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节选)》原文鉴赏_第1页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节选)》原文鉴赏_第2页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节选)》原文鉴赏_第3页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节选)》原文鉴赏_第4页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节选)》原文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节选)》原文鉴赏《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节选)》原文鉴赏

楚王谓田鸠曰①:“墨子者,显学也②。其身体则可③,其言多而不辩④,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⑤,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⑥。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⑦,薰以桂椒⑧,缀以珠玉⑨,饰以玫瑰⑩,辑以翡翠(1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12)。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13),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14),以文害用。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解释】①田鸠:齐国人,属于墨家学派。②显学:声名显赫的学者。③身体:亲自实践。④辩:指动听。⑤秦伯:秦君初封为伯爵,故称秦伯。公子,诸侯的儿子,除太子外,都称公子。⑥从:跟从。文,指纹衣,华服。媵(ying映),陪嫁的妾。⑦木兰:皮有芳香的树,纹细质坚。椟,小木匣子。乾道本“椟”作“柜”,探下文改。一说柜,匣子。⑧薰以桂椒: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各本作‘薰桂椒之椟’,今据《艺文类聚》84,《御览》713,又3828,《初学说》27引改。”桂椒,肉桂、花椒,都是香料。⑨缀:连结,指镶嵌。⑩玫瑰:红色的玉。(11)辑:同“缉”,衣服的滚边,此指镶边。翡翠,绿色的玉。(12)鬻(yu音育):卖。(13)辩:治理,指修饰。(14)怀:指眷恋,流连,直,通“值”,价值。

【今译】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他身体力行起来还是可以的,他讲的话多,但不动听,这是为什么呢?”田鸠说:“从前秦伯将他的女儿嫁给晋国公子,叫晋国为他女儿准备好装饰,跟从的穿着华丽的陪嫁女子有七十人。到了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妾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这可以说是善于嫁妾,不能说是善于嫁女。楚国有个人在郑国卖他的宝珠,做了个木兰匣子,用肉桂花椒熏上香气,嵌上珠玉,装饰上红色的玫瑰玉,用绿色的翡翠玉镶边。郑国人买去他的匣子而把珠子还给他。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而不能说是善于卖宝珠。当代的言论,都说些动听漂亮的话,君主看到它们的文采却忘掉它们的用处。墨子的学说,传述先王的理论,论说圣人的言论,以此向人们宣讲演说。如果修饰它的文辞,那就怕人们流连它的文采而忘了它的实用价值,这是因为文辞而损害了实用。这种情况和楚人卖珠、秦伯嫁女是同一类的事,所以墨子讲的话多而不动听。”

【集评】明·门无子《韩非子集评》:“嫁女喻美其文而遗其质。”

又:“鬻珠喻亦美其文而遗其质也。”

明·孙月峰:“作偶事觉浓。”(按,偶事指嫁女、鬻珠。(见明·门无子《韩非子集评》。)

明·王维桢:“嫁女、卖珠二喻,美其文而迂其质,是借客形主之法。”(见《韩非子品汇释评》)

日人·藤泽南岳《评释韩非子全书》:“二‘此可谓’云云,句以整取饰。”

又:“作偶笔觉浓。”

【总案】秦伯嫁女隆重排场,陪妾成队,华服照人。徒然炫耀派头,却冷落了其女;楚人为了脱手珠玉,煞费心思地装满匣子,顾客却淡漠了躺在里面的珠玉而被五光十色的匣子所吸引。这无疑是一种绝妙的讽刺。在韩非的眼中,那些专事“辩说文辞”的谈手,正是沿街叫喊的“善卖椟”者。

燕王好微巧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②。”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③。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④,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⑤,视之晏阴之间⑥,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⑦:“臣,削者也⑧。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⑨。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⑩,难以治棘刺之端(11)。王试观客之削(12),能与不能可知也。”燕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13)?”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14)”因逃。

【解释】①微巧:小巧玲珑的玩物。②棘:酸枣。③五乘(sheng音盛)之奉:用五乘之地的收入标准作俸禄。乘,计地单位,古井田制九夫为井,十六井为丘,四丘为乘。奉,通“俸”。④宫:指后宫。⑤霁:雨止。⑥晏:阳,指晴。⑦冶者:冶炼工人。⑧削者:制削刀的人。⑨大于削:比削刀大。⑩不容:容纳不下。削锋,刀锋。(11)治:指刻削。(12)削:指削刀。(13)理:治,指刻削。(14)之舍:到住所。

【今译】燕王喜好小巧玲珑的玩艺儿。卫国有个人说:“我能在酸枣的刺尖上刻一只母猴。”燕王很喜欢,用五乘之地的收入标准作俸禄供养他。王说:“我想试看一下你在枣刺上刻的母猴。”卫人说:“君主要想看它,必须半年不到后宫住宿,不喝酒吃肉。在雨过日出,乍晴乍阴的时候观看,枣刺尖上刻的母猴才可以看见。”燕王因此供养这个卫人,但不能看到他刻的母猴。郑国有个台下地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制作削刀的工匠。凡是细小的东西必须用削刀来刻削,而所刻削的东西必须比削刀要大。现在枣刺的刺尖根本容纳不下削刀的刀锋,很难在枣刺尖上雕刻。大王试看一下他的削刀,能不能雕刻就可以知道了。”王说:“好主意。”就对卫人说:“你刻枣刺上的母猴,用什么来雕刻?”卫人说:“用削刀。”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削刀。”卫人说:“请让我到到住所去取削刀。”便乘机逃走了。

【集评】明·门无子《韩非子集评》:“棘刺刻削喻学者辩虽微妙无实用。”

明·孙月峰:“有味有态”。(按,指“半岁不入宫”数句。见明·门无子《韩非子集评》。)

日人·藤泽南岳《评释韩非子全书》:“结尾绝妙。”

【总案】看枣刺尖需得细看,还要在上面刻母猴,这个卫人之所以说得言之凿凿,就在于“棘刺之猴”谁也无法看见,再附加上“半岁不入宫”等任何国君都难做到的条件,这样丰厚的“五乘之奉”就可长期享用。聪明的铁匠不看他玄妙的母猴,倒要看看他那能看得见,“削刀”,他就不得不逃之夭夭。寓言的构思和结构与“滥竽充数”相类,滑稽而富有机趣,“削”字动词和名词的双重作用的变换和重复出现,与“人主欲观之”一节“有味有态”对话描写,增加了文字的活泼风趣。

郑人有相与争年者①,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②。”讼此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解释】①争年:争论年龄大小。

【今译】郑国有相互争论年龄大小的两个人。一人说:“我和尧同岁。”另一人说:“我和黄帝的老兄同岁。”两人一直争论不休,只好以最后停止争辩的人为胜利者了。

【集评】宋·楼昉:“此段无一字浮文。”(指“道先王仁义”数句。(见《韩非子品节释评》)

日人·蒲坂园《定本韩非子纂闻》:谓“后息为胜”句:“气衰而先息者为负,声厉而后止者为胜。”

日人·藤泽南岳《评释韩非子全书》:“世以后息胜者,滔滔哉。而不自知,可悲可悯。”

【总案】象观看了一场争说大话、交口相非的相声,叫人要忍俊不禁,甚或要捧腹大笑。“与尧同年”等于说是三千岁老人,在“争年”竞赛中可算是遥遥领先;后者则抬出比尧还早很多年的黄帝,还加了块法码:与黄帝的老兄是同龄人,真是凌凌乎其上。“以后息者为胜”的结语,不仅说明了“气衰而先息者为负,声厉而后止者为胜”的比赛结局,而且为这场吹牛较量横添了不少幽默:郑人在年龄上争“先”,而获胜者却在息止为“后”上显示本领,风趣语依然有批判锋芒,显示了善于展示个性的才华。

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①,然至日晚必归饷者②,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③,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不可以为治也。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④;不慕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⑤,治未毕也⑥。

【解释】①胾(zi音自):大块肉。②饷:吃饭。③悫(que音确):真实。④三晋韩、赵、魏三国。三家分晋建国:故称“三晋”。⑤帝:称帝,指兼并诸侯国而统一天下。⑥毕:完毕,完善。

【今译】小孩子相互玩耍,用尘土作饭,用稀泥作汤,用木块作肉,但是到了天黑仍旧要回家吃饭,因为土饭和泥汤可以戏玩而不可以吃。称道上古的传说和颂扬的事,动听而不真实,称道先王仁义的学说但不能使国家走上正路的,这也是只可以当作游戏而不可以用来治国。企慕仁义而致弱乱的是三晋;不希慕仁义而把国家治理得强盛的是秦国,而秦国未称帝的原因,是因为治理还不完善。

【集评】明·孙月峰:“事不奇以转意妙。”(见明·门无子《韩非子集评》)

【总案】婴儿戏嬉,本来无关于政治哲学家的宏旨。细微至甚的不屑儿事,一摄入韩非锐达明快的笔端,立即闪灼耀眼的光彩,体现高度的理性认识事物水平和充斥才智的论辩精神。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①,夜书②,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过而书“举烛”③。举独,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独者,尚明也;尚明也者④,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⑤,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⑥。

【解释】①郢(ying影):楚国都城,位于今湖北江陵市北。遗(wei位),送,给。相国,宰相。书,信。②书:写信。③云:说。一说云是“因”的坏误。过,错。书,写。云而过书,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作“而误书”。④尚明:崇尚光明。⑤白,告诉。⑥顾广圻《韩非子识误》说:道藏本无“举”字。

【今译】郢城有个人要给燕国的相国一封信,夜晚写信,光线不够明亮,便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说着就把“举烛”误写在信上。举烛,并不是信上要写的意思。燕国的相国接到信后却解释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所谓崇尚光明,就是选拔贤能而予以任用。”燕国的相国把这些看法奏明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得到治理,在治国上虽然得到治理,但这并不是信的本意。当代选拔学者多象这一类。

【集评】日人·藤泽南岳《评释韩非子全书》:“拘儒曲学者顶门一针。”

【总案】这则寓言的文字比较温和,但嘲笑的用意仍然明显:那些信而好古,穿凿附会的学者,根据先王的零言碎语,抓住一点,妄作无限引伸,来宣扬自己主张。这个燕相国在别人的笔误中望文生义,居然“国以治”,现实中这样的碰巧就不多了,相反铸成大错的倒很常见。围绕表达重心,运用重复的手法,往复渲染,韩非在这方面是个高手,往往愈是重复,所写的事理就愈显明。一小节文字“举烛”四见,各自的意思互不相同,随波荡漾,旖旎有味。

郑人有且置履者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之③。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④。”反归取之。及反,市罢⑤,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解释】①且:将。置,购置,履,鞋。②度:量。置,放置。坐,同“座”。③至:及,等到,之,往。操,持,携带。④度,尺码。⑤市罢,集市散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