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哦香雪》群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美好的人性的赞美——《百合花》、《哦,香雪》群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工具书,掌握课文生字词,通过师生互动,掌握作品清新、俊逸、淡雅的语言特点,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2.思维发展与提升速读小说,理清脉络,概述小说情节,赏析谋篇布局特点。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通讯员、新媳妇、香雪等人物形象,把握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写作技巧。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人性美、人情美以及对文明的追求,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理解人物形象以及人性美、人情美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掌握描写方法和写作技巧,拟写文学短评。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示范鉴赏《百合花》,体会其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导入新课在拥挤的车上,身不由己地踩了别人一脚,对方等不得道歉,就气势汹汹“打”将过来,原本准备的道歉也就去了爪哇国,火药味渐浓,战争升级,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何以如此?心灵深处的戾气使然也。何为戾气?戾气就是暴戾之气,就是杀气有余,和气不足。中国人历来崇尚君子风范,主张不露锋芒,不事张扬,通达明智,善解人意,无大悲大喜,无偏执狂激,让生命呈现一种成熟的圆润。年轻人不但要有知识,有理想,还应当具备人情美,人性美。今天,我们来学习茹志鹃的《百合花》,体会其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2.作者简介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的产物。二、文本研习学习活动一:理情节活动引领:不会读书的人,面对一篇文章,常常就是一片汪洋,分不清来龙去脉。迅速地在浑然一片中理出头绪,这才是优秀的读者。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那么,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如何划分段落?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1—23节);通讯员随“我”借被子(24—43节);通讯员救人牺牲(44—57节);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58—59节)。带路(开端)——借被(发展)——牺牲(高潮)——献被(结局)。学习活动二:品技法活动引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阅读小说,要从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1.品味开端部分,关注伏笔描写(1)不要轻视伏笔的作用“伏笔”是小说常用的一种手法,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其实是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它可以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①开篇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中秋”除了交代季节,还有什么作用?为后文设伏,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小通讯员在这一天牺牲了。②开篇交代总攻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借被子”以及通讯员受伤作铺垫,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2)没有描写就没有小说描写就是描绘和摹写,它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下面具体品味几处描写。①分析课文第3节和第4节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此处景物描写出现在残酷的战斗之前,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了“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怎样描写小通讯员的反常行为?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始终与“我”保持距离,既不让“我”赶上,又不将“我”拉得很远。不让“我”赶上,因为他不好意思与女同志打交道,表明他是一个羞涩、腼腆的小伙子。不将“我”拉得很远,因为他的任务是陪“我”到战地包扎所,担心“我”迷路,表明他是一个善良而有责任心的人。③第7节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突出了小通讯员怎样的性格?肖像描写,通过“厚实实的肩膀”“洗淡了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等语突出表现了通讯员憨厚朴实的性格特点。④枪管上点缀的树枝,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热爱生活,朝气蓬勃。⑤第8节末“他见我挨他坐下”后对“他”的描写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写小通讯员的腼腆、羞涩、局促,表现出他质朴、纯洁的心灵。⑥第11节运用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想象的手法勾勒出故乡那熟悉而又生动的画面,突出在异地他乡遇到老乡的喜出望外,老乡加同志,格外亲热。(3)对话不只是简单的对话思考:12-23节的对话有哪些作用?①在对话中交代人物的身世,不花专门章节来介绍,行文紧凑,笔墨经济;②描写对话,便于引出对小通讯员神态、心理的描写,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2.品味发展部分,关注人物刻画(1)次要人物不可忽视①分析第25节是如何描写村干部的?通过外貌、动作的描写。“他眼睛熬得通红”写出了基层干部工作的辛苦;“用一片硬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写出了生活的艰苦;拿东西、吃饭、喝水写出了工作的繁忙。(2)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里花许多笔墨描写乡干部,是否多余?乡干部是地方干部,写乡干部展现了新媳妇的生长环境,为新媳妇出场作铺垫。2.全力打量主要人物①通讯员“踌躇”了一下,才和“我”一起出去,分析“踌躇”一词的表达作用。因为他不习惯和女人打交道,但是对革命的责任感又促使他去,“踌躇”一词真实地反映了通讯员的心理状态。②这里写“老百姓死封建”,仔细品味这样写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说老百姓死封建?通讯员遇到什么情况?这样写具有设置悬念的作用;利用误会法,便于和后文形成对比,突出新媳妇借被子的可贵。③描写新媳妇的外貌和神态,有什么作用?突出新媳妇外表的美丽,烘托其心灵的纯洁。④听了“我”的道歉,新媳妇“尽咬着嘴唇笑”“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怎样理解新媳妇的笑?上有百合花的被子是她惟一的嫁妆,百合花象征百年好合,所以她不肯把被子借出去,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于是就咬着嘴唇笑。⑤文章是怎样描写“百合花”被子的?有什么作用?文章第一次出现“百合花”被子,重点描写被子的图案、质地。新被子透着高兴,透着纯洁,是新媳妇的心爱之物,点清题目的第一层意思。⑥通讯员衣服撕了一个口子,这一细节有何作用?一方面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这一细节也为后文埋下伏笔。⑦怎样理解“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因为前面向新媳妇借被子时碰了壁,受了气,心里有些不满和别扭,勉强接过被子。听了旁人介绍被子的来历,明白了新媳妇对被子的珍惜,联系新媳妇终于肯借出被子的深明大义,感到有些内疚,觉得借得有些不妥当。⑧怎样理解“那……那我们送回去吧”?当得知自己借的是人家结婚的被子时,又想把被子送还,完全不计较刚才受的委屈,体现了他通达的一面。⑨“我”称他为“傻乎乎的小同乡”,怎样理解“傻乎乎”一词?“傻呼呼”一词,表现了小通讯员的质朴、可爱和腼腆,以“傻乎乎的小同乡”相称,是对他的高度认同和赞赏。⑩42节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行为描写表现了通讯员怎样的性格?“给你开饭啦!”的语言描写表现通讯员的天真可爱;“掏、摸、扬”等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对同志的关心;“脚不点地地走了”的行为描写,说明了他迫不及待回部队的心情。⑪枪筒里的野菊花,属于什么描写?有哪些作用?枪管上的野菊花属于细节描写,和前文形成照应,表现出通讯员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以及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⑫再次出现“破洞”,有哪些作用?照应前文,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灵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同时也为下文新媳妇缝“破洞”的情节作铺垫。3.品味高潮部分,把握多种描写(1)品心理描写,察内心世界①新媳妇称通讯员为“同志弟”,她为什么要这样称呼通讯员?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亲人了。②“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新媳妇这样说是怎样的心理?言语中流露出对小通讯员的歉意。③49节“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一段话如何理解?由上文知道一个×营的通讯员负了伤被送到包扎所,“我”马上想到了“我”的同乡,“我”很担心他,所以“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想知道通讯员“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最后一句“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其实暗示了“我”对那个通讯员的关心、牵挂、惦念。④“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着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如何理解这段话?这段话表现了妇女们的思想保守和羞涩,同时和下文新媳妇亲手为通讯员擦洗形成对比,表现了她对通讯员的尊敬和深情。因为是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所以在包扎所照顾男伤病员,为他们擦拭身上的污泥血迹感到放不开手,但这句话真正的意图是为下文通讯员牺牲,此时新媳妇“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作了一个铺垫。新媳妇前后的变化,写出了她对为百姓捐躯的通讯员的崇敬,更加展示其善良、纯真、高洁的品质。(2)品景物描写,析闲笔之巧①45节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满月、野火、照明灯,展现了战场的氛围,烘托了“我”对敌人和战争的憎恶之情;环境描写突出“白夜”,彰显攻击战难打,为通讯员牺牲作伏笔。②47节描写中秋节情景,有哪些作用?在结构上,照应开头的“一九四六年中秋”;中秋是团圆节,是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写中秋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后面战地情形的紧张形成对比;由家乡的风俗及孩子们急切地想分到月亮娘娘享用的东西,在茶几旁边跳边唱的情景,自然地想到同乡的小通讯员,便于写出“我”对小通讯员的牵挂。(3)品侧面描写,识烘托之功①写战争,不直接描写战场,而通过战场外的人的反应来传达战场情形,这种写法叫什么描写?在《三国演义》里写关公初出道的那一仗也用过此法,这一仗叫什么?侧面描写温酒斩华雄。②如何写通讯员牺牲的?刻画了他怎样的精神?运用倒叙的手法,叙述了通讯员牺牲时的情形,刻画了小通讯员对革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4)品细节描写,明艺术之妙①“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是文中第三次出现“破洞”,这次写“破洞”有什么作用?一方面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②55-57节中第四次出现“破洞”,具体有什么作用?照应上文,更表现出新媳妇把通讯员当做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③“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新媳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态和动作?新媳妇本已知道通讯员已牺牲,可还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那是在缝进她的一片深情,所以当“我”劝她“不要缝”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对“我”的不解以示不满。④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通讯员为“我”带路,见他枪筒里插树枝,“这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点缀”,第一次描写枪筒里插树枝,表明这憨厚朴实的小伙子还有爱美爱生活、朝气蓬勃的一面。借被子,通讯员要回部队,“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支野菊花,跟那些树枝在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第二次描写枪筒里插树枝和野菊花,既和前文形成照应,又表现出通讯员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以及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⑤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在通讯员回部队时,给“我”两只馒头,说是“给你开饭了”,表现了他关心他人、活波可爱的性格。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给他缝衣服上的“破洞”,“我”无意中摸到那两只馒头,这里再写两只馒头,不仅是对前文的照应,也造成了睹物思人、强化人物形象的作用。4.品味结局部分,赏析人物之变新媳妇一改以前温和善良的形象,又是夺过被子,狠狠地瞪眼,又是气汹汹地嚷,这样写是否破坏了人物性格的统一?新媳妇一直以柔美和善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在给通讯员缝“破洞”时一反常态,表现得很“凶”,强烈的前后对比突出了新媳妇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时那种果断坚毅、不容商量的态度,表现了她对子弟兵的感情出自肺腑,是无法控制的深挚情感的自然倾泻。学习活动三:析标题活动引领:小说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①百合花是新媳妇被子上的图案,她把自己唯一的嫁妆——印有百合花图案的被子献给牺牲了的战士,以“百合花”为标题,可以概括小说的基本情节。②百合花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以“百合花”为标题,象征了军民纯洁的感情,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热爱。学习活动四:赏形象活动引领:分析人物性格,主要通过情节梳理和分析描写方法来完成。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只有在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才能显现出,离开了情节,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去剖析其背后的本质。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1.主要形象性格特点通讯员: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关心同志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2.“我”在小说中的作用(1)在这篇小说里,“我”是非主要人物。小说中非主要人物一般具有如下作用:①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②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④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2)“我”在本文中的作用:①“我”对通讯员先是“生起气来”,再是“发生了兴趣”,然后是“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通过“我”的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这就由远到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地刻画了小通讯员这个人物形象。②“我”是整个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是故事的一部分,“我”为通讯员和新媳妇提供了活动环境,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三、延伸拓展1.讨论作品的现实意义明确:①感知人情美和人性美,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②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年,要加强自我锤炼,提升国民素质;③摒弃戾气,促进社会和谐,共筑中国梦。2.课后作业读了这篇小说你有何感想,请从人情美、人性美的角度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800字。第三、四课时教学要点自主鉴赏《哦,香雪》熟知情节,掌握火车、深山、铅笔盒等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认识作者铁凝,女,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总计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根据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二、文本研讨学习活动一:整体感知活动引领:庄子笔下的庖丁初始解牛时,所见者无非牛,三年之后已经目无全牛了。研读小说要像庖丁解牛那样,“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从结构上感知小说的“来龙去脉”。1.小说在姑娘们出场后写了哪几个主要情节?姑娘们看火车,议论“北京话”;与旅客做生意,引出香雪渴望铅笔盒的回忆;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2.在姑娘们出场前,还有4段文字,试用一句话概括这4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火车在台儿沟停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3.找出能体现文章结构层次的过渡句。①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的平静;②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③“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④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4.勾画文章结构示意图引子(1-4):火车开进山村(前:宁静、质朴纯洁、落后、封闭保守;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开端(5--56):姑娘们欢乐的时刻发展(57-71):香雪渴望有铅笔盒高潮(72-78):香雪换回铅笔盒结尾(79-82):香雪深夜归来学习活动二:局部探究活动引领:到景区旅游,不能走马观花,光了解整个景区有哪些景点,知道有哪些景物,而应该下马赏花,对景点作点深入的研究,了解它的人文历史。研读小说也是这样,在了解了小说的整体结构之后,还有深入局部,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识得作者的“良苦用心”和为文之道。1.火车开进以前,台儿沟是什么样子?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2.你认为在台儿沟火车过去不停靠而今天停靠了,根本原因是什么?而小说是怎样写“停”与“不停”原因的?为什么这样写?“停”和“不停”是国家的布局,是由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情况决定的。而小说以“也许”作种种猜想,什么说话算数的人和台儿沟沾亲,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姑娘,等等。这样的猜想毫无道理,但却是一部分台儿沟人的想法,作者正是以农民的眼光来打量火车在台儿沟停靠一事,足见作家对农民心灵世界的洞悉。这也说明作家不是站在人物的对面,更不是站在高处,以俯视的姿态和心理,去写小说中的人物,而是走进生活之中,走进作品之中,走进人物心灵之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去关切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关心他们的生存和命运。透过这样的描写,似乎可以触摸到作家与大山中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狂跳不已炽热的心。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4.小说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表现香雪和凤娇的不同性格的?“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这些直言不讳的话充分表现了凤娇大胆直率、性格泼辣的性格。而香雪只是在凤娇拉她看乘客头上的金圈圈和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时问了一句“怎么我看不见?”再下来就是“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在鲜明的对比中少言寡语、文静腼腆的性格得以凸显。5.香雪发现皮书包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与凤娇作对比,通过不同的兴趣追求,表露不同的人生目标。凤娇关注的是头饰、手表等,体现的是物质层面的追求;而香雪发现皮书包,表明他在关注物质层面的同时更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她渴求文化。6.香雪为什么会问“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这样的问题?有何作用?因为台儿沟一天吃两顿饭,她的同学曾经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过,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既暗写了台儿沟的贫穷,又显示了她对文明富裕的向往,同时又为下文作了铺垫。7.文章实录了姑娘们关于几个金圈圈的争论,而且“八个”“九个”“不是!”“就是!”独立成段,揣摩这样写的用意。①突出姑娘们的好奇,表现台儿沟的闭塞;②表现姑娘们争强好胜,以及精神世界的空乏;③突出姑娘们的关注点与香雪的不同,用以反衬香雪。8.凤娇松开了香雪的手,而后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的手心里,揣摩这两处细节描写的用意。凤娇松手是因为香雪未能回应凤娇的求援,侧面表现香雪的纯洁;香雪把手送到凤娇的手心里,是向凤娇表达歉意,正面表现香雪的善良。9.小说的高潮部分是72——78段,用景物来烘托香雪的心理,写出了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怎样的变化?①“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②“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③“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10.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换来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值不值得?火车象征开放、现代;深山象征封闭、传统;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无法用40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学习活动三:赏析语言活动引领:《哦,香雪!》用奇妙的构想,精辟的言语,用诗意的笔触,抒怀的表达体式,向读者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山村人的精神面貌,这篇小说的语言特别值得玩味。1.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一组形容词,形象地描写了火车轨道的小巧,纤细、弯曲,传递出作者的爱怜之意,间接写出作者对台儿沟的感情。2.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铁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一组叠词,强调火车对台儿沟的不怜惜,不愿在这里多停一会儿。全句拟人化,从火车的心理写出台儿沟的小。3.她有点儿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跟的小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现代文明对台儿沟的控制。从香雪的心理写出火车巨大与快速强势的特点,香雪在现代文明面前的无奈。4.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两个动词从速度等角度写出了火车的冷漠无情,喻示现代文明的冷漠。5.第47段: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6.第80段: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象征走出愚昧,走向文明。7.第82段:以“哦,香雪!香雪!”这样的感叹句作结。“哦”字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种种举动的理解与赞美,整个作品洋溢着对以香雪为代表的山乡姑娘纯洁善良品性的歌颂。三、总结延伸学习活动四:辩论活动引领:香雪想得到自动铅笔盒是虚荣的表现VS香雪想得到自动铅笔盒不是虚荣的表现具体组织: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组明确主辩手,其余同学为声援团成员,随时援助己方辩手。5分钟准备,15分钟辩论。教师可掌握以下观点,方便点评。◎香雪在被同学奚落之后居然觉得父亲特意制作的那个小木盒是那样“笨拙、陈旧”,并为此感到“几分羞涩”,不惜用母亲好不容易积攒的四十个鸡蛋去换自动铅笔盒。拥有了铅笔盒后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这种心态实质就是爱慕虚荣。◎虽然铅笔盒象征着知识,但是使用小木盒和使用自动铅笔盒却并不会对学习带来差异,甚至可以说,哪怕没有铅笔盒也不会对一个人的学习有影响。◎自动铅笔盒与父亲做的木质铅笔盒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可以作为学习用品承载象征文明、知识、进步的涵义,所不同的是自动铅笔盒更为时尚、华丽,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此得到公社同学的认可。◎父亲为女儿特制的小木盒凝聚着亲情和期望,它的价值不是自动的铅笔盒可以比拟的。可香雪本来应该感到自豪才是,可是香雪却觉得羞涩,甚至还有几分可怜,这样会让父亲心寒的。◎虚荣是物种在处于种群之中所不自觉进行比较的一种行为。就是说你有的我有了,我才觉得不那么没底气,才觉得我是和其他人一样的。换到香雪身上,她今天比了铅笔盒,是因为她处在“学习”这样的攀比环境里,明天她去了500强,她就不会再比铅笔盒了。◎自尊和虚荣都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都有希望获得别人认同的特点,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为获取这种认同或光荣所凭依的手段条件不同。◎虚荣者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所凭依的是虚假的条件甚至欺骗的手段,而不是通过提高自身的实力来实现理想。例如把自己的照片放上网就有点虚荣,而通过健身打造一副健康的身材则不属于虚荣。虚荣者看重的是眼前的荣耀,他们没有更长远更高层次的追求。◎香雪有比铅笔盒更高层次的追求。香雪关注的事物除了皮书包、自动铅笔盒,还有一个一闪而过的东西——“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上大学才是香雪最大的梦想,才是香雪与凤娇等台儿沟姑娘最根本的区别,才是香雪一定要得到自动铅笔盒的原因。◎香雪在公社中学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为了“不会叫人瞧不起”就必须摆脱贫穷,为了摆脱贫穷就必须上大学,为了上大学她才追求一切与知识有关之物。拥有铅笔盒绝不是香雪人生追求的终点,而是她实现更高人生追求过程中的一小部分。这与卖肾换手机、缩衣节食买LV的当代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可以说香雪的心理并不是一种虚荣。◎香雪对“北京的大学”的渴望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同为十七八岁的女孩,香雪不在乎挂面,不关注发卡纱巾手表,不迷恋“北京话”,因为她的需求层次已经到了自我实现层,这一遥远的目标让她甘愿忍受生理上、社交上暂时的短缺,一心只追求与最高理想有关的事物。学习活动五:演讲活动引领:以新闻报道或其他现实人物为依据,设想香雪后来的人生道路,发表自己的感想。准备5分钟,每人演讲限时3分钟。教师作适当提示:◎考上大学,走出乡村,走出国门,像海归村官秦玥飞那样,学成归来,依旧回到家乡,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大学毕业,不恋城市,主动回到家乡,像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那样,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把一批批山里的孩子培养成大学生。◎高中毕业,未能考上大学,到城市打工,勤奋工作,成绩卓著,像快递小哥柴闪闪那样,成了人大代表,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商国是。◎像《培养出18位博士硕士的“状元村”,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所报道的那样,香雪在城里谋得不错职位,却也无力阻止故乡的空心化。学习活动六:拟写短评活动引领:语文学习就是听读说写,不但要动脑、动口,还要动手,动手写短评是课文阅读的延伸,也是对课堂的巩固、提高和拓展。活动分四步:第一步:公布标题,明确方向《头饰和书包:追求的载体》《一石三鸟:俗问不俗》《无聊之争不无聊》《松手和拉手的背后》《风娇与“北京话”》《在冲突中塑造人物》《移情于物以物写人》《自动铅笔盒的妙用》《孰先孰后显匠心》《委屈里的丰富内涵》《写“怕”也是写勇敢》《美丽的夜景美好的人》《“哦”字好复杂》……第二步:任选一题,自由写作。第三步:宣读短文,课堂汇报。第四步:佳作展示,巩固提高。【附一】短评佳作头饰和书包:追求的载体香雪发现皮书包,这一细节似乎微不足道,实则大有妙用。凤娇关注的是头饰、手表,体现的是物质层面的追求,而香雪发现皮书包,表明渴求文化,在关注物质层面的同时更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借助头饰和书包,香雪与凤娇作对比,通过不同的兴趣追求,表露不同的人生目标。一石三鸟:俗问不俗香雪问“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这似乎有点俗气,其实打有妙用。因为台儿沟一天吃两顿饭,她的同学曾经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过,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看似俗气之问,既暗写了台儿沟的贫穷,又显示了她对文明富裕的向往,同时又为下文同学的故意作铺垫。无聊之争不无聊小说写姑娘们关于几个金圈圈的争论:“八个”“九个”“不是!”“就是!”鸡毛蒜皮,无关原则,却争得互补相让,而且一个词就是一段。仔细揣摩,发现这样写颇有用意。首先,突出姑娘们的好奇,表现台儿沟的闭塞;其次,表现姑娘们争强好胜,以及精神世界的空乏;再次,突出姑娘们的关注点与香雪的不同,用以反衬香雪。松手和拉手的背后凤娇松开了香雪的手,而后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的手心里,这两处细节也是值得玩味的。凤娇松手是因为香雪对未能回应凤娇的求援,心中小有不快,侧面表现香雪的纯洁;香雪把手送到凤娇的手心里,是向凤娇表达歉意,正面表现香雪的善良。风娇与“北京话”风娇对“北京话”的情感态度,看起来是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其实也是美好的,无须用嘲讽。首先,那是少女的青春萌动,是生命活力的表现。其次,朦胧的情爱,实际是冲破山村束缚、向往城市文明的表现。再次,不为占有,只为奉献,它展示的是山村少女情感世界未被玷污的纯真美好。在冲突中塑造人物围绕香雪追火车,作者安排了姑娘们对香雪“傻”和“值不当”的批评,这样没有贬低香雪,恰恰相反,在对比衬托中凸显香雪的形象:香雪与其他姑娘有共性——向往新生活,向往现代文明,但又有差异,多数姑娘的关注点是山外人物质层面的生活方式,香雪关心的还有山外人的精神文化,她超出了一般姑娘,追求的是自尊、文明。移情于物以物写人小说回忆铅笔盒时有一句:“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铅笔盒竟然知道“羞涩”,运用拟人手法写小木盒,借指香雪,移情于物,以物写人。在台儿沟独一无二小木盒,在自动铅笔盒面前显得那样笨拙、陈旧,香雪意识到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因而感到羞涩难堪,失去了尊严。自动铅笔盒的妙用在追火车和登火车两个主要情节之间穿插有关自动铅笔盒的回忆,这个情节安排的恰到好处。首先,它交代了追火车的深层原因,正是因为有了被自动铅笔盒“刺激”的往事,才有了上文为打听自动铅笔盒而追火车的“傻事”;同时也是登火车的动力,正是因为有了对自动铅笔盒的向往,才有了下文为得到自动铅笔盒而登火车的行为。孰先孰后显匠心用鸡蛋换铅笔盒和“北京话”告诉香雪他爱人有个亲戚住西山口站上,这两个情节发生在车上,可是却放在下车后来写,这自有作者的思考。首先,根据香雪的心理活动来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