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农业2.手工业3.商业二“焚书坑儒”——儒学的重大挫折三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1.董仲舒的新儒学(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3.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四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纸的发明(1)概述eq\b\lc\{\rc\(\a\vs4\al\co1(①\o(□,\s\up1(01))西汉早期发明书写用纸。,②东汉\o(□,\s\up1(02))蔡伦改进造纸术,独创“蔡侯纸”。))(2)意义eq\b\lc\{\rc\(\a\vs4\al\co1(①在四大发明中,\o(□,\s\up1(03))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②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③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2.数学、农学和医学(2)农学:《氾胜之书》,西汉氾胜之编著,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3)医学eq\b\lc\{\rc\(\a\vs4\al\co1(①《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中医学的奠基之作。,②《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编写,被誉为“万世宝典”。))3.书法艺术字体时间特点小篆创始于eq\x(06)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eq\x(07)秦,成熟通行于eq\x(08)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4.绘画(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2)代表:《夫妇宴饮图》。5.汉赋(1)特点:气势恢弘、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2)成就: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eq\x(09)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图画证史]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图示总结]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概念阐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自中国西部通过中亚和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主要道路。[微点拓展]“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地都加强了盐铁专卖。[问题探究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吗?提示:“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图解历史]董仲舒的新儒学[问题探究2]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问题探究3]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提示: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青铜器和玉石器。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写材料。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术,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图解历史]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重农抑商”政策下艰难发展——秦汉时期的工商业一汉代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二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教你读史]史料一以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分别从作者对商人和农民的态度进行分析,可知“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史料二主要提取关键信息,分别从规模、人数和费用上分析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史料运用](1)如何认识史料一中晁错的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史料二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晁错认识到了商业和商人的危害,主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耗费大。1.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2)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3)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4)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2.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价值取向。(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主题,2儒学的官方化——董仲舒的新儒学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二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三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教你读史]史料一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主张。史料二体现了董仲舒“三纲”“五常”的处世标准。史料三以句号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说明了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具有的鲜明特征,第二层表明董仲舒新儒学的积极作用。[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史料三分析董仲舒思想的影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继承与发展先秦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2)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以及精神起了重要作用。1.例证法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特点例证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于一体例如他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就是借用了道家思想续表特点例证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例如他提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表明了他“君权神授”的思想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例如他用“天人感应”思想规劝统治者要行仁政,“灾者,天之谴也”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例如他指出皇帝是“受由天之号也,为人主也”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例如他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实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辩护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董仲舒新儒学先秦儒学重点讨论神学问题讨论现实问题功能为现实政治服务是对“真理”的追求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地位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之一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9全国卷Ⅱ,252016全国卷Ⅰ,24、252018全国卷Ⅱ,252015全国卷Ⅰ,402017全国卷Ⅲ,251.(2019·全国卷Ⅱ)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知识考查汉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能力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信息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项正确。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排除A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D两项错误。2.(2018·全国卷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知识考查汉代经济能力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需将粮食换成钱币以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故选B项。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改征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税收由政府掌控,富商大贾只是操纵物价,故排除D项。3.(2017·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知识考查汉初经济的发展能力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的人,多得不可胜数。这反映了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人们对义利观的看法,故A项错误;西汉前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人们凭借勤劳和智慧致富,没有体现地方豪强势力对郡县的控制,故D项错误。考向分析:汉代经济和儒学是本时段的重点。庄园经济、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盐铁专卖、儒学成为正统等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常以古书籍为史料,创设新情境对汉代经济思想进行考查。预测1以中国古代经济特点切入,考查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019·长春市高三质监二)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A.民间资本的经营较为落后B.民营经济缺乏必要的资本C.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传统的农业模式面临转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初民间工商业有相当发展,到汉武帝时国家重视农业发展,这导致“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说明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间资本经营商业较为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家强制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不能说明民营经济缺乏必要的资本,故B项错误;当时政府采取的仍是重农抑商政策,传统的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