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4.张亮同学在学习公元纪年法时,对历史年代尺非常感兴趣。他要计算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距今A.4084 B.4085 C.4086 D.40875.如图器物在湖南宁乡出土,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酒樽,它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盂鼎 D.铜象尊.6.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7.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8.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A.李冰 B.李世民 C.李春 D.李纲9.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10.给以下示意图起一个标题,恰当的是()A.战国七雄 B.秦的统一 C.秦的暴政 D.大一统11.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12.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A.实行冶铁官营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13.与图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活动是()A.国人暴动 B.尊王攘夷 C.焚书坑儒 D.光武中兴14.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以来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密切相关.该宗教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唐朝末年15.与图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苻坚16.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A. B. C. D.17.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战役,正确的是()①长平之战②淝水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巨鹿之战。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18.史书所载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现象以及“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经济景象出现在()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魏19.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20.假如夏炎想要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建议她阅读()A.《本草纲目》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21.得益于甲骨文的发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西周开始的。(判断对错)22.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判断对错)23.以下是某同学史论结合正确评价了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判断对错)论点(积极影响)论据中央集权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巩固国家的统一……秦朝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24.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判断对错)25.如图作品系曹魏时期同锺繇、胡昭齐名的、被后人誉为“书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所作。(判断对错)26.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判断对错)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6空,每空1分,共6分)27.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汉武帝在位时期,实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28.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29.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晋惠帝时期,手握重兵的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四、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商鞅强秦】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魏晋融合】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并据此指出秦国变法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3)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以及“迁都”的作用。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一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材料二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四“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南朝《宋书》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的依据。(2)据材料二,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连接东西方贸易通道的名称。(3)比较材料三、四,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的变化。(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三到材料四这种变化的原因。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选自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司马迁采访史迹》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当时“社会急剧变化”的原因;并指出在争鸣的各学派中,其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先贬后崇,最终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派别名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并指出汉武帝采纳此建议的根本目的。(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史学家司马迁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完成的巨著名称;并指出该史书的历史地位。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考点】北京人.【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的居住地点.【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可知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故选B.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①稻穗纹和④干栏式房屋能体现他们的文化特征.故选B.3.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分析】本题是针对华夏之祖的考查.【解答】根据课本知道轩辕即黄帝,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是华夏族的祖先.故选A.4.张亮同学在学习公元纪年法时,对历史年代尺非常感兴趣。他要计算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距今A.4084 B.4085 C.4086 D.4087【考点】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分析】本题考查公元纪年法.【解答】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到2016年应该是2070+2016﹣1=4085年.故选B.5.如图器物在湖南宁乡出土,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酒樽,它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盂鼎 D.铜象尊.【考点】青铜器.【分析】本题考查了四羊方尊.【解答】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题目给出的这张图片是商朝四羊方尊,它的出土地点在湖南省宁乡市.故选B.6.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考点】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了东周的相关史实.【解答】题干表格给出的东周下方一半分为春秋,空白处为战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故选C.7.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考点】春秋五霸.【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8.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A.李冰 B.李世民 C.李春 D.李纲【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李冰的相关史实.认真阅读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得出答案.【解答】“每岁插秧毕”意思每次插秧种植水稻,“蜀人奉香烛”四川人都会供奉香烛感谢李王.说明一个姓李的人解决了四川地方的水利问题.联系课本所学知识确定是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造福了四川人民.故选:A.9.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墨子的思想主张.【解答】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同时倡导“节俭”、“节用”.故选B.10.给以下示意图起一个标题,恰当的是()A.战国七雄 B.秦的统一 C.秦的暴政 D.大一统【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统一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分析图片可知,反映了秦朝统一六国的事实和秦朝统一货币,而大一统最能体现制度和文化特性的宏观特征,所以给示意图起一个标题,恰当的是大一统.故选D.11.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考点】西汉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战争的知识点,应把握秦朝灭亡的历史.【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的农民军攻占咸阳,秦朝灭亡.故选C.12.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A.实行冶铁官营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考点】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分析】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知道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解答】据题干“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反映了汉朝实行冶铁官营.故选A.13.与图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活动是()A.国人暴动 B.尊王攘夷 C.焚书坑儒 D.光武中兴【考点】东汉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了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解答】题目给出的图片下方有刘秀字样,他是建立东汉的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选D.14.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以来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密切相关.该宗教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唐朝末年【考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汉文化的知识点,应把握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结合所学知识: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故选B.15.与图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苻坚【考点】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分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重点掌握华佗的贡献.【解答】观察图片可知是五禽戏.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故选C.16.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A. B. C. D.【考点】三国鼎立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局面.【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位于北方.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位于四川地区.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史称东吴,位于江南地区,至此三国正式鼎立.可知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17.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战役,正确的是()①长平之战②淝水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巨鹿之战。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赤壁之战;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主要战役,知道战役发生的时间.【解答】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淝水之战发生在383年,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年.故选C.18.史书所载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现象以及“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经济景象出现在()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魏【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析】本题考查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时期.【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民南迁不仅为江南开发提供了劳动力,而且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荆扬”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荆扬晏安,户口殷实”意思是荆州扬州安乐、安定,人民富裕,这反映了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故选B.19.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考点】北方民族大融合;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解答】“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都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北方战乱不断,江南地区相对安定.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同时,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通过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因此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故选B.20.假如夏炎想要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建议她阅读()A.《本草纲目》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考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分析】本题考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的相关知识.【解答】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应该阅读《齐民要术》.故选D.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21.得益于甲骨文的发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西周开始的。×(判断对错)【考点】文字的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朝甲骨文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效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不是西周.故答案为:×.22.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判断对错)【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变革的出现,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于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故答案为:√23.以下是某同学史论结合正确评价了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判断对错)论点(积极影响)论据中央集权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巩固国家的统一……秦朝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中央集权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巩固国家的统一.【解答】为安定北边,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让蒙恬负责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秦朝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说明中央集权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故答案为:√.24.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判断对错)【考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分析】本题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基础为切入点,考查赤壁之战.【解答】依据所学,208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25.如图作品系曹魏时期同锺繇、胡昭齐名的、被后人誉为“书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所作。√(判断对错)【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的知识点.重点掌握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兰亭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答案为:√.26.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判断对错)【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我国古代著名的石窟.【解答】南北朝时期,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故答案为:√.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6空,每空1分,共6分)27.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汉武帝在位时期,实施“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在地方实行的郡县制和汉武帝在位时期颁布的“推恩令”.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答】秦朝时期,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和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郡县制;推恩令.28.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考点】纸的发明和改进;祖冲之与圆周率.【分析】本题以蔡伦造纸术和祖冲之的数学贡献为依托,考查蔡伦和祖冲之的对世界的贡献.【解答】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南朝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缀术》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算经,汇集了祖冲之和祖暅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他还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故答案为:蔡伦;祖冲之.29.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晋惠帝时期,手握重兵的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考点】文景之治;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和八王之乱,知道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初年,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解答】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晋惠帝时期,手握重兵的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故答案为:文景之治;八王之乱.四、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商鞅强秦】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魏晋融合】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并据此指出秦国变法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3)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以及“迁都”的作用。【考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析】本题以改革为切入点,考查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1)由材料中“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可知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是:借鉴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由材料“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可知商鞅变法的特点是:后来居上;注重创建新制度;改革成效最明显.(也可以概括为: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最成功).(2)商鞅变法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结合所学,商鞅顺应时代发展进行了利国利民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生产;奖励军功.(3)由材料“魏初风俗至陋”可知,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魏初风俗落后.迁都洛阳,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改革落后的风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故答案为:(1)条件:借鉴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特点:后来居上;注重创建新制度;改革成效最明显.(2)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生产;③奖励军功.(3)原因:魏初风俗落后.影响: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改革落后的风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一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材料二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四“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南朝《宋书》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的依据。(2)据材料二,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连接东西方贸易通道的名称。(3)比较材料三、四,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的变化。(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三到材料四这种变化的原因。【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的依据.(2)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相关知识,把握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连接东西方贸易通道的名称.(3)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的变化.(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把握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的变化的原因.【解答】(1)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反映的是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我国历史上,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2)据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叫丝绸之路.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重大贡献.(3)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