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微专题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_第1页
高三二轮复习微专题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_第2页
高三二轮复习微专题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_第3页
高三二轮复习微专题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_第4页
高三二轮复习微专题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轮复习微专题——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新课标要求核心素养——提考能新课标要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生命观念归纳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和判断方法,建立生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科学思维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近三年考情2019·全国卷Ⅱ(3)、2019·全国卷Ⅲ(29)2018·全国卷Ⅰ(3)、2018·全国卷Ⅱ(2)2017·全国卷Ⅱ(4)科学探究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社会责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

(2)功能特点:_________________

1、物质出入细胞的结构基础——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胞吞、胞吐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实现)蛋白质磷脂双分子结构基础(体现)糖蛋白渗透装置生物膜1)自由扩散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协助扩散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动运输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多肽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该运输方式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B.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C.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D.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2020·江苏高考生物)如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判断例题1以物质跨膜运输为载体,考查科学探究能力B1)自由扩散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协助扩散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动运输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多肽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该运输方式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水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葡萄糖、Na+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葡萄糖、Na+、K+逆浓度梯度运输、载体蛋白、耗能胞吞、胞吐能运输大分子、颗粒物质;需要消耗能量;运输过程形成囊泡a.根据图例运输特点判断运输方式b.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其运输方式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是脂溶性物质,能通过扩散进出磷脂分子层脂溶性物质、气体B.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C.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通过_________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通过__________运出小肠上皮细胞。Na+通过__________进入小肠上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运出小肠上皮细胞。同一物质进出相同细胞的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同一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如: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D.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5)通过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例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生物大分子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吗?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胞吞、胞吐运输的都是大分子吗?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胞吞: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变形虫摄取食物颗粒胞吐:分泌蛋白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mRNA与蛋白质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出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氨基酸类)例题2围绕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考查生命观念(2018·全国卷Ⅱ,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胞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自由扩散C例题3围绕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考查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8·全国卷Ⅰ,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A氧气-有氧呼吸-能量-主动运输细胞严重失水NH4+、NO-3电化学梯度(离子的浓度梯度)钠钾泵(Na+、K+-ATP酶)例题4围绕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考查生命观念(2019烟台模拟)主动运输的能量可来自ATP水解或电化学梯度(离子的浓度梯度),如图是与小肠上皮细胞有关的葡萄糖、Na+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载体蛋白,“”“”的个数代表分子(或离子)的浓度。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载体蛋白b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中需要ATP水解供能B.在载体蛋白c的协助下,小肠上皮细胞内外的Na+浓度趋于相等C.肠腔中的Na+浓度降低,会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机体短暂的供氧不足,会影响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C协助运输内电化学梯度协助运输3、探究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梯度范围内)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2)O2浓度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温度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氧气浓度→细胞有氧呼吸→能量的产生物质浓度→细胞两侧浓度差→运输动力P点之前影响因素:P点之后影响因素:P点之前影响因素:P点之后影响因素:物质浓度载体的数量有限或供能有限氧气浓度载体的数量有限载体蛋白数量/能量→运输速率例题5以物质跨膜运输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2020·山东烟台期末)(双选)如图甲、乙分别是洋葱根尖在不同O2浓度及不同底物浓度情况下(其他条件适宜),从含硝酸钾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O-3的速率曲线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B.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载体的数量有限C.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氧气浓度D.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底物浓度太高,细胞发生质壁分离CD底物的浓度载体蛋白的数量或能量例题6以物质跨膜运输为载体,考查科学探究能力(2019·海南卷,27)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根细胞对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外界溶液中这两种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植物根细胞对不同浓度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发现a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自由扩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界溶液中b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再增加b的浓度,根细胞对b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同学据图认为b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李同学认为是协助扩散。请设计实验确定王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方式进出细胞载体数量饱和或供能有限实验目的:探究植物根细胞对物质吸收速率与物质浓度的关系自变量:物质浓度\物质种类因变量:吸收物质的速率无关变量:植物的生理状况、培养条件等(3)王同学据图认为b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李同学认为是协助扩散。请设计实验确定王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思路:将长势相同的某植物根植物细胞平均分为两组,甲组放在有氧条件下,乙组放在无氧条件下,将甲乙两组植物根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根细胞对b物质的吸收速率。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根细胞对b物质的吸收速率大于乙组,则说明b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若甲组和乙组根细胞对b物质的吸收速率大致相同,则说明b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自变量:是否有氧(能量)因变量:吸收b物质的速率无关变量:植物的生理状况、培养条件等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区别: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实验目的:探究b物质的跨膜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