;

(2)-0;

(3)物理;减小;

(4)①氧气;

②Ca(0H)2+C02=CaC03I+H20;

3('-(O:2C()<

4CO.■3W2-CH011〃8;

(5)出门多乘坐公交车。

(1)根据“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碳中和、碳达峰两个概念中的“碳”,

实际上都是指二氧化碳,特别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通过如图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的封存,这里的CO2捕集没有新物质生成,此过程中

CO2由气态变成液态,分子间隔减小进行分析;

(4)①根据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完成转化I,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

(C6Hl2。6)进行分析;

②根据转化II中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③根据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④根据转化IV是将CO2和电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甲醇(CH3OH)和水进行分析;

(5)根据低碳生活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答案】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

固体;“,2().F,Oi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否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人"2.\ll/().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解析】解:(1)煤球通常需要加工成蜂窝煤,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燃烧生成四氧

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2():A,入;集气瓶中陶土粉的作用是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

炸裂集气瓶底;装置c中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可用水吸收,不能换成

陶土粉,陶土粉不能吸收二氧化硫;

(3)d中看到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

(4)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生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不变,则黑色固体单质为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v('():'”儿由此可

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故答案为:(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一2sF.Op防止铁的

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否;

(3)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h/()(,<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1)根据煤球通常需要加工成蜂窝煤,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2)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燃烧生成

四氧化三铁,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进行分析。

(3)根据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进行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

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0.【答案】18CO。2、CO、CO22H.O:,21!。,

【解析】解:(1)①由图1和图2可知,一个环碳分子是由18个碳原子构成的环。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图2可知,制备该环碳的各个步

骤中,每次除去2个X分子,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就减少2个,直至制得环碳分子,贝打个X分子

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O。

(2)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能转化成乙、丙,乙、丙能相互转化;

若乙和丙的组成元素相同,甲是气体,则甲是氧气,乙、丙分别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

所以甲、乙、丙的化学式可能是:。2、CO、C02;

若甲和乙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是过氧化氢,乙是水,丙是氧气;所以乙一丙的反应是水在通电

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2H»

故答案为:

⑴①18;②CO;

(2)。2、CO、C02;J///)/1H,-().。

(1)①根据图中信息,一个环碳分子是由18个碳原子构成的环来分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2)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能转化成乙、丙,乙、丙能相互转化;若乙和丙的组成

元素相同,甲是气体,则甲是氧气,乙、丙分别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若甲和乙的组

成元素相同,则甲是过氧化氢,乙是水,丙是氧气;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

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隔绝了空气,白磷无法与氧气接触水吸收了部

分的热量,使温度没有达到纸片的着火点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为红

色,干石蕊纸花不变色C02+H20=H2CO3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它量必须相同

【解析】解:(1)可燃物燃烧需要可燃物能达到着火点并且有空气或氧气接触,本实验中白磷的着

火点低,红磷的着火点高,因此80K的水可以使铜片上的白磷达到着火点,由于红磷的着火点高,

因此80式的水不可以使红磷达到着火点,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隔绝了空气,

水中白磷无法与空气接触,因此无法燃烧;

(2)①和②的区别主要在于试管中是否有水,水的比热容较大,①和②分别被酒精灯加热时,①

外壁的纸片温度很快会达到其着火点,纸片能燃烧;而②由于试管中有水,水加热蒸发会吸收纸

片及酒精灯的热量,使纸片温度无法短时间内到达着火点,因此②中纸片不能燃烧:

(3)根据实验装置可知,两个试管的区别是一个装有干石蕊纸花,另一个是湿石蕊纸花,并且实验

所通气体为干燥的CO2,结合CO2的化学性质,因此实验三探究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

生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成碳酸,石蕊试剂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

(4)对比实验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以此进而便于通过实验

现象判断该变量因素是否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隔绝了空气,白磷无法与氧气接触;

(2)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使温度没有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3)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干石蕊纸花不变色;CO2+H2O=

H2CO3;

(4)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它量必须相同。

(1)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可燃物能达到着火点并且有空气或氧气接触,进行分析。

(2)根据①和②的区别主要在于试管中是否有水,水的比热容较大进行分析。

(3)根据两个试管的区别是一个装有干石蕊纸花,另一个是湿石蕊纸花进行分析。

(4)根据对比实验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结合题干信息,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2.【答案】2//.O.-'2IN)-():②①④⑤⑥③CaCO3+2HC1=CaCl2+H20+

CO2T都是固液常温下反应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E或G澄清石灰水a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

和停止只能用排气法收集且有吸收装置,防止硫化氢污染空气cabd

【解析】解:(1)B装置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钵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H:()():;若用A、C装置制取氧气,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

取氧气,且试管□有一团棉花,故适用于高镒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实验室加热高镒酸钾制取氧气

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7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装(装入固

体药品,注意用高镒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