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_第1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_第2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_第3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_第4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陆交通的变迁第12课目标导航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核心概念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唯物史观: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生产力的发展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家国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重大交通工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历史解释:了解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驿道驰道京杭大运河新航路的开辟时空坐标古代水陆交通的变迁与对海洋的探索课时1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知识点一1.陆路交通知识梳理自主学习自然道路出现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仍依赖天然道路与河流西方人工道路西方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中国人工道路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2.水路交通中国春秋已有运河秦朝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西方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思考《汉书·贾山传》中提道,(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驰道的修建有何积极作用?提示历史现象:秦朝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作用:有利于加强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概念阐释驰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驰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对于陆路交通的发达,具有重大的意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主题一古代的交通合作探究重点突破【名家论史】

“条条大路通罗马”材料罗马人除了公共建筑以外,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道路。在意大利境内,著名的有通往南部的阿庇安大道,由罗马经坎佩尼亚延至他林敦,通往北部的费拉米尼乌斯大道由罗马直达翁布里亚东海岸,通往东北部的瓦莱利亚大道由罗马通向东北部地区。这些大道对维护帝国的统治和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整个帝国变成了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使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谚语即说明了罗马交通高度发达的盛况。——电视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第15集《古代罗马文化》解读罗马帝国大力修筑道路维护了帝国的统治,加强了帝国各地的联系,使整个帝国变成了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史料探究】古代中国的交通材料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以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不到4千米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早期古代交通工具比较落后,沿交通干线出现了许多驿站,驿站、驿铺非常繁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城市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从而使古代城市沿交通干线形成“串联”型分布。——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概括中国古代交通的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提示特点:交通工具落后,沿交通干线驿站、驿铺较多;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主要交通道路两侧有一定的交换、消费场所。影响:导致城市规模小,影响城市布局,影响城市功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深化拓展】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的作用(1)交通工具和道路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经济繁荣时期交通运输业也相对发达。(2)加强了政府对各地区的控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3)交通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程度,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4)扩大了交流范围,加强国内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联系。(5)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与周边国家乃至更远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迁移运用1.(2023·淄博高三上调研)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唐朝A.水路运输成为主要的交通形式

B.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于世界C.构建长安为中心的运河交通网

D.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统一稳定√材料说明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故选D项;题中材料没有水路运输与陆路运输的比较信息,排除A项;题中材料未体现中国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材料说明唐朝时期完善运河交通运输网络,奉长安为文化中心,构建长安为中心的运河交通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2.(2022·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阅读下图,对罗马帝国的道路建设理解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巩固帝国统治②促进了帝国贸易发展③方便地中海周边地区文化交流④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条件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罗马帝国大道(公元2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的道路建设是以都城罗马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帝国的统治,故①正确;通过以罗马为核心的道路网,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贸易发展,故②正确;通过以罗马为核心的道路网,将地中海周边地区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地中海周边地区文化交流,故③正确;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罗马道路网无关,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知识点二知识梳理自主学习古代对海洋的探索中国西汉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宋元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明朝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海上丝绸之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代对海洋的探索世界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全球航路表现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②欧洲人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河①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思考根据南宋海上贸易路线图,思考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有利技术条件是什么?提示宋代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概念阐释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是指欧洲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陆上通道,从而使得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通往东方的探险活动。合作探究重点突破主题二中西方对海洋的探索【名家论史】材料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梦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路,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作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宗教、思想根源,且主观条件已经具备,在万事俱备的条件下,一批伟大的航海家勇敢地走在了探索新航路的最前列。——摘编自王蕊《浅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读15、16世纪之交,在经济、社会、宗教、思想动因的共同推动下,地理大发现的帷幕拉开,这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加强。【史料探究】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材料宋代的造船业比以前更具有特色: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阶段。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在船型结构和造船工艺上,宋代的船要比当时的“番舶”更先进。——摘编自张静芬《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造船技术取得了哪些进步以及有何积极影响。提示进步:船体更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船体使用密封隔舱工艺;船型结构和造船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积极影响:使中国海船能够远洋航行,推动了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和发展。【深化拓展】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相同开创精神;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不同目的扬国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促进中外交流到东方寻金和开拓新市场等性质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经济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殖民不同影响经济朝贡贸易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停止航海活动;远洋航海业衰落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原始积累;远洋航海业蒸蒸日上政治扩大了明朝的政治影响,树立起中国人和平使者的形象掀起殖民狂潮,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贫困落后1.(2022·浙江名校联盟高二下期末)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不断探索海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①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②阿拉伯人在大西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③罗马人首次横渡地中海④郑和下西洋曾航行至东非沿岸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迁移运用√9世纪的欧洲,斯堪的纳维亚的维京水手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故①正确,不符合题意;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而非大西洋,故②错误,符合题意;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故③错误,符合题意;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故④正确,不符合题意;选择B项符合题意。2.据记载,明永乐十三年,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而当欧亚大陆已有的传统贸易商路被阻塞时,西方人急切地开辟新航路。由材料可推断出中西方A.经济形式不同 B.国家制度不同C.对外政策不同 D.思想文化不同√中西方对待航运的不同态度,中国停止海运,废止漕运,西方积极开辟新航路,本质上反映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中国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需要更多市场,故选A项;早期殖民国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实行的是封建统治,中国实行的也是封建统治,排除B项;对外政策与思想文化的不同源于经济形式的不同,排除C、D项。知识体系1.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2.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罗马帝国的道路、汉代贯通的丝绸之路等是典型代表。3.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如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学科术语学史明志思维升华【史学前沿】早期古代交通工具比较落后,沿交通干线出现了许多驿站,驿运站、驿铺非常繁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城市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从而使沿交通干线古代城市形成“串联”型分布。——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解读中国古代交通工具落后,交通干线沿线驿站较多,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主要交通道路两侧有一定的商业交换、消费场所。【教材补遗】1819年英国制造出第一艘远航汽船并横渡大西洋成功,到19世纪40—50年代,英国亦出现建立海洋运输网的热潮。英国通过海洋运输网把本国交通网同殖民地的交通网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了全球性的近代化交通运输网,从而取代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落后的交通运输体系。——摘编自张天《论英国近代化全球交通运输网的建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解读英国通过海洋运输网把本国交通网同殖民地的交通网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满足了英国殖民扩张的需要。【感悟与思考】记录点滴心得培育历史学科素养课时2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及交通与社会变迁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知识点一知识梳理自主学习火车与铁路交通西方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①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工业革命后的水上交通工具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87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的修建有何历史意义。提示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京张铁路提前全线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1861-1919)火车行驶在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路轨上主题一铁路建设合作探究重点突破【名家论史】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材料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宣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诞生。189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上海成立,通过对外借款,十年间修成多条铁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把在中国修筑铁路作为对华资本输出的重要目标和掠夺中国的主要手段。到1900年,西方列强攫取或强夺的铁路利权总里程达上万千米。同时,西方列强侵夺铁路沿线的经济利权。——摘编自《中国近代铁路史》解读晚清铁路建设使中国铁路交通发展起来,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洋务企业的交通、能源压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便利了西方列强攫取中国更多主权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史料探究】西方铁路建设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矿山已经使用“铁路”,由马拉动带有凸缘轮子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作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5000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摘编自[美]帕尔默等《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原材料运往城市,还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物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摘编自[英]菲立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文明的口味:人类食物的历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欧洲的铁路建设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提示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的需要;蒸汽机车的发明与使用;铁路运输成本低;政府颁布各项政策予以支持。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加强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深化拓展】工业革命对交通的促进作用(1)工业革命促进了陆上交通的发展。①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蒸汽机车的出现,也使得交通运输业迎来突破性发展。②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人们想方设法地改进交通工具。③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蒸汽机成为车辆等交通工具通用的动力机器,促进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近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开拓了陆地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人类步入铁路时代。(2)工业革命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水上交通技术的变革,同样始自蒸汽机的应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拉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2022·扬州高二下期末)下图是《点石斋画报》在1884年刊登的一幅图文并茂的《兴办铁路》。图中写道:“……将来逐渐推广,各省通行,一如电线之四通八达,上与下利赖无算,窃不禁拭目俟之矣。”该作品反映出A.洋务运动成效明显B.时人对兴建铁路的殷切希望C.政府重视铁路修筑D.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迁移运用√材料表达了对铁路兴建的向往,故选B项;据材料“将来逐渐推广”可以看出这还是一种想象,排除A项;《点石斋画报》体现了民间对兴建铁路的向往,排除C项;从文字可知,这是对未来的憧憬,不是现实的生活,排除D项。2.1836-1837年英国增加了近千英里铁路;1843年英国铁路里程达到了2000英里,1848年达到了5000英里。1850年,英国干线铁路网基本形成。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运输革命引领工业革命

B.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速C.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D.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材料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干线网发展迅速,这主要和当时火车的大量使用有关,体现了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故选C项;工业革命催生了运输革命,而非运输革命引领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是铁路干线网的快速形成,与城市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工业污染问题,排除D项。交通与社会变迁知识点二知识梳理自主学习交通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表现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①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②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③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④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影响了城市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中国的邮驿历史悠久,但古代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②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③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④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⑤电报、电话在晚清时传入中国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思考晚清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旨在说明什么?提示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点拨中国的邮驿源远流长。原始社会出现了以物示意的通信,奴隶社会发展为早期的声光通信和邮传,到封建社会时,中国的邮驿在世界上已居于前列。合作探究重点突破主题二交通建设的特点和影响【名家论史】

材料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营运,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它全线使用蒸汽机车牵引,从而使蒸汽机车走出试验阶段,进入商业性实用阶段。它的运输完全由铁路公司经营以自己的车辆运载客货,收取运费。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成功,在英国开启了一个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时期。1835-1837年,形成了第一次“铁路热”,议会批准拟建铁路1700英里,拟建方案不断获准,投建项目也相继完工。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以上。至此,英国很少再有远离铁路交通线的地方了,囊括全英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解读英国铁路建设具有自发性,其建设成效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铁路网。【史料探究】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影响材料20世纪初年,中国兴起了一股创办民营铁路公司的热潮。1903-1910年的8年间,全国共有15个省设立了铁路公司,先后有18家民办铁路公司应时而生。1901-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总计约8200公里,其中外商直接建筑的计3700余公里,占45.1%,外资通过向清政府提供贷款而间接建筑的计3300公里,占40.3%;中国人自己建筑的,包括京张铁路在内,计约1200公里,只占14.6%而已。——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铁路建设的影响。提示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促进了中国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但并未真正打破列强对华铁路建设的垄断。【深化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