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开卷未必都有益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开卷未必都有益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开卷未必都有益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开卷未必都有益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开卷未必都有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开卷未必都有益

1.作文。

人们习惯从正面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一般的常规属

性,也有一些特殊属性。客观事物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请从下面六句名

言中任选一句进行反驳。

①沉默是金。

②逆境出人才。

③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④知足常乐。

⑤开卷有益。

⑥坚持就是胜利。

要求:逻辑严密,论证清晰。题目自拟。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人的一生受教育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而读书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受教育途径。有

人认为,读书使人获得知识、智慧和文化乃至形成教养,但有人却又告诫我们“尽信书不如

无书”。

在“读书热”兴起的今天,我们该怎么看待读书问题呢?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从

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其一,写一篇议论文。

(1)开卷有益

(2)开卷未必有益

要求:文体明确,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开卷有益,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也说“书籍是青

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也有人认为,开卷未必都有益,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

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

针对以上两种说法,学校拟举办一场辩题为“开卷有益/开卷未必都有益”的辩论会,请你选

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就是力量”,“开卷有益,看书有益。”但是,

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现在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类的小说、书

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

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

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针对以上问题,请你谈

谈你的看法与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例文:

开卷未必都有益

关于读书,有人主张“开卷有益”,并且引用了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

来佐证观点。但是,我认为,读书固然有好处,可如果一切书皆读,认为书读得越多越好,

从而不顾内容,不管是否适合自己,那就无益了!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别林斯基也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历史上有许多血淋淋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

熟读兵书,却不懂得变通,纸上谈兵,最终兵败被杀。还有三国时期的马谡,他也是饱读兵

法,可结果如何?他生搬硬套,言过其实,导致街亭丧失,被诸葛亮挥泪斩首!所以,我认

为,盲目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如读了坏书)还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损害。当今社会上的一些

少年罪犯,就是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现在有些同学可能喜欢看武侠之类的小说,甚至痴迷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上

课时想着小说中的内容,甚至在课堂上偷看小说,最终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模

仿小说中的人物,到处“行侠仗义”,胡作非为,可能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难道不是看无

益之书害了自己吗?

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

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死地。不是吗?20世纪的德国,不少人看了希特勒的《我

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最后沦为希特勒的殉葬品。现在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言情小说,

把自己宝贵的精力都用在谈恋爱上,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竹

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卷”,能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

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一本好书确实有益,能让你活

出人生的精彩;但一本不良的书籍,只会诱你走上邪路。

让我们将“开卷未必有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读书时放开眼光,精心选择,让书籍真正

起到“医愚”的作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试题材料首先指出人们容易产生思维定势的问题,然后借此引出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一特点,

以及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试题给出写作任务,要求从试题给出的六句名言中任

选一句展开逆向思维,进行反驳,也就是要求学生写一篇驳论文。对此,要注意反驳的方式,

一种是从对方的观点出发,得出荒谬的结论,一种是举出一个特例证明其荒谬性。如第①句

可针对“沉默”的好与坏发问:如果大家都保持沉默,这个世界将会是怎样的死寂和无趣?面

对坏人坏事选择沉默是金子一样的珍贵美好吗?第②句则可找出一个逆境不出人才的反面

例子加以反驳,如如果逆境出人才,那么非洲作为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出的人才一定

是最多的。(或“如果逆境出人才,那么人才最聚集的一定是非洲而不是美国。”)第③句“不

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从元帅与士兵的关系,得出“如果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

士兵,那么士兵都想着去当元帅而谁来当士兵?”第④句,可以指出“乐”未必要靠“知足”,

或者思考“知足”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第⑤句,可以根据“开卷”的限定条件反向推出部分“无

益”的开卷,如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假如读了坏书)会造成损害;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少

年的犯罪事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就是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

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针对第⑥句,可以为其限定一个条件,如说明如果从错误的方向

开始,那么坚持永远不能带来胜利。

要写驳论文,写作时可先摆出要反对的观点,假设其是正确的,然后进行推理,得出错误的

结论。不论选择哪一句,重点一定是要做到先破后立,先指出这些观点在前提、条件或中间

过程中的疏漏之处,然后针对这些缺陷加以推翻,并由此引出自己的正确的观点。比如针对

“开卷有益”这一点,可以先指出读坏书的负面影响,说明并非所有的开卷都有益,而是需要

把握好读好书这一前提。然后,则可进一步论述读好书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选

择好书等。

立意:

1.沉默是金,反抗更为珍贵。

2.逆境未必出人才,逆境中站起的人才是人才。

3.走对方向,坚持才能胜利。

2.例文:

开卷未必有益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看书有益。”但是,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

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到兴趣,那“开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

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到手不释卷的程度,他

们一旦看迷了书,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

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

吗?

我们看书,要有选择。那些不健康、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就不要看。要看书,就

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只有

看好书,就不会毁了自己。有人把书比作了朋友,看好书,就是交好朋友,才会进步;看不

好的书,当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样你就会退步。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只

有看好书才会对你有益。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有选择的看书。而不要因为看错了一

本书,将自己引入歧途,毁了自己的一生。

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

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

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

可能会把你残害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

庸谷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往下降,最后,所有的努力成了

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书“卷”,能说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

一本坏书坏过强盗。,,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

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

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有的人看书不认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

水式的随便翻翻,有的人去读不适合自己的书,有的人甚至抱着猎奇的态度去读书,试问,

这样的“开卷”,又何益之有?

果戈理《死鬼灵》中的比什伽秋,什么都读,他并非饱学之士,而是缺少鉴赏力的傻瓜;

《庄子•列御冠》中的朱泽漫,他学了一门特殊的杀龙技术,其实没有什么地方有龙可杀,

他才明白世间无龙,其本领白学。如此说来,如不加选择地开卷,总会事倍功半,害多益少。

作家赵树理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掏金”英国作家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

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如果片面理解“开卷有益”任为一切书皆读,而不取舍,不问

内容,读了就有益,其实不对。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有所感悟的适合自己

阅读的好书才有益。

所以,我希望大家切记,开卷是未必有好处的。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的材料首先指出读书是最常见

的也是最重要的受教育途径。对于“读书”,材料中亮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读书

给人的益处,即开卷有益;另一种观点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即开卷未必有益。写作要求是

从“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两个观点中选择其一,写一篇议论文,写出自己怎么看待读

书问题。

如果选择写“开卷有益”这一观点,可以侧重写读书的积极意义——使人获得知识、智慧和文

化乃至形成教养。如果选择写“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观点,要具有思辨色彩,既要写读书有积

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这样就对要读的书有所选择。

参考立意:

(1)开卷有益;

(2)开卷未必有益。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

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本次作文可以拟题为“开卷未必有益”,首先由“开卷有益”指出:“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

到兴趣,那‘开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然后指出哪些书开卷是没有益处的,接着用比喻

和举例法分析“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残害”,从而得出开卷是否有益,

得先看开什么卷,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最后重申论点,结

束全文。

参考素材:

提及开卷,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这一成语源于北宋王辟之史料笔记《海水

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

劳也。”自此,“开卷有益”一传就是一千多年。传到了科技发达、媒体多元、信息密集的今

天,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审视,便不难发现,开卷未必全有益。那些诲淫诲盗、低级趣味、

观点偏颇、知识错误的书,开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身心健康。对此,俄国著名哲学家、文

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道:“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又说:“阅

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可见开卷未必有益,选择什么样的书更重

要,开卷时既要避开引人误入歧途的坏书,又得挑选适合自己的好书。

不同的书籍,于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层次的读者而言,其作用大相径庭。过去一直流

行“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仔细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水浒传》中的英雄一

百单八将,肝胆侠义,动不动就舞棒弄枪、打打杀杀,热血沸腾的少年时期,看得多了,自

然会跃跃欲试,弄不好会惹出一身麻烦;而《三国演义》中的争斗较量,多以智慧、权谋、

计策取胜,年纪一大,激情减少,阳刚渐失,血性不再,长期浸润其中,年迈之人会变得更

加阴柔内敛,对身体、生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少年读书,

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

浅耳。”如果错位,青少年看了适合老年人读的书,要么不得要领,要么染上暮气,这种开

卷,即便无害,也谈不上多么有益。还有一种书籍,虽然无害,但信息过时,内容芜杂,徒

增大脑负担,这样的书偶一涉之,当然无所谓,但看得多了,就会增加大脑负荷,影响工作

生活,使自己变得平庸落伍。因此,开卷要抓住要义与核心,要有选择。开卷的选择,在某

种程度决定着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与人生品位。

开卷有益,在于理解消化,将外在的知识、学问转化为内在的血肉。如果囱冏吞枣、一知半

解,或买桂还珠、盲目吸收,或拘泥其中、运用不当,这种开卷不仅无益,反而产生十分严

重的后果乃至恶果。开卷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登岸舍筏,为知识而知识,将成为不食人间烟

火的“书呆子”。开卷不要贪多求全。如果东翻一本西翻一册,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就永远是“开卷”,是快餐,是速食,会导致营养不良。开卷不能盲目跟风。如果

流行什么就读什么,不仅变得平面、平庸、没有个性,肯定也成不了多大“气候”……一个人

的思想内涵、素质修养、行事风格等,与阅读密切相关。读什么样的书,如何开卷,不仅有

学问,且学问甚大,不可不慎!

开卷有益概括来算,约有三条:第一条,开卷有益,我们从书本里汲取知识,提高自身涵养,

丰富业余生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也是关键。古人曾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可见书本对于一个人的决定性作用。再有诗仙李白、开国功臣毛泽东同志,他们都是

生来就有如此成就的吗?不是啊,是后天的刻苦勤奋学习,才让他们获得成功的,这也是一

个实打实的事例啊!第二条,开卷有益,有人不免要质疑:当真如此?有多少活生生的事例

告诉我们,开卷未必有益。如:有一个大学生,看书看入迷,他以为这世界上真的有轻功,

他自己想试一下自己是否有轻功,他从十八楼跳了下去,结果死了。我们才是,大学生都无

法控制住自己,何况我们呢?第三条,开卷有益,他读书嘛!就得有选择的读,像那古籍《诗

经》等的难免有些迂腐,与时代脱节的书,我们不能多读,否则也会与现实脱节,影响反而

不好。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读。

如果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看书,不管看什么书,他吸收的总是不好的语言和思想。相反,是

一个素质极好的人看书,他就会有选择性地看书,而且还会去粗取精,把好句好段和好的思

想吸收了,不好的语言和思想就会被他排斥。要是两个心理完全不同的人同样都是看一本警

匪书,心术不正的人看了,就会学着做案的手法,而素质极好的人看了,就会学着破案的思

维。

看什么书也很重要,看不健康的书,吸收不好的。就像《蜡笔小新》这本漫画书,我认为这

本是给成年人看的休闲读物,而现在看这本书的都是毫无判断是非能力的儿童,学了里面一

些不良的语言和习惯。所以,我觉得开卷是否有益是不能一锤定音。

3.例文:

开卷未必都有益

对方辩友:

你们好!你们主张“开卷有益”,并且引用了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来

佐证观点。但是,我方认为,读书固然有好处,可如果一切书皆读,认为书读得越多越好,

从而不顾内容,不管是否适合自己,那就无益了!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别林斯基也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历史上有许多血淋淋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

熟读兵书,却不懂得变通,纸上谈兵,最终兵败被杀。还有三国时期的马谡,他也是饱读兵

法,可结果如何?他生搬硬套,言过其实,导致街亭丧失,被诸葛亮挥泪斩首!所以,我认

为,盲目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如读了坏书)还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损害。当今社会上的一些

少年罪犯,就是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现在有些同学可能喜欢看武侠之类的小说,甚至痴迷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上

课时想着小说中的内容,甚至在课堂上偷看小说,最终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模

仿小说中的人物,到处“行侠仗义”,胡作非为,可能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难道不是看无

益之书害了自己吗?

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

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死地。不是吗?20世纪的德国,不少人看了希特勒的《我

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最后沦为希特勒的殉葬品。现在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言情小说,

把自己宝贵的精力都用在谈恋爱上,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竹

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卷”,能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

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一本好书确实有益,能让你活

出人生的精彩;但一本不良的书籍,只会诱你走上邪路。让我们将“开卷未必有益”作为自己

的座右铭,读书时放开眼光,精心选择,让书籍真正起到“医愚”的作用!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审题】材料主要讲“有人认为,开卷有益”“也有人认为,开卷未必都有益”。题干要求“针

对以上两种说法,学校拟举办一场辩题为'开卷有益/开卷未必都有益’的辩论会”,选择一个

观点,写一篇辩论稿。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思辨类作文题,需要考生辩证地看待阅读问题。

主张“开卷有益”的,强调的是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主张“开卷未必都有益”的,强调的是读物

的选择和使用。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关键是能结合所给材料,并联系现实,谈出自己的

认识与思考,写成辩论稿。

参考立意:持“开卷有益”观点的,如书是明灯,在黑暗中可以用它寻求光明;书是我们知识

的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持“开卷未必都有益”观点的,如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

可能会把你戕害;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我们看书,要有选择等。

【素材】1、英国作家菲尔丁所云:“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如果片

面理解“开卷有益”任为一切书皆读,而不取舍,不问内容,读了就有益,其实不对!我们必

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的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才有益。

2.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假如读了坏书)会造成损害。像教育家徐特立说的:“有关家过

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无益身心的事大多来源于读了那些坏书。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少

年的犯罪事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就是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

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3.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只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

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

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这只是“开卷未必有益”中包含的第一层:开卷不一定有益。

还有第二层。

4.我们看书,要有选择。那些不健康、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就不要看。要看书,就看

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只有看

好书,就不会毁了自己。有人把书比作了朋友,看好书,就是交好朋友,才会进步;则看不

好的书,当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样你就会退步。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

只有看好书才会对你有益。

5.现在读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我还是认为一天不读书,就无味

枯燥,就如一天不吃饭。总之,只要是有益的书籍,就让我们一起读吧!要有选择性地阅读,

吸收精华,才能长智。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要求,开头可以说明对方观点,然后用一个转折,明确己方观点,

如“我方认为,开卷未必都有益”。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可以结合一些名人名言及事例

分析,如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及别林斯基的“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

读还要坏”等,还有三国时期的马谡,生搬硬套,导致街亭丧失等,盲目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如读了坏书)还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损害等。还可以写如何做,如

“看书,要有选择”。最后可以再次强调明确观点,如“让我们将‘开卷未必有益’作为自己的座

右铭,读书时放开眼光,精心选择,让书籍真正起到‘医愚’的作用”。

4.例文:

读书伴我快乐成长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任我成长;如果我是一只小鸟,那么书就

是湛蓝的天空,任我高飞;如果我是一条小鱼,那么书就是清澈的河流,任我遨游。

古今中外,有不少的爱书人士,他们写出了家喻户晓的名言。例如:周恩来说的“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的“书籍是人类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