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石潭记》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卒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诗文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孤寂、悲凉、愤懑的心情。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小石潭记》是其中第四篇。原文学习翻译注释

从①小丘②西③行④百二十步,隔篁⑤竹,闻水声,如鸣佩环⑥,心乐⑦之。伐⑧竹取⑨道,下见小潭⑩,水尤清冽⑪。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1、从:自,由。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4、行:走。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6、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8、伐:砍伐。9、取:这里指开辟。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冽凉。原文学习翻译注释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用用、把、作为靠近卷,翻卷。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成为

译:(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大约。表示约数。名词作状语,向下。分布,这里指映照。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轻快迅疾的样子。

译:潭里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者一同欢乐。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穿透原文学习翻译注释

形容词作动词,嬉戏逗乐影布石上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名词作状语,向西南。看。(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斗、蛇:名词作状语)时隐时现。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犬:名词作状语)

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原文学习翻译注释

差互,互相交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凉太停留于是,就离开

译:(我)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了,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开了。深。凄清因为原文学习翻译注释

寂:寂静;廖:寥落环合:环绕包围原文学习翻译注释

同游者:吴武陵①,龚古②,余弟宗玄③。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④:曰恕己,曰奉壹。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1、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2、龚古:作者的朋友。3、宗玄:作者的堂弟。4、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小生,年轻人,对读书人的称呼。补叙交代同游者,这是古代游记的特定内容,表达对朋友的尊重。(固定格式)古代第一人称词:余、予、吾、我倒装句:如鸣佩环(谓语前置,应为“如珮环鸣”)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卷石底以出(主语后置,应为“石底卷以出”)省略句:心乐之、坐潭上、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句首省略“我”)影布石上(“布”后面省略介词“于”)斗折蛇行(句首省略主语“溪流”)文言句式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线索。发现小潭(闻声、见形)观赏潭中景物(水、石、树、鱼)远望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感受潭边气氛(幽深冷寂)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在文中圈画出记录游览过程的关键词,再结合课文,按要求填写表格。段落关键词所见景物感受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2鱼可百许头34坐潭上美丽、自然近岸卷石底以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环境优美潭中自由活泼生机盎然潭西南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茫远无知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清寂寞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移步换景小丘篁竹水声小潭闻伐取见课文精讲比喻,水声悦耳动听,具有音乐美,与山林的幽僻静谧相互映衬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小石潭发现经过,表现作者寻幽探胜的兴趣浓厚,也点明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之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石潭周围的景物的?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近景远景石头各具形态,清晰可见,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抱、藤蔓错落缠绕的清幽美景。由近及远课文精讲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写游鱼的这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总写鱼的数目一目了然,表明了潭水的清澈透明。特写体现了游鱼的灵动及作者浓厚的赏景情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静态动态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总写“似与游者相乐”这个句子有什么妙处?由景及情,写这群憨态可掬又活泼伶俐的小鱼好像故意挑逗游人,与游人共享山水之乐似的,这句以小鱼的自由自在来比衬游人的心情,比一般的直截了当说出自己心情的欢快更有意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清澈澄净。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衬托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站立远视的角度溪身:蜿蜒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第3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比喻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第4自然段是怎样描写小潭周围景色的,突出了小潭的什么特点?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照应开头的“隔篁竹”,又进一步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清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情景交融,既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表现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情感,反映出他当时压抑的心境。游记特点

柳宗元在本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呢?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水尤清冽青树翠蔓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游记——寓情于景乐凄第3段写小石潭的水源。那条溪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犬牙差互”,处处显示并强调着溪流“曲折”的特点,这使作者不由得联想到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与这条溪流何其相似!第4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写出了环境的空旷、凄清,触发了作者的“迁谪意”;“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情,进而凸显出作者寄寓其中的悲凉心情,所以作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的心境什么时候发生了改变?注意体会“望”字。作者望到的是什么?作者望到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而这并不美好的设喻,正是作者凄寒迷茫的内心体现。写作背景:永州的柳宗元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唐王朝风雨飘摇,民不聊生。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希望推行一些措施来改变“安史之乱”造成的衰落时局。然而几次重大失误后,短短百余天政治格局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人被贬谪。永州距离长安城2000多里,甚为荒僻,自古就是被贬官员流放的地方。时年33岁正值事业巅峰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司马是个闲官,没有官邸,住在龙兴寺。他觉得自己很快会回到长安,结果却一待就是10年。在此期间,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你理解柳宗元由乐转悲的情感变化的原因了吗?柳宗元在小石潭游玩由乐转悲,是因为冷寂的环境引发了他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伤感的情绪弥漫开来,所见之景不再是活泼有趣的,而是冷寂的。现在说说到底是“凄”还是“乐”文章前面写“乐”,后面叙“忧”。其实是以乐景衬哀情,“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寓情于景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却说“寂寥无人”?吴武陵也是被贬到永州的,和柳宗元“同是天涯沦落人”;龚古是永州的隐士,是柳宗元在文学上的知音;宗玄是他的堂弟,柳宗元被贬后,他放弃家业,一路陪伴他来到永州;崔氏二小生是柳宗元姐姐家的两个孩子,是他的亲外甥。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却说“寂寥无人”?其一,这种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外界的景象与作者贬谪后长期压抑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因此作者当时沉浸在寂寥无人的心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