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学(第二版)课件:纳税基础_第1页
税务会计学(第二版)课件:纳税基础_第2页
税务会计学(第二版)课件:纳税基础_第3页
税务会计学(第二版)课件:纳税基础_第4页
税务会计学(第二版)课件:纳税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税基础

第一节税收概述

第二节税制构成要素

第三节税收征纳制度

第四节纳税人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产生

税收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取得再分配来源的一种方式。二、税收的特征固定性无偿性强制性三、税收的作用税收是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税收的作用是税收职能在一定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下具体体现的效果。强有力的政府,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都是靠税收支撑的。只有不断完善税制,做到依法治税,才能充分发挥税收的重要作用。民以食为天,国以税为本。

第二节税制构成要素税收制度,尤其是作为实体法的各个税种,它是由诸要素构成的。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人、纳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一、纳税权利义务人(一)纳税权利义务人纳税权利义务人简称“纳税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自然人是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是依法成立、能够独立支配财产并能以其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与纳税人相关的其他概念还有:1.代扣(收、付)代缴义务人。2.代征人。3.纳税单位。(二)负税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收负担的人。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关键看税负能否转嫁。如果税负能够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否则,两者就是合一的。二、纳税对象纳税对象亦称征税对象。它是征税的目的物,也是缴纳税款的客体。纳税对象的计量标准是计税依据,即课税依据。以纳税对象的价值单位计算时,其计税依据为从价计税;以纳税对象的数量单位计算时,其计税依据为从量计税。既以价值、又以数量为依据计税时,为复合计税。

三、税目税目是纳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体现每个税种的征税广度。对那些纳税对象简单明确的税种不必另行规定税目;对于征税对象比较复杂的税种,在税种内部不同纳税对象需要采用不同的税率档次进行调节时,就需要对该税种的纳税对象作进一步的划分,其划分类别就是税目。四、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或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课税的深度。每种税的税率高低,直接关系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的大小。税率按经济意义划分名义税率实际税率按表现形式划分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一)按照税率的经济意义划分税率可以分为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两种。名义税率就是税法上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就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与其全部收益额的比例(比重)。在一般情况下,同种税的实际税率可能低于其名义税率。(二)按照税率的表现形式划分税率可以分为以绝对量形式表示的税率和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的税率。1.定额税率按纳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是规定纳税比例,因此又称“固定税额”。它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适用于从量征收的某些税种、税目。在具体运用上,又分为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分类分级定额税率等不同形式。

2.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金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纳税。税额与纳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固定的。优点:对同一纳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收负担相同,有利于企业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展开竞争,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计算方便,也便于税收稽征管理。缺点:不分纳税人的环境、条件差异及收入多少等,都按同一税率征税,这与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不完全相符,在调节企业利润水平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3.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对纳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均按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纳税。超额累进税率。把纳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对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一定数额的纳税对象可以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每超过一级,超过部分则按提高一级的税率计税,这样分别计算税额,各等级应纳税额之和,就是纳税人的应纳税额。超率累进税率。它与超额累进税率在原理上是相同的,不过税率累进的依据是相对数。五、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不断运动中的纳税对象选定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税法对每一种税都要确定纳税环节,有的税种纳税环节单一,有的税种则需要在许多流转环节中选择和确定。六、纳税申报期限纳税申报期限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应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起止时间。它是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现。超过限期未交税的,属于欠税,应依法加收滞纳金。各税种由于自身的特点不同,有着不同的纳税期限。一般分为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两种形式。七、税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税依据×适用税率公式中“计税依据”在具体运用时,又涉及两个概念:一是计税单位,分为从价计税、从量计税和混合计税三种。二是计税价格。对从价计征的税种、税率一经确定,应纳税额的多少就取决于计税价格,按计税价格是否包含税款划分,计税价格又分为含税计税价格和不含税计税价格两种。八、税负调整(一)税收减免含义税收减兔是减税和免税的合称,减税是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而免税则是对应税额全部免征税款。除税法另有规定外,一般减税、免税都属于定期减免性质,期满后要恢复征税。减税、免税体现税收在原则性基础上的灵活性,是构成税收优惠的主要内容,但它存在扭曲资源配置的缺点。类型报批类减免税:指应由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纳税人申请报批类减免税的,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报送以下资料:a.减免税申请报告,列明减免税理由、依据、范围、期限、数量、金额等;b.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c.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d.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纳税人报送的材料应真实、准确、齐全。备案类减免税:指取消审批手续的减免税项目和不需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提请备案,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自登记备案之日起执行。纳税人未按规定备案的,一律不得减免税。纳税人同时从事减免项目与非减免项目的,应分别核算,独立计算减免项目的计税依据以及减免税额度。形式减税: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通过打一定折扣,少征一部分税款或通过降低法定税率而减轻纳税人的一部分负担。免税:对纳税人的某一项或某几项计税对象免予征税。起征点:它是计税依据达到国家规定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计税依据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就超过部分征税。免征额:免征额是在计税依据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计税依据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二)税收加征地方附加,简称附加。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随同正税一起征收的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款项。加成征收。在按法定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后,再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加倍征收。在按法定税率计算出税额后,再加征一定倍数的税额。加倍征税是累进税率的一种特别补充,其延伸程度远远大于加成征税。第三节税收征纳制度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同年5月1日起实施。2002年10月15日,国务院以第362号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于公布之日起施行。一、税务登记制度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事项变动以及生产经营范围等实行法定登记的一项管理制度,是纳税人接受税务机关监督,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必要程序。税务登记证件是抽象性征税通知、税务许可证和权利证明书。纳税人在开立银行账户、领购发票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以及非正常户处理、报验登记等有关事项。(一)设立登记设立登记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或其他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在获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或其他主管机关批准后的一定期间内,向税务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活动。(二)变更登记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如实提供下列证件、资料,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1)工商登记变更表及工商营业执照;(2)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3)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4)其他有关资料。纳税人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其变更登记的内容与工商登记内容无关的,应当自税务登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或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证件到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1)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2)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3)其他有关资料。纳税人提交的有关变更登记的证件、资料齐全的,应如实填写税务登记变更表,经税务机关审核,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予以受理;不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通知其补正。税务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审核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税务登记表和税务登记证中的内容都发生变更的,税务机关按变更后的内容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纳税人税务登记表的内容发生变更而税务登记证中的内容未发生变更的,税务机关不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三)停业、复业登记1.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2.纳税人在申报办理停业登记时,应如实填写停业申请登记表,说明停业理由、停业期限、停业前的纳税情况和发票的领、用、存情况,并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3.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4.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如实填写《停、复业报告书》,领回并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票。5.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申请,并如实填写《停、复业报告书》。(四)注销登记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纳税人办理注销税务前的注意事项。(五)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注明地进行生产经营前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并提交相应证件、资料。纳税人在《外管证》注明地销售货物的,除提交以上证件、资料外,应如实填写《外出经营货物报验单》,申报查验货物。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结清税款、缴销发票。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有效期届满后10日内,持《外管证》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办理缴销手续。(六)违法行为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纳税人通过提供虚假的证明资料等手段,骗取税务登记证;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二、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对纳税人会计凭证、账簿设置和管理要求的制度。会计账簿、凭证的设置和管理会计制度、会计处理方法的管理三、纳税申报制度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税务机关的具体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如实申报有关纳税事项及应缴税款时,应履行法定手续的制度。纳税申报方式我国目前的纳税申报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纳税申报范围凡是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论当期是否有应纳税款,都应办理纳税申报。此外,下列单位和个人,也应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实行“自行核税、自行开票、自行缴库”的纳税人采取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批准减免税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须定期办理纳税申报,以防止不扣或少扣等情况的发生。纳税申报期限纳税申报的期限分为两类:税收实体法——根据各税种的单项法律、行政法规确定各税种的纳税期限,如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在月份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申报纳税。具体确定法——税务机关根据具体纳税人的实际情况核定纳税期限,如流转税的纳税期限可以是按日或按月。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期最后一日为法定休假日的,应顺延至第1个工作日,在纳税申报期若遇3日(含)以上法定休假日的,可以顺延。(四)纳税申报的内容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申报时,所填纳税申报表中应将税种、税目、计税依据、适用税率或单位税额、应纳税额、税款所属期限、计算机代码、单位名称等逐项填写清楚,并加盖有关印章。应当履行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在填写纳税申报表时应将税种、税目、计税依据、适用税率或单位税额、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额、税款所属期限、计算机代码、单位名称等填写清楚,并加盖有关印章。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报表,不得编制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纳税人应当在规定期间,按照现行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分别向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报送财务会计报表。(五)延期申报纳税申报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延期:法定延期。当纳税申报期限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天或法定节假日时,可以顺延到实际休假日的次日;核准延期。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但应按上期实际缴纳的税款或税务机关核定的税款预缴,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四、税款缴纳制度税款缴纳制度是指纳税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按一定程序缴纳税款的制度。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纳税人确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时,要经省级税务局批准,方可延期缴纳税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未按规定缴纳税款的,从税款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缴税方式查账征收核定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其他:委托纳税、邮寄纳税申报等(一)税款缴纳方式(二)税款缴纳的凭证──完税凭证完税凭证的意义:是税务机关依法向纳税人收取税款所开具的专用凭证,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合法证明。完税凭证的种类和使用范围完税证。印花税票。税收专用缴款书。一般缴款书。涉外税收凭证(代缴款书)。完税凭证的主要内容纳税人部分:纳税人名称、隶属关系、经济性质、开户行、账户、电话号码等。税源部分:税种、类别、产(商)品名称、计税单位、计税数量、计税单价、计税总值、营业额、销售收入额、所得额等。税收部分:应纳税额、总计金额、扣除金(税)额、应纳所得税额、减免税额、附加收入、滞纳金等。征收管理部分:征收机关或委托代征代扣单位、填票人、复核人、填票日期、税款所属日期、税款限缴日期、票证专用章戳等。其他部分。完税凭证的填写要求专票专用。按凭证先后顺序填开,不得跳号使用;填写齐全,字迹端正、清晰。按程序收款开票。一税一票,避免税种、科目之间不清。复写或涂改完税凭证要一次全份填写,不准分次填写。填写所得税完税凭证时,要在税票上反映应缴税额,经核准减征或免征的,要反映计算的全过程。因计算有误而少缴的税款,应填开补税凭证,只填补缴税额,并注明原票证的填开日期和编号,不得在原票上涂改、挖补等。作废的完税凭证应全份保存,各联均应注明“作废”字样,严禁自行销毁。第四节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一、纳税人的权利(一)知情权纳税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二)保密权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依法为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主要包括纳税人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和纳税人、主要投资人以及经营者不愿公开的个人事项)保密。(三)税收监督权纳税人对税务机关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如税务人员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等,可以进行检举和控告。(四)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五)申请延期申报权纳税人如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核准,可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六)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纳税人如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对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