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_第1页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_第2页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_第3页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_第4页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四大考点(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选择题通过给出的选项内容,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古诗文情景式理解性默写”,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按要求默写古诗文。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情景式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把握,比以前的填空式试题难度更大。而难度更大的是,看似同样的理解性默写填空,其实分析下来,题型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对思维的要求也有不同。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从考查的倾向来看,这些“名篇名句”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还有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等,兼具思想性、哲理性和审美性。

近几年全国卷延续考查理解性默写,侧重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理解能力。考查形式上依旧采用“三题两空”;但“两空”,形式上不再全是联在一起,也可能是两个单句。2021新高考卷中出现了新题型——语意开放型默写,考查内容广泛,覆盖面极大。一、题型特点分析及应对技巧综观近几年古诗文默写题,在题型设置、分数设定、难度设计方面趋于稳定,仍是基于具体情境的填写,凸显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设题角度:[江苏省苏州市高三期末](1)一些老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长,反而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干扰,这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他植者”日夜操劳,去而复返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冰雪天气,雾大路滑,登山道路往往十分艰辛,正如姚鼐在《登泰山记》一文中所写的“

________,____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练习自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1.语义解释型。【题型示例】(1)(2022全国甲卷)《诗经·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住昔,“

”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2)(2022全国乙卷)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3)(2021全国乙卷)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题型分析】解答此类“语义解释型”题目,就要准确寻找语境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命题者在题干的语境表述中,一般会用到所要默写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因此,做题时只要仔细审题,勾画出这些词语,再联想包含这些词语的句子,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写出答案来了。(1)根据阐释“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住昔”“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便可准确写出答案“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根据阐释语句“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可知,答案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3)根据阐释语句“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便可准确写出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练习(1)《离骚》中,屈原通过早晚采摘香草来表达自己志向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姜夔《扬州慢》的正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体现小序中千岩老人体会的“黍离之悲”。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语境提示型。即在题目中设置一定语境,考生根据提示的语境作答。而这个“提示”往往就是我们解题的关键与突破口。(1)(2022新高考Ⅰ卷)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

”和“

”。(2)(2022全国甲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3)(2021新高考I卷)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到了徐公,先是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然后“

”,最终认定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题型分析】准确理解语境材料的含意,明确语境材料提示内容的指向。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语,联想诗中可用来答题的句子。比如,(1)中,根据提示语“写到乐器的句子”,我们就可以马上想到在《诗经·关雎》中关于乐器描写的两个句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于是答案呼之欲出。(2)中根据提示语“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就可以写出答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中“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是对“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的进一步解释和完善,自然推出所填内容应为“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古人尤其重视谋臣能士,甚至不惜用珍宝土地来招揽他们,如在《六国论》中苏洵提出如果“___________”,齐心协力进攻秦国,那么秦人会食不下咽;《过秦论》中诸侯谋弱秦也是“__________”以达到招揽读书人的目的。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3.关系衔接型。题干所提供语境材料与要填写的句子前后衔接,一脉相承。【题型示例】(1)(2021全国甲卷)《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

”。(2)(2020新高考Ⅰ卷)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

”;而北望故都,又“

”,视线常被遮断。

【答题示例】解答此类“衔接型”题目,要准确审题,关注相关衔接词,明确要求默写的句子和上下文的关系。如果审题不细致,这类题型很容易被误导,当成“阐释型”题型来对待,这样就落入了命题者所设置的陷阱里。(1)中,根据衔接词“因为”可知,应填的两句是表原因的“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中,根据第一组关联词“不仅……还……”,可知第一处的答案是“中间多少行人泪”;根据第二处的关联词“而”表转折,“又”表并列,可知第二处的答案是“可怜无数山”。练习(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写山峰高耸,离天不到一尺,“________________”一句侧面衬托山峰,高得无法逾越。(2)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对仗与互文的手法,写杭州西湖歌乐昼夜不停、人们快乐生活的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峰去天不盈尺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羌管弄晴菱歌泛夜4.手法说明型.题干所提供的语境材料中,用表现手法来提示要默写的语句。【题型示例】(1)(2022新高考Ⅰ卷)《劝学》中“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2)(2022全国甲卷)杜甫《登高》中“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3)(2021新高考Ⅰ卷)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题型分析】这种题型往往将对要默写的句子的手法提示和句意阐释相结合,所以答题时首先应该勾画语境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根据关键词语确定要默写的句子,然后考虑手法的限定,最后分析这个句子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即句意阐释→手法分析。(1)中,“为喻”即“作为比喻”,题干的意思是“以劣马的执着作为比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如此,答案就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中,“叠字”是修辞手法,“听觉”“视觉”是描写角度,属于表现手法,因此,此处的答案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中,根据题干中“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可知,这两句的答案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历代帝王中有好开局的很多,然而“____________”;这并非因为创业易而守业难,而是因为其人一旦得志“____________”,最终导致民心背离。①.能克终者盖寡②.则纵情以傲物请插入标题一5.语句比较型。题干所提供的语境材料用名言名句、表达技巧、所学其他篇目的相关句子等方式,和要求默写的句子形成比较。一般所比较的两组句子在进行比较的层面上,意义或写法相似、相近。【题型示例】(2021新高考Ⅱ卷)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

”;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答题演示】“语句比较型”题目,通过选取意义相近的语句设置题目,作答时,要熟悉并准确理解语境中所用来比较的名言名句或其他篇目中句子的意义或手法。如果不能准确理解用作比较的句子,那么就很难对要默写的句子做出正确选择。本题中,是李存勖两个阶段的比较——“强盛的时候”与“衰败的时候”相比较,由此得知,这两处的答案是“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2024年是龙年,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在班级元旦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请大家以“龙”字行“飞花令”,可选用古诗文的句子。轮到你,你的回答是:“

________,________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6.语意开放型。语意开放型默写是2021新高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不仅打破初高中界限,而且突破诗词文曲文体限制,进而完成课内外辐射迁移运用,参考答案也不是完全的封闭,而是背诵篇目内的局部答案。注重考查“名句名篇”中的“名篇”,不仅考查学生名篇名句内容理解和艺术分析鉴赏能力,而且训练学生联想迁移整合能力。可以说是是真正意义上开放性的情境设题。如,2021全国新高考卷I中第(3)小题:《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从此之后,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此处可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也可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答案不再是唯一。【题型示例】(1)(2022新高考Ⅰ卷)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2)(2021新高考Ⅰ卷)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题型分析】(1)中,题干前半句“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首先引出主题“自然界鸟类的啼鸣”“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然后限定答题范围“唐宋诗词”(注意:必须是唐宋时期的,如果是其他时期的,就不符合题干要求了),因此,答案可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或“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或“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中,题干第一句只是作为引子,目的是引出话题“三秦”,由此引导考生联想古诗词中含有“三秦”的诗句,因此,答案可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或“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或“镜写三秦色,窗摇八水光”或“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二、解题方略情境式默写所给的情境,包括作者、作品和提示的相关内容、情感。情境是默写的唯一依据,作者、作品和情境一个都不能忽视,从作者、作品联想内容,从所给情境确定具体语句,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1.抓住情语,以情定句杜甫在《登高》中把心中重重悲情和眼前秋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句是:

抓住“心中重重悲情”和“眼前秋景”的提示,联想借景抒情的诗句,应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抓住景语,以景定句《蜀道难》中描绘剑阁雄奇艰险、地理位置重要的诗句是:

“剑阁雄奇艰险”是从诗句描绘的情境角度提示的,可以联想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领会含意,以意定句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惊心动魄的音乐感染力的诗句是:

。一曲虽终,但回味无穷。

要注意从能体现“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惊心动魄的音乐感染力”这个意思的角度搜寻《琵琶行(并序)》中的有关诗句,应为“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技巧推断法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点明了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找到所填名句。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内容,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

”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推断:情境中“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表明了使用的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已经确定,所填内容应为侧面描写,结合背诵诗句和“洞箫声音的悲凉”,可推断所填名句为: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三、解题应注意的问题1.记住生僻难写字有些名句中,有生僻字和笔画繁难的字,这些字往往成为名句默写的绊脚石,需要平时多记多写。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壑”字的写法比较繁难,需要写清笔画,否则易造成错字;“嫠”字不常用,也不常见,也容易写错。2.区分音近义异字默写出错多数是由于未准确区分音近义异字。辨清音近义异字的形义区别,有利于加深理解、记忆,是突破这一默写瓶颈的良方。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初嫁”,刚刚出嫁。因此不能写成“出嫁”。3.区别同音形近字默写出错,也有不少是因为同音形近字。但同音形近字只是形“近”,毕竟有“异”,因此须发现字形的不同点,再联系意思进行区别,这一问题就可解决。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浆”,汁液;“桨”,船棹。“水浆”只能写“浆”,不能写成“桨”。4.辨清音近义近字有些同音、近音字,意思相近、相同,但字形不同。默写时,还得依从原样书写,不得以同音、近音的近义词替代。在平时复习时,可对比识记。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这两句中“至千里”和“致千里”意思相同,但“至”和“致”不同,可联系语境,对比识记。5.留意通假字古诗文中有不少通假字,在默写时,要按照古人的写法书写。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生”默写时不能写成“性”。6.延续词序句序还有一些词序、句序问题,以现代汉语的用法来说,换种形式更为通顺,但是我们要尊重古人用字造句的习惯,依照原作默写。如: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西东”只能写成“西东”,不能写成“东西”。7.不要漏、换虚词文言文中有大量的虚词,由于虚词在意义方面表现不出来,背诵不熟练或只记住大致意思的语句,默写时往往出现漏、换虚词的情况,需要注意。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在这两句中,“则”字常被遗漏,“矣”也有不少考生写成“也”。(1)月光往往能牵动人的情思,《春江花月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精细地写出思妇想摆脱睹月思人困境而不得的惆怅和迷惘。(2)小倩父母告诫她: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能占为己有。小倩觉得这个告诫可以用更文雅的方式表达,如《赤壁赋》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风”拂面,撩动古人的心弦,又化作佳句融入古代的诗文,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四、课堂练习(4)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屈原的《离骚》用平常事物凸显博大主题、用浅近事例表达深刻思想。(5)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直接抒情,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