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6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6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6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6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6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6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质检)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一规定客观上推动了(C)A.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的巩固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激发工匠生产积极性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朝对在官府做工的工匠给予工钱,这有利于提高工匠的购买力,刺激消费,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民间手工业的信息;B选项错误,支付工匠工钱与小农经济的巩固无关;D选项错误,激发工匠的积极性是直接影响,不是客观效果。2.(2020·辽宁高三模拟)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可以论证出当时(A)A.制瓷业专业化程度较高 B.制瓷工序繁琐工种混杂C.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D.制瓷业已出现雇佣关系解析:根据“制瓷业的20道工序”“22种制瓷业工种”说明分工细密,专业化程度高,故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工种混杂,排除B;22种制瓷业工种不能体现出制瓷业发达,排除C;D材料没有体现。3.(2020·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月考)《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C)A.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产品种类非常丰富C.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生产管理特别严格解析:“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的意思是说郑国的刀、宋国的斤、鲁之削以及吴粤之剑都比较厉害,离开此地就不能成为精良,充分体现出手工业地域特色明显,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工艺分工日益精细,A错误。产品种类丰富也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的管理问题,D错误。4.(2020·四川树德中学高三月考)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C)A.冶金技术的进步 B.宗法观念的消亡C.集权政治的趋向 D.礼乐制度的完善解析:根据中国古代青铜铭文从西周时期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更多地体现政治、经济管理的地域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正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封建国家的集权政治正在发展起来,C项正确;青铜铭文内容的变化,不能体现冶金技术的进步,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法观念受冲击,但并没有“消亡”,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礼乐制度受到破坏,并不是完善,D项错误。5.(2020·黑龙江高三月考)自秦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以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但是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他货币,广为流通。这一现象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C)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加强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C.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解析:由材料中“白银逐渐代替其他货币,广为流通”“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可知银币成为新的货币,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需要,故本题选择C项;A说法明显错误;B不符合材料主要内涵;D不是材料反映的观点。6.(2020·山西师大附中高三检测)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D)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据材料“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粮食生产出现下降,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故B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C错误。故选D。7.(2020·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质检)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规定一律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明朝中期以后(C)A.出现了“计工受值”的雇佣关系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明代出现“纳银代役”,没有反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仅是各地至京的轮班匠,没有关于私营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饯,免赴京当班”说明这一政策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纳银代役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纳银代役,D项表述因果倒置,错误。8.(2020·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市籍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户籍,生活在都市中叫“市”的区划里从事商业的人拥有“市籍”,“市籍”是国家向商贾征收市租的依据。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A.政府规范商业管理B.“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C.各国实行抑商政策D.“市籍”成为国家征税依据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政府划分“市籍”,并将其作为向商贾征收市租的依据,反映了政府规范商业管理,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工商食官是商周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指的是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材料并未体现;C选项错误,抑商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D选项错误,“市籍”是国家向商贾征收市租的依据,不是国家征税依据。9.(2020·江苏高三模拟)汉初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黄老学说,“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经济上较为开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国家强化统制经济的力度,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正确的是(D)A.汉代长期奉行黄老无为学说B.汉武帝时民间经济无自由度C.汉代官方统治思想不断调整D.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解析:本题考查了汉初的经济政策。西汉主要是在初期实行黄老无为学说,并没有长期奉行,故排除A项;汉武帝时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而不是无自由度,故排除B项;汉代的官方统治思想是儒学思想,并未不断调整,故排除C项;汉初奉行黄老无为,经济上较为开放,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所以说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故选D。10.(2020·湖北高三模拟)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宋代蔡襄则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B)A.科举制的产生瓦解了门阀制度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C.唐宋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唐宋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代以“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为恨,到宋代“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说明社会婚姻观念由唐代重视出身门第到宋代重视资财,这是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观念发生了改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出现后,唐朝依然存在“不以进士擢第”的现象,门阀制度并未立即瓦解;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婚姻观念的变化,并未体现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D选项不能说明唐宋时期社会观念的不同。11.(2020·广东中山一中高三月考)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B)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解析:从材料来看,主要介绍的是唐朝的坊市格局。可以看出,唐朝的坊和市有明显的分区,布局清晰,体现出便于控制的理念,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宏大”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的内容。12.(2020·湖北高三模拟)“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B)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繁荣。“五行八作”中的“行”“作”分别指商业和小手工业,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土地进城谋生的农民从事各种小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又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场所,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故B正确。宋朝只是抑商政策有所松动,A项“工商皆本”错误;C项,南宋都城为临安(今杭州),不是东京,故排除;“五行八作”是泛指,不是“只允许”,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5分,共40分)13.(2020·广东高三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商品经济有哪些新的发展?这一新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1)关于特点,根据材料“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到处都有”可见商品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打破坊市的界限;“在南宋江南……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可见工商业市镇兴起。关于原因,可以从政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归纳。(2)关于新发展,由材料“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可见商人数量增加,商人资本雄厚,商帮活跃;由材料“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可见商品种类丰富,市场活跃。关于影响,结合所学,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耕经济繁荣,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答案:(1)特点:商品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打破坊市的界限;工商业市镇兴起。原因:政治相对安定;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2)新发展:商人数量增加,商人资本雄厚,商帮活跃;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市场扩大。影响:促进了农耕经济繁荣,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4.(2020·四川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都城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咸阳长安洛阳洛阳长安长安开封杭州北京初为南京,后移北京北京依据表内容,围绕“定都”这一主题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在形式上的创新之处,就是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要求“提出一个问题,并予以解释”。在解答本题时,考生既可以从总体上予以考虑,也可以从某一王朝、某一都城来予以考虑,详见答案示例。根据题目所给材料,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多定于北方;具体来看,其中,长安先后成为汉隋唐三代的都城,北京先后成为元明清三代的都城;还可以具体来看某个朝代为什么会选择某个城市作为都城。考生在分析定都原因时,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优势,和地理、国防、交通条件,以及历史与现实原因等方面来考虑。答案:示例一:(从全局着眼)问题:为何中国古代王朝多定都于北方?解释:其一,历史传承。秦朝继承秦国都城,西汉长安与秦朝咸阳隔渭河相望,东汉洛阳的都城史可追溯至东周、唐朝继承隋朝旧都,明清继承元朝旧都。其二,经济因素。宋代以前,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黄河流域,定都北方的经济条件充足。其三,国防因素。古代王朝的主要威胁,前期主要来自于西北边疆,后期主要来自于东北边疆,定都北方有利于巩固国防。其四,政治根据地。秦汉以关中取天下,隋唐以关陇集团得天下,元朝兴于蒙古高原,明朝朱棣以燕王身份“靖难”而夺得政权,清朝兴起于东北,定都时一定程度上顾及了自己的政治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