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2_第1页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2_第2页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2_第3页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2_第4页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DISHISIKE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1.(时空观念)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的发展进程。2.(唯物史观)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及影响,认识印刷术对西欧社会转型的作用。3.(家国情怀)感悟文化传承的意义。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课程标准学习聚焦时空坐标核心概念1.学在官府:是夏、商、西周文化教育制度的特点,指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2.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3.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4.书院:是东亚有别于官学的教育系统,存在于唐宋至明清时期,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知识点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阅读课本P80第一目,概括中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提示(1)古代:官学与私学。(2)近代:近代教育与留学教育、半殖民地教育等。(3)新中国:教育主权、教育方针、教育体系、高考制度、教育现代化、科教兴国等。2.阅读课本P80第一目,概括西方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项目内容古代雅典学园——_________近代_____________法国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确立国民教育制度德国洪堡创办

,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精神_____大学逐渐倾向于商业化与世俗化分科教育欧洲大学兴起柏林大学美国3.阅读课本P80第三段,归纳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提示有利于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图解历史(1)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图解历史(2)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成就思维点拨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1)教育目的:中国古代以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中国近代以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为目的。(2)教育内容:中国古代以儒家经典为主,与科举考试相结合;中国近代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问题思考1.阅读课本P81“学思之窗”,概括蔡元培的观点及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提示(1)观点:将大学定位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力图将大学由追逐高官厚禄的名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2)影响: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有利于学术研究,促进近代大学成长。2.思考欧洲近代大学建立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提示(1)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阶级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思想上,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2)意义:为学校教育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利于传承人类文化,推动科学发展。根据材料,指出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材料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的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体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提示(1)特点:进入发展和成熟期,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和规范;注重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以儒学经典为主;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自由;体现统治阶级对民众的教化。(2)原因: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重文轻武,崇尚文治;社会相对稳定;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总结拓展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起源早: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私学;汉朝设立官学太学。②政府主导:明清政府举办的官学数量激增。③主要形式:官学与私学并存。④教学内容:以儒家学说为主,与科举做官联系紧密。⑤发展过程:由逐渐发展完善到走向衰落。总结拓展(2)影响①政治:为政府提供后备人才,巩固专制皇权的统治。②思想:巩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凸显了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③经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④文化: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⑤局限:封建社会后期文化专制阻碍了教育的发展。[针对训练]宋代书院选址讲求独立性,即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作为办学场所。这表达了怎样的办学理念A.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B.反对封建政府控制教育C.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D.抨击时弊揭露社会现实√返回宋代书院发展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讲究个人品德培养,书院属于私学,其远离市井减少官学影响,追求学术自由。故选C。知识点二印刷书的诞生阅读课本P82第二目,梳理印刷术的发展历程,连一连。思维点拨书籍普及的原因(1)造纸业的发展;(2)印刷术的发明;(3)人们对书籍大量的需求;(4)政治、经济、文化基础。问题思考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提示印刷书的出现,改变了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印刷技术有何发展?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因素。材料一图一868年《金刚经》(部分)图二11世纪的活字印刷品材料二

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摘编自《中华印刷通史》提示(1)发展:唐朝雕版印刷术,到宋朝发展为活字印刷术。(2)因素:科举制的发展;文化教育的发展(佛教、理学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纸、墨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成熟;毕昇的创新。总结拓展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欧洲印刷业发展的特点及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特点:普及速度快:更重视自然科学。(2)影响: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欧洲社会转型。[针对训练]《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①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③“蔡侯纸”推动了纸的普及④纸的广泛应用和原料没有关系A.①②③ B.①②C.②③ D.②③④√返回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故①错误;据材料“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造纸材料易得且便宜,故②正确;据材料“自是莫不从用焉”可知,蔡侯纸推动了纸的普及,故③正确;纸之所以能够广泛应用,与其原料简单易得有很大关系,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知识点三图书馆的成长阅读课本P83第三目,概括图书馆的成长历程。提示(1)西方:私人图书馆(古代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图书馆;中古世纪以来的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2)中国:官府藏书(设史官、建藏所;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与私家藏书。图解历史(1)中国古代藏书的发展历程图解历史(2)图书馆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思维点拨推动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因素西方传教士建立图书馆,维新变法中建立公共藏书楼,知识分子成为藏书楼的主要读者。问题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图书馆成长的原因及意义。提示原因:①政府重视、政治需要;②公众需求、文化保存;③经济发展、社会需要;④进步人士、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意义:①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传承与传播;②面向所有人开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③图书馆的本身成长,为后世的图书馆建设奠基。依据下列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特点。材料官府藏书是我国古代发育最早的藏书体系,商周的中央及各地诸侯国都藏典设史。汉代藏书主要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内容……乾隆朝编《四库全书》、建七阁,南北分设,使官府藏书在建筑、组织、管理等方面更加规范和完善。——据《中国藏书楼》等整理提示中国古代藏书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以政府为主导;注重传承与创新;趋向制度化、规范化。总结拓展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现代图书馆的社会功能(1)保存古籍——图书馆所保存的历史文献与人类古籍,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2)文献开发——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开发,方便读者更好利用。如今,图书馆更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使馆藏文献走向数字化。总结拓展(3)培养人才——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中有大量学术资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4)教育功能——图书馆作为公共机构,通过提供书籍阅读、开展各种系列讲座与主题课堂,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针对训练]

18世纪的法国,各种图书机构和实践活动大量涌现,为公共阅读提供了方便。在阅览室和开办“文学陈列馆”的书店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咖啡馆也成为重要的信息沟通场所。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工业化的人才优势日益突出B.政府的言论控制日益走向解体C.新思想有较通畅的传播渠道D.理性主义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根据材料“18世纪的法国,各种图书机构和实践活动大量涌现,为公共阅读提供了方便”可知18世纪的法国社会阅读和信息沟通比较便利,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较为畅通的渠道,故选C项。返回知识点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阅读课本P84第四目,归纳博物馆的发展概况,完成连线图,并概括博物馆的作用。提示作用:①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②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思维点拨民国时期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特点(1)博物馆被纳入国家的社会教育体系,初步确立了国家对博物馆的管理体制。(2)建立国家博物馆,封建皇宫及皇室珍藏向社会开放。(3)制定博物馆法令、规章,博物馆收藏与陈列水平明显提高。(4)职业意识增强,建立了全国性博物馆团体,加强了博物馆学术研究。(5)博物馆数量显著增加,类型趋向多样化。问题思考博物馆建设有何重要意义?提示文化:保护传承、交流创新;个人:拓展知识、丰富生活;社会:彰显文明、社会进步;国家:民族血脉、国家记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材料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作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提示文艺复兴推动欧洲人探索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私人收藏的发展;启蒙运动传播了平等思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需要。总结拓展从唯物史观认识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及原因(1)发展趋势:从展示工业文明成果演变为展示历史文物;向独立和专业化发展;公共性不断增强;民族性不断增强。(2)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爱国意识进一步觉醒;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知识分子的推动;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针对训练]

18世纪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国家博物馆,它们都拥有大量藏品,如大英博物馆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卢浮宫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有古罗马时期的马赛克贴画。这些近代博物馆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A.对外殖民扩张的结果B.文艺复兴运动提供大量藏品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文明传承√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博物馆中既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也有古罗马时期贴画,更有中国的古代画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文明传承使得这些博物馆出现了上述作品,但从根源上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