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安全管理_第1页
输血安全管理_第2页
输血安全管理_第3页
输血安全管理_第4页
输血安全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血在现阶段(暂无法替换)医疗救治过程中起到非常主要作用。不过一样也可能产生相关输血副反应,这是因为血液本身生物结构和采集制备过程中很多原因造成,为此,怎样防止和处理这些原因所存在问题,就给我们临床输血工作者一个十分严峻研究课题。即使这些年国家出台了相关法规政策,以处理输血安全问题,而在详细实施过程中,还有待深入地加强。

输血安全管理第1页一、提升认识,改变观念输血安全问题除了采供血机构对血液从源头上筛选及对血液进行严格检测以外,临床输血更要提倡科学、安全、有效输血方法,并推广成份输血,主动探索开发应用输血新技术,从观念上有一个飞跃式转变输血安全管理第2页1.转变医务人员观念,就是要使广大医务人员对输血工作树立严格科学态度。输血工作不单纯是简单治疗伎俩,输血工作反应了临床工作技术、也反应了医院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更是表达在医院管理水平高低。不能看作是简简单单地给病人输几百毫升血问题。从医院到医务人员个人都要树立科学态度,转变那种输血工作无所谓错误观念。临床医生要对输血能讲出点道理。所以,医院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输血知识应进行全员培训工作。一、提升认识,改变观念输血安全管理第3页一、提升认识,改变观念2.转变病人观念。转变病人认为输血有百利而无一害观念,经过输血前谈话,医院内健康教育等路径,把输血潜在危险性告诉病人。医院医护人员对需要输血病人都有进行输血前健康教育责任,建立输血前与病人谈话制度,签定输血协议或协议,将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向病人交代清楚,以取得病人亲密配合,这么医院用血量对应地就会降低,这么做是有效地节流办法,不需要高额投入,简单易行。输血安全管理第4页一、提升认识,改变观念3.转变输全血观念,这就是说要推行成份输血、一血多用来节约血源。成份输血已经成为衡量输血技术发展一个主要标志,也是衡量临床医生水平标志之一,成份输血不但能有效地节约用血,而且增加了用血安全性。首先,医务人员要提升认识,纠正传统旧观念,掌握当代(成份)输血新技术,真正做到一血多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输血标准,不输多出成份,以降低无须要血液浪费,也可防止一些副作用(因为输全血首先加重负荷,首先相对成份血而言,传染机率也较高。比如红细胞含浆少,传染因子含量相对低,因为成份血经分离加工,传染因子有可能降低,故成份血比全血安全系数高)。输血安全管理第5页一、提升认识,改变观念4.转变输“人情血、抚慰血”观念。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这即是观念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全方面去分析,依据病情及患者个体差异,代偿能力不一样而作决定输血指症。实际临床上“人情血、抚慰血”是输给病人家眷看,对抢救治疗基本没有多大意义,能够叫做“无效血”。5.转变输“新鲜血”观念.甚至个别还强调提出“输热血和温血”,这些观念都是不科学。因为新鲜血存在微量有传染疾病活性因子,不提倡使用新鲜血输血安全管理第6页二、综合安全办法,科学合理输血1.血液资源合理应用。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成熟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成份输血和自体输血)。坚持输血标准:“缺什么补什么;能少输就少输;能用成份血决不用全血;能用库存血不用新鲜血;能自体输血防止异体输血”,而大量临床输血实践证实,80%病人不需输注全血,而只需血液一到两种成份。同时免疫学也提醒我们,人类血型也十分复杂,有1017种之多,滥用必定会造成不可防止免疫反应。另外,输血相关传染病更是不可忽略一个大问题。这就需要从工作人员素质(在职培训)、操作程序、使用设备很多方面给以高度保障。输血安全管理第7页二、综合安全办法,科学合理输血2.医疗机构,尤其二级以上医院要设置输血管理委员会及独立输血科(血库),委员会由分管院长、医务科、输血科以及大科主任组成,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落实卫生部(96)31号文精神),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全员教育和培训工作,审查用血计划并监督实施。输血科负责制订用血计划,保障临床用血供给、确保贮血、配血和其它科学、合理用血办法执行。标准上参加临床相关疾病诊疗,对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检验和监督,并给以必要指导,尤其是成份血使用,以及推广自体输血一些详细工作

输血安全管理第8页二、综合安全办法,科学合理输血3.医院要加强输血管理工作落实,对本单位用血量做一个正确评定,按期反馈供血机构。同时要加大安全、合理、科学用血,节约血液资源,降低传染病等知识宣传力度,经过宣传,使全体医务人员以及患者充分认识输血安全工作主要性,从而提升输血整体水平。从实际反应出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发展情况。使得取信于民、造福人民,保障人民健康事业顺利发展。输血安全管理第9页二、综合安全办法,科学合理输血4.做好开源节流工作,是安全输血必定步骤,也是落实《献血法》基石,更是防止供血矛盾根本保障。开源和节流是同行并举两个方面:⑴.开源工作;开源工作内容和实质,就是动员广大适龄健康公民主动参加无偿献血,这也是施行《献血法》基本内容。这项工作重点是在政府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参加而完成,那么,医疗机构首先是宣传,首先应该作好以下工作:输血安全管理第10页

①、患者本人及亲属和同事献血动员工作《献血法》第十五条要求:“为保障公民临床抢救用血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患者本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医院为了执行“三统一’’不能采血,这就要配合采供血机构,开展这部分并源工作。②、临床用血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献血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要求:“国家勉励临床用血新技术研究和推广”。血液成份十分丰富,当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比如治疗性血液单采(血浆置换和血细胞单采),以及近期开展机采成份使用甚少,为此医院应加大力度推广使用,以作好开源工作。③、自体输血工作。自体输血是开源工作最正确举措,首先能够降低异体输血应用,节约用血,首先降低经输血感染疾病机会。当前推行自体输血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择期手术病人本身储血(保留式);二是急性稀释性本身输血;三是本身血液回输(回收血液,要求严格,不易操作)。前者采血工作要到血站,后二者在医院进行,必要时和血站配合进行。输血安全管理第11页二、综合安全办法,科学合理输血⑵.“节流”工作,就是临床医生必须对宝贵血液精打细算,大力搞好节约用血。不然,就不能做好输血工作,详细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①.用正确指导思想(节约血液资源)去克服不正确输血方法。比如“人情血、营养血”,新鲜血等等,一定坚持输血标准:“缺什么,补什么",不输多出成份,不该输血不输血,可输可不输不输,该用成份血不使用全血,该用库存血不用新鲜血。②.开展成份输血,一血多用,节约血源。卫生部(1996)31号文要求:“成份使用三级医院在80%以上,二级医院在70%以上”,而且作为医疗机构达标评审标准,这无疑是“节流”工作最根本路径。这就是说,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血液功效,既充分利用,又降低浪费,科学合理使用。当前,在我们临床有医院根本就不用或者甚少,这么就无法节约用血。

输血安全管理第12页二、综合安全办法,科学合理输血5.执行行业法规,保障安全输血。执行法规并建立必要规章制度,是保障安全输血主要伎俩,为此,必须按章办事,严格执行法规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搞好输血工作: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血站供给,不得使用非指定血站提供血液,这是从“三统一”管理角度,并本着对患者安全负责而言。过去,有些人把输血比作吃粮食,没细粮杂粮也能够,血站供不上血,就处处找血,只要是血就成,对安全输血和“三统一”管理很不负责,应该阻止。

输血安全管理第13页二、综合安全办法,科学合理输血⑵、医疗机构不得自行乱采血液,《<献血法》中要求:“为确保应急用血,医疗机构能够暂时采集血液”,这主要是指:①边远地域医疗机构和所在地无血站(或中心血库);②危及病人生命体征急需输血,而其它质量办法不能替换以及严把血液质量检测关等情况。而且应该明确医疗机构不是血站,不能将采血作为自一一项日常工作。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报卫生主管部门和献血办同意,不得随意以急诊、血担心为由,把采血看成输血科工作,自行采血。⑶、建立医疗机构用血核查制度。这是确保用血者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经血液路径传输疾病主要步骤。《献血法》第十三条要求:“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要求血液用于临床"。这就是供血机构把符合国家要求血液供给临床,医疗机构对其血液不再进行检测,但必须进行核查,核查内容包含:

输血安全管理第14页①.病人资料包含病人姓名、住院号、病房病床号、查对病历、查对血型配型以及定血单等是否相符。②.核查血液检验外包装上有没有国家要求内容,即血品名称、血型、血袋编号、供血者姓名、装量、采血日期、使用期、采供血机构名称、采供血许可证号等,并检验血品外观有没有污染、破袋、脂血等情况。③.做好登记统计及病历输血统计,应该统计输血日期,输血时间,输注血液(血液成份)单位数,输注血品编号,以备查对。④.在病历上签字,查对无误后,工作完备,签字负责。降低无须要输血和非法采集血液流入临床,临床用血必须报批(申请)用血,输血科依据病情按量供血。平诊或择期手术病人用血,先动员本身储血,亲属、亲友、同事互助献血,确有困难者,申请用血指标。

输血安全管理第15页⑤.临床用血收费,将执行国家统一价格,费用包含: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测、运输等费用,总称工本费用。血液本身没有价格。各医疗机构在收取这部分费用时,须另开收费发票,方便无偿献血者报销这部分费用,真正落实无偿献血,无偿用血之要求。⑥.医务人员直接面对临床需要输血患者,为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防止患者因输血而感染疾病,必须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推行用血报批手续,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标准血液。在用血时,严把用血核查关,严格执行输血前检验、查对制度,对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应详细统计,及时协调处理。对违反《献血法》要求,将不符合国家要求标准血液用于患者,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必要处罚,负担对应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输血安全管理第16页三、降低输血反应,提升输血水平输血反应(病人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造成任何以外反应,或者说任何输血前不能预见副反应或并发症)是安全输血一个重大步骤,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发生了新症状或体征,而又不能由原来疾病做解释现象,可视为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反应按发病机理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二类,每一类包含马上和迟缓反应。1.反应分类:免疫性输血反应。通常指由血液抗体-抗原不相溶性引发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有两种形式: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另有过敏反应。非免疫性输血反应,通常有高热反应等。

输血安全管理第17页反应种类普通病原免疫性输血反应即时反应溶血性反应红细胞不合发烧性非溶血性反应白细胞抗体过敏IgA抗体荨麻疹血浆蛋白抗体非心源性肺水肿血细胞、血小板抗体迟发反应溶血对红细胞抗原回想性抗体移植物抗宿主疾病植入有功效淋巴细胞输后紫癜产生血小板抗体(常为PLA1)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或血浆蛋白同种(异体)免疫抗原抗体反应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即时反应高热(有休克)细菌污染充血性心衰循环过载溶血(无症状)血液物理性破坏,如冰冻空气栓塞加热过分、红细胞同非等渗液混合等出血倾向加压输血、操作不严枸橼酸钠中毒输大量陈旧血钾中毒、血液酸化、高血氨输大量ACD血迟发反应含铁血黄从容症屡次输血(100次以上)AIDS、肝炎、梅毒、CMV感染、疟疾对应微生物传输输血安全管理第18页三、降低输血反应,提升输血水平2.输血反应预防首先是采供血机构严格工作程序,防止出现差错,在血型上要保障“零”差错,给临床服务好,使输注血液及血制品与患者在免疫血液学方面相容,使输注血液在体内存活,无不良反应,到达安全输血,提升疗效之目标。而临床也应做好输血相关检验。患者病史和标本检验,查对及处理。血液和患者血标本ABO和Rh定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判定。交叉配合试验。血小板免疫学检验。IgA缺乏供者及抗IgA抗体筛选。

输血安全管理第19页输血反应1、输血反应种类溶血性输血反应变态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其它输血反应输血安全管理第20页输血反应2、输血反应预防A.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由红细胞抗体引发输血反应预防:降低人员失误和检测差错检验病史B.变态输血反应主要由蛋白类抗体引发输血反应预防:患者病史、是否IgA缺乏洗涤血液成份和提前用药输血安全管理第21页输血反应C.非溶血性发烧输血反应

是临床最常见输血反应。受血患者血浆中白细胞抗体是引发绝大多数红细胞输血非溶血性发烧反应原因,这些抗体和所输红细胞制品中存在白细胞反应,造成热原质释放,引发发烧.血液(尤其是血小板制品)存放过程中,白细胞生成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不停积累,则是引发非溶血性发烧反应另一个原因.预防:去白细胞和提前给药输血安全管理第22页输血反应D.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主要由HLA抗体、粒细胞抗体(90%来自供者)形成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使中性粒细胞在肺血管内聚集滞留、释放蛋白酶等,致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液体外渗进入肺间质和肺泡,造成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症。预防:有HLA免疫史患者需输血时,最好做HLA抗体测定,输相容血液;有HLA免疫史供者血液,只用作洗涤细胞成份。输血安全管理第23页输血反应E.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主要由输入活性淋巴细胞在受者体内植入、增殖,并攻击受者组织细胞所致。多见于免疫缺点受血者,是最严重输血反应之一,死亡率高预防:对高危病人提供照射血液成份,或经其它方法去除或灭活淋巴细胞处理血液成份。输血安全管理第24页输血反应F.输血相关免疫抑制20世纪70年代,观察到输血提升肾移植存活其后,观察到输血妨碍患者对肿瘤和感染免疫应答提醒输血造成免疫抑制。试验证实:(1)输血造成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增强免疫功效白细胞介素2(IL一2)↓抑制免疫前列腺素B2(PGE2)↑(2)输血造成抗原特异性免疫抑制I.输血诱导封闭性抗体和抗个体基因型抗体主要是针对HLA抗原抗个体基因型抗体产生II.抑制性淋巴细胞生成输血引入外来性抗原经巨噬细胞抗原递呈开启巨噬细胞对外来抗原耐受性处理输血安全管理第25页输血反应输血免疫抑制作用,不论是特异性,还是非特异性,都包括到白细胞或白细胞衍生细胞因子所以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成份,应能减轻输血免疫抑制作用。输血安全管理第26页输血反应四、输血过程人为差错1不恰当输血决定因为不少医务人员缺乏合理输血正规训练,作出过时、甚至错误输血决定时有发生。如片面地强调使用“新鲜全血”,以及新鲜冰冻血浆滥用,增加输血反应发生率。预防办法:在严格临床研究结论基础上,重新确定各种主要血液成份临床适应症,并对处方医生开展系统合理用血培训。输血安全管理第27页输血反应2.患者血样采集差错输血前采错血样会直接造成ABO错配输血,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据美国纽约州1990年一年ABO错配溶血性输血反应原因分析,采错血样(包含贴错标签和患者身份认错)占15%ISBT年汇报了有10个国家、62家医院参加一次调查,结果发觉:平都有1/165贴错标签,和1/1986患者身份认错预防办法:加强责任心教育+技术办法输血安全管理第28页输血反应3.临床输血差错在临床输血过程中,输错病人是最多发生严重危险。因为在床边靠人工书写查对患者身份方式50年来几乎没有改变,输错病人也一直居于AB0不配输血致溶血性反应造成死亡汇报病例中首位原因。其发生率为l/12,000~13,000,临床真实输错病人发生率可能还要高得多,甚至到达1/400。预防办法:加强责任心教育+技术办法输血安全管理第29页输血不良反应检验步骤马上统计好相关信息采集标本送输血科(血库)进行检验只要可疑出现输血反应症状,应马上停顿输血

写出输血反应书面汇报确定为输血反应后,采集输血反应后12h、24h血标本和24h尿标本送输血科(血库)做试验室检验

详细统计检验结果,需要时深入重复检验输血安全管理第30页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标准轻度输血反应处理减慢输血速度肌肉注射抗组胺药品,比如:扑尔敏0.1mg/kg假如30分钟内临床表现不改进,或继续恶化,则按中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输血安全管理第31页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标准中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停顿输血、除去输血袋和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马上通知病人主治医生和血库采集血、尿标本送检验肌肉注射抗组胺药(扑尔敏0.1mg/kg),口服或直肠给予退热药(扑热息痛10mg/kg,成人500mg-1g),对于血小板降低病人,防止使用阿司匹林输血安全管理第32页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标准中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假如出现支气管痉挛性哮喘,能够给予静脉注射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搜集下一个24小时尿送检,查找溶血证据假如临床症状改进,病人依然需要输血时,可用新鲜血迟缓输注并严密观察假如15分钟内症状无改进,甚至恶化,应按严重输血反应处理输血安全管理第33页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标准重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马上停顿输血、拔出输血袋,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假如出现低血压,可抬高患者肢体,输注生理盐水维持收缩压(开始时剂量为20-30ml/kg)用面罩给高流量氧,保持气道通畅给予1:1000肾上腺素0.01mg/kg迟缓肌肉注射假如出现支气管痉挛性哮喘,则可静脉注射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输血安全管理第34页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标准重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给予利尿剂,比如速尿1mg/kg,静脉注射观察尿颜色,是否红色或粉红色,酱油色尿,检验血红蛋白尿统计24小时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注意伤口或穿刺部位出血现象,假如临床和试验室检验怀疑DIC,应输注血小板(1单位)、或冷沉淀(12单位)、或新鲜冰冻血浆(3单位),如不行可输注浓缩凝血因子制品如血压不升,则继续输注生理盐水,20-30ml/kg超出5分钟,必要时,可给升压药输血安全管理第35页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标准重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假如尿量下降或出现无尿,试验室检验符合急性肾功效不全表现(如血钾、尿素和肌肝升高),则按急性肾功效衰竭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深入利尿;可给予多巴胺静脉滴注;必要时,予血液透析假如怀疑菌血症(寒战、发烧、虚脱、无溶血反应证据),可用广谱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随时送检病人血、尿标本,观察病人改变,同时取得病人和输血科(血库)医生亲密配合,依据病情改变随时调整改疗方案输血安全管理第36页输血不良反应预防详细做好输血观察处理统计应用白细胞滤器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选择最正确输血治疗方案严格进行血型血清学检验认真查对检验血液输血安全管理第37页结束语

和输血传染病相比,输血反应和输血过程人为差错更易于预防,且花费低得多。应该主动推进教育、质量控制和方法学发展,以降低输血反应和输血过程人为差错发生率。降低输血风险一项最有效办法,是降低非必需输血次数,即使是临床需要输血,也应该降低同种异体基因供者暴露机会,提倡本身输血。输血安全管理第38页四、阻断经血传输途经,降低传染病发生率1.

可经血传输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细菌也可经血传输,另外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寄生虫(如疟疾原虫)等。细菌:螺旋体:梅毒、回归热寄生虫:疟原虫、南美洲锥虫等病毒:HIV、HBV、HCV、HDV、HEV、HGV、HAV、CMV、EBV、TTV、细小病毒B19输血安全管理第39页四、阻断经血传输途经,降低传染病发生率2.输血传输病毒性疾病危险性原因。<1>.流行病学原因一是免疫情况(个性差异与抵抗力和易感性相关)。二是人群分布(职业献血者、高危人群、以及假阴性造成漏检率问题)。<2>.病毒学原因一是病毒经血传输感染力,如HIV、HBV感染力极强,带微量阳性血针头划破人皮肤就会造成传染。二是感染窗口期,被感染者血中已带病毒,但抗体检测阴性而献血,就会所以而造成漏检而威胁输血安全。那么窗口期长短除与病毒特征相关外,还与抗体检测试剂特异性和敏感度相关,为此提议用高质量试剂,以缩短窗口期,及早发觉病情,以到达安全输血之目标。输血安全管理第40页四、阻断经血传输途经,降低传染病发生率3.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染病方法。<1>、加强输血管理,推行无偿献血。严格实施三统一。即统一设置采供血机构,统一管理采供血,统一管理临床用血,这是卫生部颁布血液管理方法基本精神,实践证实这一方针是确保我国血液安全主要方法。推行无偿献血,这是确保血液质量根本方法。只有去除献血工作中经济原因,献血不是为了钱,而是献爱心,这么献血者才能配合采供血机构严格按标准挑选献血员,尽可能将不适于献血病毒感染者排除出去,从而确保血液安全。而当前威胁血液安全原因,包含隐瞒病史参加献血,不按要求频繁献血,血头血霸雇人冒名顶替献血等,都和献血中经济原因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将一步到位实施无偿献血,禁止个人卖血。

输血安全管理第41页四、阻断经血传输途经,降低传染病发生率<2>、严格按标准挑选合格献血员。①.严格进行血液筛选检测,按照卫生部《献血员体健标准》要求,检测项目包含Hb、HBsAg、抗--HIV、抗--HCV、ALT、梅毒、血型,并在献血前和采血后两次检测。②.严格把好试剂质量关,必须选取经卫生部同意检测经过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试剂。③.实施筛选检测全方面质量管理。ⅰ.确保人员素质、设备质量完好,符合要求设备仪器,此为确保测定结果可靠主要原因。ⅱ.严格实施质量控制,化验室天天进行室内质控,一旦发觉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改进办法。ⅲ.参加室间质量评定,定时测定统一发放检测评定未知样品,以此督促检验化验室质量。输血安全管理第42页四、阻断经血传输途经,降低传染病发生率<3>、大力推行成份输血。卫生部卫医(1996)31号文件要求,三级医院成份血使用率达70%以上,二级医院要到达50%以上,一律纳入等级医院评审属一票否决。这无形对开展成份血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为何要如此要求呢?因为病毒在血液各种成份中不是均匀分布,所以各种成份病毒危险性并不一样,就血液有形成份及血浆而言,白细胞最危险,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较安全,就血浆蛋白制品而言,凝血因子最危险(分离过程中原料血浆中80%以上病毒被浓缩到凝血因子组分中),丙球有一定危险,白蛋白则较安全,所以,必须大力提倡成份输血。比如,当病人只需要红细胞时,绝对不应输全血,因为相对全血而言红细胞传输病毒机率要小得多。另外,全血分离成各种成份也为病毒灭活创造了条件,因为全血成份复杂,不可能对全血作病毒灭活处理,而同时保持其中各种有效成份功效,但对一些成份制品完全有可能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如最危险凝血因子制品,已能经过病毒灭活处理而确保病人输注安全。为此,卫生部已正式下文明确要求未经病毒灭活处理凝血因子制品不能用于临床。为了病人安全,我们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要求。

输血安全管理第43页四、阻断经血传输途经,降低传染病发生率<4>.严格执行用血规章制度。因为输血和病人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必须严格制订和执行各种相关制度及统计,如采血和血液制备工作、血液进出库和发血工作、临床用血、输血反应、信息反馈、输血传染病汇报等工作内容,一切应建立制度和工作纪录。这些制度执行对严密监督血液质量,及时发觉问题采取对策,正确评定血液安全现实状况非常主要。但当前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有医院用血登记不全,当输血病人出现肝炎时,因为统计不全无法追踪检验所输血液献血情况;有临床科室输血反应卡填不完全甚至不慎,这么无法掌握相关血液安全第一手资料。在用血前,应该通知病人输血后可能带来问题,并一定办理用血审批手续,这么就可能防止“抚慰血”、“人情血”输注。这么就能使可输可不输一律不输,能输成份血尽可能输成份血,不输全血,多用红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少用血浆,基本不用白细胞。

输血安全管理第44页四、阻断经血传输途经,降低传染病发生率<5>.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尽管用前采取各种办法已大大提升了血液安全性,不过于窗口期,试剂灵敏度等原因限制,以及有些可经输血传输病毒还没有或不能做常规筛选检测。所以,仍存在经血传输疾病危险。为此,有必要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以确保血液安全。当前在大力研究各种用于处理红细胞和血小板病毒灭活方法,主要有化学试剂、紫外线加光敏剂、单纯紫外线照射、免疫中和法、过滤法、洗涤法等,但因为细胞对理化处理耐受力差,尽管取得了一定进展,仍处于试验室研究阶段。而血浆蛋白制品灭活,巴斯德法取得一定进展,正在使用过程中。另外凝血因子制品病毒灭活,我国已引进了灭活技术。按照卫生部要求,禁止使用未经病毒灭活凝血因子制品,这么就可预防疾病传输。

输血安全管理第45页四、阻断经血传输途经,降低传染病发生率<6>.提倡治疗性输血和自体输血a.治疗性输血:指血液成份单采和血浆置换,分离和去除病理成份,置换正常血液成份和晶体及胶体液,以到达治疗目标。另外,光量子疗法,将患者少许白体或异体血经体外抗凝,紫外线照射和充氧后,再输给患者,以到达治疗目标。用途较广,同时也是安全输血理想方法。b.自体输血:这是当前输血发展趋势,首先节约血源,首先降低传染病传输。临床多用稀释法,用稀释剂代替患者部分血液,维持正常血容量和渗透压,病人在血液稀释生理状态下手术,术中流失是稀释血液,细胞损失较少,到手术后期回输自体血,从而使病人少输或不输异体血。降低疾病传输,以促进安全输血

输血安全管理第46页四、阻断经血传输途经,降低传染病发生率<7>.正确合理使用血液,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临床输血工作近几年发展较快,但发展并不平衡,仍存在着问题。a.正确用血问题,首先确定输血标准,不应以血红蛋白水平来衡量(个体差异或不一样疾病都有特定最低临界值),应预计患者代偿能力,来决定输血量。普通而言失血量在人体血量10%(400—500ML),甚至20%以内(800—1000ML)都无须输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实践证实,80%以上患者不需输全血,只需其中1—2种成份,那么正确用血标准一成份输血。b.安全输血问题,除了加强检测等办法外采取必要伎俩,如必要制备纯化,最为简单不提倡用新鲜血(采集48小时之内含有各种还检不出病毒和致病蛋白,但其较弱经4—6C。存放和分离纯化,致病力下降,甚至丧失能力,传染机率减低),那么什么是新鲜血呢?普通而言,采后72小时之内补充红细胞ACD方2l天之内即可;若补充粒细胞则需24小时之内;补充血小板,且在48小时之内。不过全血含量在单位体积内含量不高,效果不佳。

输血安全管理第47页四、阻断经血传输途经,降低传染病发生率

c.同种免疫问题,同种免疫无处不在(红细胞33个系统,400个抗原;白细胞7个系统,161个抗原,二者其表现型14亿以上),那么,最为安全输血,选择输注同种免疫性可能最小血液成份。d.有效用血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首先采供血机构控制制备条件,最终产品达最高效;首先使用要对症,即缺什么补什么,不输无关成份,以降低副作用,增强有效性。<8>.过滤血液,即去除白细胞血液。

输血安全管理第48页输血安全输血安全是摆在我们输血工作者面前一项艰巨任务,有待我们各方面协同努力去完成。我们相信伴随各项办法实施和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应用,输血--这一有效救治患者生命及健康治疗伎俩将会愈加有效、安全!

谢谢大家!输血安全管理第49页输血安全管理第50页输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