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而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3、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4、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B.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6、东晋葛供《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下列操作与“渍”和“绞”原理相近的是A.煮沸研碎B.浸泡过滤C.萃取剪断D.蒸馏捣碎7、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Na B.Al C.Cl D.K8、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9、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可用铁质容器盛放的是A.亚硫酸 B.浓硫酸 C.浓盐酸 D.胆矾溶液10、牛肉和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A.元素 B.分子 C.单质 D.原子11、在可以溶解氧化铝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Na+、S2-、SO32-B.Na+、K+、Cl-、SO42-C.Ca2+、Fe2+、NO3-、Br-D.K+、AlO2-、I-、SO42-12、下列各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处同一平面的是A.乙烷B.乙醇C.甲苯D.氯乙烯13、对热化学方程式H2(g)+I2(g)=2HI(g);△H=+52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mol氢气和1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kJ热量B.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kJ热量C.1molH2(g)与1molI2(g)完全反应生成2molHI气体需吸收52kJ热量D.1molH2(g)与1molI2(g)完全反应放出26kJ热量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海底高压、低温下形成的晶体CH4·nH2O,俗称“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B.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吹气后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水与过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C.有的物质即使充分燃烧,其产物也会污染环境污染D.核电厂发电时,是将核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15、实现下列变化的有机反应的类型,不正确的是A.CH3CH3→CH3CH2Cl取代反应 B.CH2==CH2→CH2BrCH2Br加成反应C.CH2==CH2→CH3CH2OH取代反应 D.CH≡CH→CHBr==CHBr加成反应16、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是A.氯气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18OHB.总质量一定时,乙酸和葡萄糖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C.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D.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18、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在t1A.2SO2g+B.4NH3(g)+5O2C.H2g+ID.2Ag+Bg2C19、可逆反应aA(g)+bB(g)cC(g)+dD(g)Δ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是()A.a+b>c+dT1>T2ΔH>0B.a+b>c+dT1<T2ΔH<0C.a+b<c+dT1>T2ΔH>0D.a+b<c+dT1<T2ΔH<020、下列事实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煤的干馏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常温下,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21、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A.H2XO3 B.HXO3 C.H3XO4 D.H2XO422、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使海水中的MgSO4转化成Mg(OH)2,试剂①可选择石灰乳B.加入试剂①后,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过滤C.加入试剂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D.通过电解熔融的无水MgCl2得到48gMg,共转移4mol电子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某有机化合物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9,燃烧该有机物2.9g,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15克。

(1)求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_______(2)取0.58g该有机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金属2.16g。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以A为原料合成丙酸丙酯,写出合成路线________,合成路线表示方法如下:CH3CH2BrCH3CH2OHCH3CHO24、(12分)X、Y、Z、W、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且X、Y、Z、W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其中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一主族。T的单质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2)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一种强酸,该强酸的浓溶液只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写出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4)Y和T两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为Y_________T(填“>”“<”或者“=”)。可以验证该结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B.比较这两种元素所形成含氧酸的酸性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比较这两种元素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E.比较这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元素N、C、Si非金属性强弱。实验装置如图:①溶液a为_____________溶液、溶液b为___________溶液(均写化学式)。②溶液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经验证,N、C、S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1)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mol/L、2.00mol/L,大理石有细颗粒和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5℃、35℃,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空:实验编号温度/℃大理石规格HNO3浓度(mol/L)实验目的①25粗颗粒2.00(I)实验①和②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25粗颗粒_____(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反应遮率的影响;③_____粗颗粒2.00(III)实验①和④探究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④25细颗粒2.00(II)把2.5

mol

A和2.5

mol

B混合放入2

L密闭容器里,发生反应:

3A(g)+B(g)xC(g)+2D(g),经5s后反应达到平衡。在此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s),同时生成1

mol

D。试求:(1)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2)

x的值为______。(3)若温度不变,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______倍。26、(10分)某化学小组探究酸性条件下N03-、S042-、Fe3+三种微粒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忽略氧气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I向A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SO2气体。.A中g色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II取出少量A装置中的溶破,先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加人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III打开活塞a,将过量稀HNO3加入装置A中,关闭活塞a。A中浅绿色溶液最终变为黄色。IV取出少量A装置中的溶液,加人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装置中通人二氧化硫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实验III中,浅绿色溶液变为棕色的原因是。(用语言叙述)。(4)实验IV若往A中通入人空气,液面上方的现象是。(5)综合上述实验得岀的结论是: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弱顺序为。27、(12分)某学习小组用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制备乙酸乙酯,分别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按图连接好装置,添加试剂后用酒精灯对左边试管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右边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C,乙醇的沸点为78.5°C,乙酸的沸点为117.9°C。(1)写出甲装置左边试管中主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加入的浓硫酸作用为____,装置乙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3)反应开始时用酒精灯对左边试管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4)停止加热后,振荡a、b两试管发现油状液体层变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28、(14分)物质分类和实验探究都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学科思想。(一)以下是对“一些物质与水反应”的分类图,请按要求填空:上述分类方法是______;A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填化学式);C组物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D组物质与水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物质是___(填化学式)。(二)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240mL浓度为0.5mol·L-1的硫酸溶液,选用到的仪器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进行干燥处理B稀释的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未洗涤烧杯C未冷却,即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定容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三)某小组用如下装置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步骤:①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②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③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④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试管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后CCl4层变为紫红色。请回答:(1)装置A中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3)步骤③实验的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_____(填化学式)。步骤④能否说明非金属性:Br>I_______(填“能”或“否”)29、(10分)硫酸镁晶体(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含少量FeCO3和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取硫酸镁晶体的流程如下:(1)MgCO3溶于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阳离子Mg2+Fe2+Fe3+开始沉淀9.17.61.9完全沉淀11.19.73.2“沉淀”步骤中,用氨水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滤”所得滤液中存在大量的阳离子有Mg2+、____________。(5)“结晶”步骤中需蒸发浓缩滤液,使用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和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

A、由于活动性:Fe>石墨,所以铁、石墨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Fe2+进入溶液,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在正极石墨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比没有形成原电池时的速率快,选项A正确;B、d为石墨,由于是中性电解质,所以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石墨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选项B正确;C、若d为锌块,则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Zn为原电池的负极,Fe为正极,首先被腐蚀的是Zn,铁得到保护,铁片不易被腐蚀,选项C正确;D、d为锌块,由于电解质为中性环境,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铁片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选项D错误。答案选D。【点睛】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判断正负极,再结合电极反应类型、电子流向来分析解答,熟记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本题解题的难点。2、A【解析】

A.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S>0,△H<0,△G=△H-T△S<0一定是自发反应,A正确;B.熵减小△S<0,△H<0高温下,△G=△H-T△S<0,反应自发进行,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B错误;C.若△H<0、△S<0,则高温下△G=△H-T△S>0,不能自发进行,故放热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若△H>0、△S>0,则高温下△G=△H-T△S<0,能自发进行,故吸热反应不一定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C错误;D.△H-△T△S<0反应自发进行,△G=△H-T△S>0反应非自发进行,改变条件非自发进行的反应可以变化为自发进行,D错误。故选A。3、B【解析】

根据图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有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能发生。综上所述,B正确,选B,4、C【解析】

A.IA族元素除了碱金属外还有氢元素,而氢气是同族中熔沸点最低的,VIIA族元素的单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增大,故A错误;B.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C正确;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减弱,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5、D【解析】

A、乙烯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选项A错误;B、苯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选项B错误;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的混合物,不能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选项C错误;D、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为防止倒吸右端导管口应位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选项D正确;答案选D。6、B【解析】分析:以水升渍,可知加水溶解,绞取汁,可知过滤分离出液体,以此来解答。详解:以水升渍,可知加水溶解,绞取汁,可知过滤分离出液体,则操作与“渍”和“绞”原理相近的是浸泡、过滤。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文史资料的含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传统文化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7、D【解析】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增大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K>Na>Al>Cl,答案选D。8、B【解析】①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③溴水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侧重还原性和漂白性的考查,注意使溶液褪色不一定为漂白性,明确二氧化硫对品红溶液的漂白,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能与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以此来解答。9、B【解析】

A.亚硫酸溶液能和铁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铁制品容器盛放,故A错误;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故铁制品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故B正确;C.浓盐酸能和铁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铁制品容器盛放,故C错误;D.胆矾溶液能和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用铁制品容器盛放,故D错误;故答案为B。10、A【解析】牛肉和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铁”为元素,故A正确。11、B【解析】分析:能溶解Al2O3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A项,酸性条件下S2-、SO32-不能大量存在,碱性条件下NH4+不能大量存在;B项,无论酸性条件下还是碱性条件下,离子相互间不反应;C项,酸性条件下Fe2+、NO3-不能大量存在,碱性条件下Fe2+不能大量存在;D项,酸性条件下AlO2-不能大量存在。详解:能溶解Al2O3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A项,酸性条件下S2-、SO32-不能大量存在,可能发生的反应2S2-+SO32-+6H+=3S↓+3H2O、S2-+2H+=H2S↑、SO32-+2H+=H2O+SO2↑,碱性条件下NH4+不能大量存在,发生的反应为NH4++OH-=NH3·H2O;B项,无论酸性条件下还是碱性条件下,离子相互间不反应,一定能大量共存;C项,酸性条件下Fe2+、NO3-不能大量存在,发生的反应为3Fe2++NO3-+4H+=3Fe3++NO↑+2H2O,碱性条件下Fe2+不能大量存在,发生的反应为Fe2++2OH-=Fe(OH)2↓;D项,酸性条件下AlO2-不能大量存在,可能发生的反应为H++AlO2-+H2O=Al(OH)3↓,碱性条件下离子相互间不反应;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B项,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掌握离子的性质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有: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淀或气体,如题中NH4+与OH-等;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Fe2+、NO3-与H+等;③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④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12、D【解析】分析: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详解:甲烷具有正四面体结构,乙烷中含有甲基,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A错误;乙醇中含有一个甲基,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B错误;甲苯含有一个甲基,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C错误;乙烯具有平面型结构,氯乙烯可看作是一个氯原子取代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D正确;正确选项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做题时注意从甲烷、乙烯、苯和乙炔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13、C【解析】

A.1mol氢气和1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kJ热量,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相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不能表示物质分子数目,B错误;C.热化学方程式H2(g)+I2(g)=2HI(g)△H=+52kJ/mol表示的意义:1molH2(g)与1molI2(g)完全反应生成2mol的HI气体需吸收52kJ的热量,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H2(g)+I2(g)=2HI(g)△H=+52kJ/mol中,焓变值是正值,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不会放出热量,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4、D【解析】分析: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B.脱脂棉燃烧起来,说明达到了着火点,因此为放热反应;C.有的物质即使充分燃烧其产物也会环境污染;D.核电厂发电时将核能转化为电能.详解:A.在海底形成的晶体CH4·nH2O,俗称“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A正确;B.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脱脂棉燃烧起来,说明达到了着火点,因此为放热反应,B正确;C.有的物质即使充分燃烧其产物也会环境污染,如含硫或氮的物质,C正确;D.核电厂发电时将核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答案选D。15、C【解析】试题分析:A.CH3CH3→CH3CH2Cl为取代反应,A正确;B.CH2═CH2→CH2BrCH2Br为加成反应,B正确;C.CH2═CH2→CH3CH2OH为加成反应,C错误;D.CH≡CH→CHBr═CHBr为加成反应,D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判断16、A【解析】

A.氯气在光照条件下与甲烷可以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能氧化甲烷,更不可能发生取代反应,B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与甲烷不反应,C错误;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与甲烷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A。17、C【解析】分析:A.根据酯化反应原理判断;B.乙酸和葡萄糖的最简式相同;C.果糖是单糖;D.植物油含有碳碳双键。详解:A.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则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18OH,A正确;B.乙酸和葡萄糖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O,则总质量一定时,乙酸和葡萄糖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B正确;C.蔗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果糖不能再水解,属于单糖,C错误;D.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D正确。答案选C。18、B【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在t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结合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解答该题。详解:在t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如是升高温度,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如是增大压强,则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只有B符合,故选B。19、B【解析】试题分析:由左图可知T1<T2,升高温度生成物浓度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H<0;由右图可知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c+d,故选B。考点:考查了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20、D【解析】

A.煤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主要利用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是化学反应,故B错误;C.常温下,铁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附着在其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我们将这一化学反应过程称为钝化,故C错误;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答案选D。21、D【解析】

氢化物中X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最高价为+6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故选D。22、C【解析】A、MgSO4转化为氢氧化镁需要加入碱液,可选取石灰乳,故A正确;B、氢氧化镁为沉淀,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C、试剂②为盐酸,氢氧化镁为沉淀,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故C错误;D、根据反应MgCl2Mg+Cl2↑,电解氯化镁时,生成48g镁,即为2mol,转移4mol电子,故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3H6O;CH3CH2CHO+2Ag(NH3)2OHCH3CH2COONH4+2Ag+3NH3+H2O;;【解析】

根据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推断,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A的摩尔质量为292=58g/mol,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得到碳酸钙沉淀,碳酸钙的摩尔质量为100g/mol,所以15g沉淀等于是生成了0.15mol碳酸钙,2.9g的A物质是0.05mol,根据碳原子守恒,0.05mol的A物质中含有0.15mol的碳原子,所以A的分子式中含有3个碳原子,设化学式为C3HxOy,36+x+16y=58,当y=1时,x=6,当y=2时,x=-12,不可能为负数,因此A化学式为C3H6O;【详解】(1)A的分子式为C3H6O;(2)根据该物质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证明该物质为丙醛,0.58g该有机物是0.01mol,生成2.16g金属银,2.16g金属银是0.02mol,所以0.01mol的丙醛与0.02mol的银氨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H2CHO+2Ag(NH3)2OHCH3CH2COONH4+2Ag+3NH3+H2O(3)先将醛基氧化变成羧基,再与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酸丙酯,合成路线如下:。24、第三周期第VIA族Cu+2H2SO4(浓)CuSO4+SO2↑+2H2ONH3+H+==NH4+<CDEHNO3NaHCO3CO2+H2O+SiO32﹣==CO32﹣+H2SiO3↓N>C>Si【解析】分析:X、Y、Z、W、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Z、W位于同主族,设Z的原子序数为x,则W的原子序数为x+8,Y、Z左右相邻,Y的原子序数为x-1,由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则1+(x-1)+x+(x+8)=32,解得x=8,即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S元素,T的单质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则T为Cl元素。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H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S元素,T为Cl元素。(1)W为S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VI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VIA族;(2)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浓溶液只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铜反应,则该酸为硫酸,浓硫酸与Cu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2H2O+SO2↑,故答案为:2H2SO4(浓)+CuCuSO4+2H2O+SO2↑;(3)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硝酸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硝酸铵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NH3+H+=NH4+;故答案为:NH3+H+=NH4+;(4)Y为N元素,T为Cl元素,N的非金属性小于Cl;A.氢化物的沸点是物理性质,不能通过沸点的高低来比较这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A不选;B.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B不选;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所以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C选;D.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D选;E.元素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所以比较这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能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E选;故答案为:<;CDE;(5)探究元素N、C、Si非金属性强弱,通过比较硝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即可;①溶液a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气,溶液a、b分别为HNO3溶液、NaHCO3溶液,故答案为:HNO3;NaHCO3;②溶液C中,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SiO32-=CO32-+H2SiO3↓;故答案为:CO2+H2O+SiO32-=CO32-+H2SiO3↓;③经验证,酸性:硝酸>碳酸>硅酸,所以N、C、S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N>C>Si,故答案为:N>C>Si。点睛: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明确元素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4)中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要注意掌握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的理解和归纳。25、1.0035探究固体物质的表面积(答接触面亦可)20%x=41.2【解析】试题分析:(Ⅰ)根据实验①和②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实验①和②中硝酸浓度不同;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①和③的温度不同;实验①和④碳酸钙颗粒大小不同;(Ⅱ)根据三段式解题法,求出混合气体各组分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

0.2mol/(L﹒s)×5s×2L=2mol,

根据相关计算公式计算相关物理量。解析:(Ⅰ)根据实验①和②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实验①和②中硝酸浓度不同,实验②中HNO3浓度为1.00mol/L;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①和③的温度不同,实验③的温度选择35℃;实验①和④碳酸钙颗粒大小不同,实验①和④探究固体物质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Ⅱ)根据三段式法,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

0.2mol/(L﹒s)×5s×2L=2mol,

(1)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x=4。(3)若温度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点睛: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同温、同体积的气体,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同温、同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26、(1)2Fe3++SO2+2H2O=2Fe2++SO42-+4H+;(2)Ba2++SO42-=BaSO4↓;(3)在酸性条件下,NO3-把Fe2+氧化为Fe3+;(4)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5)NO3->Fe3+>SO42-。【解析】试题分析:(1)Fe3+具有强氧化性,SO2以还原性为主,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SO2→Fe2++SO42-,根据化合价的升降配平,即2Fe3++SO2→2Fe2++SO42-,根据缺项配平,则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2)根据(1)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即Ba2++SO42-=BaSO4↓;(3)根据(1)中Fe3+被还原成Fe2+,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溶液的颜色由浅绿色转变成棕色;(4)硝酸被Fe2+还原成NO,NO遇到空气被氧化成NO2,即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5)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即NO3->Fe3+>SO42-。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强弱的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27、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催化剂、吸水剂防倒吸加快反应速率,同时防止反应物为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挥发出的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或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解析】

(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2)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做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醇、乙酸易挥发,从导管中导出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乙酸乙酯外还含有易溶于水的乙醇、乙酸,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容易产生倒吸;(3)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乙醇、乙酸易挥发;(4)从导管中导出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乙酸乙酯外还含有乙醇、乙酸,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详解】(1)甲装置左边试管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2)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做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醇、乙酸易挥发,从导管中导出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乙酸乙酯外还含有易溶于水的乙醇、乙酸,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容易产生倒吸,则装置乙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产生倒吸现象,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防倒吸;(3)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乙醇、乙酸易挥发,所以温度不能过高,防止反应物为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应用小火加热,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同时防止反应物为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4)乙醇、乙酸易挥发,从导管中导出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乙酸乙酯外还含有乙醇、乙酸,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导致停止加热后,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