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课时规范练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课时规范练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课时规范练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课时规范练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课时规范练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练7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5)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当时的自由讲学()A.均主张社会转型 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答案D解析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并不全都主张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齐国设置稷下学宫容纳学者自由讲学,说明齐国对自由讲学的支持,但不能体现各诸侯国均支持自由讲学,故B项错误;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并不全都否定传统观念,故C项错误;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D项正确。2.(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质量考评,2)《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反映出孔子()A.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B.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C.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D.具有—定的爱民精神答案D解析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并没有对统治者提出仁政的要求,故A项错误;材料是孔子对其学生的批评,没有要求统治者以民为本,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推断冉求的行为是孔子教育缺陷导致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这反映出孔子关心民众疾苦,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故D项正确。3.(2018广东揭阳期末,24)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的论述,说明()A.孟子强调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C.孟子认为臣子应该尊重和劝谏君主D.君主地位尊贵,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答案B解析由材料“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可知孟子并不主张臣子绝对服从君主,故A项错误;由材料“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及“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可知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君主不爱护臣子,臣子也可以不拥护君主,故B项正确;材料中“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体现了孟子认为臣子应该劝谏君主,但在君主不听的情况下臣子可以投奔他主,因而孟子并不认为臣子应该始终尊重君主,故C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故错误。4.(2018辽宁沈阳一模,1)《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A.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B.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C.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D.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荀子主张通过学习而入仕,进而改变命运,这就为官僚政治的实现提供了途径,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无法体现为建立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B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礼法并施”,C项错误;孔子正名思想说明要遵从礼法,使名副其实,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2018河北衡水一中分科综合考试,2)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B.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答案C解析“先王之道”是儒家所津津乐道的,不等于儒家主张复辟西周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儒家的“先王之道”和“三代”说教主要是就社会的政治构想而言的,不属于社会道德水平方面,故B项错误;题干认为“先王之道”无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三代”说教是“迂阔而不懂世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倡导的“先王之道”和“三代”说教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局势,即其主张没有能够顺应当时政治需要,故C项正确;题干中有学者指出“先王之道”无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三代”说教是“迂阔而不懂世事”,可见该学者对这一时期儒家的主张持否定态度,故D项错误。6.(2018北京昌平期末,1)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治国思想。下列选项属于道家提出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D.“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答案B解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属于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属于道家思想,故B项正确;“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属于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是法家的法治思想,故D项错误。7.(2018黑龙江哈三中第二次验收考试,8)庄子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与此意相符的是()A.万物齐一 B.超然旁观C.鄙视权威 D.顺应自然答案D解析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思想,他认为“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即主张无为,顺应自然,故D项正确。万物齐一、超然旁观、鄙视权威都不符合题意,故A、B、C三项错误。8.(2018山西五校期中,1)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今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该思想家意在强调()A.后世必然超过前世 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 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后世必然超过前代,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性问题,儒家的荀子主张性恶论,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如何看待古今政治问题,与小国寡民无关,故C项错误;孔子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崇尚德政、古代先贤,故D项错误。9.(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四次质量考评,2)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A.坚持“礼法”并重 B.强调“轻罪重罚”C.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 D.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答案D解析材料中商鞅主张“至德复立”,重视“德”而非“礼”,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刑罚的程度“轻罪重罚”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而不仅仅是施行仁义、以德治国,故C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儒家思想主张德治具有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10.(2018山东滨州期末,2)在秦日渐强大的历史进程中,秦人养成一种强烈的事功精神,它建立在文化功利主义取向之上,也与秦文化的叛逆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可知,秦国文化()A.以宗法伦理道德为准则 B.对中原文化的全面排斥C.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统一 D.以中原农业文明为基石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秦国是利用法家思想治国的,并不注重宗法伦理,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秦国文化强调功利和叛逆性,并不能说明这是对中原文化的全面排斥,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到在秦国日渐强大的历史进程中养成了功利主义的取向,日益强大后追求功利便会倾向于兼并他国走向更强大,以推动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秦文化有叛逆性,且秦国地处西部边陲,这说明秦国文化不以中原农业文明为基石,故D项错误。11.(2018黑龙江哈三中第二次验收考试,7)墨子说:“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A.打倒封建阶级 B.加速社会流动C.推动士阶层兴起 D.保障社会平等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官吏和百姓的地位贵贱不应该长久保持不变,有能力的就举荐为官,没有能力的就免官为民,墨子的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加速社会流动,打倒封建阶级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正确;推动士阶层兴起、保障社会平等不符合题意,故C、D两项错误。12.(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量考评,3)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或者建成“王业”。他们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纵横家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是()A.诸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B.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C.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D.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实现局域性或者全国性的霸主地位而非全国统一,故A项错误;为适应战国时期诸侯间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的纵横家纷纷鼓吹“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故B项正确;引发战争不断的是各国间实力对比的消长以及诉求的变化而非政治改革运动,故C项错误;“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孝经》开宗明义地说:“夫孝,德之本也。”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将本来规范血缘家庭的伦理范畴变成国家的政治哲学,严重地扭曲了孝的本义。在封建社会后期,竟得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残酷结论,其精神实质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家的孝道原则。——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材料二要使现代人真正从感情上接受孝观念,就必须让孝德回归到家庭伦理的地位,仅仅作为一种子女对父母的爱,消解其在社会生活领域和政治领域中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生活已退为多层面生活之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孝德的修养亦非个体道德生活中的核心与全部。在当代,孝德与其他德目应该是并列的,共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今天,对父母的孝敬应该从现实出发,主要是重感情,重赡养,不应该追求繁琐的礼仪和不近人情的形式。尽管今天的孝行还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但是决不应该拘泥于规范,而应该以使父母安乐幸福和尊重老人的意愿为原则。——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孝德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社会孝德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当今社会弘扬孝德的意义。参考答案(1)特点:内容为尊祖敬宗,传宗接代,核心为善事父母;礼仪繁琐、不近人情(复杂化、繁琐化);严重的等级观念;孝道与忠君治国相结合(“以孝治天下”的工具,政治化);虚伪化、形式化,社会教化;孝德内容发展渐趋广泛。(2)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当代社会家庭结构(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孝德教育的缺失;西方伦理文化的冲击。意义:弘扬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孝文化,使人老有所养;强化亲情,有利于家庭和谐;感恩行孝有利于弘扬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团结与和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示例二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