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单元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单元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单元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单元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单元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魏晋南北朝时期:①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②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维护了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三省制。③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隋唐时期:①国家统一的局面再次出现,继承和发展了魏晋时期的中央制度,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开创和完善了科举制。②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经济(1)魏晋南北朝时期:①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发展并开始赶上北方,北魏推行均田制。②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白瓷,制瓷业取得重大突破。③战乱使商业发展受到影响。(2)隋唐时期:①农业方面,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②手工业方面,制瓷技术进步,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中国瓷器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对外贸易的代表。③唐代商业繁荣,市坊分置,按时开市闭市,商业活动有较严格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农村集市有了发展,出现“飞钱”和柜坊;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④交通便利,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思想文化(1)魏晋南北朝时期:①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突出;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形成——顾恺之“以形写神”。②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以东晋王羲之为代表。(2)隋唐时期:①佛、儒、道思想均有发展,儒学受到挑战,“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②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③以吴道子为代表的绘画艺术,展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名家;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大诗人,流芳百世。唐文化泽被深远。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魏晋南北朝1.中央官制:逐渐形成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体制。2.选官制度二隋唐1.中央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1)运作机制: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eq\x(01)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2)意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为历朝所沿袭。2.地方行政制度(1)从秦汉的郡—县两级制、东汉的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唐代的道—州—县三级制度。(2)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拥兵自重,最终导致eq\x(02)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息后,形成eq\x(03)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4.监察制度: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漫画解史]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实质[易错提醒]“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区别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二者反映的本质却不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图解历史]科举制的特点及历史影响[巧法妙记]选官制度的演变[问题探究]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从“相权独揽”到“共议国事”——汉至唐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一唐三省六部制工作流程图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钱穆《国史新论》[教你读史]根据史料一看到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的程序。史料二以第一个句号为界分为两层,从第一层看出,唐代宰相由首长制演变成委员制,从第二层看出其分工明确,行政效率大大提高。[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反映了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史料二,唐代宰相制度与汉代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相权一分为三,集权于皇帝。职责分工明确。程序、体系严谨。(2)变化:由一相变为多相制。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伴随相权的逐步衰落和君权的逐渐强化而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了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主题2从“任人唯亲”到“选贤任能”——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一汉代……“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隋唐五代史论集》二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三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国史新论》四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你读史]根据史料一第一段可知汉代通过察举制、举孝廉的方式,注重以品行为标准选拔人才。第二段史料中根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可知,主要反映了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门第为选官的主要标准。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科举制选拔标准是学识、考试成绩,且科举制影响大。根据史料三可知科举制的选拔对象广泛,不论贫富贵贱,都可参加,体现其公平性。科举制成为平民晋升的途径之一。史料四解读时注意省略号对史料的分层作用,从中提取“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等信息,概括出促进人才的流动、客观公平、激励作用等借鉴价值,体现了科举制存在上千年的社会价值。[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史料四,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机会均等”的机制;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2)方式的公平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3)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4)时间的延续性: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正式被废除。2.影响(1)积极影响①打破世袭模式,促进社会阶层转化,加速社会流动,体现公开、平等、竞争等理念。②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学发展。③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④选官方式为其他国家借鉴,推动世界文明发展。(2)消极影响①重才轻品,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②促成“官本位”思想。③禁锢思想。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8全国卷Ⅰ,25全国卷Ⅱ,262016全国卷Ⅱ,252017全国卷Ⅰ,26全国卷Ⅱ,251.(2018·全国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知识考查唐代的藩镇割据能力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百余年”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安史之乱”后,河朔型藩镇依然拥兵自重,威胁中央,中原型、边疆型藩镇“少上供”,对中央权威也有消极作用,故C项错误。2.(2018·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知识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能力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C解析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有加强皇权的色彩,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项。材料并未涉及中书、门下职权扩大,排除A项;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只是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这样的官员并未得到晋升,排除B项;材料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项。3.(2016·全国卷Ⅱ)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知识考查科举制的历史作用能力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考查家国情怀答案D解析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它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D项正确。A项“最优秀”的表述过于绝对;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才学,B项排除;C项“排除”表述过于绝对。考向分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完善,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是本时段高频考点。从学科能力和素养看,五大核心素养均有涉及;从价值观考查看,通过科举制,凸显公平公正和社会进步。史学理论也多在此时段命题。预测1创设新情景,延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解(2019·清华大学高三诊断性测试)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通过忠实履行其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这表明隋代史官()A.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B.因侍奉皇帝而影响记载史实的客观性C.工作认真负责而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D.因参与政治管理而淡化历史记录职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可知,隋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和行为,记载的史实具有相对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隋代史官对皇权的部分限制作用,而非强调隋代史官工作认真负责,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隋代的史官属于皇帝侍臣,其职责是忠实记录皇帝的言行等,不能从材料得出隋代史官能参与政治管理的结论,故D项错误。预测2以流行的“门第”观念切入,考查科举制的进步作用(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唐代初期“门第”等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