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发菜属于蓝细菌,细胞群体呈黑蓝色,状如发丝,下列关于发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菜的细胞群体呈黑蓝色与叶绿体内含有的藻蓝素有关

B.发菜的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组成其生物膜系统

C.核糖体可以完成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D.遗传物质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核酸一蛋白质复合物

【答案】D

【分析】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

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

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发菜为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A错误;

B、发菜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只有无膜的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生物膜

系统,B错误;

C、核糖体可以完成各种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

D、发菜的遗传物质是DNA,转录、复制时和相应的酶结合形成核酸一蛋白质复合物,D

正确。

故选D。

2.哺乳动物细胞中一般可检测出1〜2万种蛋白质,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

质的参与。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

B.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JR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会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导致细胞衰老

【答案】A

【分析】1、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

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例如,鸡蛋、肉类经煮熟后蛋白质变性

就不能恢复原来状态。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

水解,因此吃熟鸡蛋、熟肉容易消化。

2、自由基学说: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

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

很容易产生自由基。此外,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最为严重的是,

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

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

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

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A正确;

B、变性后的蛋白质含有肽键,仍能与双缩版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但在糖含量不足时,也能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

量,C错误;

D、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为严重的是,当

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

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自由基还会攻击细胞内的蛋

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D错误。

故选A„

3.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RNA

A.该结构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B.①为染色质,应在碱性条件下用甲紫或醋酸洋红对其染色

C.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一定会出现②③周期性的消失和重现

D.转录和翻译产物可自由通过④参与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C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被包围在新形成的细胞核

里。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染色质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上储存着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时,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

传递给子代细胞,保证了亲子代细胞在遗传性状上的一致性。

【详解】A、该结构的功能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错误;

B、①为染色质,应在酸性条件下用甲紫或醋酸洋红对其染色,B错误;

C、据图可知,②是核膜,③是核仁。若真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则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②

③周期性的消失和重现;若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分裂过程中会出现②③周期性的消失

和重现,C正确;

D、据图可知,④为核孔。转录形成的RNA可通过核孔出细胞核,翻译形成的产物蛋白质

可通过核孔进细胞核,但核孔对它们的进出是有选择性的,D错误。

故选C。

4.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血浆中的「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由

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的。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以维

持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钠碘同向转运体

血液甲状腺滤泡

钠钾泵—

A.钠碘同向转运体转运钠离子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B.血浆中的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

C.钠钾泵是一种膜蛋白,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

D.Na+和K+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

【答案】B

【分析】分析题意,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可见钠离子

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为协助扩散,同时将血浆中I-运入滤泡上皮细胞,而甲状腺

滤泡细胞内的r浓度是血浆中r浓度的30倍,可见r是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

【详解】A、钠碘同向转运体是一种载体蛋白,转运钠离子时需要与相关离子结合,故会发

生自身构象的改变,A正确;

B、分析题意,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故血浆中的I-进入甲状腺滤

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能量来自钠离子的电化学势能,B

错误;

C、钠钾泵是一种膜蛋白,具有运输(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和催化(催化ATP水解)功能,

C正确;

D、分析题意,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可见钠离子进入细

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为协助扩散;钾离子进入细胞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D正

确。

故选B。

5.醇提物可调节胰脂肪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黑木耳醇提物对胰脂

肪酶活性的影响,在环境适宜且最适温度、酶量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的黑木耳醇提

物对胰脂肪酶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对照组

沼|A1/----------加入黑木耳醇提物组

脂肪浓度

A.图中的酶促反应速率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甘油的生成量来表示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脂肪浓度和是否加入黑木耳醇提物

C.若从A点开始温度升高10℃,则A点后对照组曲线会整体向上移动

D.增加反应体系中脂肪酶的用量,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曲线折点B点会向右上移动

【答案】C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IO,〜HP倍;(2)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温度、pH、某些化合物(激活剂或抑制剂)、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等。

【详解】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题干信息:胰脂肪酶能催化脂肪分解,故图中的

酶促反应速率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甘油的生成量来表示,A正确;

B、题干信息:研究黑木耳醇提物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则自变量为是否加入黑木耳醇提

物,题图可知,横坐标脂肪浓度也不同,故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脂肪浓度和是否加入黑木耳醇

提物,B正确;

C、题图曲线:在环境适宜且最适温度、酶量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若从A点开始温度

升高10℃,则酶促反应速率降低,故A点后对照组曲线会整体向下移动,C错误;

D、增加反应体系中脂肪酶的用量,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则酶促反应速率加快,故曲

线折点B点会向右上移动,D正确。

故选C。

6.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下表对实验的相关表述中,最合理的是

()

序号实验课题实验材料或方法实验结果/现象/观测指标

①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叶绿体的运动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

水和失水胞细胞大小

研究光合作用中氧

③同位素标记法释放的氧气是否有放射性

气的来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淀粉与淀粉酶,使用斐林

④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

的影响试剂检测

A.①B.②C.③D.@

【答案】B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常选用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在

显微镜下观察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

【详解】A、“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中,可使用辞类小叶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下

表皮附近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少、体积大)作为实验材料,以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

和运动,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活的、具有有

色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

置、细胞大小,B正确;

C、研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实验中,用18。同位素标记的,但18。没有有放射性,c错

误;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温度是自变量,而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加热50—65℃,

D错误。

故选B。

7.图1表示某二倍体小鼠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研究发现,

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粘连蛋白有关,粘连蛋白的水解是着丝粒分裂的原因,如

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粘连蛋白水

谟》「「粘连蛋白解后的产物

时期\/

图1图2

A.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曲线BD段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组数,则曲线CD段的染色体数等于AB段的染色单体数

C.若图1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该曲线不可能表示减数分裂

D.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发挥作用的同时会发生核膜、核仁的消失

【答案】A

【分析】分析图1:BC段发生某物质数量加倍,可表示着丝粒分裂后细胞染色体数加倍;

分析图2:粘连蛋白水解,着丝粒断裂,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量减半,故图1不可能

表示减数分裂,而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B、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组数,则染色体组数加倍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同时染色单体消

失),故曲线CD段的染色体数等于AB段的染色单体数,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

子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若图1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该曲线不可能表示减数

分裂,C正确;

D、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发挥作用的时间是着丝粒分裂,此时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核膜、核

仁不存在,D正确。

故选A„

8.下列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小鼠尸体中分离出的S型细菌的后代也是S型细菌,说明从R型活细

菌到S型活细菌的转化是一种稳定的遗传变化

B.艾弗里的实验中,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用DNA酶处理后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

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发现,子代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说明DNA在亲子代之

间具有连续性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长短不会影响子代噬菌体中S的含量

【答案】B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

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

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

培养一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T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

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小鼠尸体中分离出的S型细菌的后代也是S型细菌,说明从

R型活细菌到S型活细菌的转化是可以稳定遗传的,A正确;

B、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用DNA酶处理后将不会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子代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说明DNA在亲子代

之间具有连续性,C正确;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子代噬菌体中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故保温

时间长短不会影响了代噬菌体中S的含量,D正确。

故选Bo

9.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如图1、2分别为DNA分子片段及

某种真核生物DNA复制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①②③共同构成了一个鸟喋吟核糖核甘酸

B.若图1中DNA片段含100个碱基对,其中有30个C,则第3次复制需要消耗140个A

C.图2子链延伸过程中,A酶从模板链3,向S方向移动

D.图2所示真核生物DNA复制方式为多起点双向复制,可大大提高DNA复制的效率

【答案】D

【分析】1、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

准确地进行。DNA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2、题图分析:

图1:由图可知,图示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中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含氮

碱基鸟喋吟,它们一起构成了④鸟喋吟脱氧核甘酸。

图2:图示为某种真核生物DNA复制示意图,其中A酶起解旋的作用,所以酶A是解旋酶。

据图可知,DNA复制从多个起点开始,能提高复制速率。

【详解】A、据图可知,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含氮碱基鸟喋吟,它们一起构成了

④鸟喋吟脱氧核甘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错误;

B、在双链DNA分子中,G与C的量相等,100个碱基对的DNA中碱基数为200,其中C

有30个,则G也30个,贝ijA=(200-30-30)/2=70,即该DNA分子中A的数量是70个。

该DNA进行第3次复制时,以第2次复制的产物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第2次复制

得到多少DNA,则第3次复制时复制出相应的DNA数。因此,第3次复制需要A的数量

为:70x2z=280个,B错误;

C、据图可知,A酶起解旋作用,所以A酶是解旋酶。在DNA复制时,两条链都做了模板

链,且DNA的两条链方向相反,所以在子链延伸过程中,A酶的移动方向有两种表述方法:

从其中一条模板链3,向S方向移动;从另一条模板链的5向3,方向移动,C错误;

D、据图2可知,该真核生物DNA复制从多个起点开始复制,并进行双向复制,可大大提

高DNA复制的效率,D正确。

故选D。

10.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其多少会影响小鼠的体长,缺乏蛋白D时表现

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控制蛋

白D的合成。A基因的表达受位于其上游的P序列的调控。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状

态,传给子代则A基因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状态,传给子代则A基因不能正常

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基化的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转录受到抑制

B.P序列的甲基化程度可能会影响小鼠侏儒症状的表现程度

C.利用AA和aa两个纯系小鼠进行正反交,子代基因型相同,但表型不同

D.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A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

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

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

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修饰,不改变基因碱基序列,而是抑制基因的转录,

故甲基化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转录受到抑制,A错误;

B、题干信息: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其多少会影响小鼠的体长,缺乏蛋白

D时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

能控制蛋白D的合成;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

基化,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故侏儒小鼠基因型可能是aa,可能是Aa,P序列的甲基化

程度可能会影响小鼠侏儒症状的表现程度,B正确;

C、若雌鼠AAx雄鼠aa-Aa,P序列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状态,传给子代则A基因不能正

常表达,则Aa为侏儒鼠;若雌鼠aax雄鼠AA-Aa,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状态,传给

子代则A基因正常表达,则Aa为正常鼠,故利用AA和aa两个纯系小鼠进行正反交,子

代基因型相同,但表型不同,C正确;

D、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

达,D正确。

故选Ao

11.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历经始熊猫、

小种大熊猫、巴氏亚种大熊猫等几个物种的演化,才得以形成现代的大熊猫。现发现一个极

小的野生熊猫种群,其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

频率为98%,b的基因频率为2%,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对大熊猫生存环境的保护,大熊猫不会再发生进化

B.大熊猫长期以竹子为食,导致其咀嚼能力很发达

C,可通过比较大熊猫和棕熊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来研究二者的亲缘关系

D.若B、b这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Y的基因型频率一定为1%

【答案】C

【分析】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的生命史作出了科学的解

释: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

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

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

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基因型频率也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

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是A基因的频

率;q是a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2pq+q2=1。

【详解】A、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随着对大熊猫生存环境的保护,大熊

猫的基因频率仍会发生改变,所以仍会发生进化,A错误;

B、大熊猫长期以竹子为食,竹子的选择作用,使大熊猫朝咀嚼能力发达的方向进化,B错

误;

C、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据测算,它的氨基酸序列每2000万年才

发生1%的改变。所以可通过比较大熊猫和棕熊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来研究二者的

亲缘关系,C正确;

D、在一个较大的种群中,雌雄个体间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利用遗传平

衡定律推算XbY的基因型频率。但是小种群不一定达到遗传平衡,故不能用此方法计算,

故无法确定该小种群XbY的基因型频率,D错误。

故选C„

12.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相应液体,甲、乙、丙表示不同细胞,一

表示液体流动方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②的渗透压指的就是无机盐和蛋白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若乙为胰岛细胞,则饥饿状态下B处的血糖和胰岛素浓度都比A处的高

C.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②③④稳态的基础

D.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②增多,出现组织水肿

【答案】C

【分析】图示分析: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淋巴液、④是组织液;甲是毛细淋巴

管壁细胞、乙是组织细胞、丙是毛细血管壁细胞。

【详解】A、渗透压指的就是无机盐、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等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A错误;

B、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偏低,胰岛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释放到血液中通过体液运送,

故B处的胰高血糖素比A处浓度高,但血液流经胰岛细胞时一部分血糖被胰岛细胞吸收利

用,故胰岛细胞的B处血糖低于A处血糖,B错误;

C、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叫做内环境稳态,因此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正确;

D、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④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Co

13.为研究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作用,科学家利用离体蛙心做了一个实验(蛙心置于

人工液体环境中)。反复刺激支配一个蛙心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的主要成分为内脏运动副

交感神经纤维),使其心率下降,然后从这个蛙心中收集液体,灌入另一个蛙心,发现后者

的心率也下降了;再刺激支配第一个蛙心的交感神经,使其心率加快,当其中液体转移给第

二个蛙心后,第二个蛙心的心率也加快了。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神经元向心肌细胞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B.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神经元释放的化学物质可能是不同的

C.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不受脑的调控

D.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与交感神经相比,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影响占优势

【答案】C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反复刺激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导致其释放神经递质,由于兴奋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

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完成上述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突触。

【详解】A、神经元与心肌细胞是通过突触相联系,反复刺激,会导致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

作用于心肌细胞,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A正确;

B、刺激迷走神经可是心率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可是心率加快,故二者所引起的作用效果不

同,所以,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释放的化学物质可能不同,B正确;

C、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但受脑的调控,C错误;

D、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而迷走神经的主要成分是副交感神经,

D正确。

故选C„

14.随着全球变暖,热射病在夏季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由于暴

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大于40℃)、中枢神经系统

异常为特征;表现为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并伴有多器官系统损伤,死亡率极高。下列关于

此病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刺激会引起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B.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一定增加

C.只要骨骼肌产热大于辐射散热就会得热射病

D.高温作业时多喝淡盐水,可降低中暑的可能性

【答案】D

【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共同完成;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体温的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人的

体温调节有产热和散热双重调节机制,可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

【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

B、炎热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但散热不一定增多,B错误;

C、热射病是机体体温调节失衡,当骨骼肌产热大于辐射散热时,正常机体会通过调节增加

散热,减少产热,使得体温维持稳定,C错误;

D、高温作业时多喝淡盐水,补充无机盐和水分,可降低中暑的可能性,D正确。

故选D。

15.下图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细胞四耳浆细胞秒心|甲状腺细胞|—>细胞坏死碉亡一典混

因助性T细胞I”--------TL功能减退

CD8-T细施"H细胞毒性T细胞|—

A.该病是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B.患者的浆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甲状腺细胞的抗原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C.激活B细胞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甲状腺细胞的坏死/凋亡既有体液免疫的作用,也有细胞免疫的作用

【答案】A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

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

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

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

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

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

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图中的该种免疫失调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地将自身细胞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属于免疫系统自稳功能失调而导致的自身免

疫病,A正确;

B、浆细胞具有合成分泌抗体的作用,没有识别作用,题图表明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抗体能与

甲状腺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错误;

C、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抗原)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

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

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

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故引起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

子,进而引起体液免疫,该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增强该过程,C错误;

D、题图可知,浆细胞分泌抗体可以与甲状腺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但并不会导致细胞

坏死或凋亡,而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甲状腺细胞会导致细胞凋亡,故甲状腺细胞的坏死/凋

亡过程中细胞免疫起作用而不是体液免疫起作用,D错误。

故选Ao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

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如图表示在缺氧状态下,金鱼细胞中部分代谢

途径(只考虑糖类供能),肌细胞与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肌细胞其他细胞

肌糖原葡萄糖

I

物质X

②①

物质人通।

®\乳酸义乳酸

;酒精等

A.在缺氧条件下,金鱼组织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02量

B.①④过程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C.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不同细胞中基因不同,导致酶种类不同

D.图中的③④过程有利于防止酸中毒,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据图可知,过程①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乳酸过程,过程②为乳酸由

其他细胞进入肌细胞,过程③表示为乳酸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④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第

二阶段。

【详解】A、在缺氧条件下,金鱼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在只考虑糖类供能时有氧呼吸消耗氧

气的量等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所以在缺氧条件

下,金鱼组织细胞呼吸产生的C02量大于消耗的。2量,A错误;

B、据图可知,过程①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乳酸过程,此过程不产生ATP,B错误;

C、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可能是因为不同细胞中基因不同,导致酶种类不

同。但若是来源于同一个体的不同类型的细胞,其基因是相同的,则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根

本原因是不同细胞选择了不同基因进行表达,C错误。

D、由图可知乳酸在肌细胞中转化为酒精并通过腮血管排泄,能防止乳酸积累导致乳酸中毒,

D正确。

故选D。

17.基因通过复制在亲子代间传递,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研究小组检测

出某基因首端的部分序列如图所示,该序列可指导编码4个氨基酸;部分氨基酸对应的密码

子如表所示。研究发现图中所示序列的模板链中有3个碱基同时发生改变,导致mRNA上

有3个密码子各自改变了1个碱基,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TGTATACAGAA.......

P.......GTACATATGTCTT

氨基酸密码子氨基酸密码子

甲硫氨酸AUG(起始)苏氨酸ACU、ACC、ACA、ACG

色氨酸UGG脯氨酸CCU、CCC、CCA、CCG

谷氨酸GAA、GAG缀氨酸GUU、GUC、GUA、GUG

酪氨酸UAC、UAU组氨酸CAU、CAC

A.基因复制和指导蛋白质合成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

B.图中。链是转录的模板链

C.该基因编码的多肽链首端4个氨基酸是甲硫氨酸一酪氨酸一苏氨酸一谷氨酸

D.碱基改变后产生的mRNA序列有6种可能

【答案】ABC

【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

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基因复制的产物是DNA,而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需要通过转录过程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前者需要DNA聚合酶催化,后者需要RNA聚合酶催化,可见

二者结合位点均是DNA,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研究小组检测出某基因首端的部分序列,而AUG为起始密码,因此,

题图中的a链不是转录的模板链,模板链是P链;转录出的mRNA中的碱基序列为

CAUGUAUACAGAA,B正确;

C、根据B相分析可知,题图转录出的mRNA中的碱基序歹U为CAUGUAUACAGAA,起始

密码为AUG,此后的密码子依次为UAU、ACA、GAA,根据密码子表可知该基因编码的

多肽链首端4个氨基酸是甲硫氨酸一酪氨酸一苏氨酸一谷氨酸,C正确;

D、题中显示,研究发现题图所示序列的模板链中有3个碱基同时发生改变,导致mRNA

上有3个密码子各自改变了1个碱基,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结合表格可知,UAU

可变成UAC(1种可能)、ACA可变成ACU、ACG、ACC(3种可能)、GAA可变成GAG

(1中可能),可见,碱基改变后产生的mRNA序列有lx3xl=3种可能,D错误。

故选ABCo

18.突触是两个神经元或神经元与肌肉细胞等相接近的部位。某科研小组在研究突触作用关

系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流计1的部分结果如图2、3所示(电流计1的两电极

连接的位置相距足够远,不会同时发生电位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根据图2可判断,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M有Na+通道打开

C.轴突2通过影响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会引起神经元M发生阴离子内流

D.刺激A处后电流计2的指针偏转2次,刺激B处后电流计2的指针偏转1次

【答案】C

【分析】1、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动作

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电位。

2、兴奋过突触传递的过程:轴突一突触小体T突触小泡T神经递质T突触前膜一突触间隙

一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

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详解】A、若给予轴突3足够强度的刺激,刺激处会产生兴奋,并且兴奋会传遍整个神经

元M,因此电流计1的指针会发生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A正确;

B、刺激轴突1后,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M,使得神经元M膜内外电位差

的绝对值减小,因此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该递质使神经元M细胞膜

上有Na+内流,只是Na+内流较少,没有动作电位产生,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先刺激轴突2再刺激轴突1,神经元M上的电流计记录到的电位变化

趋势与只刺激轴突1相似,只是变化幅度变小,可见轴突2释放的神经递质是抑制性递质,

抑制了轴突1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轴突1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引起神经元M发

生Na+内流减少,使得膜电位变化幅度减小,C错误;

D、兴奋在突触结构中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A处后电流计2的指针偏转2次,刺激B

处后电流计2的指针偏转1次,D正确。

故选C„

19.如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代表相关腺体分泌激素的变化,①〜④

代表物质,(+)代表促进,(一)代表抑制。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正常血糖浓度范围是3.9〜6.1mmol/L,甲过程胰腺腺泡细胞分泌增强

B.乙过程受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神经递质的调节

C.图中①②的消耗和③④⑤的生成都发生在细胞内,②和④的代谢发生于同种细胞内

D.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答案】BD

【分析】1、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

面: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

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

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2、分析题图可知,甲过程表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乙过程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

高血糖素增加。

【详解】A、人体正常血糖浓度范围是3.9~61mmol/L,甲过程开始时血糖浓度较高,胰岛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浓度降低,而胰腺

腺泡细胞分泌胰液,A错误;

B、题图乙过程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该过程受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神

经递质的调节,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②的消耗和③④⑤的生成都发生在细胞内;血糖浓度高时,可以

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血糖浓度低时,只有肝糖原能分解转化为血糖,题图②表示肝糖原分

解,④表示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故②和④的代谢发生的细胞不完全相同,C错误;

D、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的代谢速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岛分泌的胰高

血糖素和胰岛素;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

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D正确。

故选BDo

20.有研究表明,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导致内环境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GC)的含量均明显升高。正常人体中GC能对

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当GC含量过高,与大脑皮层下海马区的GC受体结合会使海马区受

损。海马区受损不仅会导致认知障碍、情绪低落、活动减少等抑郁症状,还会提高下丘脑一

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HPA轴)的活性。下列相关研究及说法正确的是()

A.若要利用小鼠探究ACTH是否能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抑制,实验时要运用减法原理和

加法原理

B.若要利用小鼠验证GC含量过高能损伤海马区,应使用GC受体抑制剂对小鼠进行预处

C.在健康人体内,海马区可能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活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D.对抑郁症的治疗应包括避免应激刺激、设法使海马区的功能和HPA轴的活性恢复正常

【答案】ACD

【分析】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功能的分级调节系统,也称为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人

和高等动物体内还有“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等,人们将下

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

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详解】A、若要探究ACTH是否能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抑制,应选各项生理指标均健康

且相同的若干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基础CRH分泌量;甲组小鼠手术但

不切除肾上腺皮质,乙组小鼠手术切除肾上腺皮质(减法原理);在适宜时机给两组小鼠注射

等量且适量的ACTH(加法原理),检测两组小鼠的CRH分泌量并进行比较,A正确;

B、若要验证GC含量高能损伤海马区,自变量为是否注射高浓度GC,因变量为海马区损

伤程度。由题可知,GC损伤海马区要通过与GC受体的结合来实现,若使用GC受体抑制

剂会影响GC与受体结合,阻断信号转导途径,则无法证明GC能损伤海马区,B错误:

C、由题意可知,海马区受损会导致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活性提高,故可推测在健康人

体内海马区可能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活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C正确;

D、依据题干中抑郁症发病的原因及原理,治疗时应避免应激刺激,并设法使患者体内海马

区的功能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活性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下图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PSII和PSI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光系

统。Rubisco是催化暗反应阶段某过程的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SII中的吸收光能后,死0被分解为e,H+和oe-传递给PSI可用来生

成;而H+通过图中的运输来到叶绿体基质,同时生成ATP。上述过程生成的

这两种物质为图中(填编号)过程供能。

(2)温度和光照强度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为了探究高温和高光照强度对番茄植

株生长的影响,某研究者将各项生理指标基本相同的若干番茄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培

养在CK条件(适宜温度和适宜光照)和HH条件(亚高温高光)下,5天后检测两组番茄

植株的各项相关指标,测得数据如下表:

胞间

温Rubisco活

组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CO2

度性/

别(p,mol-m-2-s-1)(mmobm_2-s-1)浓度

/℃(U-mL-1)

/ppm

CK2550012.1114.2308189

HH3510001.831.244861

注:两组实验,除温度和光照有差异外,其余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①有同学认为,HH条件下气孔导度较小,但胞间C02浓度较高的原因是:在此条件下番

茄植株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依

据是O

②由表中数据分析,HH条件下番茄净光合速率的下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进而影响暗反应速率,对植物体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1)①.色素②.02③.NADPH④.ATP合成酶⑤.③

(2)①.不正确②.HH组净光合速率为1.8大于0③.Rubisco活性下降影响了二氧

化碳的固定的速率,进而引起光能的转化效率降低

【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

包括水的光解、以及ATP、NADPH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

固定、三碳酸的还原和五碳糖的再生。

2、分析表格: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表中数据显示高温高光组与对照组相比,

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Rubisc。活性都下降,但胞间CCh浓度却上升。

【小问1详解】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是吸收可见光,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

光解、以及ATP、NADPH的合成;分析题图可知,PSII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将H2。分

解为e\H+和氧气;H+通过ATP合成酶的协助进行转运,同时生成ATP。光反应的产物ATP

和NADPH用于碳反应的三碳酸的还原,题图可知③表示三碳酸的还原,故上述过程生成的

这两种物质为图中③过程供能。

【小问2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HH组净光合速率为1.8大于0,故光合作用大于呼吸

作用;有同学认为,HH条件下气孔导度较小,但胞间CO2浓度较高的原因是:在此条件下

番茄植株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是HH组净光合速率为1.8

大于0,故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分析表格:HH组的胞间CO2的浓度高于CK组,而Rubisco

活性低于CK组,所以HH条件下番茄净光合速率的下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Rubisco活

性下降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固定的速率,进而引起光能的转化效率降低,进而影响暗反应速率,

对植物体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2.某种鼠的灰身和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尾和弯曲尾由基因B、b控制,两对

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为研究这两对性状的

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Fi

杂交P

组合

?$

灰身弯黑身正201灰身正常尾、200

甲199灰身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