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案(附学案)_第1页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案(附学案)_第2页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案(附学案)_第3页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案(附学案)_第4页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案(附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光武中兴,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⑵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分析,比较能力。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分析史料,理解光武中兴和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原因。⑵通过搜集光武帝刘秀的故事,了解这个人物,进一步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⑶通过展示当时的民谣,了解东汉中期以后出现的社会状况。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讲解柔术治天下和以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孙起到的推动作用,懂得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事业的繁荣。⑵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通过合作探究,教室启发引导的方式来掌握这一内容。出示历史资料和搜集展示刘秀的故事,来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通过分析东汉后期十个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来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文景之治的资料,搜集有关刘秀、汉文帝、汉景帝的故事来进行比较。【教学方法】1.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各类问题,促使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2.通过学生展示资料,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来学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学生准备:收集与东汉有关的历史资料、预习教材及背景知识、观看历史视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片段,渲染历史恢宏的气势。教师:这是时下一部非常热门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它以汉朝为背景,讲述了西汉覆亡之期,刘秀等人历尽艰辛完成东汉举世伟业的传奇故事。今天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聚焦“东汉的兴亡”,一起回顾那段飘摇的历史。【讲授新课】明确学习线索第一板块:一块宅院画像砖──光武中兴第二板块:一张皇帝年龄表──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第三版块:一句震动京师语──黄巾起义出示图片:《东汉宅院画像砖》及对《画像砖》中内容的清晰再现。第一板块:一块宅院画像砖──光武中兴教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宅院中的景象?(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教师总结:图中的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教师:那么,画像砖中的景象会出现在东汉的哪个时期呢?由此引出“光武中兴”的学习。(1)东汉的建立自主阅读教材58页,用表格的形式,归纳主要知识点(朝代、时间、人物、影响等)。学生展示,教师在课件中出示表格知识点。教师讲解关于中国古代纪年的方法(例如:帝王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等),突出公元纪年法及换算。学生思考:东汉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引导学生用教材的语言回答:王莽的施政加剧社会动荡,引起各地农民起义。教师总结:可见统治者的政策关乎国家的命运。那刘秀建立东汉伊始又是怎样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的呢?(2)光武中兴学生阅读教材59页,回答光武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并做好标记。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示措施并解析:“①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教师:措施①体现统治者的什么意图?措施②③表明统治者在缓和哪些矛盾?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只有爱惜民力、与民休息,才能使社会安定。措施②③表明统治者在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出示材料:光武帝时,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后汉书》材料反映的是刘秀实行的一系列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除此之外,新政中还包括哪些措施?作用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刘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出示表格,对比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教师总结: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爱惜民力、与民休息,才能使社会安定。“光武中兴”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天下又出现了兴盛局面。这种局面是否能延续下去呢?第二板块:一张皇帝年龄表──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观察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表,算一算这些皇帝继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又是多少?学生演算回答:继位平均年龄9.5岁,平均寿命24岁。思考:这么小的皇帝能治理好国家吗?东汉中期后出现了什么现象?由此引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学习。(1)明确外戚、宦官两者的含义。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宦官: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教师出示问题:阅读教材59页第二段大字内容,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东汉中期后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图片来进一步解析:东汉中后期形成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局面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出示两则材料:材料一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二外戚梁冀先后立了3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两则材料,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暴尸路旁,而不正直的陷佞奸徒反倒封侯拜相。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导致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接下来会引发什么呢?教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又讲述了什么历史事件?对当时的东汉又有什么影响?下面进入第三版块的学习。第三版块:一句震动京师语──黄巾起义(1)起义的概况。学生齐读口号并思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①该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领导人是谁?②材料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黄天”各代表什么?③这一事件有哪些突出特点?学生回答:①黄巾起义;领导人是张角。②“甲子”指184年,“苍天”指汉朝,“黄天”指黄巾军。③教师强调起义的特点:借助宗教太平道,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头裹黄巾。区别于之前的陈胜吴广起义。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学生回答: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黑暗统治了。(2)起义的影响。出示黄巾起义形势图和材料:“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后汉书·皇甫嵩传》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材料,理解起义的影响: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教师总结:黄巾起义让东汉的政权土崩瓦解。从东汉建立、光武中兴再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可见统治者的治国政策直接关乎国家的命运。(3)讨论: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哪些异同点?相同点:都是用革命手段反对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不同点:大泽乡起义带有偶发性,而黄巾起义经过长期酝酿,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行动;大泽乡起义只作了简单的准备,而黄巾起义借助宗教进行了十几年的宣传。【课堂小结】通过对“东汉的兴亡”一课的学习,认识到光武帝刘秀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潮流,采取措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整封建统治秩序,使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但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导致了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东汉的兴亡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民心的向背关系着国家的存亡,残暴昏庸、奢侈淫乐,必然毁掉国家。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标要求】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学习目标】1.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2.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3.通过对光武中兴原因出现原因分析,认识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学习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学习难点】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光武中兴”;第二部分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第三部分为“黄巾起义”。一、光武中兴1.阅读教材,讲述东汉政权的建立(包括背景、时间、人物、都城)东汉建立之初,当时统治者(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3.光武帝以“柔术”治天下与西汉时“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异同?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阅读教材,回答。(1)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能够专权?(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什么后果?2.材料: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黄巾起义1.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领导者、口号、结果)2.材料分析。材料一“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1)这是当时的一首民谣。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什么样的情绪?材料二《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2)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直击中考】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东汉的首都在()A.长安B.洛阳C.大泽乡D.巨鹿()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A.大泽乡B.军阀C.黄巾D.外戚“光武中兴”出现在()A.西汉中期B.东汉初期C.东汉中期D.东汉末期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A.黄巾起义B.州牧割据C.宦官专权D.光武中兴第13课东汉的兴亡【学习过程】一、1.略略相同点:从背景和目的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的对策;从措施上看,主要是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但得利最大的还是豪强地主;从效果上看,都出现了盛世局面。不同点:光武帝着重解决奴婢问题,重视吏治整顿,重视文化教育;光武帝的“柔道”滋养了豪强地主势力,使东汉政权潜伏着隐患。而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则为汉武帝的“有为”和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二、1.略2.东汉后期宦官交替专权,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