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内容分析讲解_第1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内容分析讲解_第2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内容分析讲解_第3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内容分析讲解_第4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内容分析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事情节梳理《祝愿》以旧中国江南农村的一个小镇为背景,主要描写一位农村妇女祥林嫂后半生的凄惨遭受。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作如下划分:①序幕(从开头至"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写鲁镇年终祝愿的盛况与鲁四老爷其人。②结局(从"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至"至此也联成一片了")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祝愿时凄惨地死去。③开端(从"她不是鲁镇人"至"不久也就忘却了")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④发展(从"只有四婶"至"从今之后,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写祥林嫂被逼改嫁。⑤高潮(从"但有一年的秋季"至"那我可不知道")写祥林嫂再到鲁镇做工。⑥尾声(最终一段)写鲁镇的祝愿景象。依据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作者把故事的结局放在了开端的前面,这是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作者为什么要运用倒叙手法呢?①从情节支配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奇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肯定吸引力。②从小说的冲突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愿声中凄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冲突,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③为全文覆盖一种悲凉的氛围。2.人物形象透视①祥林嫂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和善、质朴、坚韧,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驾驭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所吞噬。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曾进行过不断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出卖、被迫再嫁时,她挣扎;面对种种讥讽、羞辱与损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上的迷信枷锁,她更是舍命地抗争;直至怀疑灵魂的有无。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不简单被压垮、被吞噬的人,但终究还是被旧社会压垮、吞噬了。不但平平安安做人的权利没有争得,就是完完整整地保全自身的希望也已破灭。祥林嫂是一位被"病态社会"摧残致死的、勤劳、和善、坚毅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假如说和善和光明的毁灭是悲剧,那么祥林嫂正是一个被毁灭的审美形象,小说深厚而愁闷的悲剧价值在于对旧中国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②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学问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轻视、厌恶祥林嫂,冷酷打击、无情摧残祥林嫂,死后还骂她是"谬种"。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③"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学问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怜悯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的有无问题,之所以做了模糊的回答,有其和善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懦弱和无能。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凄惨遭受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呈现的,"我"是事务的见证人。3.环境描写观赏作者奇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改变,都集中在鲁镇"祝愿"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愿"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凄惨一生的踪迹。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打算"祝愿"的情景。祝愿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接着他们贪得无厌的"华蜜"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这样,通过环境描写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照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照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定性。其次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愿的描写。祝愿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愿时封建宗法思想和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剧烈,在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不准沾手"败坏风俗"的告诫后,祥林嫂失去了参加祝愿的权利。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这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羞辱、死后免于苦痛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愿时刻靠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愿景象。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华蜜"的气氛,形成显明的比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另外,小说对鲁四老爷书房中的陈设的描写,也很好地揭示了他肮脏的精神世界。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示意着鲁四老爷希望自己能长寿,而他对祥林嫂的死活却漠然置之甚至深恶痛绝,怪祥林嫂死得不是时候;墙上的对联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他在祝愿时得知祥林嫂惨死时,却勃然大怒,斥之为"谬种",一句话就撕下了他伪善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冷酷的心肠;而案头上摆的书籍,又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4.描写方法借鉴本文运用了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其中肖像描写是其突出特点之一。肖像描写小说中对祥林嫂主要有三次比较集中的肖像描写,分别是第一次到鲁镇做工,其次次到鲁镇做工和临死前。三次描写反映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的巨大改变,给人以剧烈的震撼。描写祥林嫂脸色,第一次是青黄;其次次是青黄;第三次是黄中带黑。描写祥林嫂的两颊,第一次是红的;其次次是消逝了血色;第三次是消尽了悲伤的神色。描写祥林嫂的眼睛,第一次是顺着眼;其次次是顺着眼,有泪痕,无精神;第三次是眼珠间或一轮。描写祥林嫂的衣着饰物,第一次是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其次次与第一次一模一样;第三次是破竹篮,空的破碗,破竹竿。三次外貌描写展示了祥林嫂凄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第一次写出了她虽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其次次写出了她已经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第三次写出了她对生活已经无望。三次描写显明比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5.疑难问题精释①什么是"祝愿"?小说以"祝愿"为题有什么深刻含意?"祝愿"是旧中国江南一带的迷信习俗,在过旧历年时用酒肉和香火供奉、答谢祖先和天神,祈求来年的华蜜,即"答一岁之安,祈新年之福"。其仪式通常在腊月二十四以后的五六天内实行。小说奇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改变,都集中在鲁镇"祝愿"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上了她凄惨一生的踪迹。第一次描写的是镇上各家打算"祝愿"的情景,保守沉闷、停滞不前的鲁镇是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村的缩影,这样就揭示了产生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其次次对鲁四老爷家祝愿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四婶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的叫卖,使祥林嫂精神崩溃了,鲁四老爷夫妇凭借着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愿景象,内容上用"祝愿"气氛反衬祥林嫂之死,深化了主题。在结构上做到了首尾呼应,严谨完善。以"祝愿"为题的含意是:小说起于祝愿,结于祝愿,中间一再写到祝愿,情节的发展与祝愿有着亲密的关系。"祝愿"的景象与祥林嫂惨死构成剧烈对比,增加了作品的悲剧色调,烘托并深化了主题。②关于"我"的"说不清""我"的回答有三句话:"或许有""也未必""说不清"。第一句在"我"是安慰的话,在祥林嫂却是似疑实断的答案,这对祥林嫂"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是一个冲击。其次句在"我"已意识到给对方增加了苦恼,于是支吾其辞,而在"祥林嫂"由此想到死后的苦痛,更加深了苦恼。第三句"我"的含混之辞,在祥林嫂心灵上掀起了更大的波澜,客观上加速了祥林嫂悲剧的发生。总之,"我"的动机是想帮助祥林嫂解除苦痛,然而,相反的结果却表现了"我"的懦弱性。③第一次祭祀时,四婶阻挡祥林嫂沾手,说"祥林嫂,你放着罢!"其次次却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句式的改变表明白什么?两句话表意相同但情味有区分。其次次用主谓倒装句,"放着罢"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加以强调,表现出四婶的惊慌、慌乱和严厉。这一声呵斥彻底摧毁了祥林嫂,令她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