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7分)1.进入高中以来,语文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某同学重读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科书,写了一则“学法反思”。请按照要求,完成题目。①导致我们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往往是不能自主、合作、探究造成的。②语文学习必须是自主的,“发现身边的劳动者”可以让我们走进霞蔚云蒸的真实生活,主动领会并践行“劳动光荣”的思想。③语文学习离不开合作,在“诗意的探寻”活动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对话,感悟江州司马的失意人生、词人秦观的爱情誓言。④语文学习需要探究,“家乡文化生活调查”引领我们亲近脚下的土地,让家乡成为刻骨铭心的存在。⑤学习语文,我们必须从“听讲”走向“做事”,让学习真正发生。(1)“江州司马”是唐代诗人_______,其诗风大多浅近平易;秦观词清丽凄美,与苏、辛词风格不同,被认为是宋代_________词风的代表词人。(2)“学法反思”中有一处病句,请指出并修改。第_____句(填序号),修改为:____________(3)请用“霞蔚云蒸”“刻骨铭心”这两个成语造一个句子。〖答案〗(1)①白居易(白乐天)②婉约(2)第①句我们语文学习困难,往往是不能自主、合作、探究造成的/我们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往往是不能自主、合作、探究。(3)暑假我看到了云蒸霞蔚的巫山,巫山那壮美的景象让我刻骨铭心。二、(12分)班级将举行“乡土中国”综合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确立了“无讼:乡土社会的秩序”研讨话题。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活动。材料一: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规则。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是不常有的。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负有调解责任的是一乡的长老,他依着他认为“应当”的告诉他们,双方时常就“和解”了。(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材料二:话说匡太公自从儿子上府去考,每日眼泪汪汪,望着门外。忽听门外一片声打的响,一个凶神的人赶着他大儿子打了来,说在集上赶集,占了他摆摊子的窝子。匡大又不服气,红着眼,向那人乱叫。那人把匡大担子夺了下来,那些零零碎碎东西,撒了一地,筐子都踢坏了。匡大要拉他见官,口里说道:“县主老爷现同我家老二相与,我怕你么!我同你回老爷去!”太公听得,忙叫他进来,吩咐道:“快不要如此!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况且占了他摊子,原是你不是,央人替他好好说,不要吵闹,带累我不安!”他那里肯听,气狠狠的,又出去吵闹,吵的邻居都来围着看,也有拉的,也有劝的。正闹着,潘保正走来了,把那人说了几声,那人嘴才软了。(节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材料三:大邑县地处成都远郊,常住人口54万。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传统行政区划被打破,熟人社会环境瓦解,新的社会关系亟待重建,聚集城乡社区的物业服务、邻里纠纷等日渐增多。几年间,大邑县法院受理案件总量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2016年8月,大邑县开始探索“无讼社区”等新的城乡社区治理实践。大邑县建立了以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金牌调解员等为主体的调解专家库,面对面参与调解所辖区域内疑难复杂和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导各地德高望重、善于调解的居民成立品牌化调解室。通过树立道德典范,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将德治的理念融入乡村治理实践中,明显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自“无讼社区”建设以来的3年间,诉前分流16358件,同期法院民事受案数6974件,70.11%的矛盾纠纷在镇、村(社区)得以化解,法院司法确认案件806件。据大邑县法院提供的数据,仅2018年通过综合性调解平台调解案件6271件,调解成功5749件,城乡社区居民对“无讼社区”的认可接受度稳步提升。(摘编自《嵌入与自主:转型社区纠纷化解的内在逻辑》)2.讨论会背景屏幕要投影揭示“无讼”思想的古语,下列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B.但存父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C.庭无留事鼓,吏散夕阳钟D.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3.讨论会上,有同学以为“无讼”即“无争讼”,不与人打官司。在乡土社会人们是如何看待讼事的?请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4.讨论会上,同学们就“‘无讼’理念的当代价值”展开研讨,你将代表小组发言,请结合材料一、三,列出发言要点。〖答案〗2.D3.乡土社会治理以礼治为主;打官司是可羞之事;如果发生纠纷,以长老教化、中人调解为主;实在不得已官府折狱(去官府打官司)。4.“无讼”讲求尊重规则,可用调解来化解日渐增多的社会矛盾、纠纷;无讼重教化,通过树立道德模范等措施,将德治理念融入城乡社区的治理实践;无讼重视礼治,将“德治”“法治”相结合,建设“无讼社区”,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解析〗【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以教化来化解诉讼,则监狱就会空了。符合“无讼”思想。B.以礼来避免诉讼。符合“无讼”思想。C.衙门无讼事,官吏很清闲。符合“无讼”思想。D.意思是只有奉行严明的法律,才能治理天下之人,是用严法治民,不符合“无讼”思想。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可知,乡土社会治理以礼治为主;结合“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可知,打官司是可羞之事;结合“负有调解责任的是一乡的长老,他依着他认为‘应当’的告诉他们,双方时常就‘和解’了”“正闹着,潘保正走来了,把那人说了几声,那人嘴才软了”可知,如果发生纠纷,以长老教化、中人调解为主,潘保正就相当于“中人”;匡大占人摊位,与人打架,经父亲劝解也不听,要去见官打官司,符合“如果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可见实在不得已则官府折狱,即去官府打官司。【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结合“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规则”“大邑县建立了以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金牌调解员等为主体的调解专家库,面对面参与调解所辖区域内疑难复杂和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可提出,“无讼”讲求尊重规则,可用调解来化解日渐增多的社会矛盾、纠纷;结合“维持礼治秩序理想手段是教化”“通过树立道德典范,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将德治的理念融入乡村治理实践中”可提出,无讼重教化,通过树立道德模范等措施,将德治理念融入城乡社区的治理实践;结合“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建立了以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金牌调解员等为主体的调解专家库……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将德治的理念融入乡村治理实践中,明显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可提出,无讼重视礼治,将“德治”“法治”相结合,建设“无讼社区”,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三、(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zhì做奖赏。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cuì,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材料二:当前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正在产生着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并不会消除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因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加剧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就目前情况看,全世界在文化问题上存在着两股不同方向的有害潮流:文化上的霸权主义和文化上的部落主义。今天在我国文化界或多或少也受着上述两种思潮的影响。有少数学者主张要把西方文化不加选择地全盘“拿来”,而对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采取否定的态度;又有少数学者认为21世纪东方文化将会主导人类文化的发展。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不能说是客观理性地认识世界和中国文化发展的总趋势,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对“拿来主义”或“送去主义”的不可取的错误态度。由于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与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只能在互相参照、取长补短中得到发展。同时,又由于二战后,殖民体系相继瓦解,文化上的“西方中心论”也随之逐渐衰退,各民族、各国家要求发展自身文化的内在价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发达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强迫其他民族和国家全盘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念越来越难以得逞了。因此,当今人类文化从总体上说只能是在全球意识观照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今后中华文化既要提倡“拿来主义”,又要提倡“送去主义”,以便我们能在与世界其他各种文化的双向互动中得到更加合理的、健康的发展。(节选自《汤一介集》)5.给加点的字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自诩()②残羹冷zhì()③国cuì()6.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采用了“破立结合”的写法,先批驳“送去主义”等错误做法,然后树立主张,提出“拿来主义”。B.材料一采用了比喻论证,例如以尼采的发疯比喻“送去”的荒谬,揭露了“送去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危害。C.材料二先提出在文化问题上存在的有害潮流,接着分析错因,最后提出解决举措,论述层层推进,思维缜密。D.两则材料论述语言风格迥异,材料一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幽默,材料二则多用长句论述,语言严谨理性。7.根据材料一,分条概括“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对待人类文化的。8.两则材料的观点同中有异,请简要说明,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答案〗5.①xǔ②炙③粹6.B7.①不排外,不媚外,主动接收;②先拿来,再挑选;③取精华去糟粕,批判吸收。8.①两则材料都强调在送去之外,需要“拿来主义”;材料一侧重于“拿来主义”,材料二认既要提倡“拿来主义”,又要提倡“送去主义”。②时代背景与针对的问题不同,材料一主要针对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奉行“送去主义”、不敢拿来等弊端,材料二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针对的是文化交流存在的两股不同方向的有害潮流。〖解析〗【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注意“诩”字不要秀才读半边;根据词语结构,对应“羹”,“炙”是“烤肉”的意思,据此识记字形就不易错;“国粹”指我国文化中的精华,故“粹”是“精粹”的“粹”。【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例如以尼采的发疯比喻……”错误,尼采的例子不是比喻,是类比,以尼采的发疯比喻“送去”的荒谬,揭露了“送去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祸国殃民的危害。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得了一所大宅子……首先”可概括出,不排外,不媚外,主动接收;结合“他占有,挑选”“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可概括出,先拿来,再挑选;结合“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可概括出,取“鱼翅”类的精华,去“姨太太”类的糟粕,批判吸收。【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分析文章观点异同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的能力。材料一,“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材料二,“今后中华文化既要提倡‘拿来主义’,又要提倡‘送去主义’”。可见两则材料都强调在送去之外,需要“拿来主义”;而材料一重点强调要施行“拿来主义”,材料二“既要……又要……”,认为二者并重。产生差异的与原因是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针对的问题不同。材料一,“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仪节,说道:拿来”,主要针对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奉行“送去主义”、不敢拿来等弊端;材料二,“当前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正在产生着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并不会消除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因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加剧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针对的是文化交流存在的两股不同方向的有害潮流。四、(18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一)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李太白诗“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赤壁赋》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之无尽藏也。”东坡之意盖自太白诗句得来,夫风月不用钱买,而取之无禁,太白诗之所言信矣。然而能知清风明月为可乐者能有几人,清风明月,一岁之间亦无几日,人即能知此乐,或为俗事相夺,或为病苦所缠,欲乐之有不能者。有闲居无事遇此清风明月不用钱买又无人禁而不知此乐者是自生障碍也。(节选自【明】高濓《遵生八笺》)9.选文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有A闲B居C无事D遇此E清风明月F不用钱买G又无H人I禁J而不知此K乐者L是M自N生O障碍也。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或为俗事相夺,或为病苦所缠,欲乐之有不能者。11.语句点评,要针对精妙之处展开。请参照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点评。示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点评:连用动词“破”“下”,描写曹军进攻的迅捷,表现出摧枯拉朽的气势。(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2.《赤壁赋》化用李太白诗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苏轼表达出哪几层意思?结合选文(一)(二)简要回答。〖答案〗9.DGL10.(1)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2)有时被世俗事务干扰,有时被疾病痛苦缠绕,想要快乐而又有不能够快乐的。11.(1)“蜉蝣”“一粟”比喻个体生命,并与“天地”“沧海”形成“小”“大”对比,写出个体生命的渺小,表达出诗人悲凉之情。(2)从“不变”的角度,用一个疑问加感叹的句式,开解自我,表现出作者的旷达。12.清风明月是大自然的赐予,取之不尽,不需花钱;我和你是应该能享受清风明月,这是可乐的;我们闲居、自由,无需为生命短暂而悲伤,要主动享受这真正的快乐。〖解析〗【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有闲居无事的人,遇到这清风明月不用钱买又无人禁止,却不知到这是乐事,这是自生障碍啊。“有闲居无事”,即“有闲居无事(人)”,句意完整,D处断开;“遇此清风明月不用钱买”,动宾结构,“此清风明月不用钱买”为宾语,其后G处断开;“又无人禁而不知此乐者”,“者”用在判读句主语的后面,其后L处断开。故DGL三处需要断句。【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也”,判断句;“藏”,宝藏;“适”,享受。(2)“或”,有时;“夺”,干扰;“缠”,缠绕。【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点评句子的能力。题目要求就句子“精妙”处点评,示例点评了精当的动词。(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句中运用比喻修辞和对比写法,可以把此作为评论点。句中把个体生命喻为“蜉蝣”“一粟”,并与“天地”“沧海”形成“小”与“大”的对比,凸显个体生命的渺小与短暂,表达出诗人的悲凉之情。(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从”,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末句为反问句是,表达较强烈的感情,此处可以作为点评点。句子从“不变”的角度,分析人类生生不息的特点,结尾用一个疑问加感叹的反问句式,点出无须羡慕任何其它的事物,这是开解自我,表现出作者的旷达。【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清风明月是大自然的赐予,取之不尽,不需花钱;“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我和你是应该能享受清风明月,这是可乐的;“清风明月,一岁之间亦无几日,人即能知此乐,或为俗事相夺,或为病苦所缠,欲乐之有不能者”,即使是清风明月也不是时时都有的,而如果忙于俗世或身有病痛也就不能享有此种快乐,而此时的我们“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闲居、自由,正可欣赏这无边风月,无需为生命短暂而悲伤,要主动享受这真正的快乐。参考译文:(一)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二)李太白有诗“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赤壁赋》中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之无尽藏也。”东坡的意思大概是从太白的诗句得来,清风明月不用钱买,而且取之无人禁止,太白诗句所说的意思是真实的啊。然而能知道清风明月为可乐的事物的能有几人,清风明月,一年之间也没有多少天能有,人即使能够知道此种乐事,有时被世俗事务干扰,有时被疾病痛苦缠绕,想要快乐而又有不能够快乐的。有闲居无事的人,遇到这清风明月不用钱买又无人禁止,却不知到这是乐事,这是自生障碍啊。五、(9分)阅读下面的元诗,回答问题。登泰山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①,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②,满空笙鹤下高寒③。〖备注〗①唐代李贺《梦云》诗有“遥望齐州九点烟”之句,中国古代有九州之说,故云“九点烟”。②洪崖,传说中的古代仙人。③笙鹤,暗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乘白鹤飞仙二事。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诗人脚步轻灵,好像得到了风云的托举,传达出迫不及待一览胜景的心情。B.颔联化用李贺诗意,写出泰山巍峨高耸的气势,体现历史纵深感,引发下文的哲思。C.尾联运用典故,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在泰山与仙人共游、吟咏新作的缥缈奇幻的画面。D.全诗虚实结合,表现出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志趣高洁而且恬淡闲远的内心世界。14.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望远而致思深”。诗人登泰山后生发出了什么样的“情”与“思”?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3.D14.(1)情:表达登山的快意。“快意生平”表达登山赏景带来的愉悦,登山揽胜后、悟道后与仙人“同游”而生的畅快。(2)思:诗人登山居高临下,眼界开阔,感觉到以前犹如井底之蛙见识狭窄,以后即便住进局促之地,也觉宽阔。〖解析〗【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恬淡闲远的内心世界”错误,《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诗人政治上遭遇挫折后抒发内心郁积的怨愤之作,诗中蔑视权贵,批判现实,内心激荡不平,不是“恬淡闲远”。故选D。【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情。首联“快意生平有此观”,平生能有如此美妙的游览令人多么高兴。“快意”二字显示出诗人登上泰山的喜悦之情;中间两联,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是具体写登山泰山之巅后看到的壮丽景色,也流露出兴奋喜悦之情;尾联“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笑”字是直接传情达意的字,诗人颈联悟道后与仙人“同游”而生畅快之意,不由诗兴大发,豪情满怀。思。颈联“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写的是登上泰山之后被壮阔的景色震撼,才知道以前自己居住之地的狭窄,知识的浅薄,好似井底之蛙,说经此之后,就算住鸟巢也会觉得海阔天空,这是诗人的感悟思考。六、(8分)15.根据〖提示〗,填写名句。(任选八空作答)(1)驽马十驾,____________。(荀子《劝学》)(2)想当年,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师说》中,韩愈认为正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弟子才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才不一定超过弟子。(4)诗人写“愁”,写法多变。同样是不绝的忧愁,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人才难得之忧,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滚滚江水衬托悲秋之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并用,抒发不尽的亡国之悲。〖答案〗(1)功在不舍(2)金戈铁马(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七、(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高建群①中亚细亚独特的地貌,奇丽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发的诳语。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景象,这里只记述三次。②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汽车转过一个垭口。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③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它大极了。它停驻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④做背景的这棵树,亦大有讲究。它叫左公柳。一百多年前,左宗棠率领他的三千湘军子弟兵,一边栽树,一边望乡,一边抬着一口棺材前往新疆,路途上便留下了两行树木。⑤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着。它先是微丝不动,突然,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半个的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不愿离开正在注视着它的我们。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一切都为绛红色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若一场梦境。⑥第二次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⑦中午一过,太阳就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五分钱的硬币,容易被人忽视地停驻在西边天空。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浑沌一片,也是灰蒙蒙的。⑧我们向死亡之海罗布泊行进。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如同月球的表面。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⑨整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的地方照耀着。说是白天吧,但是恍然如同晚上,说是夜间吧,在我们匆匆的回头中,分明有一个物什,在西天半空悬着。⑩最辉煌的罗布泊的落日出现在黄昏。当时,在我们不经意地一次回头中,突然看见在一平如抹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驻在那里。它是那样鲜艳、温柔。⑪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⑫记得,罗曼·罗兰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在喷薄而出,于是,他心目中久久酝酿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紧,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⑬与罗曼·罗兰不同,我看到的是落日,是西地平线。不过,它们一样都是大自然伟大造化的杰作,而且较之日出,落日景象则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⑭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消失,一切又重归于死寂。我们上车,翻过龟背山,进入罗布泊古湖盆。⑮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我在那一块地面当过五年兵,中国的那个西北角,曾吞没过我的全部的激情和青春。⑯那次我只看到了火烧云,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物什,给我留下一个惊骇的印象。但是,我明白这一切的制造者仍是落日,是落日在云的背后挥舞着魔杖。⑰西天那吞没一切的大片火烧云,是在太阳坠入云层以后,突然出现的。我们汽车的去向是正西,因此,我们感到自己正向那一片红光走去。⑱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正向历史的深处走去。曾经在东北亚草原上游荡过许多年的匈奴民族,就是在某一个早晨或黄昏,循着西地平线远去的。还有另外一位叫成吉思汗的英雄,正是在此处,他召开了誓师大会,揭开了他建立欧亚大帝国的序幕。⑲我多么地卑微呀!我多么地平庸呀!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惊世骇俗的一幕展现在我的眼前。⑳火烧云持久地停驻在西天。直到太阳已经落下去很久了,还将最后的一抹光辉像扫帚一样扫向就近的云彩。直到最后,又贪恋了一阵后,西边天空终于恢复了它平庸的色彩。(21)这就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景。“雄伟的风景”和“世间有大美”这两句话并不是我的,前者是日本画家东山魁夷说的,后者则是张大千在看了敦煌壁画以后发出的一声感叹。(有删改)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细致地记述了在中亚细亚三次观赏落日的难忘经历。B.作者抓住“世间大美”这一特点,聚焦落日之景,抒发了对西北诚挚深沉的热爱之情。C.作者引用罗曼•罗兰构思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是为了强调日出不如日落令人震撼。D.史铁生在地坛夕阳中看到时间和自己身影,而作者在火烧云中看到了历史和个体生命。1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把落日比作勒勒车的轮子,直观形象地描摹落日的形状,具有地域特色。B.第⑤段将落日拟人化,赋予其亲切可人的特征,系列动词的运用使语言活泼俏皮。C.文章描绘的罗布淖尔死气沉沉、荒凉空旷,给人压抑感,反衬了落日的辉煌庄严。D.作者多次展开联想,赋予“落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苍凉豪放之气。18.有编辑将本文标题改为“西地平线上”,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简述理由。19.高建群认为散文是“黄钟大吕式的歌唱”,应当写得大气雄浑。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答案〗16.C17.B18.《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①概括了写作内容:作者在西北看到的三次落日景象。②强调了写作对象: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最令人震撼。③突出了情感主题:三次落日引发了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思考,表达丰富的生命意义和人文内涵。《西地平线上》:①更全面反映写作内容:作者除描写西北落日景象外,还写了与西北相关的众多典故。②含义更丰富:作者意在表现西部的雄伟风景,“世间有大美”,而非仅限于三次落日。③语言简洁隽永: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19.①景象壮阔,意境宏大。三次落日景象都表现出阔大、壮美的特点,构成了宏大、深远的意境。②人文内涵厚重。作者借助联想、想象,融入了自己对历史、家国、生命的思考,表现历史的沧桑厚重和生命的庄严神圣。③语言朴质、刚劲。与落日的雄浑苍劲、思想的深邃相得益彰。〖解析〗【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C.“是为了强调日出不如日落令人震撼”错误,原文为“它们一样都是大自然伟大造化的杰作,而且较之日出,落日景象则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点明“落日景象则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没有强调日出不如日落令人震撼。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语言活泼俏皮”错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着。它先是微丝不动,突然,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语言朴质而生动,把日落的景象逼真的呈现出来,充满苍茫之景,满含不舍之意,不是“活泼俏皮”。故选B。【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题目内涵及作用的能力。《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题目概括了写作内容:作者在西北的在甘肃的定西高原、在罗布淖尔荒原上、在阿勒泰草原看到的三次落日景象;题目中“落日”是中心词,强调了写作对象:“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最令人震撼;“三次落日”,表明了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