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竹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_第1页
四川省绵竹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_第2页
四川省绵竹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_第3页
四川省绵竹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_第4页
四川省绵竹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绵竹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九年级学业水平监测考试化学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10页。同学们答题时,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2.全卷闭卷考试,共100分。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Ca-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发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助推器分离 B.火箭点火发射C.整流罩脱落 D.推进舱帆板展开【答案】B【解析】【详解】A.助推器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火箭点火发射,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整流罩脱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推进舱帆板展开,是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认,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振荡试管 B.稀释浓硫酸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答案】D【解析】【详解】A、振荡试管时,振荡的正确方法是用手腕的力左右摆动。故A选项操作错误;B、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故B选项操作错误;C、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已经超过试管体积的,故C选项操作错误;D、给量筒内的液体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选项操作正确。故选D。3.小刚收到一个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玩具,他认为其制作材料可能是羊毛绒,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交流讨论【答案】A【解析】【详解】小刚认为吉祥物制作材料可能是羊毛绒,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假设。故选:A。4.下列有关事实中,用“微粒观”解释错误的是A.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断运动B.氢气和液氢可做燃料—同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C.水烧开以后易把壶盖冲起—水分子体积变大D.夏天晒衣服干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更快【答案】C【解析】【详解】A、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A不符合题意;B、液氢是氢气的液态,所以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分子体积不变,故C符合题意;D、夏天晒衣服干的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更快的缘故,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B.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C.将20%的氢氧化钠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D.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以去除衣物或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和汽油除油污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A、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说法正确;C、溶液具有均一性,将2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说法正确;D、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随水流走,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原理;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两种除油污原理不同,说法正确。故选A。6.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更剧烈,则纯氧比空气中的氧气更活泼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原子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则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都相似【答案】C【解析】【详解】A、带电荷的粒子不都是离子,如电子也是带电的粒子,故A不符合题意;B、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更剧烈,因为在纯氧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原子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则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为2,氦原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镁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化学性质不相似,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11月18日,专注于碳簇化学研究、通过化学技术得到、、等新型富勒烯的闽西籍科学家谢素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A.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相对分子质量都相等C.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D.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详解】A、C50、C68、C66都是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都是0,故选项说法正确;B、C5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0=60,C68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8=816,C6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6=792,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C50、C68、C66都是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D、碳单质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A检验氯化钠溶液是否饱和不改变温度下,加入少量的氯化钠,看是否溶解B将硬水转化成软水过滤C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D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加水,搅拌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不改变温度下,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如果氯化钠溶解,说明是不饱和溶液,如果氯化钠不溶解,说明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B、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将硬水软化,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D、加水,搅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故选B。9.以下有关燃烧和灭火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釜底抽薪”灭火是因为清除了可燃物B.“火上浇油”增加了更多的可燃物C.“煽风点火”增加了更多的氧气D.“水火不容”,水能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详解】A、“釜底抽薪”灭火是因为清除了可燃物,正确;B、油是可燃物,“火上浇油”增加了更多的可燃物,正确;C、“煽风点火”增加了更多的氧气,促进燃烧,正确;D、“水火不容”,水能灭火是降低了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故选D。10.硝酸铵是一种烈性炸药,当温度达到400℃以上时,硝酸铵即可发生爆炸,化学方程式是:,其中X的化学式是A.NO2 B.O2 C.N2O D.N2O4【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没有改变;反应前有8个氮原子、16个氢原子和1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6个氮原子、16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故2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O2。故选A。11.“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A不符合题意;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B符合题意;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可以缓解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C不符合题意;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有利于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A.H2SO4、Na2O、NaCl、NaOH B.CuSO4、HNO3、KOH、O2C.HCl、Ba(OH)2、KCl、CaO D.H2O、HNO3、KNO3、KOH【答案】C【解析】【详解】A、H2SO4属于酸、Na2O属于氧化物、NaCl属于盐、NaOH属于碱,选项错误;B、CuSO4属于盐、HNO3属于酸、KOH属于碱、O2属于单质,选项错误;C、HCl属于酸、Ba(OH)2属于碱、KCl属于盐、CaO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D、H2O属于氧化物、HNO3属于酸、KNO3属于盐、KOH属于碱,选项错误;故选:C。13.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C.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D.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详解】A、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28):32=7:4,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保持不变,反应前分子的个数是3个,反应后分子的个数是2个,分子的个数改变,错误;C、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等号的上下方是反应条件,该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D、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等号的上下方是反应条件,该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故选D。14.2022年5月10日1时56分,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火箭的制造中使用了钛和钛合金,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x为2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1个核外有20个电子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67g【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22=2+8+10+x,解得x=2,故A说法正确;B、钛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B说法正确;C、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钛离子,故1个Ti2+核外有22-2=20个电子,故C说法正确;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67,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D说法错误;故选D。15.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C.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D.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答案】B【解析】【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钙含氧元素,但是由Ca、C、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符合题意;C、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铁由铁原子组成,不符合题意;D、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氧气,但是高锰酸钾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16.“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下列对于碳、氧循环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质量不变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A、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选项说法正确;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故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质量不变,选项说法正确;C、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氧原子总数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7.盛浓硫酸与浓盐酸的试剂瓶,敞口放量一段时间后,关于这两瓶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都变小 B.质量都变大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答案】C【解析】【详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质量变大;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变小,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故B错误;C、浓硫酸吸水后,溶剂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挥发后,溶质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正确;D、根据上述分析,故D错误。故选C。18.为了建设美好乡村,科学家们收集些废弃物,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可以节约能源、改善和保护环境。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A.该反应生成了两种氧化物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C.参与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1:1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O2=CO2+H2O【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氧气是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故B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1:2或2:1,故C错误;D、方程式未标反应条件,未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错误。故选A。19.戊二醛(C5H8O2)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B.一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C.50g戊二醛中碳元素的质量是30gD.戊二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答案】C【解析】【详解】A、戊二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含有分子,错误;C、50g戊二醛中碳元素的质量是50g×=30g,正确;D、戊二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故选C。20.如图a、c为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处先变红,a、c处后变红B.a处先变红,b处不变红C.此实验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D.根据塑料瓶内现象与烧杯内现象都能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答案】D【解析】【详解】A、a、c为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缓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所以b处不变红,c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处先变红,b处不变红,说法错误;C、开始a、c现象可知: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b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a、c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此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说法错误;D、根据塑料瓶内现象:c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与烧杯内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都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说法正确;答案:D。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的氧气,含量很高,是纯净物C.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答案】C【解析】【详解】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占21%,说法错误;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的氧气,含量很高,但仍含有多种杂质气体,不是纯净物,说法错误;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说法错误。故选C。22.在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0.4g B.丙一定是单质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前后的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4:1【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则:7.6g+2g+0.2g=3.2g+x+5.8g+0.4g,解得x=0.4g,该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前后,甲、乙质量减小,丙、丁质量增加,该反应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则不能确定丙为单质还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前面分析可知,甲和乙是反应物,该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的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2g-0.4g):0.4g=4:1,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D.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而生成氧气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符合题意;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可以知道,在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而不是质量,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水的质量增加,直到过氧化氢反应完全;所以图像的起点不能从0开始,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24.4.6g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后生成8.8gCO2和5.4gH2O。则对该物质及其反应的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C.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D.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2g【答案】B【解析】【详解】A、8.8gCO2中C的质量为,H2O中H的质量为,2.4g+0.6g=3g<4.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C、H的质量为2.4g:0.6g=4:1,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物质的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消耗氧气的质量=8.8g+5.4g-4.6g=9.6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5.已知:过氧化钙(CaO2)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现取用28.8g过氧化钙加热一段时间使其分解(该温度下,CaO不分解),测得所得固体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A.1.6g B.3.2g C.6.4g D.12.8g【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过氧化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依据固体质量的减少就是氧气的质量,依据钙元素守恒进行计算。【详解】设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x=3.2g故选B。二、填空与简答26.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MgCO3),工业上以菱镁矿石为原料生产金属镁的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镁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2)H2进入合成室后,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3)菱镁矿石在进入过滤室之前,需要粉碎,其目的是______。(4)上述过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答案】26.+427.化合反应28.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9.氯气##Cl2【解析】【小问1详解】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碳酸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可得x=+4,故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小问2详解】合成室中的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小问3详解】将菱镁矿粉碎后,可以增大和盐酸的接触面积,使得反应更加快速,故填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小问4详解】该流程中,需要用盐酸来溶解碳酸镁,盐酸用氢气和氯气化合制得,而电解氯化镁的过程中又可以产生氯气,所以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氯气。27.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1)图中M应为______类物质。(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的金属是______。(3)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答案】27.盐28.铁##Fe29.【解析】【小问1详解】盐酸除了能够与图示四种物质发生反应外,还能够与盐发生反应,例如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氧化碳和水,故M为盐;【小问2详解】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的金属是铁;【小问3详解】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盐酸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因此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8.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2)空气中做保护气且含量较多的气体______;(3)三个铵根离子______;(4)标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5)保持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6)两个氢原子______;(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8)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9)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料是丁烷(C4H10),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10)用氢氧化铝中和人体过多胃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28.O29.N230.31.32.P2O533.2H34.Al2O335.36.37.【解析】【小问1详解】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元素,氧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为O。【小问2详解】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稳定,能做保护气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氮气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为N2。【小问3详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铵根离子表示为。【小问4详解】氧化铜中氧元素元素呈-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就是在氧化铜化学式中铜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2,表示为。【小问5详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五氧化二磷由分子构成,因此保持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五氧化二磷分子,化学式可以表示分子,五氧化二磷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为P2O5。【小问6详解】分子原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个数,一个氢原子表示为:H,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小问7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小问8详解】铁是一种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小问9详解】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料是丁烷(C4H10),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小问10详解】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用氢氧化铝中和人体过多胃酸的化学方程式:29.现有A、B、C、D、E、F、G、H、I九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都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为气体单质,E为黑色固体,F、I是常见的无色气体且具有相同组成元素,G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化学方程式式为______。(2)反应⑤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3)F和I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写出I→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写出物质I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答案】29.30.①.②.化合31.32.灭火【解析】【分析】A、B、C、D、E、F、G、H、I九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都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为气体单质,E为黑色固体,F、I是常见的无色气体且具有相同组成元素,G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碳酸钙,碳酸钙和气体I可以相互转化,所以I是二氧化碳,F是一氧化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水分解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D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氧气和E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所以H是碳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小问1详解】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反应⑤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方程式为;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小问3详解】F是一氧化碳,I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物质I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是灭火。【点睛】三、实验探究题30.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某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考查抽到实验题目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图1中的①,该图还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______。请写出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图1中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_。(4)Ⅰ、图1中的⑤中,若x为澄清石灰水,则⑤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Ⅱ、若x是水,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如果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x可能是______。A.NaCl溶液B.CaCl2溶液C.浓硫酸D.稀盐酸(5)图2中A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A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B),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a点的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B.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C.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D.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答案】30.长颈漏斗31.①.棉花②.32.②④##④②33.①.②.C34.①.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ACD【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小问2详解】高锰酸钾制氧气,应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选择图1中的①,为了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选用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在图1中选择装置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图1中选择装置④,故制取二氧化碳从图1中选择的制取装置是②④;【小问4详解】Ⅰ、若x为澄清石灰水,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Ⅱ、二氧化碳和水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