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2019新课标历史高考主观题答题技巧(详细)_第1页
(完整)2019新课标历史高考主观题答题技巧(详细)_第2页
(完整)2019新课标历史高考主观题答题技巧(详细)_第3页
(完整)2019新课标历史高考主观题答题技巧(详细)_第4页
(完整)2019新课标历史高考主观题答题技巧(详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方法

其一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审题习惯答题规范试题因素导致历史考试失分的因素全国卷的高考41题型的特点:(2)围绕“主题”中外关联——横向归纳比较(1)围绕“主题”主线贯通——纵向概括说明全国卷的高考41题型的特点:(1)围绕“主题”主线贯通——纵向概括说明:

试题命制往往选定“主题”,按主题选取不同时期的史料,纵向概括说明论证问题。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I第41题围绕“清代以来人口问题选取材料,两段材料从“清朝康、雍、乾时期的人口问题”到“近代康有为、严复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主线贯通,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017年全国卷Ⅱ第41题围绕“中国矿业政策”这一主题选取材料,材料一为清雍正年间和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矿业政策,材料二为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的矿业政策,要求说明不同时期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主线贯通。

试题命制往往围绕“主题”选取中外关联的材料,横向归纳比较论证问题。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第40题,以“近代人口迁移”为主题,从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到“中国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多次出现移民潮”,中外关联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第40题则围绕“社会救济”这一主题,中外关联进行考查(中英)。

2017年高考全国卷I第41题以“民族主义”为主题,要求比较法国大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的民族主义,中外关联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017年全国卷Ⅲ第40题以“收复台湾”为主题,要求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的历史背景和目的,简析郑成功收复台湾促进了国家统一,中外关联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2)围绕“主题”中外关联——横向归纳比较:2018年全国一卷

宋代乡约

清末地方自治

现代村民自治全国三卷上海曼彻斯特城市化的进程以“读材料、审设问、扣教材、组答案”四步法应对“高考第41题”第一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第三步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步

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

读材料是解答非选择题的重要环节,应注意围绕设问,细读材料,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读材料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出处与材料题目。科学做法应该是:首先:先读题目,读文字材料时先读材料出处:图片、图表、表格材料这些信息简明扼要,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史书文献、背景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至关重要。第一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通过“二读三找法”审读材料正文

(1)“二读”材料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并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以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2)“三找”要点“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实战1例题:(2016•全国卷I,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第一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⑥①①隐形信息:长时间社会稳定是清代人口膨胀的重要原因。②②取消人头税,促使人口滋长。③③高产作物推广。④④反映了清代人地矛盾之争突出,增加耕地面积。⑤⑤⑤表明人地之争加剧了社会矛盾。⑥环境的恶化。

审清答题语、答题提示语、时空限定语、答题限定语。

“答题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答题提示语”是指应怎样回答,“时空限定语”是指要回答问题的时间、地域范围,“答题限定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应是什么样的。将这四项审清了,答题的要素就一清二楚了。很多同学都是由于限定词或答题语等一时没审清而白白丢分,因此审设问时,一定要将这几项答题要素用笔标注一下,以便引起注意并加深理解,切不可马马虎虎,更不能掉以轻心。第二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⑥①①隐形信息:长时间社会稳定是清代人口膨胀的重要原因。②②取消人头税,促使人口滋长。③③高产作物推广。④④反映了清代人地矛盾之争突出,增加耕地面积。⑤⑤⑤表明人地之争加剧了社会矛盾。⑥环境的恶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答题语答题提示语答题限制语结合性

非选择题的开头格式一般都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所以很多学生解答时,形成了一个“抛开教材,就题答题”的坏习惯。从非选择题的“教材型”“材料型”“结合型”三种类型来看,答题时一般都要适当联系教材。审完设问后,应先回顾与所学知识的链接点,再列出提纲要点。这里有三种情况:(1)如果是“教材型”的设问,就可直接用教材知识作答。如果该设问与题目中的材料有一定联系,对材料内容应作大概了解。

第三步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2)有的“材料型”的设问,尽管题目要求“依据材料指出”,但实际上材料所含信息与教材知识又非常相近,依据教材知识照样可以回答。这样的设问,当你回顾教材知识后再读材料,则很容易概括出答案。(3)对于“结合型”的设问,答案的要点应是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并集”,即材料中体现的要点十教材中的要点=完整的答案。而有的考生在答题时之所以漏掉一些要点,是因为这些要点不是显性信息,而是隐性信息。而该信息一般依据材料很少能解读出来,所以要联系教材并列出知识提纲才能保证不漏要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结合型

第三步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清朝中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上:经济政策以农为本,统治者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

(1)组答案要注意紧扣设问,简明扼要,规范作答。

(2)答案来源于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

(3)答案来源于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

(4)答案来源于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⑥①①隐形信息:长时间社会稳定是清代人口膨胀的重要原因。②②取消人头税,促使人口滋长。③③高产作物推广。④④反映了清代人地矛盾之争突出,增加耕地面积。⑤⑤⑤表明人地之争加剧了社会矛盾。⑥环境的恶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原因:①国家统一与稳定;②税收制度的变革(“取消了人头税”的话语转换);③精耕细作;④高产作物的推广;⑤耕地面积增加(“开垦荒地”的话语转换)。(任三点,6分)影响:①人地关系紧张;②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③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三点6分)实战2第一步:粗读。很简单、占用的时间很少(最长半分钟),但不可省略。第二步:检索。1.首要原则:务必依据问题再审读材料!2.着眼点:基本信息判断:时代、国别、领域、阶级等重要信息搜索:标题、出处、关键词句3.方法:

文本类材料——语文学科素质[段落、分号、句号之间关系(并列:同类或转折;递进:深化或阐释),关注省略号之后文字]

图表类材料——数学学科素质[表头、类别、数据之间关系(比较:差距或趋势)]基本信息判断:时代、国别、阶级、领域等例题: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10分)着眼点1第二步:检索审题例题: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10分)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

时代、国别、阶级、领域重要信息搜索:标题、出处、关键词句例: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6分)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2分)着眼点2第二步:检索审题例: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6分)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2分)

弊端: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措施: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文本类材料——语文学科素质[段落、分号、句号甚至逗号之间的关系(并列:同类或转折;递进:深化或阐释),关注省略号之后的文字]。方法1第二步:检索审题材料一宋代海外贸易较以前有了突出发展:……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燃料、纺织品和动植物初级制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产品为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市舶收入(官府的进口税)为三十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二百万缗。——《简明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8分)材料一宋代海外贸易较以前有了突出发展:……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燃料、纺织品和动植物初级制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产品为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市舶收入(官府的进口税)为三十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二百万缗。(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8分)段落大意/句号/分号/省略号材料一宋代海外贸易较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