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讲 ~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讲 ~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讲 ~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讲 ~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讲 ~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南通一模)“这实际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在陆上李鸿章的淮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在海上经过五个小时的交火,中方损失了4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这里描述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在海上经过五个小时的交火,中方损失了4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描写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2.(2020·苏州、无锡等四市一模)清末著名诗人邱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件()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解析:选B。邱逢甲之诗反映了甲午战争史实,该侵华战争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故选B项;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排除D项。3.(2020·河南六市一模)“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影响之一是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的是一战,排除D项。4.(2020·武昌区高三调研)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百姓争先恐后应募日军的招工,盼望能获得一份差事。这直接反映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A.当时的中国人缺乏对日本的正确认识B.人民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C.自然经济瓦解背景下中国百姓生存堪忧D.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解析:选B。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朝百姓期望在日军中找到差事,说明清朝人民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故B项正确;当时清朝百姓的做法不等同于当时所有中国人缺乏正确认识,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寻求差事的清朝百姓的来源,故C项错误;清朝百姓向日军寻求差事不能说明两者制度的差异,故D项错误。5.(2020·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一模)甲午战争之际,日本基督教思想家内村鉴三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这表明()A.甲午战争使得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B.日本文明开化运动成效显著C.甲午战争催化日本的民族偏见D.日本积极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解析:选C。由材料内容可知,甲午战争之际,日本认为中国“代表旧文明之大国”,日本则“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体现了日本人对中日文明的偏见认识,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则更固化了这种认知,故选C项;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后便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排除A项;材料中日本人对中日文明的认知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并不一定是正确论断,因而也就不能作为日本文明开化成果显著的依据,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日本人对中日文明的认知,未体现日本积极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排除D项。6.(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解析:选C。《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均有赔款,故A项错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均有割地,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人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均有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故D项错误。7.(2020·永州一模)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解析:选B。据材料“清政府向……十一国同时宣战……‘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该协议对东南各省的作用,而不是强调东南地区成为对抗中央的地方势力,故A项错误;据材料“‘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沿海各省“不奉诏”避免了与十一国的冲突,从而维护了江南地区的稳定,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该协议对东南各省的作用,而不是清政府的没落,故D项错误。8.(2020·湖北省四地七校联盟高三联考)“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材料表明()A.东南互保在当时促进了南方各省的繁荣B.清政府采取了正确措施应对当时的困局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直接促成了东南互保D.清廷统治下的一些实力人物割据化倾向解析:选D。材料“得免于兵祸”说明东南免于兵灾而不是促进繁荣,故A项错误;据材料“各督抚应付得力”可知,是地方督抚的措施而不是清政府,故B项错误;材料“拳乱起于近畿”表明义和团兴起于京津地区而不是东南,故C项错误;据材料“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可知,清廷统治下的一些实力人物出现割据化倾向,故D项正确。9.(2020·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素质测试)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清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据此可知()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对其加以肯定,晚清大臣刚毅认为其“出死力为国宣难”,但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烧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劫掠焚杀,逾土匪”,由此可以看出站在不同的立场,他们对义和团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所以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选C项。10.(2020·中原名校高三质评)“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材料表明()A.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B.国内出现紧张恐怖氛围C.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解析:选C。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禁止中国人参加任何反帝爱国运动,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禁止民众参加反帝运动,而非强调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禁止民众参加反帝运动,而非强调国内紧张氛围,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11.(2020·柳州高三联考)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张荫棠挺身而出,上书清政府,要求整顿藏政、挽回主权,随后受命入藏任“查办藏事大臣”,并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汉族驻藏大臣。这反映了此时的清政府()A.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危机B.仍秉承传统的选才思路C.积极采纳汉族官员的主张D.进一步扩大地方的自治权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张荫棠的行为可知,当时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传统的选才思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是个例且选项反映的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故C项错误;设置驻藏大臣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不是扩大地方自治权,故D项错误。12.(2020·苏州一模)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A.鸦片战争爆发后 B.甲午战争失败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武昌起义爆发后解析:选C。据材料“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对洋人奴颜和谀态,故选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的顽固派对西方列强态度强硬,排除A项;甲午战败后,中国各阶级展开救亡图存斗争,与材料中“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不相符,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时慈禧早就去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0·南昌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94年7月卷3发表了《朝鲜纪乱》,初次报道了中日军队在朝鲜对峙的严重事态。其指出:“中国出师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而日本以《天津条约》为借口,拒绝各国调停,“则是日本自知其曲而思图逞志于戎行,中国于此岂尚甘于退让哉!”与此相应,《万国公报》不但相信中国必胜,而且积极为之出谋划策,主张狠狠教训日本。直到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卷69还发表了《英将谭兵》,即对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英水师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自1894年11月卷70起,林乐知写道:“中国昔日自夸之处,至此而扫地殆尽……总而言之,中国至今日,实已一败涂地,不可收拾。”1895年1月,林乐知在《以宽恕释仇怨说》一文中说:“量论中日两国之是非曲直,则中国任朝鲜之败坏而不加整顿,固亦有不是处,亦有曲处,然日本之甘为戎首,而以强词夺理,则其但有曲处,而无是处可知……所惜天下事,往往不论理而论势。今中国亦既败矣,遂有偏于日本者。”5月《万国公报》刊载《追译中东失和之先往来公牍》,其中包括由西文译出的战前中日双方交涉公牍9件。林乐知在按语中说,从这些文件看,双方互相咨照,词意和平,唯中国始终坚持朝鲜是其属国,“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从此衅隙渐开”。——据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材料二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义、教务等内容为主。六年后易名为《万国公报》,共延续33年,出了七百多期。这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纸对于中国有识之士的思想熏陶作用无可比拟。光绪皇帝每期必读;洋务派大臣都是这份报纸的忠实读者;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它还刊登了孙中山致李鸿章书两封;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都如饥似渴地寻求每一期《万国公报》。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公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甚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刊物。——黄显功《万国公报》出版前言(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万国公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立场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万国公报》对甲午战争立场与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不但相信中国必胜”“实已一败涂地”“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得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史实,从战场局势的变化、清政府的无能、列强侵华本质以及林乐知等人的立场等角度作答。(2)第一小问简评,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即可。第二小问作用,从材料中《万国公报》对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变化:由中国必胜论者转变成了中国必败论者;由肯定中国的正义性,转而极力混淆是非,甚至不惜颠倒黑白,为日本侵略者张目。原因:战场上中国连连失利,日本赢得了战争胜利;战争中暴露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国际上列强对日本的支持;作者从西方帝国主义的利益出发。(2)简评:《万国公报》作为媒体,预料战争谁胜谁败,自有根据,无可厚非;但偏袒日本混淆是非,则暴露了信奉“强权即公理”这一殖民主义者的信条,实质是维护西方侵略者的利益。作用:《万国公报》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有识之士和文化人士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4.(2019·高考全国卷Ⅲ·T44)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