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教育培训行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学位论文_第1页
中国教育教育培训行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学位论文_第2页
中国教育教育培训行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学位论文_第3页
中国教育教育培训行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学位论文_第4页
中国教育教育培训行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学位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培训行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国教育教育培训行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铁二院投融资开发部2009年4月

目录TOC\h\z\t"标题1,1,标题2,2,标题3,3"第一章教育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 1第一节教育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 1一、教育行业产业链分析 1二、教育行业经费所占GDP比重变化 1三、教育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 2四、2008年重要教育政策分析 3第二节教育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 5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 5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 9三、未来几年供给情况预测 12第三节教育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 12一、教育需求因素分析 12二、个体对教育的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 12三、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 15四、未来几年需求预测 17第三节供需平衡及价格分析 19一、供需平衡分析 19二、教育供需失衡的主要表现 19三、价格分析及预测 20第二章教育行业规模与效益分析及预测 22第一节2007年教育行业投资状况分析及预测 22一、教育投资规模变化分析 22二、各类教育投资变化分析 22三、教育行业资产管理分析 24第二节教育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 26一、教育行业成本分析 26二、教育行业收益分析 27第三章教育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 28第一节教育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 28一、规模总量大,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 28二、教育行业区域性发展不平衡 29三、民办教育份额低,前景看好 29第二节教育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及预测 31一、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竞争 31二、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竞争 32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竞争 33第三节教育行业市场竞争综合评价 34第四章教育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 35第一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 35一、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介绍 35二、幼儿教育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36三、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37第二节义务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 38一、义务教育供给状况分析 38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数据 39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 41三、未来几年义务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42第三节高中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 43一、高中教育发展概况 43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机遇分析 43三、2008年高中教育发展趋势 44第四节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 45一、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45二、高等教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45三、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46第五章教育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 47第一节教育经费分布特点分析 47第二节生师比分布分析 48第三节各个地区教育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及预测 49第六章典型学校分析 51第一节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 51一、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简介 51二、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概况 51三、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行业中的地位及特色 52四、学校发展模式对教育行业的借鉴意义 52五、学校发展前景预测 52第二节北京巨人学校 53一、学校概况 53二、学校办学特色 53三、融资上市可能性 53四、学校发展模式对教育行业的借鉴意义 54五、北京巨人学校发展预测 54第七章教育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56第一节环境风险分析及提示 56一、国际环境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 56二、宏观经济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 56第二节民办教育风险分析及提示 58一、民办教育的投资风险概述 58二、民办教育投资风险的类型 58第三节其他风险分析及提示 61一、教育制度风险 61二、教育公平风险 61三、教育致贫风险 61第八章教育培训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63一、投资机会分析 63二、中铁二院介入教育培训业的投资建议 63

附表TOC\h\z\t"表题"\c表1 教育规模 6表2 各级教育毛入学率 6表3 各级普通学校生师比 7表4 2006年小学及中等教育教师学历或职称情况 8表5 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各级普通学校毕业生升学率 15表6 2006年我国部分高校学费与居民支付能力状况 20表7 2004——2005年教育经费增长幅度 24表8 2006年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 29表9 2005年幼儿教育经费投资情况 35表10 2006年幼儿园院长、专任教师学历情况 36表11 2006年幼儿园院长、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36表12 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情况 40表13 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情况 40表14 2005年各地区教育经费情况 47表15 各地区各级学校生师比(2006年) 49

附图TOC\h\z\t"图题"\c图1 总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2图2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2图3 教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3图4 全国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及其增长速率 5图5 全国各类学校总招生数及增幅 5图6 专任教师总数及其增幅 7图7 2002-2007年普九人口覆盖率变化情况 9图8 高中阶段及普通高中在校生情况 10图9 高中阶段及普通高中招生情况 11图10 典型行业人均工资收入统计 14图11 典型行业人均工资收入统计 14图12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初中)招生数及毕业生数变化情况 17图13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初中)在校生数变化情况 17图14 1992——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情况 22图15 普通高中招生数,普通初中毕业生数 33图16 2004——2006年学前教育学生数 35图17 人口增长率,总人口,全年出生人口 37图18 2002-2007年普九人口覆盖率变化情况 40第一章教育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第一节教育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一、教育行业产业链分析教育行业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其他教育。其中中等教育指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和其他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其他教育涵盖职业技能培训、特殊教育和其他未列明的教育。教育行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人力资源行业,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发展的基础。从社会分工来看,教育属于第三产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经济效益。但是,教育部门不是物质生产部门,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教育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同时,教育行业也具有产业性质,具有产业的普遍性特征,即:生产性、服务性、经营性和效益性。但是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相比,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业,反映在:1.教育主要提供精神和知识服务,具有能动性。2.教育产业结果具有非实物形态性,是以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学校的科研成果、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以及科技咨询等无形的方式体现出来的。3.教育产业的效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教育产品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一经投放市场,能够反复使用,实现其价值,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增值。由于我国以公有制教育为主,教育行业受到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影响很大。二、教育行业经费所占GDP比重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的地位逐渐升高。在国家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的同时,教育经费也逐年增加。但是教育行业经费所占GDP比重仍然不足。从下图可以看出,在2003年时总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5.29%,为2002至2006年间的最高值,2004年总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有了较大的下降,为4.53%,此后的几年间总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逐渐回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总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变化情况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曾规定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世纪末达到4%,但是从下图可以看到,我国尚未达到这一目标。2002年时曾达到一个最高点,为3.32%,此后该比重一直到2004年均为下降趋势,2005年较2004年有了0.02个百分点的缓慢增长,2006年较之2005年有了1.2个百分点的较大增长。这些情况的产生与2004-2007年中央安排100亿元资金用于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及从2006年开始执行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这期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变化情况三、教育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教育行业固定资产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呈下降趋势,这主要与教育行业近年资产增幅较慢有关,平均增幅大约为8%,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平均增幅在24%以上。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教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四、2008年重要教育政策分析(一)义务教育教育部公布了其2008年的工作要点,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的主要政策是:优化教育结构,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二)高中阶段在高中阶段,国家的主要政策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针对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的主要政策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积极推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深化公办职业院校体制和机制改革,积极推广“三段式”办学模式,引导和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启动国家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大力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三)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国家的主要政策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支持校企合作建设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紧缺人才的学科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实习实践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中心,启动新一轮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初试、复试和推荐免试为重点的改革措施,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选拔。做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调查与分析,健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深化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改革。深入推进专业学位工作。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全面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完成“985工程”二期建设,启动“985工程”三期建设,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计划。

第二节教育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一)学生数量分析教育行业的供给总量可以从在校生数和招生数反映,从下图可以看到,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幅度变化较小,2005年在校生总数较之前几年有了相对较大幅度的下降,较2004年的增幅为-0.51,2006年在校生总数缓慢回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及其增长速率从各类学校招生总数及其增幅可以看到,总的招生数持下降趋势,在2006年有了小幅回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各类学校总招生数及增幅注:以上两表的在校生数及招生数为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普通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的学生总数据(二)教育规模变化分析教育现有规模决定了教育供给量的基数,它决定了教育机会的大小和可以接受教育的人口数量的多少。我国的教育规模为世界第一,2006年我国共有31860万名学生,1652万名教职工,教育人口所占比重为25.6%。至2007年底,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了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教育规模年份学校数(万所)学生数(万人)教职工数(万人)教育人口(万人)教育人口比重(%)20021173187315793345226.22003963198916103359926.22004683255815973415526.42005653162116243852825.62006633186016523351225.6(三)各级教育毛入学率分析下表是各级教育毛入学率,从表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接近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在2005至2006年间有了较大提升,这一情况的产生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执行的“两免一补”政策有关。据悉,实行这项改革以来,2006年我国共帮助西部农村地区的4600万适龄学童顺利走进了课堂。到2006年年底,这项政策已经惠及500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每年都有较大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进入世界公认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总数为世界第一。各级教育毛入学率单位:%年份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按各地相应学龄计算12-14周岁15-17周岁18-22周岁职前全口径2002107.590.038.442.815.02003107.292.742.143.817.02004106.694.146.548.119.02005106.495.050.952.721.02006106.3101.957.759.222.0数据来源:教育部(四)师资水平和数量教育行业的总供给量受师资水平和数量的制约。生师比低则表明师资还较为充足,增加供给量还有很大可能。如果生师比高,师资短缺,那么教育行业供给量的增加就比较困难。另外,教师的分布情况也影响教育行业的实际供给能力。当优质教师资源单向流动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就会影响贫困地区的教育供给能力。1.专任教师数从下图可以看到,专任教师总数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增长速率,2002年到2006年的平均增长幅度为1.92%专任教师总数及其增幅注:以上数据按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普通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任教师总数统计2.生师比情况生师比低则表明教师数量供给充足,生师比低则表明教师供给不足。从下表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人均师资力量在下降,其中专科院校人均师资力量下降比本科院校严重。职业高中和普通中专的生师比也在逐年上升,教师短缺的现象有加重趋势。而小学、初中及普通高中的生师比逐年下降,表明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教师数量较为充足,教育供给能力较强。各级普通学校生师比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专科院校200419.9818.6518.6519.1028.1316.2217.4413.15200519.4317.8018.5420.6231.0216.8517.7514.78200619.1717.1518.1322.1631.6717.8017.6118.2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教师质量情况下表是2006年小学及中等教育教师学历或职称情况,可以看到本科学历出身的教师在普通高中阶段占绝对多数,为普通高中各学历阶层教师总数的85.1%;职业初中以专科学历出身的教师为主,占59.1%;普通初中阶段教师的学历以本科和专科为主,分别占40.9%和55.2%;小学教师职称以小学高级和小学一级为主,分别占45.5%和41.5%。由这些数据来看,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学历基本以本专科为主,研究生所占比例很小。2006年小学及中等教育教师学历或职称情况单位:万人学历情况总计研究生毕业本科毕业专科毕业高中阶段毕业高中阶段毕业以下普通高中13871821907911802421842673472122占总计%1.485.113.30.30.000职业初中11546123931682975222占总计%0.13459.16.50.2普通初中34634788647141500819130171238922914占总计%0.240.955.23.60.1职称情况中学高级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未评职称小学55637392821225309302307148387455309994占总计%0.545.541.57.05.6数据来源:国家教育部4.教师分布情况目前,我国教师分布情况存在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比城市低的问题。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而农村地广人稀,学校规模偏小,目前有些偏僻地区存在着约10万个分散的教学点,恰恰需要多配备教师。另据执法检查报告表明:我国农村教师存在编制低,边远、贫困地区、山区教师依然紧缺,长期缺乏培训三类问题。由于边远、贫困地区、山区的学校,特别是教学点派不进足够数量的公办教师,有些地方只能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并且,我国农村教师年龄偏大,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学科结构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种种迹象表明我国义务教育教师存在着结构性缺员的问题,我国教师资源的城乡分布还极其不均,优质师资逆向流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学校之间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一情况的解决需要中央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地方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对农村、对弱校的倾斜,同时设置、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建立农村学校吸引优质师资新机制。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一)义务教育供给能力快速提高由下图可以看到,2007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0.9个和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义务教育供给能力快速提高。数据来源:教育部2002-2007年普九人口覆盖率变化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到,2006年普九人口覆盖率较上年有了明显提高,这一情况的产生与国家近年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有关。资料显示,为落实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规定,2006年各级财政共安排361亿元的资金,用于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免费教科书,寄宿生的生活费的补助等。2007年,全国各级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达到2235亿元,比2006年的1881亿元增加了354亿元。农村学校拿到了政府按学生人数和标准拨付的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中央同时要求地方政府也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2006年新机制实施第一年就直接减轻农民经济负担100多亿元,农村贫困家庭小学生每人每年平均可免除书本费和学杂费210元,初中生可免除320元,其中寄宿生还可享受200元至300元的生活补助。2006年西部地区约有20万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另外,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84亿元,在试点基础上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中央财政安排570.4亿元,比上年增加205.6亿元,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进一步提高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适当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水平,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测算单价标准,并对高寒等地区给予特殊照顾。由于我国公有制教育占我国义务教育的垄断地位,故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情况直接影响了义务教育的供给能力。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从2006年起我国义务教育供给能力在未来几年内都将有较大提升。(二)职业教育规模增长迅速从2004年到2006年,高中阶段的学生总数中,普通高中在校生数所占比例从60.65%下降到57.91%,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所占比例则从30.35%上升到42.09%。高中阶段及普通高中在校生情况而2004年到2006年,高中阶段招生总数中,普通高中招生数所占比例从59.20%下降到53.81%,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所占比例则从40.80%上升到46.19%。高中阶段及普通高中招生情况这一情况的产生与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思路密不可分。“十一五”期间,国家累计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后,受资助学生将达1600万人。2003年以来中央共投资35亿元,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1482所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2007年秋季学期起,90%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有国家助学金资助。2005年、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连续两年每年扩大招生100万人。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将突破800万人,在校生数预计将达到2100万人左右,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将再创历史最高纪录。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达到300万人左右,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据教育部相关文件介绍,将会继续推动职业教育上规模,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要再扩招30万至50万人,今后几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要稳定在800万至850万人之间,使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保持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继续保持在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职业教育之所以获得较大发展,与我国所面临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现象日益明显有关。我国产业集聚地区初级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劳动力开始紧缺,有限的短缺情况变得越来越突出,技术工人的缺口也越来越大,而新型产业的高级专业人员同样存在短缺情况。并且,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据社科院颁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所述,,200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堪忧,预计毕业生实际就业人数将在600万人以上。相较居民在大学学费上的高投入,人们对读大学所获得的回报并不那么看好,反而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能达到95%以上,这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三、未来几年供给情况预测在教育供给方面,由于我国公有制教育占主体,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投资的加大,教育总供给能力会继续上升。在教育结构性供给上,现阶段全国义务教育基本达到100%的入学率,高中阶段入学率持续增长,2006年已经接近60%,高等教育已经初步实现大众化。未来几年里,义务教育的普及率会进一步巩固,同时,对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会侧重加大,这表明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能力在未来几年内会有较大提高。由于国家着力于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高中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的高水平,社会需求旺盛,职业教育的供给能力也会提高,职业高中对普通高中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优化结构,将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有重点地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所以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速率将会比前几年降低,供给能力将从总量供给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转变。第三节教育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一、教育需求因素分析教育的作用在于能够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能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能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同时,教育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产生教育需求的客观条件。教育的价值不仅通过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展示出来,而且通过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展示出来。因此教育需求分为社会、个体教育需求两种形式。社会教育需求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制约下,社会在一定阶段对人才产出、教育发展速度、规模等的需求。个体教育需求则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下,个体由发展、完善自己、成就事业的需要而产生的教育需求。社会教育需求与个体教育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教育需求决定个体教育需求,个体教育需求又影响社会教育需求。在社会范围内,不同个体选择接受教育行为的标准并不一致,分别出于自己谋取职业、完善和发展自己、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来考虑,将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现实条件、家庭环境、受教育前后利弊得失报酬率高低来选择。影响个体选择受教育行为的因素很多,但社会教育需求的变化对个体选择教育的行为影响最大。社会需求变化后,直接表现是国家对教育政策、人才供求系统作调整,引起大众对不同层次教育需求的变化。二、个体对教育的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经济效益,而受教育者也由于接受了教育获得专业技能,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这一现象的外在表现即为,受教育者在投资教育后,其个人收益减去投资于教育的成本后要高于没有投资教育的个体的收入。假如这一结论不成立,即个人受到教育后并没有给自身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价值,那么教育需求就会收到抑制。在我国现阶段,劳动收入仍然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其他生产条件给定的情况下,劳动者的素质将直接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则直接决定着其劳动所得。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表明,投资于人力资本不仅有助于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对于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最重要的方式,它的不平等无疑是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两图为我国1978到2005年典型行业收入情况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程度日益成为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到,从1992年至2005年,教育含量高的科技、教育行业的工资增幅远远超过制造业、建筑业等对教育素质要求不高的行业。即使与工资收入较高的垄断行业相比,1999年,科研部门收入也高出电力煤气行业的平均工资收入88元;到2005年,科研部门的工资与电力煤气行业工资收入相比,高出3144元。在此期间,教育文化广播业的工资收入也飞快增长,远远高于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制造业的工资。从图中我们也发现,尽管教育程度对工资收入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是垄断行业工资收入的增长幅度远高于除科研行业外的其他行业的收入增幅。虽然没有更多数据可以比较具体到各行业受教育程度不同者的收入情况,但是从我国受教育程度比较集中的行业中工资收入的变动趋势仍然能够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即教育程度对收入分配的作用在增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典型行业人均工资收入统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典型行业人均工资收入统计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个体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由下表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6年,各级教育升学率都有较大提高,表明个体对教育需求程度加强。高中升高等教育升学率在2003年开始逐渐回升,这与我国结束大规模扩招,转向稳定高等教育入学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关。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各级普通学校毕业生升学率年份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级中学高中升高等教育199097.874.640.627.3199197.877.742.628.7199297.279.743.634.9199397.781.844.143.3199498.486.647.846.7199598.590.850.349.9199698.892.649.851.0199798.993.751.548.6199898.994.350.746.1199999.194.450.063.8200099.194.951.273.2200199.195.552.978.8200298.697.058.383.5200398.797.959.683.4200498.998.162.982.5200599.298.469.776.3200699.3100.075.775.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注:1.初中升高级中学包含升入技工学校。2.高中升学率为普通高校招生数(含电大普通班)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之比。三、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经济现状对它的限制。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变带来就业与职业结构的转型。各国就业与职业结构转换的长期趋势是,劳动者逐渐从第一产业(农业和矿业)转向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应劳动者的职业结构也从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各种服务业员工。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向制造业转换时,由于初级制造业劳动技能不高,所以农民变为工人比较容易,但是进一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会遇到人力资源质量的限制。随着全球化、技术发展和工作组织方式的变化,尤其是这些变化的不断加速,社会经济转型将对国民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变与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目前劳动里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结构性失业在城镇已经非常突出。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可以看到:2007年第四季度,总体而言,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本季度94个城市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9%、37.1%和61%。从总量结构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依然占主体地位。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2.36、2.36、2.2。(求人倍率是指企业需求的人数除以求职人数。分子是求人,分母是求职。求人倍率越大反映需求旺盛,求人倍率越小反映劳动力供给越多。)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总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和部分地区“教育深化”现象并存。劳动者在接受了教育后,不能按自己意愿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却也很难找到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素质的人才。这一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的不匹配是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之一,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提出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的“四大工程”。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作用,加强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培育新型农民。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培训,加强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从下图可以看到,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初中)的招生数在1998年出现第一个峰值,随后一直下降,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一直到2006年都保持了快速的扩张规模。这一现象的产生表明,在社会对技术人才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开始快速扩张。从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来看,由于各个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将继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国家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表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因此,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程度会进一步提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初中)招生数及毕业生数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初中)在校生数变化情况四、未来几年需求预测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程度高的群体收入增长幅度越来越快,这一趋势增强了个体公民消费教育的热情,对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已经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会有较大的增长幅度。普通高中教育由于影响深入,职业高中教育需求暂时还不可能影响到大多数学生对得到普通高中教育需求,但是从我国经济结构发展趋势来看,职业高中对普通高中的比例会进一步增长。

第三节供需平衡及价格分析一、供需平衡分析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供需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现有教育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人们不仅要求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要求接受中高层次的教育;不仅要求接受一般的高等教育,而且要求接受名牌大学的教育。教育市场作为客观存在,在调节教育供需矛盾方面发生着重要作用。学校的“产品”是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但以国家投入为主的教育能力相对不足,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满足不了增长的教育需求,造成中国教育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矛盾。二、教育供需失衡的主要表现(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经费的投入。长期以来,国家财政拨款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国家财力有限造成了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2004年世界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为5.54%,4.5%,4.06%,而我国200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2.79%,从1993年直到2006年底,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最高的也仅是2002年的3.32%。同时我国对初等教育的投入比例过低。2005年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全部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的53.8%,实际经费仅占53.38%。经费紧张导致挤、占、挪情况严重,经费投入力度和实际到位率大受影响。(二)教育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使用率低教育人力资源的主体是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许多学校生师比要么偏低,要么偏高,导致教师工作量不足或超负荷,教师使用不充分,使得教师工作效率下降。同时,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人员占教职工总数比例较大,办学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学效益差,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现象在高等院校尤其严重,高校职工平均人数是教师的1.5倍。在每年投入的数十亿高等教育事业费中,80%充作了人工成本,真正用于改善教学的不足1/3。(三)教学物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缺乏规模效益教育物力资源是指教育投入过程中,包括办学场地、基础设施、技术条件和环境设施等直接满足教育活动实物条件的综合。我国当前许多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教学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各类各级学校也存在布点多、规模小的问题。同时资源布局重复浪费,搞大而全、小而全,办学成本不断上升。另外,学校之间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影响办学效益。(四)民办教育发展缓慢从整体上说,民办教育的发展非常缓慢。在发达国家,私立学校与政府公办教育是平分秋色,而我国却相距甚远。在我国公立学校占绝大多数,国家总体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民办教育的迟缓发展未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缺陷,极大的限制了教育的发展投入。三、价格分析及预测在目前教育产业供需关系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教育成为了稀缺资源,教育费用的上涨严重加剧了老百姓的负担,和医药、住房问题一起构成了中国老百姓的三大经济压力。从具体供需结构来看,由于我国已经在全国农村地区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免费城市义务教育也在2008年秋季开始试点实行,义务教育的价格将不再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但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由于我国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且教育产业供需关系严重不平衡,学费价格的上涨已经影响了人民群众消费教育的热情。下表是我国部分高校学费与居民支付能力状况的情况,可以看到,高等学校学费价格的高昂已经成为影响高等教育需求的重要因素2006年我国部分高校学费与居民支付能力状况学校名称收费状况(元/年)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清华大学5000139.39%42.52%北京大学4900-6000136.60%-167.27%41.67%-51.02%人民大学、北京师大4800133.82%40.82%北京邮电大学5000-6000139.39%-167.27%42.52%-51.02%北京语言大学6000167.27%51.02%上海外国语大学10000278.78%85.04%复旦大学5500153.33%46.77%哈尔滨工业大学4000-5500111.51%-153.33%34.02%-46.77%南开大学4200-5000117.09%-139.39%35.72%-42.52%中山大学文科4560,理科5160127.13%,143.85%38.78%,43.88%四川大学文科4600,理科5000128.24%,139.39%39.12%,42.52%浙江大学4800133.82%40.82%南京大学4600128.24%39.12%山东大学3600-3940100.36%-109.84%30.61%-33.51%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新华社数据整理2006年,重庆市教委提出的《重庆市调整普通高中学校收费标准方案》对重庆的高中学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主城区重点高中的学费拟由原来的400元升至1250元,城市普通高中的学费拟由现行的200元升至900元,同时,水电费、班费等六项代收费将统一纳入学费收取,重庆的高中教育也将施行一费制。2007年,辽宁省也计划提高高中学费,调整后的学费为城市重点高中每名学生每学期学费不超过800元,比原来多了500元;一般高中每名学生每学期学费不超过500元,比原来多了300元。高中学费的增长也加大了人民的负担。然而在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最主要的高收费并不是学费,而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导致的高昂的择校费。虽然新《义务教育法》施行后,重点学校重点班的名号已被取消,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客观稀缺仍将导致家长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付出高昂的赞助费、插班费、扩招费等乱收费。在高中阶段,择校费更是一笔巨额资金。2001年广州市高中阶段的学校择校费限制在3至5万元,远高于大学学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未来几年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价格在表面上是免费的,但是由于学校间存在的客观差距,为了能获得较好的教育,家长会为此付出额外的择校费、赞助费等高昂费用。这一情况虽然是被禁止的,但是短期内不可能完全禁止。高中阶段影响教育价格的主要是高昂的择校费。高等教育阶段的学费价格已经超出人们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因此今后上涨的空间不大。第二章教育行业规模与效益分析及预测第一节2007年教育行业投资状况分析及预测一、教育投资规模变化分析下图为1992年到2005年各种教育经费投资增长情况。可以看到,教育行业的投资经费有了很大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占所有经费支出的最大比例,保持着高速增长。这是因为我国公有制教育处于垄断地位。但是其它类型的教育经费也有了较快增长。其中学费和杂费也不断提高,民办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也较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重在下降,教育成本的压力更多的转移到了社会和个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992——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情况二、各类教育投资变化分析从1992年到2005年,教育经费的总投入保持着快速增长,各类教育经费也有了快速增长。结合2004、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到:(一)总投资经费变化2005年全国教育行业总投资额较2004年提高了16.24%,为84188390.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较2004年提高了15.57%,为51610759.3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提高了15.83%,为51610759.3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提高了30.00%,为4522185.0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减少了0.28%,为931612.9万元,学费和杂费提高了15.33%,为15530544.6万元,其他教育经费提高了17.23%,为11593288.7万元。(二)普通高等学校投资经费变化与2004年相比,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总投资经费提高了19.74%,为25502370.8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提高了12.48%,为10908368.7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提高了60.54%,为1801315.4,学费和杂费提高了22.27%,为7919249.3万元,其他教育经费提高了23.17%,为4662641.1万元。(三)普通中学投资经费变化与2004年相比,2005年普通中学总投资经费提高了16.49%,为25896132.3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提高了17.41%,为16424223.5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提高了21.54%,为1858377.2万元,学费和杂费提高了13.00%,为3866866.6万元,其他教育经费提高了16.30%,为3360285.5万元。(四)中等专业学校投资经费变化与2004年相比,2005年中等专业学校总投资经费提高了2.28%,为2711219.7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提高了1.91%,为1439488.1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提高了60.51%,为87470.3万元,学费和杂费提高了0.27%,为862350.9万元,其他教育经费减少了0.80%,为316373.8万元。(五)普通小学投资经费变化与2004年相比,2005年普通小学总投资经费提高了12.58%,为20321074.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提高了13.30%,为16690390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提高了19.40%,为87470.3万元,学费和杂费提高了5.23%,为1525780.9万元,其他教育经费提高了11.41%,为1281250.6万元。(六)幼儿园投资经费变化与2004年相比,2005年幼儿园总投资经费提高了19.47%,为1045524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提高了20.59%,为657237.9万元,学费和杂费提高了8.50%,为149981.1万元,其他教育经费提高了12.50%,为1116908万元。

2004——2005年教育经费增长幅度单位:%学校类别合计增长幅度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增长幅度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增长幅度学费和杂费增长幅度其他教育经费增长幅度#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幅度全国总计16.2415.5615.8330.00-0.2815.3317.23普通高等学校19.7412.48260.54822.26923.17中等专业学校2.281.90960.5070.271-0.80普通中学16.4917.41521.5412.99916.30普通小学12.5713.29719.4025.23211.41幼儿园19.4620.5948.49712.4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从各类学校投资经费变化情况来看,全国的教育经费投资有了较大的增长幅度,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及幼儿园的总经费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超过平均增长率3.5和3.22个百分点。普通中学及普通小学也有了较大的经费增长,但是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经费增长较低,这与国家财政行教育经费对其投资增长幅度较低有关。从投资经费结构来看。在投资总额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仍然是各类学校经费来源的主要资金,这与我国公有制教育处于垄断地位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表中数据看到,其它类型的教育经费也有了较快增长,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增长幅度甚至超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尤其在普通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的经费投资方面,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60%,这表明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及民办中等专业学校的实力在迅速上升。三、教育行业资产管理分析(一)国有教育资产管理分析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大,整个社会中教育资产的国有部分的比例越来越大。而由于教育体制的变化,教育资产的收益与分配格局也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局面,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教育资产投入的公共性和收益分配的不完全公共性的矛盾。按照有关学者的观点,在某种情况下,国有教育资产在高度部门垄断情况下所产生的收益往往成为了具体教育机构获利的基础,进而影响了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事物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形成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比较合理的国有教育资产的投入、收益和分配格局,已经是关系到我国教育能否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二)非国有部分教育资产管理分析对利润和效益的追求,使得非国有部分教育资产的管理遭遇非常大的挑战。否定这部分教育投资者对这种利润和效益的追求是不现实的。而且,如果我国目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所变化,以及投资领域对民间和私有资本的进一步开放,民间投资进入教育这样的公共事业领域的力度将更加增大。但是,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现在这部分教育资产的形成往往取决于投资者与教育部门垄断体制的交易,以及教育体制的垄断所产生的高收益的回报预期。因此,对这种“交易”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教育领域中各种社会和民间资本的投入和它们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教育需求的变化,这部分教育资产的转移与退出也是非常灵活的,如果管理不当,也必然对需要稳定的教育发展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三)个人教育投入资产管理分析由于个人的教育投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非常普遍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消费活动,特别是各种非义务教育领域中教育成本分担的实施,个人的教育投入正在逐渐成为教育资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不同教育的成本和回报率的差异,以及学费收入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学习者对这种个人教育投资效益的关注,这部分教育资产的管理,无论在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中,乃至于在整个社会中,都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四)教育资产分析由于国家和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以及整个教育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大,教育资产的效益如何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和批评的对象。因此,对教育活动的评估,特别是对教育资产投资效益的评估以及对具有可比性评估信息的需求,也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当然,从更加具体的层面看,教育资产的问题和管理还将涉及更多的因素和方面,包括这种教育资产的性质、经营教育资产的条件等等。由于教育资产本身是教育发展最直接的条件和基础,所以,这种教育资产的运作和管理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而且,这种运作和管理的水平也将直接关系到教育资产的效益,进而关系到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应该看到的是,这种新型的教育资产管理模式的建立,不单纯是一种管理技术的变化,而是一种战略的调整,它涉及管理结构和模式的优化,管理价值观念的更新,以及战略方向的选择。因为,完全按照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资产的管理模式是不行的,简单地根据传统教育的理论实施对知识经济条件下和学习化社会中教育资产的管理也是有问题的。但是,直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对这种教育资产进行管理也是不对的。而这恰恰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第二节教育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一、教育行业成本分析(一)教育行业社会性成本的含义对于社会而言,教育产品为合格毕业生,因而教育社会性成本载体就是合格毕业生。由于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受教育者在接受了教育以后,通过自己的劳动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推动经济增民,同时更使受教育者本人获取终生的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教育投入应当由社会与消费者(受教育者)共同承担,国家、个人和社会共同成为教育社会性成本的承担主体。其中,直接接受教育服务的家庭或个人是个人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提供教育服务的国家或政府作为直接和间接接受教育服务的所有纳税人的代表是国家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社会囊括直接接受和间接接受教育服务的个人和国家为一体,是社会教育总成本的承担主体。同时,各类投入也为教育承担了相应的机会成本。因而,可以对教育行业的社会性成本作如下界定:教育社会性成本是指社会(包括国家、个人、以及其他单位)为教育所提供的所有资源的总投入,以及为此而承担的机会成本。具体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学费及杂费,社会捐资及集资办学经费及其他相关对教育行业的投入经费。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教育社会性成本是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教育活动的那部分支出,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资及办学经费和学生学杂费成本。间接成本指的是教育机会成本,包含公共机会成本和个人机会成本两个方面。公共机会成本是指公共资金用于教育而损失的收益,如房屋、建筑、土地等资本资产的租金,非资产投入的资金收益(利息与投资收益)等;个人机会成本是指学生因学习而未能参加工作带来的机会损失,包括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个人投入的资金所损失的收益(利息与投资收益)等。(二)教育成本的量化教育成本的量化为其社会性成本及机会成本量化的总和。教育社会性成本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学费及杂费,社会捐资及集资办学经费及其他相关对教育行业的投入经费以及为此承担的机会成本。教育社会性成本即为这几部分成本的总和。对构成教育机会成本的的公共和个人机会成本进行的量化,要根据其引起的原因分别进行。公共机会成本可通过社会性直接成本总额与当时银行贷款利率的乘积计算,个人机会成本应根据个人不接受该等级教育时可能产生的收入或支出计算。如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可由初中毕业生平均收入水平乘以普通高中人数计算得出。二、教育行业收益分析教育行业的收益,就其效益的领域分类来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效益,一个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以学校的企业性质为前提,对学校的经营状况所做出的评价。社会效益是从社会的立场出发,评价学校的教育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以各自领域的产品为基础。由于教育行业的社会性产品包括合格毕业生、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因此,可以通过对合格毕业生就业的个人收入、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转让价格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其社会性收益。1.个人收入反映的社会性收益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毕业后需要到人才市场找工作,假设人才市场非常健全,信息发达灵敏,人才供求符合商品价值规律按照等价交换原理,各等级学校毕业生的价值(即能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其工作取得的收入应相等同时,则该等级学校毕业生收入与没有进入该等级学校读书,而直接在次一教育阶段毕业并进入社会工作的同等工龄学生的收入差距为该等级教育社会性收益的一部分。2.科研带来的社会性收益科研带来的社会性收益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科研服务、科研成果等教育副产品。其量化收益指标可以用科研服务产生的利润和科研成果转让的收入来表示。3.管理带来的社会效益学生接受了教育后,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在理论上其视野及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则当该学生参与社会工作时,凭借自身素质能力对社会工作进行规划、部署及对资源的配置等工作时产生的比没有接受过该层次教育的人要高的效益即为管理带来的社会效益。可以通过个人工资奖金及对社会影响程度估计。第三章教育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第一节教育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一、规模总量大,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据教育部提供的资料介绍,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有2.6亿在校学生,还有上亿人在接受着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培训,1400多万名教职员工,62万多所各种类型的学校,遍布全国的城市和乡村。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导致了由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引发的教育教育费用高、乱收费等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城市义务教育的供给能力早已不是问题,但是相对较少的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导致了城市里中小学高昂的择校费。如何合理的改善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城市中小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在农村,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执行,义务教育覆盖率的问题逐渐解决,接下来的重点也将放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教育质量的提高,既包括硬件的提高,也包括软件的提高。在硬件上,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投入了100亿元进行农村初中学校校舍改造,并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着力抓好教学光盘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提高主要是指教师数量及素质的提高。在这方面,国家从1999年开始逐步清退代课教师,并在2007年进行试点免费师范生教育,同时提高教师待遇,以期逐步改善农村的中小学教育环境,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社会公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尽管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但是77%的高中毕业生不能享受高等教育。而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绝大部分不能在重点院校就读。这些情况反映了我国优质教育的稀缺。

二、教育行业区域性发展不平衡2006年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单位:万人地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高等学校全国17318192455733211816华北16296304401036373266东北13255756378328762276华东19706969409035782221华中17329715514233061631西南158510517469425321257西北14231039752373337156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由上表可见,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很不平行,除去入学率均能达到或接近100%的义务教育阶段,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状况最好的地区往往就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区域性结构失衡非常明显。三、民办教育份额低,前景看好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受教育人口已达3.3亿,超过美国总人口数,从终身教育观点看则为12亿,全国教育总支出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而全国民办教育规模占不到全部教育的1%,与世界发达国家通常水平的私立大学占60%和私立中学占15%有着巨大差距,从而为教育投资留下了超乎想象的空间。2002年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属于公益事业,投资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而在2004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开始允许培训学校的投资人可以适当获得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投资者应该纳税,这也就认可了教育产业可以借用资本来发展,而教育培训机构的治理结构也可向可盈利的公司演化。大的环境给国外风险投资进入中国民办教育提供了机会。民办教育的巨大市场已经被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看到,并且开始大量向国内民办教育机构注入资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实施的同年9月,老虎基金向新东方投资了5000万美元,在此之前,国外风投投资中国教育产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老虎基金资本注入新东方之后,新东方净利润从2004年的5340万元暴涨到2005年的14197万元,在私募后半年之内,老虎基金又累计投入1857.42万美元,陆续向新东方旧股东购买了992.7万股普通股,其持股比例升至18.93%。20个月以后新东方成功上市,以IPO当日收盘价计算,老虎基金持有股票价值超过1亿美元,相当于原始投入金额的260%。而新东方成功的先例也让风险投资对中国的民民办教育市场更加重视。2006年9月,中国最大雅思英语连锁学校——环球雅思获得软银赛富的2500万美元投资。同年9月4日,国内知名民办教育集团——巨人集团正式宣布获得启明创投和SIG的2000万美元风险投资。没过几天,上海新世界教育集团和华育国际教育两家培训机构分别获得国际风投上千万美元的投资。2007年10月中旬,国内连锁教育机构学大教育获得了鼎晖投资近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不仅给国内的民办教育机构带来来机遇,也促进了教育机构的集团化运作。虽然现在民前教育所占的市场份额还很小,但是随着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开放,民办教育将会有更大发展。

第二节教育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及预测一、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竞争我国教育行业的显著特点是公办教育处于垄断性地位,基础教育如小学,初中,中等教育如高中,职业高中,中专,高等教育如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机构,均以公办教育为主。目前还没有民办研究生培养机构出现。在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竞争激烈,直接交锋的教育领域,与公办教育相比,民办教育灵活的办学机制曾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最近几年的一系列新的国家政策与环境的变化,给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变化。一是免费与资助政策的实施。国家正在快速推进的义务教育免资和资助政策是整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目标,有利于教育公平的真正贯彻实施。然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推行,势必会对民办教育造成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那些原本在城市读书的流动儿童可能会回到原户籍所在地读书,享受政府免费义务教育的资助政策,这将从整体上减少民办学校的生源。二是公办优质教育的扩大与提高。据测算,2002年,全国公办中小学学校只有2%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也很不均街;在全国相片发达的广州市,小学只有1%左右,中学只有6%左右。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状况给民办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现在公办学校通过合并、改造、提升等形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并且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得到了均衡发展。公办优质教育学校的发展,加大了民办学校的竟争成本。三是公办教师地位待遇的改善。10年前,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高于公办学校教师工资1一2倍,而现在公办学校教师的收入高于民办学校教师工资1一2倍。此外,民办学校的教师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一定经验,也会有“位置”等方面的诉求;多年之后,还会有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如果其所在的民办学校不能满足教师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他们就会动摇而且将是义无反顾。资料显示,广东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率达加%以上,湖南的民办学校也高达30%。四是公办学校特色化的大趋势。现在,很多公办学校也开始走特色化道路,而且公办学校特色化发展一般比民办学校起点高、速度快。五是公办学校运行效率的捉高。过去,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在招生、用人、管理等方面都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而且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也得益于这种体制上的灵活。但现在公办学校的用人与管理机制也开始转变,变得更灵活更富于竞争。因此,在公办学校竞争力加强的情况下,民办学校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了解并提高自身竞争力,且确立合适的特色定位,以更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去吸引生源。在公办教育力量不强的领域,诸如教育培训领域、幼儿领域,民办教育的表现却非常出众。目前IT培训,英语培训,幼儿教育是民办培训教育的三大支柱。2005年中国IT培训与教育市场销售额突破40亿元人民币,连续几年保持近30%的市场增长率,远远高于全球IT培训市场12%的增长速度。在英语培训方面,由于我国英语培训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抓住这一机遇进入英语培训市场并已树立品牌的国内民办教育机构有环球雅思,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等。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我国人口增长阶段已经进入慢增长,近年仍有平均每年1600万的人口出生,以每个家长为孩子每月教育投入50元的保守估计,每年婴幼儿教育产业的消费额就可以达到八亿元,故而婴幼儿教育行业被誉为朝阳行业。由于学前教育暂不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在这方面,公办教育没有明显优势,故而,民办教育灵活的办学特点让他们有机会在这一领域获得较大的成功。二、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竞争从文革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选择国外教育。去海外留学已不局限于在国外读本科和研究生,去国外读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的人数逐渐上升。而海外留学的首选国家也已不局限于美国、英国等老牌留学国家,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大学也开始到内地招收优秀的高中生。目前,我国教育品牌竞争实力相对较弱。外国教育品牌直接吸引着我国的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本。据有关资料反映,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现象已延伸到中小学生,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深圳最小的出国留学生才5岁。在一些城市,办理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已占出国人员的70%一80%。2001年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发出的11500多份留学签证中,有50%发给了高中生。这足以表明,我国基础教育整体竞争实力不强。为参与国际国内教育市场的竞争,我国的教育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教育品牌的发展力度不断增强。比如全国著名的教育品牌“清华”、“北大”、“北师大”,分别在全国各地连锁办学;“南洋”、“建平”、“万里”等教育集团不断壮大;“英豪”学校异军突起等等,以期汇成规模优势和整体气势,率领我国教育品牌与“洋”教育品牌相抗衡。但是,我国的教育品牌整体发展速度缓慢,个别学校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力,加之对教育市场缺乏整体把握和统筹运作,经不起教育市场的考验,只领风骚三五年,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成都,就有几所曾名噪一时的学校,最终被迫而进了拍卖场。但是,虽然与国内教育相比,国外教育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国际化的视野吸引了更多学生的目光,国外教育高昂的学费却决定了大部分有机会享受其教育的中国学生均出生收入较高的家庭。由于中国经济地域间的发展极其不平衡,选择海外教育的学生大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而从总量来看,国外教育暂时并不能对国内教育形成威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收入的不断提高,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促进了高收入阶层的家庭对国外教育的消费欲望,在这个层面上,国内教育相较于国外教育是处于劣势的。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竞争传统意义上,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要显得低人一等,因此一直以来人们消费职业教育的热情都不高。但是近年来,各地出现的高级蓝领技工荒引起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由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是以市场为导向,因而在普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情况下,职校学生的供不应求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对各行业高级技术工人的要求,提高我国的技术竞争能力,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从2001年到现在,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也在加大。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职业教育,国家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如今覆盖面已达90%。由下图可以看到,每年普通初中毕业生远大于普通高中可以吸纳的人数,每年有一千多万的初中毕业生无缘普通高中,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如何成功的转变人们对职业中学地位低人一等的看法,从而吸纳更多学生进入职业中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普通高中招生数,普通初中毕业生数

第三节教育行业市场竞争综合评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类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争夺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面对市场竞争,个性鲜明、优势突出者,其市场占有的份额就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教育市场“烽火硝烟”。现阶段的教育服务,已经形成很强的竞争性,竞争能力集中体现在能显示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品牌上。我国教育行业的主导力量是公办教育,但是随着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资金开始投入中国的教育行业,民办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民办培训领域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在以公有制教育为主的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的力量还不强大。加入WTO后,我国的教育市场逐渐开放,面临具有强大品牌竞争力的国外教育的挑战。第四章教育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第一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一、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介绍(一)学前教育学生数及经费投资情况数据来源:国家教育部2004——2006年学前教育学生数由图可以看到,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数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数量上。2005年,幼儿教育总的投入经费为1045524.0,仅占所有教育经费投入的1.24%,个人投入在幼儿教育的平均经费仅占其所有教育经费投入的0.9657%,这表明,尽管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但是由于幼儿教育成本低,家庭较容易负担,故而学前教育的总量能够基本保持不变。2005年幼儿教育经费投资情况合计国家社会捐资学费和其他教财政性和集资办杂费育经费教育经费#预算内学经费全国总计84188390.551610759.346656939.0931612.915530544.611593288.7幼儿园1045524.0657237.9620820.818842.8149981.1219462.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教师情况由下表可得到2006年幼儿园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17.9,教师学历结构以专科和高中阶段毕业为主,职称结构以未评职称及小学一级为主。2006年幼儿园院长、专任教师学历情况单位:人合计研究生毕业本科毕业专科毕业高中阶段毕业高中阶段以下毕业合计89823913336483940339739341135259园长1217488431610255848454833472专任教师7764914904873734754934792831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