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江苏省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江苏省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江苏省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江苏省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江苏省泰兴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材料一: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节选自《史记》)材料二:论周公者多异说,何也?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宜乎说者之异也。凡周公之所为,亦不得已而已矣。成王幼不能为政,周公执其权以王命赏罚天下是周公不得已者如此而已,今儒者曰:周公践天子之位,称王而朝诸侯。《书》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则是周公未尝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儒者之患,患在于名实之不正。陈贾问于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叛。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从孟子之说,则是周公未免于有过也。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周公之诛,非疾之也,其势不得不诛也,管、蔡之封,武王之世也。武王之世,未知有周公、成王之事,苟无周公,成王之事、则管、蔡何从而叛?周公何从而诛之?故曰: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也。(节选自苏轼《周公论》)10.材料二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周公A执其权B以王命C赏罚D天下E是周公F不得已者G如此而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代理,与《论语》待坐章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的“摄”意思不同。B.绌,同“黜”,指废黜,“绌”与今天的成语“相形见绌”中的“绌”意思相同。C.患,弊病、毛病,与《鱼我所欲也》中“故患有所不避也”中的“患”意思不同。D.疾,憎恨、痛心,与《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管叔、蔡叔等人出于狭隘的想法,疑心自己的兄弟周公夺权篡位,就勾结武庚作乱背叛了周。周公本成王之命讨伐叛军,严惩叛乱者。B.周成王在丰邑,派召公动工复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遗愿。周公再次卜问和勘察后,将九鼎安放在了丰邑,认为此处是天下的中央。C.对于论者对周公的异议,苏轼探寻了其中的原因,认为周公所处的正是礼法变革且周武王去世的特殊时期,所以有各种议论也正常。D.陈贾否定周公派管叔监国的举措。他分析说,周公若知道管叔会叛国还派他去,就是不仁爱;如果不知道而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2)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14.材料二中,苏轼援引《书》和孟子的言论,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昔者,吴王阖闾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以为上客,曰:“圣人前知乎千岁,后睹万世。深问其国,世何昧昧,得无衰极?子其精焉,寡人垂意,听子之言。”子胥唯唯,不对。王曰:“子其明之。”子胥曰:“对而不明,恐获其咎。”王曰:“愿一言之,以试直士。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明告寡人。”子胥曰:“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臣始入邦伏见衰亡之证当霸吴厄会之际后王复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将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谄之臣,将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纪。”吴使子胥救蔡,诛疆楚,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报楚。楚乃购之千金,众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谓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壶浆之子,发箪饭于船中者。”子胥乃知是渔者也,引兵而还。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因是还去。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扔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闾,后遭夫差也。胥闻事君犹事父也,爱同也,严等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曰:“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范蠡智能同均,于是之谓也。(节选自《越绝书卷六·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材料二: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臣始入A邦B伏见C衰亡D之证E当霸吴厄F会之际G后王H复空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笞,文中指用鞭、杖或竹板抽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笞”意思相同。B.见,文中表示被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于是入朝见威王”的“见”意思相同。C.且,文中指将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的“且”意思不相同。D.内,文中指内心,与《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的“内”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王阖闾敬尊伍子胥为上客。并诚心求教治理吴国之道,但起初伍子胥并没有正面回答吴王。B.伍子胥打败楚国后想报复楚国,楚国于是悬赏千金以求吴国退兵,最终是一位渔夫让他撤兵。C.范蠡听说伍子胥因谗言将要被诛杀,认为他明知道有危险迫近却不离开,这是不明智的表现。D.子贡评价伍子胥能坚守忠信,审度吉凶,爱君如躯,直言进谏,即使死去,也将留名于后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胥曰:“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2)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14.联系材料一,简述伍子胥“非义不行”的表现有哪些。江苏省镇江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清水丹山之间,有隐君子,姓徐名吉民。别号乐轩居士。居士少业儒,以数试不利,遂去诸生,怀终隐之志。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依范文正公故事,创义田义塾。讳言人过,喜称人善。又善莳药,故得药物最真,凡乞者即与之,以治病多效。得一奇方,必普传于人。凡数百里内,僧刹道院,力可新者,皆竭力为之。居士虽外托沉冥,而好读书,所著奇书最多,遇友人佳诗及文字,即寿诸石。所居近沧游溪,种树数十万株,如云封雾接。居士跨蹇往来其间,与田夫野老,坐草菜,说耕耘事。手种茗,不啻天池、虎丘。家酿醇酒,清洌异常。居士性不多饮,少饮即酣畅,任意潇酒。久之襄集成帙。自号日《樵歌》云。嗟乎,诗之累于应酬也久矣!居士隐于樵,故谢绝一切人间应酬。凡意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与口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者,居士皆无有。故落笔即有烟云之趣,依稀与陶元亮、王无功①相似。今春,予由当阳玉泉得晤居士,一见欢然订交。盖居士与予友刘孝廉玄度最相知。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朔望必奠,谈及必泣,其急友谊如此。樵乎,樵乎,其真有隐德侠骨者耶!后之人读《樵歌》,居士之清标逸致,亦可想见其一斑也。(节选自袁中道《徐乐轩《樵歌》序》)材料二:嗟夫,诗道之不古久矣!世之号善吟者,往往流连光景,使人驰骛乎玄虛荒忽之場,控之非有,挹之非无。至造为奇论谓诗有生意须人持之不尔便将飞去。此何为者哉?殊不知诗者本乎性情,而不外于物则、民彝②者也。舍此而言诗,诗之道丧矣!濂也不敏,自童年习为比兴之学,腥秽填阏而襟灵弗舒,形于言辞则平凡为已甚。今幸获读先生之诗,庶几其有发哉。(节选自宋濂《霞川集序》)[注]①陶元亮: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王无功:王绩,字无功,初唐隐逸诗人。②物则:物理,事物的法则。民彝:人伦,人与人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至造为奇A论B谓诗C有生意D须人E持之F不G尔便H将飞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去,文中指放弃。与《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不同。B.故事,文中指旧事,先例。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意思相同。C.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D.不敏,文中指行动缓慢。与《论语·颜渊》中“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中的“不敏”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乐轩少年时以儒学为业,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未能考中,于是怀有终身隐居的志向。B.徐乐轩喜好读书,著书很多,看到友人的好诗文,担心自己不能长久欣赏,总要把它们刻在石上。C.徐乐轩大公无私,常施舍药物给他人,这些药物治病大多有效果。得到奇方,他必分享于人。D.宋濂认为自己所做诗歌过于平凡,有幸读到《霞川集》,希望这本集子能对自己写诗有所启发。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4分)(2)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4分)14.徐乐轩的诗歌创作体现了宋濂“诗者本乎性情”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3分)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立则丈插,为士卒倡曰:‘无可往矣,宗庙亡矣,去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节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有删改)材料二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节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招贤》,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乃厉气A循城B立于矢C石之所D乃援桴E鼓之F狄人G乃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与后文“郭”的词义相近但又有所不同,“城”指内城,“郭”指外城。B.虞,通“娱”,表示快乐、欢娱,此处作名词,与“无冻馁之虞”词义相同。C.致,指招纳、招揽,与“致天下之士”中的“致”在词义、用法上完全相同。D.宗庙,是古代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之所,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仲子战前依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得出田单“攻狄,不能下”的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将士心态和处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田单在攻打狄前后对鲁仲子的态度迥然不同,由对鲁仲子的回答极为不悦、扬长而去到虚心求教、躬身反省,最终打败敌人。C.燕国虽然地处遥远偏僻,但因燕王与贤才共掌国家大权,士人争相趋燕,经过长期休养生息,最终燕国殷富,士卒舍命报效。D.燕国与秦、楚、三晋合谋痛击齐军,燕国军队单独追击到北方,一直打到齐国都城临淄,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得以报仇雪恨。1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一项是()(3分)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B.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译文:(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4分)译文:15.从材料二看燕昭王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这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①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②禄山之乱,征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及翰兵败,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曰:“仆射哥舒翰忠义感激,臣颇知之,然疾病沉顿,智力将竭。监军李大宜与将士约为香火,使倡妇弹箜篌、琵琶以相娱乐,樗蒱①饮酒,不恤军务。蕃浑②及秦、陇武士,盛夏五六月于赤日之中,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故有望敌散亡,临阵翻动,万全之地,一朝而失。南阳之军,鲁炅、何履光、赵国珍各皆持节③,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臣与杨国忠争,终不见纳。陛下因此履巴山、剑阁之险,西幸蜀中,避其虿毒④,未足为耻也。”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③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④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选自《旧唐书•高适传》)材料二: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选自《唐才子传》)【注释】①樗蒱:赌博。②蕃浑:吐蕃与吐谷浑。③鲁炅、何履光、赵国珍:时安禄山叛乱,鲁炅为山南节度使,何履光为岭南节度使,赵国珍为黔中节度使,三人皆出战不力。④虿毒:虿尾之毒,比喻祸害,毒害。虿:蝎子一类的毒虫,音chài。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不事A生B业C家D贫E客F于梁宋G以求H丐I取给11.下列对材料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体格渐变”与《林黛玉进贾府》“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中“体格”词义不同。B.“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与《屈原列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中“用事”词义相同。C.“尚节义”与《促织》“宫中尚促织之戏”中“尚”词义相同。D.“衮衮不厌”与《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中“厌”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适在诗歌创作上起步较晚,在知天命之年才开始学诗。但他的诗歌得到人们的青睐,每完成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传播开来。B.当初皇帝让各个皇子分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最终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永王造反,肃宗召其商量,让其领兵平定叛乱。C.高适亲历安禄山叛变、永王造反等事变,喜谈王霸之业,期许建功立业。屡屡担任地方长官,颇有政绩。D.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一重在记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等事,突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而材料二偏重他的才学品性,对其为官业绩等一笔带过。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4分)(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4分)14.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归纳高适所陈奏的潼关战败的原因。(3分)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书何易于【唐】孙樵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②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③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予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选自《唐文粹》,有删节)[注]①榷管: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②矧:何况,况且。③传符:用作凭证的东西。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B.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C.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D.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舟上下”的“引”指拉的意思,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含义不同。B.明府,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唐以后多用以专称县令。此处指何易于的长官。C.上下考指吏部考核官吏划分等级,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D.“传符外一无所与”的“与”指《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的“与”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易于体察百姓,不媚权贵。刺史乘船出游,何易于不役使百姓而亲自拉船,表达了对刺史的不满。B.何易于心系百姓,不顾生死。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他冒着违抗诏令而获罪的风险烧掉茶树。C.何易于一心为民,不求名利。不追求赋税、劳役、捉盗等方面的考核成绩,因此过路的高官也无法为他美言。D.何易于爱护百姓,不滥施刑。每遇到有争执打官司的百姓,他都亲自过问,罪小的说服,罪大的杖责而不下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2)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14.孙樵写《书何易于》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江苏省泰兴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0.BEG句意:周公执掌他的权力,凭借成王的命令赏罚天下,这是周公不得已这样做的,如此而已。“周公执其权”主谓宾齐全,后面B处断开;“以王命”是状语,修饰“赏罚”,“天下”是宾语,后面E处断开;“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后面G处断开。故选BEG。11.BA.正确。代理;夹。句意:于是就代理掌管国政。/夹在大国之间。B.错误。同“黜”,指废黜;不足。句意:(成王)废黜了殷的天命之后。/相比之下,显出不足。C.正确。弊病、毛病;灾祸。句意:儒者的错误,(就)错在名分与实际不相符。/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D.正确。句意:周公诛杀(他们),并不是憎恨他们。/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12.B“将九鼎安放在了丰邑”错,原文“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应是将九鼎安放在了洛邑。13.(1)管叔、蔡叔叛乱,并不是不服从,这是他们的智慧不能够深刻了解周公啊。“非逆也”,判断句;“是”,这;“深知”,深刻了解。(2)他思念君王,振兴国家,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在一篇作品之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存:思念。反覆:回归。三:多次,再三。致:表达14.①援引《书》中的话是为了证明周公并无“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以此反驳儒者之言;②援引孟子的话是以此为基础生发议论,阐释自己的观点:即使周公有过,也是为形势所迫。【详解】①由“今儒者曰:周公践天子之位,称王而朝诸侯。《书》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则是周公未尝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也”可知,援引《书》中的话是为了证明周公并无“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以此反驳儒者之言;②由“陈贾问于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叛。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从孟子之说,则是周公未免于有过也……周公之诛,非疾之也,其势不得不诛也……”可知,援引孟子的话是以此为基础生发议论,阐释自己的观点:即使周公有过,也是为形势所迫。参考译文:材料一:成王年少,周刚刚平定天下,周公害怕诸侯背叛周,于是就代理掌管国政。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勾结武庚作乱,背叛周。周公奉成王的命令,讨伐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晋唐叔得到吉祥的谷穗,把它献给成王,成王把它送到周公的驻兵之地。周公在东土接受(这吉祥的)谷穗,(并)宣布天子的命令。周公摄政七年,成王长大了,周公还政给成王,(又)回到北面群臣的位置。成王在丰邑,派召公重新营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遗愿。周公再次卜问反复勘察,最终修筑成,将九鼎安放在这里。(并)说:“这里是天下的中央,四方来进贡的路程均等。”召公担任太保,周公担任太师,向东讨伐淮夷,灭除奄,把他们的国君流放到薄姑。成王从奄回来,在宗周,作《多方》。(成王)废黜了殷的天命之后,(又)袭击淮夷,回到丰邑,作《周官》。(成王)创制和匡正礼乐,制度从此改变,百姓和睦,颂歌四起。材料二:议论周公的话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周公处在礼法变动、(并且)圣人(武王)去世的时期,评说的人观点不同(也)是理所应当的啊。凡是周公做的事,也(都)是不得已啊。成王年幼不能处理政事,周公执掌他的权力,凭借成王的命令赏罚天下,这是周公不得已这样做的,如此而已。现在(好多)儒者说: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自称为王而使诸侯朝拜。《尚书》说:“周公位居冢宰,匡正百工。(当时就有)管叔、蔡叔等散布流言。”这就(证明)周公不曾登上天子的位置并且自称为王啊。孔子说:“一定要先正名分!”儒者的错误,(就)错在名分与实际不相符。陈贾向孟子问道:“周公派管叔去监管殷商的遗国,管叔(却)带领殷商人反叛。(如果周公)知道(管叔会这样做)还要派他去,这是不仁爱;(如果)不知道(还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过错,不也是合乎情理的吗!”依从孟子的说法,就是周公(也)不免有过错啊。管叔、蔡叔叛乱,并不是不服从,这是他们的智慧不能够深刻了解周公啊。周公诛杀(他们),并不是憎恨他们,是因为当时的情势不得不杀(他们)啊。管叔、蔡叔享有封地的时候,是周武王的时代。周武王的时代,不知道(后世)有周公、周成王的事。假如没有周公、周成王的事,那么管叔、蔡叔为何会叛乱?周公(又)为何要诛杀他们呢?所以说:周公处在礼法变动、(并且)圣人(武王)去世的时候啊。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0.BEG11.B12.D13.(1)伍子胥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吴国大概不能长久存在,大王还是充分认识(考虑)到这一点,在国家长存时不要忘记倾覆的危险,在安定的环境里不要忘记将有灭亡的危险。(2)先君阖闾的恩泽,至今犹且难忘。我情愿发烂齿毁(誓死效忠吴国),有什公理由离开(吴国)呢?14.①行国家大义。面对吴王的深问,伍子胥敢于直言,分析国家之安危。②行江湖恩义。伍子胥想要报复楚国,起初无人能阻止,最终听从了曾经救过他的渔夫的劝阻,从楚国撤军。③行君臣之义。因感念吴王阖闾厚恩,明知会死仍不离开吴国,慨然面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刚来到吴国,就看出了吴国衰亡的征兆。吴国在危难重重的关头是能够称霸于世的,但是,到了后代君主的手中,这霸业又会全部丧失。“臣始入邦”意为“我刚到吴国”,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故B处断开;“伏见衰亡之证”是动宾结构,承接前一句主语“臣”,“伏见”为古代在下者对己见的谦词,在E处断开;“当……之际”是固定的介宾短语,单独成句,在G处断开。故选择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墓。/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鞭打)天下的百姓。B.“意思相同”错误。“见”,表示被动。/拜见。句意:反而被疏远。/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C.正确。将要。/暂且,姑且。句意:他将要被杀害。/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D.正确。内心。/接纳。句意:并不了解我的内心。/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子贡评价伍子胥能坚守忠信,审度吉凶”错误。根据“蠡审凶吉”可知,“审度吉凶”是子贡对范蠡的评价,“爱君如躯,直言进谏”是本文第三段“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休”的相关内容,不是子贡对伍子胥的评价。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邦”,国;第一个“其”,推测,大概;“存”,“吴国长存”;“倾”,倾覆;“安”,安定。(2)“功”,恩泽;“腐发”,发烂;“弊齿”,齿毁;“何去之有”,即“有何去之”,宾语前置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题目中“非义不行”意为:不符合道义的事不做,即所行之事都符合道义。①“王阖闾……深问其国……子胥曰:‘对而不明,恐获其咎。’……‘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臣始入邦,伏见衰亡之证,当霸吴厄会之际,后王复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将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谄之臣,将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纪’”,面对吴王真诚的请教,深怕讲得不清楚而因此获罪,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伍子胥敢于直言,分析国家之安危;②“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报楚。楚乃购之千金,众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谓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壶浆之子,发箪饭于船中者。’子胥乃知是渔者也,引兵而还”,伍子胥想要报复楚国,最终听从了曾经救过他渔夫的劝阻而放弃报复,这是伍子胥在践行对渔夫的江湖恩义;③“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闾,后遭夫差也。胥闻事君犹事父也,爱同也,严等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伍子胥感念吴王阖闾厚恩,明知会死仍不离开吴国,这是伍子胥行君臣之义。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吴王阖闾刚得到伍子胥时,真心诚意地敬重他,尊为上客,说:“圣人能够前知千年,后测万代。我想深入地请教一下我们吴国的情况,世世代代如此昏暗不振,莫非已经衰微到极点了吗?你见识精深,我正专心听着,你说说自己的看法。”伍子胥不置可否,没有回答。吴王说:“你明说吧。”伍子面说:“我担心讲得不清楚,因此而获罪。”吴王说:“希望你全部讲出来,我要测试一下你是不是正直之士。仁者以仁爱为乐,智者好出谋划策,真正执礼通学的人能够探索幽深隐约的道理。你要把一切清楚地告诉我。”伍子胥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吴国大概不能长久存在,大王还是充分认识(考虑)到这一点,在国家长存时不要忘记倾覆的危险,在安定的环境里不要忘记将有灭亡的危险。我刚来到吴国,就看出了吴国衰亡的征兆。吴国在危难重重的关头是能够称霸于世的,但是,到了后代君主的手中,这霸业又会全部丧失。”吴王问:“凭什么这样说呢?”伍子胥回答说:“吴国后代的君王将会无道而亡,他只能生吃野禽之肉,最后坐以待毙。谄媚阿谀的小人,不久就会来到吴国。吴国兴亡的征兆,也各有明显的天象反映出来。”吴国派遣伍子胥率领军队,去救助蔡国,打败了强大的楚国,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墓,吴国的军队占领了楚国都城后很久还不离开,想要报复楚国。楚国于是悬赏千金,征求使吴国撤兵的办法,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止伍子胥的报复行动。有一个乡野之人对伍子胥说:“可以停止报复了。我就是于斧渡口的那个渔夫,曾经在船里替你收拾茶水,打开饭篮请你充饥。”伍子胥才知道这是救过自己性命的渔夫,就撤兵返回吴国了、所以说无往不复,恩德要回报。渔夫的一句话,千金的悬赏就有了归宿,伍子胥也因此而撒兵返吴,离开了楚国。伍子胥极其耿直,不与品行不正之人同流合污。他不惜性命直言进谏,效忠吴国。爱君如爱自己,担忧国家如关心自己的家庭。他是非登明心无所忌讳,敢于直言,死而后已,希望使吴王走上正道,但反而被疏远。谗佞小人挑拨离间,他将要被杀害。范蠡听到了这件事,认为伍子胥不懂得变通:“知道天命却不能把握,知道危险却不肯避开,这难道称得上聪明吗?”伍子胥听后感叹道:“我背叛楚国,身带武器逃离故国,按理说应该受到的惩罚不只是窘困潦倒。我在吴国先立功勋,后遭杀戮,这并非我的聪明才智衰退了,而是由于先前遇到的是阖闾,而后来侍奉的是夫差。我听说侍奉国君就好像侍奉父母,爱护与严格是相等的。从上古以来,从没有见过国君损伤自己的德行去为臣子报仇的。我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功名显著,我知道自己的职分命运,因此最终没有离开吴国。先君阖闾的恩泽,至今犹且难忘,我情愿发烂齿毁,誓死效忠吴国,有什么理由离开吴国呢?范蠡只看到外表,并不了解我的内心。我现在虽然受屈含冤,至多也只不过是一死而已。”子贡评论说:“伍子胥坚守忠信之道,死比生还贵重,范蠡明察凶吉的变化,终于离开越国,也获得了好的名声。只有文种留在越国被封为侯,却不懂得保持善终的道理。伍子胥与范蠡两人的德行可以并列,独有文种难显荣耀于后世。”范蠡的才智能力与伍子胥相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材料二:不符合道义的话不说,不符合道义的事不做;话不随随便便而说,事也不随随便便而做。江苏省镇江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0.(3分)BDF[解析]“奇论”作“造为”的宾语,至此语意完整,其后应该断开。“诗有生意”作“谓”的宾语,至此语意完整,其后应该断开。“持之”作“人”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不尔便将飞去”是“人”不“持之”的后果,语意完整,故应在“持之”后断开。原文断句:至造为奇论,谓诗有生意,须人持之,不尔便将飞去。11.(3分)D“行动缓慢”错误。文中的“不敏”与“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中的“不敏”都指不聪敏、没有才能,是自谦之词。12.(3分)B“担心自己不能长久欣赏”错误。徐乐轩将友人的好诗文“寿诸石”的目的,是唯恐其不流传于后世。13.(1)每天把布施恩德作为要事,救济他人的急难,不异于(如同)自身有急难一般。评分参考:“以…为”、“种德”、“周”、“不啻”各1分,共4分。周:周济,救济。不啻:不异于,如同。(2)等到玄度去世以后,(居士)想方设法寻求他留下的文集,按次序编排后把它交给我。评分参考:“及”、“没”、“编次”、补充主语(居士、徐吉民、乐轩居士、他)各1分,共4分。没:同“殁”,去世。编次:按次序编排。14.(3分)①他的诗言为心声,没有违心之言。②他的诗来源于隐者生活,落笔即有隐逸之趣。③他的诗体现其“隐德侠骨”“清标逸致”。评分参考: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清水丹山之间,有一位隐士,姓徐名吉民,别号乐轩居士。居士少年时以儒学为业,因为多次科考不中,于是放弃秀才身份,怀有终身隐居的志向。每天把布施恩德作为要事,救济他人的急难,不异于(如同)自身有急难一般。依照范仲淹的旧例,创立义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义垫(不收学费的私塾)。不愿谈论他人的过错,喜欢称扬他人的好处。又擅长栽种药草,因此所得药物最真,只要有人请求就施舍给他,用来治病大多见效。得到一个奇方,必定普遍地传及众人人方因数百里内所有的寺庙和道院,只要有能力翻新的,都尽心竭力去做。居士虽对外不事声张,泯然无迹,但是爱好读书,撰写的奇书最多,遇到友人的好诗和好文章,就刻写在石头上。住所靠近沧湃溪,栽种了数十万株树,仿佛连云接雾,一望无际。居士骑着蹇驴往来其中,与山野父老坐在草地上,谈说些耕种之事。亲自种植茶树,(所产之茶)不异于天池、虎丘的名茶。家中酿造的美酒,异常清醇。居士天性不多饮酒,少许饮酒就很畅快,任随其意,自然(挥洒)。一段时间以后辑集成册,自己命名为《樵歌》。唉,诗歌受应酬的拖累已经很久了!居士隐身于樵采,因而对人间应酬一概谢绝。凡是心里所不想说而不得不说,口中所不愿言而不得不言的话,居士全都没有。所以一落笔就有隐逸山林之趣,与陶渊明、王绩相类似。今年春天,我有幸在当阳玉泉寺晤见居士,初次见面就高兴地结为朋友。这是因为居士与我的友人刘玄度孝廉最为知心。等到玄度去世以后,(居士)想方设法寻求他留下的文集,按次序编排后把它交给我。朔日与望日必定祭奠(玄度),说到他时必定哭泣,居士就像这样重视友谊。樵夫啊樵夫,他真是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具有见义勇为气魄的人啊!后来的人读了《樵歌》,对居士清高的人格、超逸的兴致,也可以有所领略和想像了。材料二:唉,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不淳朴已经很久了!当今世上那些号称善作诗的人,其题材或辞句往往局限于美好的景象,使人奔走于玄虚、荒诞之境,若有若无,难以把握。甚至造出一些奇谈怪论,说是诗歌有生命,须得人亲手握住,否则便会飞去。这说的是些什么话?(他们)竟不知道诗歌以真性情为根本,而不外乎物理与人伦。抛弃这些去谈论诗歌,诗道就丧失了!我不聪敏,自童年起学习诗歌,腥气、污秽沉积淤塞,襟怀、心灵不得舒展,写成诗歌则过于平凡。如今有幸能读到先生的诗,希望会对我有所启发吧。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0.BDF(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11.B(“无冻馁之虞”中“虞”的意思是“忧虑”。)12.B(A.鲁仲子只分析了己方情况。C.燕王与贤才“共掌国家大权”有误。D.“追击到北方”有误。“追北”意为追击败兵。)13.B其他三项都是被动句。14.(1)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因”:趁着;“极”:表程度,很;“报”:报复;各1分,句子大意1分。)(2)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做旗帜,天下的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如同回声似的应和他,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15.原因:①礼贤下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现实意义: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原因2分,意义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田单将要攻打狄,(出征之前)去拜访鲁仲子。鲁仲子说:“您攻打狄,是不能攻克的啊。”田单说:“我凭借五里长的内城,七里长的外城(极言城小),被打败的兵卒,打败强大的燕国,恢复齐国疆土。(我)攻打狄却攻不下,为什么啊?”(田单)登上车没有告辞便离开了,于是去攻打狄。(田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