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0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0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0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0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44页《第0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一)一.选择题(共13小题)1.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2.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3.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4.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6.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7.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A.唐太宗大败突厥后 B.澶渊之盟后C.靖康之役后苏辙:《栾城集》 D.偃城大捷后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 B. C. D.9.下列人物属于古代党项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A.完颜阿骨打 B.忽必烈 C.耶律阿保机 D.元昊10.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A.寇准 B.宗泽 C.岳飞 D.于谦11.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 B.短暂繁荣 C.帝国中兴 D.政权并立12.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史书当中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③北宋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松赞干布 B.元昊C.阿保机 D.阿骨打二.填空题(共4小题)14.民族政权,分立更替。(1)916年契丹首领在上京建立了契丹国。(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3)1038年族首领元昊自立为大夏王,都城设在兴庆。(4)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称帝建立了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15.观察如图,请将民族政权名称填在相应的方框内。A西夏B南宋C金。16.如图:把下列字母填在图中的方框里A:北宋B西夏C辽。三.解答题(共3小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请回答:(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18.识图题(1)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相应位置:A.B.C.(2)填写建立辽、西夏民族的名称:辽:;西夏:(3)仔细观察上图,你能看出这一时期政治特点吗?(4)A和B两国之间连年发动战争,后来两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有人说,这是一个屈辱的条约。也有人说,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条约的?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材料三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3)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价。参考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辽战争的认识.【解答】根据“澶渊之盟”的订立可知,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黄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杨家将的故事正是反映了北宋与辽的争战,“澶渊之盟”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宋辽西夏并立与和战的有关史实.2.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了辽与北宋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把握对澶渊之盟的正确评价.【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所以澶渊之盟也不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辽与北宋的战和的相关史实.3.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以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为依托,考查的是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知识.【解答】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都是北宋送给辽和西夏岁币,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后,宋辽之间和宋夏之间都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的局面,有利于宋辽和宋夏之间贸易的发展.故选A.【点评】本题以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4.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辽宋夏金时期历史特征的知识点.【解答】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故选C.【点评】本题以辽宋夏金时期,中国历史出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学生总结、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和辽之间的关系,掌握澶渊之盟的影响即可.【解答】1004年秋,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澶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辽提出和议.1005年1月北宋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边境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稳定,双方互使,贸易发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澶渊之盟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掌握宋辽和议的影响.6.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了辽与北宋的关系.【解答】根据题目给出的时间1004年、政权辽与宋及内容影响,可知是反映的是澶渊之盟.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辽与北宋关系的相关史实.7.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A.唐太宗大败突厥后 B.澶渊之盟后C.靖康之役后苏辙:《栾城集》 D.偃城大捷后【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分析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理解澶渊之盟的影响即可解答.【解答】分析题干材料,“辽与朝廷(即北宋)和好多年,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愿打仗.”体现了辽与北宋的友好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双方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澶渊之盟,需要准确理解的影响.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换来了双方持续百年的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所以应该肯定.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历史准确识记.【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北宋的西北,史称西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辽、宋、夏、金、元并立时期的主要史实.9.下列人物属于古代党项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A.完颜阿骨打 B.忽必烈 C.耶律阿保机 D.元昊【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了党项族的杰出统治者.【解答】题目给出的阿骨打是女真族人,忽必烈是蒙古族人,阿保机是契丹族人,元昊是党项族人.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相关人物的民族.10.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A.寇准 B.宗泽 C.岳飞 D.于谦【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真宗时坚决主战的大臣寇准.【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澶渊之盟的时间、经过和影响.11.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 B.短暂繁荣 C.帝国中兴 D.政权并立【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的特征.【解答】两宋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以及汉人建立宋朝.各民族政权并立,互相攻伐,有战有和.因此两宋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故选D.【点评】本题以某班举行辩论会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两宋时期的特征.12.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史书当中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③北宋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作用.【解答】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北宋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消极作用有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作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澶渊之盟是宋辽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13.“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考点】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契丹的兴起与辽的建立.【解答】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上京.阿保机是辽太祖.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契丹的兴起与辽的建立,属于基础知识.二.填空题(共4小题)14.民族政权,分立更替。(1)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上京建立了契丹国。(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3)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自立为大夏王,都城设在兴庆。(4)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立了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考点】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并立时期的史实.结合所学即可解答.【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在上京称汗,国号“契丹”,后辽太宗改国号为“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掳走,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3)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称帝建国,史称西夏.1227年亡于蒙古政权.(4)女真是靺鞨部落的一支,居住在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女真族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各部后,1115年于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政权的南北夹击下覆亡.故答案为:(1)耶律阿保机.(2)陈桥驿.(3)党项.(4)会宁.【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辽、宋、夏、金四个政权建立的基础知识,需要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点.还要认识:陈桥兵变、靖康之变等史实.15.观察如图,请将民族政权名称填在相应的方框内。A西夏B南宋C金。【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宋、金、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解答】11世纪前期,西北地区的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12世纪初,东北地区的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1127年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后来定都临安.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宋、金、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宋、金、西夏的位置.16.如图:把下列字母填在图中的方框里A:北宋B西夏C辽。【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都城上京;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故答案为:从上到下:C、B、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三.解答题(共3小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请回答:(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考点】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辽政权建立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内容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评价澶渊之盟的知识点.(4)本题考查澶渊之盟订立时期的北宋皇帝.【解答】(1)由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可知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历史.与北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的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2)由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可知澶渊之盟的内容是: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3)据所学知,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4)依据题干信息“澶渊之盟”,结合所学知识:北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宋辽澶州之战后,北宋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故答案为:(1)契丹族.(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4)宋真宗.【点评】本题以“澶渊之盟”为切入点,考查了辽宋之间的关系,重点记忆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18.识图题(1)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相应位置:A.辽B.北宋C.西夏(2)填写建立辽、西夏民族的名称: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3)仔细观察上图,你能看出这一时期政治特点吗?(4)A和B两国之间连年发动战争,后来两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有人说,这是一个屈辱的条约。也有人说,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条约的?【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2)本题主要考查建立辽、西夏的民族.(3)本题主要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4)本题主要考查对澶渊之盟的评价.【解答】(1)由图可知,A为辽政权,B为北宋政权,C为西夏政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都城上京;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2)北宋时期,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和金.辽是契丹族所建;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3)观察右图可知,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西夏等政权.因此可以判断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澶渊之盟虽然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北宋每年向辽国交纳大量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多年的战争,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故答案为:(1)A.辽;B.北宋;C.西夏.(2)辽:契丹;西夏;党项.(3)民族并立或政权并立.(4)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虽然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北宋每年向辽国交纳大量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多年的战争,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识读地图的能力.注意掌握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材料三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3)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价。【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1)本题考查的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影响的知识点.(4)本题考查的是对澶渊之盟评价的知识点.【解答】(1)由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历史.“大宋皇帝”是指宋真宗.“北朝”是指由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2)由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历史.澶州之战之后,宋辽议和,辽军撤走,宋朝给辽岁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史称澶渊之盟.(3)由材料“…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澶渊之盟使北宋与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4)由材料“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可知黄仁宇先生认为一方面澶渊之盟使北宋与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这种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故答案为:(1)宋真宗.契丹族.(2)岁币.澶渊之盟.(3)材料二说明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它使宋辽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4)提示: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点评】本题以宋与辽的和战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澶渊之盟和宋辽和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第0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二)一、选择题: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

B.

C.

D.3.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4.2013年7月16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在哈尔滨举行“大夏寻踪--西夏文物精品展”,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繁荣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夏文化。西夏政权的都城是在()A.兴庆

B.汴京

C.会宁

D.临安5.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6.下列没有统一全国的朝代是()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7.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康和郭靖名字中的“靖”和“康”主要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宋金对峙

B.宋辽议和

C.金灭北宋

D.西夏的建立8.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A.唐太宗大败突厥后

B.澶渊之盟后C.靖康之役后苏辙:《栾城集》

D.偃城大捷后9.对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评价错误的一项是()A.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B.此后辽宋边境出现长期的相对和平稳定状态C.有利于双方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D.没有增加人民负担10.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下列形势图中符合该剧故事背景的是()A.

B.C.

D.11.同学们在讨论“澶渊之盟”,小华说:“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

小强说:“是对方太强大,北宋朝廷没办法。”同学们哄堂大笑…….小强说的“对方”

是()A.夏

B.辽

C.回鹘

D.金12.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时,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宰相是()A.寇准

B.文天祥

C.苏轼

D.岳飞13.签订“澶渊之盟”时的宋代皇帝是()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钦宗14.“澶渊之盟”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15.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A.宋高宗、宋真宗

B.宋徽宗、宋钦宗C.宋高宗、宋钦宗

D.宋徽宗、宋高宗二、综合探究题:16.探究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两例。【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2)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深入探究】(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三、读图说史题:17.(1)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请将下列相应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契丹族建立的政权B.党项族建立的政权(2)请结合地图归纳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四、材料解析题:18.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如图)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请回答:(1)请写出材料一中A、B所对应的政权名称。(2)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3)材料三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事件?(4)概括这二段材料所反映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1.A

2.B

3.A

4.A

5.C

6.C

7.C

8.B

9.D

10.B

11.B

12.A

13.C

14.A

15.B16.(1)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建立会盟碑。(2)战:澶州之战(或西夏进攻北宋);和:澶渊之盟(或宋夏和议)。(3)可以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4)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虽然民族间有过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17.(1)上框A,下框B。(2)民族政权并立。18.(1)由材料一图中的“西夏、上京、东京”等信息可知,材料一中的地图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因此材料一中A所对应的政权是辽,B所对应的政权北宋.(2)由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澶渊之盟.(3)材料三出自岳飞的《满江红》,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之变.(4)材料三出自岳飞的《满江红》,词中的“匈奴”指的是建立的金政权的女真族.(5)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出现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故答案为:(1)A、辽或契丹族;B、北宋.(2)澶渊之盟.(3)靖康之变.(4)女真族.(5)民族政权并立.《第0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三)一、单项选择题辽和西夏分别由哪个民族建立?()契丹族、党项族B.汉族、契丹族回族、汉族D.党项族、契丹族2.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寇准B.宋真宗C.宋高宗D.明太祖3.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是()A.辽兵南下掠夺B.宋军为夺取幽云地区C.辽国需要岁币D.宋真宗懦弱无能4.“(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5.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6.下图是中国某一时代的形势图。从图片内容判断,该图的主题最可能为()A.春秋的尊王攘夷B.秦朝郡县制的推广C.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D.元朝民族融合7.下列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8.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北宋建立②澶渊之盟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材料三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3)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价。【参考答案】A2.B3.B4.C5.B6.C7.B7.D8.(1)宋真宗。契丹族。(2)岁币。澶渊之盟。(3)说明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它使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4)一方面他认为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第0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四)一、课堂训练1、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C消除了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宋灭亡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3、五代后期,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贡献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北周武帝D.后周世宗4、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C.加强了民族融合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完成7-8题7、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A西夏B辽C女真D南宋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B宋辽实力均衡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9、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A辽夏向宋称臣B北宋割地求和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10、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A扩军备战B用严酷刑罚镇压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D“以汉制待汉人”二、课堂回顾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请回答: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什么历史作用?问答题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如何在碰撞中融合的吗?三、课堂延伸1、《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说明2、、“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3、连线题契丹

元昊

西夏

兴庆党项

阿保机

上京北宋东京图反映了什么?5、有人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北宋每年向辽国交纳大量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说,澶渊之盟有它的历史条件,它结束了两国多年的战争,增进了两国的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讨论: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课堂训练1、B2、C3、D4、A5、B6、C7、B8、B9、C10、D提示:1提示:见书P552提示:见书P573提示:见书P54小字第一段4提示:“对双方产生”排除B、D,“订立和议”马上见效的是A排除C5提示:见书P55第一段6提示:见书P577提示:见书P55引句8提示:开战排除A,造成危害排除C,统治者为自己考虑排除D9提示:见书P55-56找出相同点10提示:见书P57小字第一段二、课堂回顾1.材料题答:特点:辽和西夏都沿用唐代官制。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汉法。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2.问答题答:①宋辽夏战争与和议,建立互市,边境贸易繁荣,经济文化得到交流.②辽夏南下遭中原军民反抗,不得不“以汉制汉”,从而保护发展先进的中原文明。③辽、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人北上,促进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并在农耕文明的影响下效仿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同时,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辽境汉人安居乐业。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并用汉文铸造钱币。三、课堂延伸1、北宋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北宋未能统一全国,同时并立的还有辽、西夏等政权2、A、B3、连线4、答:北宋已经不把商业区与居民住处分隔开来,交替纵横,反映了统治者开放自由的思想,说明商业在城市非常发达。5、提示: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处繁荣的景象《第0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五)一.选择题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族建立的()A.契丹族B.女真族C.回纥D.党项族3.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A.完颜阿骨打B.耶律阿保机C.元昊D.成吉思汗4.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突厥④回鹘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了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A.宋、辽B.宋、夏C.宋、金D.辽、夏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