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安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安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安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安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安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形成的多糖B.麦芽糖与本尼迪特试剂混合后产生红黄色沉淀C.糖类比相同质量的油脂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少D.脱氧核糖参与所有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的组成2.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的分裂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单体B.四分体时期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A和a出现在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C.图示该精原细胞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最多时可能含有四个B基因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可能分别为AB、Ab、ab、aB3.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4.关于细胞物质转运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可受同种环境因素的影响B.物质能否通过核孔取决于其分子直径与核孔孔径的相对大小C.改变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囊泡能将物质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但不能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黑藻叶为材料观察细胞的叶绿体B.可以用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为材料观察叶绿体C.可以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材料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膜的亮-暗-亮三层结构D.可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6.如下表所示,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的抗性表现不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也有区別。若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对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则褐鼠种群中()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Rr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B.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C.抗性个体RR:Rr为1:1 D.停用灭鼠灵后R基因频率会下降7.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各个层次都具有较强的生物生产力B.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得湿润C.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D.深海海底与地表生物圈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能量来源和代谢途径的差异上8.(10分)下图为北美某湿地草原泽鵟种群数量与田鼠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DDT(一种农药)处理时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C.1964年到1969年间田鼠的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D.DDT的喷洒对草原泽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二、非选择题9.(10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回答下列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有关问题:(1)葡萄酒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发酵产物,即将__________氧化成乙醇,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_________时,酵母菌就会死亡。果醋则是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将____________氧化而来的。如能获得醋化醋杆菌的菌种,可先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繁殖。用300mL的锥形瓶并用___________振荡培养48小时后,再接种到发酵瓶中。(2)用葡萄汁制葡萄酒:发酵瓶装量不能超过________。开始时,酵母菌的____________会使发酵瓶出现负压,若这种负压情况持续3天以上,必须加入___________,使发酵尽快发生。(二)某研究小组欲利用抗病毒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培育抗病毒玫瑰。图1和图2分别表示出了抗病毒基因和农杆菌Ti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和抗生素抗性基因(PstⅠ、SmaⅠ、AluⅠ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为四环素抗性基因)。请回答:(1)为获得大量抗病毒基因,且保证形成重组质粒时,目的基因以唯一方向接入,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Ti质粒,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与经过______________处理的_________(A.有amp和tetB.有amp,无tetC.无amp,有tetD.无amp和tet)农杆菌液混合,使重组DNA进入农杆菌。再利用农杆菌转入培养的玫瑰细胞,使目的基因导入玫瑰细胞中。(2)将含有导入了目的基因的玫瑰细胞的试管放在摇床上,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胚性细胞,进而培育成抗虫玫瑰。(3)这种借助基因工程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再通过这些转基因细胞进行培养,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新植株的技术就是______________。(4)当前多地过度开发旅游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可发展_______工程,并在旅游区种植抗虫玫瑰,可有效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________________。10.(14分)戴口罩、勤洗手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有效措施。某公司在防疫期间推出一款新型免洗洗手凝胶。为衡量该凝胶的清洗效果,研究人员检测了凝胶洗手前后,手部细菌的含量。凝胶洗手前的检测流程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进行实验前需要配置培养基,培养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____________。如果培养乳酸杆菌,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2)为统计洗手前手部细菌的数量,应选择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填“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利用该方法统计活菌数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图所示的步骤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信度较低,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请给出两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4)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根据__________(至少填两项)等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培养基上菌种的类型。为了计算洗手前手部单位面积的细菌数量,除上图所给的信息外,还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马尾松是一种常见的森林乔木,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的常见害虫,研究小组研究了取食不同受害程度的马尾松对马尾松毛虫死亡率的影响,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马尾松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相对于灌木植物,调查马尾松的种群密度时应适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取样面积,常见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果表明一定的受害程度内随受害程度的增加马尾松毛虫的死亡率增加,原因是马尾松受害后能产生影响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一类物质,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信息,该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马尾松的受害程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无法有效的抑制马尾松毛虫的生长发育,从而可能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1)在A、B、C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_______,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2)方式_______可表示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在免疫调节中也存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方式B中的靶细胞只能是甲状腺细胞,此时信息分子是____________,其分泌量受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__________调节机制。(4)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传递信息的方式有_________(填字母);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增多,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5)若方式C中的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图中a段表示__________电位,b点时Na+________(内、外)流,c点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此时K+________(内、外)流。若添加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则a段电位的变化曲线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种类分子式分布生理功能单

糖五碳糖核糖C5H10O5动植物细胞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脱氧核糖C5H10O4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二

糖蔗糖C12H22O11植物细胞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麦芽糖乳糖C12H22O11动物细胞多

糖淀粉(C6H10O5)n植物细胞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糖原动物细胞糖元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详解】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多糖,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A正确;B、麦芽糖属于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混合后,需要水浴加热才能产生红黄色沉淀,B错误;C、糖类与油脂的元素组成都是C、H、O,与油脂相比,糖类的C、H比例降低,因此糖类比相同质量的油脂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少,C正确;D、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选B。2、D【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这两个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前者出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后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甲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A错误;B、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由于该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只含有1个B基因,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复制,细胞中最多含有两个B基因,C错误;D、该细胞经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出图中细胞所处时期,关键点是看出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3、D【解析】初生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次生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决定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与初生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A正确;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B正确;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C正确;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演替也不一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要求学生识记演替的类型、演替的方向和演替的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4、A【解析】

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可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随之改变。【详解】A、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可受同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影响细胞膜上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进而会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A正确;B、物质能否通过核孔取决于核孔的选择透过性,而不是分子直径与核孔孔径的相对大小,B错误;C、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运输,改变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错误;D、囊泡能将物质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如胞吐,也能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如胞吞,D错误。故选A。5、A【解析】

叶绿体为绿色,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可用高倍显微镜直接观察。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详解】A、黑藻叶片小而薄,并且细胞呈单层分布,叶绿体大而清晰,可直接制作装片观察,A正确;B、菠菜下表皮带有少量叶肉才可以观察叶绿体,因为表皮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B错误;C、细胞膜结构的暗——亮——暗三层结构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到,C错误;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需要染色,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紫色会干扰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A。【点睛】答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材料和工具。6、D【解析】

根据题干“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的抗性表现不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也有区別。”以及图表信息可推测,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仍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详解】A、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会导致RR、rr基因型个体存活率下降,则Rr基因型频率会增加,A错误;B、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因此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是不正确的,B错误;C、抗性个体中,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而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高度,所以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主要是Rr的个体,C错误;D、停用灭鼠灵后,rr个体的存活率提高,导致r基因频率上升,R基因频率会下降,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学生要把握图表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各基因型的存活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7、D【解析】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出生率,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详解】A、如果用一座八层楼房的高度(约30m)代表地球的直径,那么生物圈的厚度就相当于楼上约4cm厚的一个薄层,而生物圈中有生物生产力的部分就相当于一张纸的厚度,可见生物圈内不是各个层次都具有较强的生物生产力,A错误;B、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因副热带高压增强,可能降水减少,干旱加重,B错误;C、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而不能提高死亡率,C错误;D、深海海底与地表生物圈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能量来源和代谢途径的差异上,生物圈地表部分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深海热裂口的能量来源于地热和H2S的氧化,D正确。故选D。8、C【解析】

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详解】A、由分析可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B、互利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图中曲线变化不同步,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C、1964年到1966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1966年到196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大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D、由图可知,DDT的喷洒后,草原泽鵟种群数量骤降,且难以恢复,DDT的喷洒对草原泽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D正确。故选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识别种间关系曲线图和数据分析,明确捕食关系曲线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互利共生关系曲线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二、非选择题9、葡萄糖16%乙醇摇床2/3需氧呼吸(或有氧呼吸)酵母SmaI和PstICaCl2D液体悬浮培养植物细胞工程生态(旅游)生态效益【解析】

酿酒和制醋是最古老的生物技术,至今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与酒与醋的生产有关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真菌)和醋杆菌(细菌),它们各有不同的菌种,菌种的不同,所产生的酒和醋的风味也不同。酿酒所用的原料是葡萄或其它果汁,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就会死亡。果醋的制作是以果酒为原料,利用醋化醋杆菌,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过程。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为了实现基因工程的目标,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它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DNA的形成,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也称(宿主)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详解】(一)(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可将葡萄糖氧化成乙醇。乙醇对酵母菌的生长不利,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就会死亡。醋杆菌是好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氧化成醋酸。液体培养可扩增菌种,常用摇床振荡提高溶氧量以及菌和营养物质的接触。(2)用葡萄汁制葡萄酒:发酵瓶装量不能超过2/3,否则溢出易染菌。酵母菌的需氧呼吸(或有氧呼吸)会消耗瓶内的O2,而CO2易溶于水,因此发酵瓶出现负压。使发酵尽快发生,必须增加菌种的量,使酵母菌快速进行厌氧呼吸。(二)(1)AluI会破坏目的基因,使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ma和Pst)可防止质粒自连,且能保证目的基因接入方向唯一。重组DNA分子中的标记基因为ampr,再与经过CaCl2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的无ampr和tet的农杆菌液混合,使重组DNA进入农杆菌。(2)将含有导入了目的基因的玫瑰细胞的试管放在摇床上,这种培养称为液体悬浮培养。(3)从细胞和基因的角度,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再通过将这些转基因细胞进行培养,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新植株的技术就是植物细胞工程技术。(4)生态旅游工程生态(旅游)工程是指不消耗、不破坏当地自然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尽量生态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可以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发展生态旅游工程,可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旅游区种植抗虫玫瑰,可有效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点睛】熟悉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基因工程的原理及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无机盐维生素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可以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①同一稀释度下涂布三个平板,取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②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排除杂菌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稀释倍数和涂布平板时所取的稀释液体积【解析】

1、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另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氧气的要求。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培养基指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一般培养基中均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在培养乳酸杆菌时还需要额外添加维生素。(2)平板划线无法得知稀释倍数,因此不能用于活菌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活菌计数的原理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可以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3)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因此需要的改进措施有:①同一种稀释度下涂布三个平板,取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②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排除杂菌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4)菌落的特征包含菌落的大小、性状、颜色和隆起程度。洗手前手部单位面积的细菌数量=(平板上的菌落数÷涂布时取样的体积×稀释倍数×10ml)÷取样的面积,因此,除图中所给信息外,还需要知道稀释倍数和涂布平板时所取的稀释液体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培养过程的理解与运用。11、增大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化学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解析】

理清种群密度的调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等相关知识,据此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根据调查对象的植株大小选择恰当的样方面积,一般样方面积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因此相对于灌木植物,调查马尾松的种群密度时应适当增大取样面积。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马尾松受害后能产生影响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一类化学物质,分泌的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作用。(3)当马尾松的受害程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