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率先发展旅游产业的实施方案_第1页
关于率先发展旅游产业的实施方案_第2页
关于率先发展旅游产业的实施方案_第3页
关于率先发展旅游产业的实施方案_第4页
关于率先发展旅游产业的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5关于率先发展旅游产业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提速跨越,突破旅游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优化升级、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为了充分挖掘我县旅游资源优势,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赶超进位、跨越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适应转型发展的旅游体制机制,促进旅游发展要素集聚化、业态多元化、服务规范化,提高旅游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加快把贵州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县“五个梳理”和党员干部“五带头”,提振“改革当先锋,开放打头阵,转型争一流”的精气神,按照“四河”“四带”建设和“到一线去,决战2014”的工作要求,以宣传为中心,以文化旅游项目和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重点,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二、发展目标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新开工度假地产120万平方米,建成80万平方米,接待游客295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以上。实现旅游业收入占服务业总收入的20%以上,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县GDP总量的20%以上。2015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新开工度假地产130万平方米,建成100万平方米,接待游客3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以上。努力实现旅游业收入占服务业总收入的30%以上,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县GDP总量的30%以上。2016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新开工度假地产150万平方米,建成100万平方米,接待游客3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以上。努力实现旅游业收入占服务业总收入的40%以上,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县GDP总量的40%以上。三、主要任务(一)规划编制按照“四河”“四带”建设的思路,进一步突出文化旅游主题,文广局牵头2014年完成《习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清溪沟大河沟旅游发展规划》、《桑木镇土河村旅游发展规划》的修编完善,2015年完成《三岔河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桑木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先储备后开发。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景区(点)旅游规划和专项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积极推进以观摩湖、长嵌沟、天鹅池等为重点的景区详规和大项目策划工作,引入现代旅游理念,体现人酒店、商务、运动健身、文化娱乐、特色商品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2014完成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2015年,启动300万立方水库建设3个,启动2座、完成3座变电站建设,启动清溪沟、独石溪、高山草原、淘源洞开发建设;完成A7地块、景观大道、寨坝综合旅游区、边城风情度假村、绿云康都、桃都养生谷、两路度假村、云岭边寨、滨江新城、金龙湖、裕民生态农业观光园、大古池、青龙山、仙源丽景等旅游项目及配套建设;2016年,完成生态度假中心城、生态度假景观带、北部高山湖生态休闲区、中部山野体验主题度假区、南部高山养生度假区、东南部高山生态度假区建设。3、景区景点打造。加强习水特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充分展示“四渡赤水”精神,强力塑造“绿洲红城”旅游形象品牌。丰富提升长征文化、酒文化、古镇文化、丹霞文化及习部文化、僰人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突出“踩山节”、“赶苗场”、“小手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办好中国红军节、大坡杨梅节、二郎李花节、桑木土河荷花节、隆兴葡萄节等特色民俗民间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增加吸引力。民宗局牵头2015年前完成对金龙寺、荛龙寺、回龙寺等宗教寺院修缮改造,大力发展宗教旅游。林业局牵头2014年完成箐山公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2015年完成大杉树、飞鸽子景区的升级改造,并力争建成3A级以上旅游景区。文广局牵头2015年启动桑木土河温泉度假旅游综合项目建设。(四)配套设施建设1、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广局牵头加强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集散服务设施建设。2014年,完成全县主干线、主要车站、城区入口及主要景区(点)规范设置中英(日、韩)文对照旅游标识、启动游客接待中心建设。2、规范扶持发展旅游企业。文广局牵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发展旅行社、旅游客运公司等旅游市场主体,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到2015年末,规范开设3家旅行社,力争引进2—3家省内十强旅行社来我县开设分社,鼓励支持旅行社在县外开设分社;县内旅游客运公司2家,客运车辆达到20辆,出租汽车规模达到300辆,大力推进汽车租赁公司业务的发展。3、加快住宿业、餐饮业及服务设施提升改造。以存量调整、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的原则,加快推进星级酒店、特色饭店的提升改造,大力引进品牌连锁酒店、品牌餐饮企业,以品牌带动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提高。住建局牵头,到2016年末力争完成三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3家,五星级宾馆1家,引进或加盟品牌餐饮企业6家,特色餐饮企业4家,星级宾馆总量达到8家,餐饮企业10家。4、着力实施一批文化工程。一是创作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文广局牵头2015年完成对我县长征文化、生态科普文化、酒文化、古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其他文化的深度挖掘、整理和研究,创作一批旅游文艺节目,把全县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作为创作主题和背景,通过文艺作品、文学创作、影视作品、音像制品、广告画刊等不同形式,创作一批人们喜闻乐见、独具风格、内容健康、内涵丰富的作品;2015年,全面级升修葺土城渡口、二郎滩渡口、淋滩渡口、永安寺战地医院、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土城盐号旧址、土城船业工会旧址和历史文化名镇等文化景点;2016年,完成在县城打造一条与土城古镇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历史文化街区,修建一批体现习水历史人文的雕塑和文化标志;实施古迹、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强化古遗址、古村镇、古民居保护。5、建成较为完备的购物场所。文广局牵头,2015年重点抓好金枞丝茶、铁皮石斛、红稗羹、天麻、岩蜂蜜、苕丝糖、豆腐乳等旅游商品品质和档次的提升,开发一批体现习水特色文化内涵、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纪念品和礼品。2016年,在县城建成习水名优特产一条街,形成集博览、品鉴、销售为一体的名优白酒和土特产品一条街。6、镇乡(区)旅游发展。积极扶持本区域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制订和实施文化旅游发展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完善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加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推进景区企业化经营;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管理,维护文化旅游市场秩序。(五)宣传促销1、围绕主题策划抓营销。一是以“中国红军节”、“建县100周年”等品牌节会为载体,策划推出一系列主题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二是紧扣习水旅游形象定位,适时邀请央视品牌栏目和国内外知名大家来习水举办主题突出的演艺、创作、摄影、体验等活动。2、围绕定向推介抓营销。一是瞄准重庆、成都、泸州等重点客源城市及广州、上海、武汉、北京、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市场,主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军事教育、科考探险和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瞄准成都、重庆、贵阳等周边城市,主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避暑旅游产品。二是加强与重要客源地旅行社合作,建立互利互惠合作机制,共同推介旅游产品。3、围绕区域合作抓营销。一是加强与赤水、江津、綦江、合江等周边主要旅游区和赤水河旅游发展联盟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二是加强与韶山、井冈山、上海、延安、北京等地合作,共同打造“开国领袖人生足迹”、“中国共产党成长之路”等红色精品旅游线。4、围绕媒介宣传抓营销。一是整合旅游宣传资源,集中打造对外旅游形象。旅游形象、“两个品牌”宣传由外宣办、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及时更新推出习水旅游和文化系列丛书、旅游手册(地图)、旅游歌曲、宣传画册、旅游光盘等宣传材料,做到宣传品统一制作、宣传口号统一制定、宣传媒体统一推介。二是定期在主要车站、交通主干线、城市出入口及其他重要公共场所发布习水旅游公益形象广告。三是每年在全国性高端主流媒体和重点客源地的区域性媒介上播放习水旅游宣传广告或电视专题宣传片,邀请重点客源地媒体记者来习水考察报道。四是利用“多彩贵州”宣传平台,加强境外宣传品开发制作,加大境外市场广告投放力度,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拓展入境游市场。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级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率先发展旅游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旅游突破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设在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率先发展旅游产业的各项具体工作。各镇、各部门要把支持旅游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把手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全面抓好突破旅游发展工作任务落实。(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造旅游发展条件。积极争取国家、省旅游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县政府每年安排不底于2000万元作为文化旅游的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状况逐年增加。重点用于旅游景区(点)配套的交通、环保、卫生、供水、供电、安全保障、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设施建设。各相关单位和乡镇每年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支持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交通、城建、农业、科技、水利、环保、文化等方面的资金,要适当向发挥旅游功能的项目倾斜。(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国税和地税部门要加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实行税费优惠政策,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在财税政策上享受省级工业园区同等待遇。地方税务局牵头2014年完成制定《支持率先发展旅游产业建设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四)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旅游发展合力。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群众,都要牢固树立宣传旅游、服务旅游、发展旅游、支持旅游的观念,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共同强化旅游综合管理,形成主动配合、相互支持的整体合力。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把旅游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和议事日程,抓住我县全力发展旅游的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