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老山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课文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课文说说长征途中的艰辛,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教学难点: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教学设想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为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中要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而优秀的革命文化正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最好作品。陆定一的《老山界》正是这样一篇课文,它描写了1934年冬天,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湘江封锁线后,翻越了“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结合现在“研学旅行”这一大情境,设计相应的活动任务,以“重走长征路,庚续红色精神”为主要任务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悟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感受红军战士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培养家国情怀。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在人类战争史上,有一场特殊而伟大的战役。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创举:战线全长二万五千里,经历的地方环境恶劣,有湍急的大河、高大的雪山、泥泞的草地,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支军队的装备残缺不堪,甚至多次断粮缺水。可是他们对百姓秋毫无犯,还帮助穷苦百姓,百姓甚至拿出自己的所有帮助这支军队。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历时两年,这支军队终于从长江以南穿过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转移到了陕北。这支军队叫红军,这场战役叫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路上的一个小故事《老山界》,这是红军翻越长征路上第一座高山时候的故事。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2.介绍背景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仙,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河无数地主武装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峡北,与峡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三、诵读训练(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惊惶(huáng)呜咽(yè)咀嚼(jué)矗立(chù)蜷(quán)酣(hān)然入梦点缀(zhuì)落(là)得很远2.理解词义呜咽: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入睡。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苛捐杂税:指反动统治下的繁重捐税。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2.这篇文章是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的,这样写有何作用?一是材料按时间顺序安排十分恰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层一层说下去,一清二楚,文章脉络十分清楚。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例如,假设不写天黑的时间,那么火把的描写也就显得奇怪了。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接时间顺序写,前设悬念,后面解释,有扣人心弦的效果。例如,沿着山沟向上走的时候,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使人疑惑不解,猜想这老山界一定非同一般,特别难爬,读到后面证实了,这座山的确特别的陡峭。3.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4.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部分(1节):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第二部分(2——32):具体叙述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层:(2—10)山脚访瑶家。第二层:(11—32)红军翻越老山界。主要内容有:1.夜里,在“之”字拐的路上;2.半夜,山腰露宿;3.黎明之后,攀登雷公岩;4.下午,继续登山,到达山顶;5.山顶所思。第三部分(33—34)写作者的感受。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绘黄河”部分所写的内容及其作用。从三方面实写黄河之景,表现颂歌气势,为“颂黄河”蓄势。6.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从几方面来歌颂黄河?三方面: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7.“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默读第二节,思考: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句话将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历史贡献;第二层:地理特征;第三层:自然特点。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二、读中识

“难”(一)请同学们默读全文,回答问题1、用一个字概括初读文本给你的感受。(强、赞、难)2、用一句话概括文本内容。(人物+事件)3、用一段文字概括文本内容。(人物+事件+情感)方法链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关键字、词、句、段(师总结)二、

读中摆“难”这是红军长征中最难的一座山,请同学们跳读文本,说一说“难”在哪里?(一)登山难1、天黑、山高、山险(绝壁)、山陡、悬崖峭壁、山高路险(25、26、27段,马、侧面描写)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典型的场面描写,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陡峭崎岖,表现了红军队伍的浩大壮伟。“奇观”一词,体现了人民军队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二)生活难1、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插入长征小故事《张思德尝野菜》)2、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插入长征小故事《丰碑》)如:“半夜突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肤,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的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和我们这样的接近哪!”(修辞:比喻,写出了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表现了山高、天气寒冷。)(三)处境难1、负重(小米加步枪)2、形势紧迫(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插入长征小故事《强渡大渡河》)如:★“抢了一晚就吃。”如何理解?(“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指抢先,争抢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速度。“抢”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机关枪声很密…远远地还听到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敌人的堵截飞行的画面,从中反映出红军对敌人的藐视和对自己战斗力的自信。)★伤员行动难(插入长征小故事《金色的鱼钩》)师总结:除此之外还有歇脚难、前进难,对于红军战士而言,这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三、读中议“难”品读文本,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1、革命乐观的精神。(品读20段)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如:★“但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横着心”是因为四周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战士们为了明天能够继续前进,服从命令就地休息,表现了红军不畏困难的坚强气概。“酣然入梦”表现了红军太疲劳,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得得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以动写静:远、近、大、细;

比喻、拟人(山泉呜咽。)面对这般艰难,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师指导学生读出情感,诗总结:朱元璋的自嘲诗、孟子“天将降大任于……”2、互相团结的力量。(14段、相互鼓励、写标语)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如:“不要掉队啊!”“不要落后做乌龟啊!”“我们顶着天啦!”(这句话写出了红军战士,团结一心,力争上游,勇于战胜艰险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坚强的革命意志毫不畏惧、嘲笑敌机(毛泽东十六字诗)如:“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所谓“习惯”这里指战士们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后所锻炼出的坚强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寻求希望那个坚强精神。)4、百姓的支持(瑶民:能不能删?)如:★“那女人哭起来了。”一句中“哭”写出了什么?(哭”既表明了瑶民被压迫、被欺侮的悲苦,又是因人民军队对他们的同情理解而哭。一个“哭”字既含悲苦,又含憎恨,又含感激。)“★“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仅有”和“一点米”,表明瑶民的窘困和对人民军队的友好。)师总结:33段“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的很。”在红军眼里它不难,反而容易,靠的是什么?四、读中悟“难”(这篇文章讲述的不仅仅是老山界,更是惊心动魄的壮丽史诗——长征故事。因为…)1、长征是一种精神2、长征是一种力量3、长征是一种信念4、长征是一种信仰(习近平的家国情怀:忆苦思甜,不忘历史。)资料:习总书记曾在古田带头吃“红军饭”,与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以红米、南瓜、野草为主食的红军饭相比,现如今的红军饭则更像是一顿精神食粮。它的意义在于:体验红军在艰苦条件下所迸发出的乐观向上精神,教育后人不忘本。。五、研读欣赏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么描写的?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1)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红军战士的应对:打趣逗笑、奋勇登山。(2)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红军战士的应对:酣然入梦、观赏夜景。(3)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红军战士的应对:鼓着勇气、继续前进。(4)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红军战士的应对: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2.怎样理解“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之”字形表明山势陡峭,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表明山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也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3.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①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但还不是最困难的,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说明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困难,长征胜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4.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们”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思想。5.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们”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思想。6.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横着心”表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表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表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7.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叹息”文中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是拟人的手法。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了敌军士兵对红军的无可奈何,以及对打内战的极端的不满。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8.次日黎明攀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英勇得很”是由衷的赞叹,她们在行军中有着慰问、帮助、看护和自己翻山的多重任务,所以需要双倍的勇气。作者这一赞叹,抒发了红军战士的豪情。六、延伸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也应该继承与弘扬长征精神,勇于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增强我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七、课文总结老山界是否是红军长征中经历最困难的地方呢?明确: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是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比较而言,这更可以看出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红军战士紧紧地依靠人民,把人民当作靠山;人民也紧紧地依靠红军,把红军视作守护他们的山。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斗争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战士们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高山,取得了革命长征的胜利;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听到暗夜里从遥远的山巅传来的呼喊。让我们一起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愿我们也不会掉队,愿我们也能顶着天!八、作业布置:1.课后继续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全面了解长征的过程及意义,进一步加深对红军精神的理解和感悟。2.背诵“半夜醒来”景物描写的一段,学习在景物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