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PAGEPAGE2目 次总则 1术语 2基本规定 3总体设计 4一般规定 4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4横断面设计 5平面设计 5纵断面设计 6线形组合设计 7交叉设计 7接驳设计 8路基路面 9一般规定 9路基 9路面类型与材料 9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0路面铺装设计 10配套设施设计 11一般规定 11交通标志和标线 11照明系统设计 15风雨连廊 16分隔设施 16停车设施设计 17休憩点设置 18其他配套设施设计 18景观绿化设计 19一般规定 19景观设计 19绿化设计 19排水设计 20一般规定 20排水设施 20本标准用词说明 22引用规范及标准 23参考资料及文献 24ContentsGeneralProvisions 12BasicRequirements 3GeneralDesign 4GeneralRequirements 4CapacityandLevelofService 4CrossSection 5HorizontalAlignment 5Alignment 6CombinationofRoadAlignment 7IntersectionDesign 7FeederServiceDesign 8SubgradeandPavementDesign 9GeneralRequirements 9Subgrade 9PavementandMaterial 9CombinationofPavementStructure 10RoadPavementDesign 10AncillaryFacilitiesDesign 11GeneralRequirements 11TrafficSignsandMarkings 11LightingSystemDesign 15Corridor 16PartitonFacility 16ParkingFacilityDesign 17RestingPlaceSetting 18OtherAncillaryFacilityDesign 18andLandscape 19GeneralRequirements 19LandscapeDesign 19Design 19DrainageDesign 20GeneralRequirements 20DrainageFacility 20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22ListofQuotedStandards 23ReferenceMaterialsandLiterature 24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25PAGEPAGE10总 则10.1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自行车专用道设计。10.3 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低碳环保和经济美观的原则。04 自行车专用道设计除符合此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 语01 自行车专用道bicyclelane指具有独立路权,仅供自行车行驶的专用道路。20.2 designspeed自行车专用道几何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骑行速度。20.3 骑行速度ridingspeed骑手骑行过程中所采用的速度。20.4 tidallane1.25m。20.5 mainchannel主通道主要承担骑行单元内或相邻骑行单元间居住区与商业办公区之间的高频率短距离出行,是构成自行车交通网络的主骨架。20.6 channel07 leisurechannel01 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应符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30.2 自行车专用道根据功能分类,可分为主通道、连通道和休闲道。303 3.0.3的规定:表3.0.3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速度自行车专用道功能主通道连通道休闲道设计速度(km/h)252020151530.4 3.0.4的规定:表3.0.4自行车设计车辆及其外轮廓尺寸参数车辆类型总长(m)总宽(m)总高(m)自行车1.930.62.2530.5自行车专用道建筑限界几何形状应为自行车专用道上净高线和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的空间限界(图3.0.5,专用道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自行车专用道的最小净Hz2.5m。当有施工、养护等车辆通行时,净高应满足其通行要求。图3.0.5自行车专用道建筑限界(单位:m)30.6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结构应按轻交通荷载确定。30.7 08 CJJ11的有关规定。1 一般规定41.1 41.2 自行车专用道路线线位应符合《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等有关规划要求。41.3 41.4 自行车专用道的车道数规模应根据交通量预测、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确定。41.5 41.6 41.7 自行车专用道设计应避免与无障碍设施的冲突。42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42.1 1600(辆/小时)~1800(辆/小时。42.2 4.2.2的规定。表4.2.2自行车专用道服务水平标准服务水平指标一级二级三级骑行速度(km/h)25~2020~1515~10车头间距(m)9~77~55~3交通量负荷系数0.4~0.550.55~0.70.7~0.8542.3 4.2.3的规定。表4.2.3自行车专用道功能与服务水平匹配表功能分类主通道连通道休闲道服务水平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43 横断面设计43.1 43.2 43.3 自行车专用道宜按双向行驶设计,可在中间设置潮汐车道。43.4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为自行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之和。35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3.5m2.5m;4.5m。43.6 1.0%~2.0%。37 自行车专用道宜设置保护性路肩。路肩应符合下列规定:路肩宽度应满足设置护栏、地上杆柱、交通标志基础的要求;0.5m;3.0%。44 平面设计44.1 44.2 44.3 当有驻足需求时,宜结合周围环境在自行车专用道附近设置休憩点或观景平台。44.4 200m~600m。45 4.4.5-1的规定;表4.4.5-1自行车专用道圆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一般最小半径(m)极限最小半径(m)151572020132530204.4.5-2规定。表4.4.5-2超高与圆曲线最小半径(m)超高2%3%4%设计速度(Km/h)15987201514132523212044.6 4.4.6的规定。由于地形及其他原因导致视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骑行安全。表4.4.6自行车专用道最小停车视距设计速度(km/h)最小停车视距(m)15152020252545 纵断面设计45.1 自行车专用道的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控制高程。52 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0.3%0.2%;3.5%;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大于或等于2.5%4.5.2的规定;表4.5.2自行车专用道最大坡长纵坡(%)最大坡长(m)3.51503.02002.530065m。4.5.3 2.5%且连续上坡或连续下坡时,应在限制坡长之间设置2.5%,坡长不应小于最小纵坡坡长。45.4 150m。46 线形组合设计46.1 自行车专用道线形应协调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者间的组合,合理采用技术指标,并应适合地形、地物和周边环境,满足骑行安全及排水畅通等要求。62 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对应,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平曲线长度宜大于竖曲线长度;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或反向平曲线;长的平曲线内不宜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短的平曲线不宜与短的竖曲线组合;4.6.3 i2.5%时,与长纵下坡相连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4.6.3的规定。表4.6.3与长纵下坡相连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平均纵坡度(%)2.5≤i<3i≥3坡长与坡度之积的和—<500≥500一般最小圆曲线半径(m)303060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505020047 交叉设计71 自行车专用道的交叉形式应结合使用需求及现场条件设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自行车专用道与高速公路、快速路相交时应采用上跨或下穿的立体交叉形式;自行车专用道与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慢行专用道等相交时宜采用平面交叉形式,并宜根据交通流量采用信号灯控制。47.2 自行车专用道与其他自行车道的衔接应结合交通量进行设计。衔接部平面应按图4.7.2设计,具体参数应符合表4.7.2的规定。4.7.2平面衔接示意图4.7.2平面衔接参数表衔接部连接段展宽段宽度展宽段渐变段B1L1B2L2L3最小尺寸(m)2.54210满足最小停车视距的要求48 接驳设计48.1 82 自行车停放设施应综合考虑公交接驳规划、周边用地、换乘需求量等条件进行设置。其规模应根据所服务的公共建筑性质、高峰日平均吸引车次总量、平均停放时间、场地有效周转次数及自行车停放不均匀性等因素确定;自行车停放设施应根据服务对象位置就近布设,宜布设在自行车专用道出入口附近。1 一般规定51.1 自行车专用道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自行车专用道的类型和等级,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及路用材料等条件进行设计。设计时应选用节能减排的路面形式,并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的路基路面结构。51.2 51.3 51.4 10年;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20年。51.5 BPN60。5.2 路 基52.1 自行车专用道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不宜高填、深挖。52.2 52.3 自行车专用道路基应遵循节约、环保的原则,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可再生材料。52.4 52.5 53 路面类型与材料53.1 53.2 53.3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应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53.4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材料宜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合理选用。54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54.1 54.2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结构可由面层、基层(含底基层、垫层等组成。54.3 54.4 55 路面铺装设计55.1 55.2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铺装材料的选用宜以安全、经济、环保为原则。55.3 54 1 一般规定61.1 配套设施设计应与自行车专用道功能定位相匹配,并应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61.2 配套设施布局应统筹规划、协调布置,并应设置合理间距避免相互干扰。613 配套设施不得侵入自行车专用道建筑限界范围内。61.4 服务性配套设施应方便使用与操作,方便道路使用者获得相应服务。62 交通标志和标线62.1 自行车专用道应设置标志标线,其位置、形状、内容等方面应保持系统性、连续性、GB5768GB5103822 自行车专用道交通标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30m处设置;6.2.2的规定;表6.2.2常用的自行车专用道交通标志版面颜色及图形序号类型名称版面颜色及图形示例含义和设置1指示标志自行车行驶表示该道路仅供自行车行驶,在自行车专用道起点及各交叉口入口前适当位置应设置自行车行驶标志2警告标志注意陡坡2.5%/续表6.2.23易滑设在易滑路段前方,提醒骑行人员注意安全,减速慢行4路面积水设在路面积水路段,提醒骑行人员注意安全,减速慢行5注意潮汐车道应设在潮汐车道路段起点处6限制速度自行车专用道入口处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7自行车专用道结束在自行车专用道结束处,宜设置专用路结束标志8指路标志地点距离标志应设在通往城市重要地区、旅游景点、重要交通枢纽等上游路段9出口、入口标志自行车专用道由城市道路衔接段进出应在专用道出口处或衔接段入口处设置出口、入口标志10辅助标志驻足区足区标志自行车专用道标志支撑结构宜采用多功能智慧杆,与自行车专用道中其他服务功能(照明、基站、气候信息监测、前方路况信息等)配套使用。62.3 6.2.3的规定。表6.2.3常用的自行车专用道交通标线图例及含义序号名称图例(除表明单位外,缺省单位为cm)含义和设置1自行车道图案表示该车道为自行车道,线宽5cm,图形尺寸可结合车道宽度进行同比例缩放,自行车道每隔不大于200m标绘一组,使用位置应符合GB5768.7规定2自行车行驶方向箭头应与自行车道图案共同使用,指示自行车行驶方向3可跨越对向自行车道分界线使用条件应符合GB5768.76.1.6规定;设计速度≤20km/h8cm4不可跨越对向自行车道分界线使用条件应符合GB5768.76.1.5规定;设计速度≤20km/h8cm5可跨越同向自行车道分界线允许自行车短时越线行驶;设计速度≤20km/h,线宽可选用8cm6不可跨越同向自行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线禁止自行车变换车道;设计速度≤20km/h,线宽可选用8cm7自行车道潮汐车道线自行车道行驶方向可随交通管理需要进行变换续表6.2.38减速让行线自行车专用道与道路相交时,可享有优先权,机动车在交叉口应减速让交叉道路自行车先行9终点自行车道在地面穿越道路主要交叉口、次干路及以上等级城市道路机动车道、铁路轨道前或其他不能满足安全通行条“终点63 照明系统设计31 自行车专用道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自行车专用道位于城市道路衔接段的,宜利用现有道路照明灯具来提供所需照度;CJJ45的有关规6.3.1的规定。表6.3.1自行车专用道照明指标道路类型(自行车车流量)路面平均照度Eh,av(lx)维持值路面最小照度Eh,min(lx)维持值最小垂直照度Ev,min(lx)维持值Q>200010231000≦Q≦20007.51.52.5Q<1000511.5注:最小垂直照度的计算点或测量点均位于道路中心线上距路面1.5m高度处。最小垂直照度需计算或测量通过该点垂直于路轴的平面上两个方向上的最小照度。32 自行车专用道路灯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4,4.515°;0.74m~4.5m3.5m;45-20155.2节的有关要求。33 自行车专用道光源与灯具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路灯设计应遵循节能环保、美观的原则;25%,1部分:一般要求GB7000.12-3GB7000.203的有关规定;LED灯具或太阳能灯具;选用LEDLEDGB/T31832和现行地方标准《LED道路照明工程技术规范》SJG22的有关要求;采用多杆合一的应设有智慧照明系统。对于交通信号、监控设施、景观照明等用电,应分别设置计量装置及专用出线回路,杆体内应分仓设计、分开走线。多杆合一管线布置应满足现行地方标准《多功能杆智能系统技术与工程建设规范》DB4403/T30的有关要求。63.4自行车专用道照明供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6.1LEDLED道路照明工程技术规范》SJG22-20114.1节供配电系统的有关规定。35自行车专用道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有条件时应设遥控为主工作方式,遥控系统应满足现行地方标准《LED道路照明工程技术规范》SJG22-20114.3.2条的要求。64 风雨连廊41连续式风雨连廊宜设置在存在坠落物或对防雨防晒具有特殊要求的路段。64.22.5m~3m,净宽宜根据交通流预测进行确定。无交通流预测数据时,接驳式风雨连廊净宽可与自行车专用道通行限界同宽。在交叉口设置驳式风雨连廊时宜覆盖交叉口自行车专用道停车线候车区,候车区规模应通过自行车交通量计算确定。64365 分隔设施51 自行车专用道分隔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设施,其余出入口可选用弹性柱,车止石等作为阻车设施;1.5m、长大下坡、视距不良以及1.4m;15m;自行车专用道平面或纵断面指标受地形限制难以满足标准要求的路段应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加强自行车路径引导;10cm。实施条件困难时,自行车专用道与7.5cm;1.2m~1.5m。交叉口内部宜设置独立的二次过街设施;若存在行人二次过街时,宜与行人安全岛共同设置。其他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设GB5768.76.2节及深圳其他现行有关标准规定;1m~1.5m,0.5m。临时驻足区应同时设置临时驻足区标志;分隔设施应采用坚固、美观、环保、宜安装以及便于运营维护的材料。66 停车设施设计66.1 (路侧带69的有关规定。66.2 2m0.6m~0.8m。63 停车架设施必须能安全且方便提供车轮与车身上锁,且不应损坏车辆结构;1.2m1m;0.6m。66.4 对于深圳市重点片区和高密度开发区域,宜采用与周边地块复合的形式,设置地上、地下、半地下自行车停车库。67 休憩点设置67.1 6.7.1的规定。表6.7.1自行车专用道休憩点的配备功能分级休息区卫生设施维修充电设施售卖餐饮点停车设施医疗急救设施游客管理中心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备注:●:必须设置;▲:宜设置;○:不设置6.7.2 10min~15min骑行距离进行布设。三级、四级休憩点根据自行车专用道等级及周边用地情况进行配置,宜在自行车专用道出入口就近设置。68 其他配套设施设计81 自行车专用道应结合周边环境及特点,合理选择空间指示定位系统、骑行扶手设施、自主充气机维修系统、骑行牵引系统、喷雾降温设施、慢行智慧设施、监控设施等其他配套设施。1 一般规定71.1 71.2 自行车专用道绿化设计应满足自行车专用道的功能和服务需求。71.3 72 景观设计72.1 72.2 7.2.3 自行车专用道休闲道景观设计应结合骑行者的骑行路径以及驻足后的步行路径进行设计,休闲区域设计宜体现地域特色,增加景观小品设计。73 绿化设计731自行车专用道绿化带种植应遵循“”的原则。732本地植物指数指该区域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绿化带内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应全部原地保留,并妥善保护。7337347.3.5自行车专用道两侧的行道树设计应兼顾生态、景观、遮荫等需求,宜选择树形端正、枝叶茂密的树种。36高架自行车专用道以及专用道两侧的边坡应进行立面的绿化设计。1 一般规定81.1 81.2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排水应遵循可靠、快速排水的原则。8.1.3 排水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81.4 SJG6682 排水设施21 路基段自行车专用道排水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与城市道路合建的自行车专用道应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的雨水系统进行排水;50014的有关规定。22 桥式自行车专用道雨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桥式自行车专用道应采用由线性排水沟及雨水立管组成的收集排放系统;1%60mm2/m2;1%100mm2/m2;51min~3min。100mm;8.2.1的规定;表8.2.1雨水立管泄流量铸铁管塑料管钢管公称直径(mm)最大泄流量(L/s)公称外径×壁厚(mm)最大泄流量(L/s)公称外径×壁厚(mm)最大泄流量(L/s)续表8.2.110011.77110×3.215.98108×411.7712521.34125×3.722.41133×421.3415034.69160×4.743.34159×4.534.6920074.72200×5.978.53219×681.903%时,桥上可不设排水口,但应在桥头引道两侧设置排水口;3%。23 通道式自行车专用道雨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通道式自行车专用道应优先采用线性排水沟自流收集排放系统。当无法重力出流时,30年;通道内应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其出水口必须可靠;0.3%。24 自行车专用道上的排水结构物应兼具排水与装饰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市政管道检查井盖应采用下沉式铺装井盖。井盖填充物应与路面一致;雨水箅的格栅长边应与自行车行驶方向垂直。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条文说明SJG106-2022目 次1 总则 272术语 28基本规定 29总体设计 30一般规定 30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30横断面设计 31平面设计 31纵断面设计 32线形组合设计 324.8接驳设计 33路面设计 34路面类型与材料 34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34配套设施设计 366.2交通标志和标线 36风雨连廊 36分隔设施 36停车设施设计 36休憩点设置 37其他配套设施设计 38景观绿化设计 40一般规定 40排水设计 42一般规定 42总 则10203BIM术 语05 02 自行车专用道根据功能分类,可分为主通道、连通道和休闲道。图1自行车专用道功能分级示意图30.4 3.0.406 本条参照《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3.2.51 一般规定13自行车专用道选址应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和环境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密集区域,自行车专用道路线形设计应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避开周边建筑用地以及现有绿植种植位置,减少对现状建筑、绿植的破坏。林木密集区,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及边缘高度设计应保护树根,在不损坏现有树木根部的前提下修建自行车专用道。可结合树种的具体类型,确定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及边缘高度,或可通过路缘石过渡自行车专用道与地面间的高差。417的规定。42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4.2.1JJ37201(016年版的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当有机非分隔设施时,应取1600辆/小时~1800辆/1400辆/小时~1600辆/1600辆/小时~1800辆/小时。42.21。表1自行车专用道服务水平车流状况、使用条件及运行状态描述服务水平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车流状况基本自由骑行车流稳定运行非稳定流、运行受限适用条件与运行状态描述很少干扰,骑车者尚舒适,车速可以改变,但稍有约束,可以超车车流密集,干扰多,速度低4.2.3自行车专用道应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不同的设计服务水平。作为主通道的自行车专用道,需保证一定的骑行速度,宜采用较高的服务水平,即一级服务水平;作为连通道的自行车专用道,需保证骑行者正常的骑行速度,宜采用一、二级服务水平;作为休闲道的自行车专用道,主要以舒适为原则,宜采用二、三级服务水平。43 横断面设计43.40.25m。44 平面设计4.4.5(2525度)可能性较小,一般情况下,倾斜15度~2020度,通过公式(1)计算圆曲线最小半径。V2RR——圆曲线最小半径(m)V——设计速度(km/h)
(1)f——摩擦系数,摩擦系数大小取决于自行车的速度;道路表面类型、粗糙度、环境;轮胎类型与条件。i——横坡度,一般曲线处向内倾斜,向内倾斜为正,向外倾斜为负。横坡度取-2%计算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对应关系见表2。表2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摩擦系数及横坡度(-2%,向外倾斜)关系表摩擦系数设计速度(km/h)0.150.201513.6≈159.82024.217.5≈202537.927.3≈30横坡度取最大超高值为5%计算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对应关系见表3。表3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摩擦系数及横坡度(5%,向内倾斜)关系表摩擦系数设计速度(km/h)0.150.20158.97.1≈72015.712.6≈132524.619.7≈2045 纵断面设计45.2 100m3.5%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最小坡长的限制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的9s~15s的行程作为规定值。采用计算行车速度为25Km/h时取9s作为控制值。表49s~15s的最小坡长(m)时间(s)设计车速(Km/h)91012151025.0027.7833.3341.671537.5041.6750.0062.502050.0055.5666.6783.332562.5069.4483.33104.17注:考虑施工工艺、排水设施等最小纵坡不宜过短,本次采用计算行车速度25Km/h时9s行程作为控制值。46 线形组合设计46.3 平均纵坡为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高差与路段长度的比。坡度与坡长之积和为各变坡段坡度与坡长相乘之积相加。22036521503.51253.02%,4.6.360m。图2连续陡坡坡长与坡度关系接半径60m示意图3302.56×2153.51452.72%,4.6.32.5≤i<330m。图3 连续陡坡坡长与坡度关系接半径30m示意图48 接驳设计81andRide)提供良好条件。3 路面类型与材料53.3 42.5级。53.4 路面材料宜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合理选用。如高韧薄层沥青混凝土、发光沥青混凝土或发光水泥混凝土等。可添加路面覆盖材料耐久型液态路面标志涂料、热塑性塑料等,使路面具有反光、抗滑的效果,提高路面能见度。 图4发光路面示意图54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42 (含底基层(根据情况选定等组成;结构层厚度可参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轻交通荷载确定,水泥混凝土等级不应小于C305。表5路面结构参考表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级配碎石(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续表5彩色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透水水泥稳定碎石(透水混凝土)级配碎石基层桥式自行车专用道路面结构(路面颜色与相接自行车专用道路面颜色一致)2 交通标志和标线622外相关标准对自行车专用道标线尺寸基本为4英寸6英寸(10c15cm,因此本标准仅在20km/h8cm,供实际设计过程中进行参考。64 风雨连廊64365 分隔设施65.1分隔设施设置从深圳的实际地势特征来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完全有可能会存在局部突破规范要求的自行车道平纵线形,因此对于局部突破标准的区域,应当做好连续护栏,诱导标识(如诱导标,智慧道钉)等交通安全设施的连续布置,引导自行车骑行人员安全顺利的通行。从目前深圳的实际情况分析,自行车专用系统难以完全独立于现有道路系统,因此局部路段存在与正常道路衔接。为了确保自行车专用道的路权独立性,与正常道路衔接段不应采用人非共板设置,要通过与人行道隔离或高差实现。根据现有工程实践,现有道路人行道下10cm~15cm3英寸(7.5cm)的规定。66 停车设施设计63自行车路侧停车设施形式分为标线式、车架式。10m~20m1m~2m6cm,标线内漆划自行车图案,图案间5m~10m且居中设置。图5典型谢菲尔德自行车停车架样式(单位:mm)67 休憩点设置67.1 6实施。表6设施设备内容配备表设施名称包含内容休息区座椅,雨棚,停车位(可采用标线)卫生设施卫生间,更衣室,豪华型可增加淋浴室维修充电设施自行车维修设备,充气设备,手机充电接口售卖餐饮店室内餐饮,室外流动餐饮停车设施带器械停车位(含雨棚,可含立体,机械停车库)医疗急救设施紧急药箱,医护人员游客管理中心游客咨询,导游,管理,售票67.2 一级,二级休憩点在自行车专用道沿线进行布置,为骑行人员提供基本的全天候服务。相比于一级休憩点,二级休憩点提供基本的自助维修设施以及充电设施。满足骑行人员智能骑行设备充能,车辆临时维修的需求。但该类设施维护费用较高,为了减少后期使用养护的成本,自行车专用道沿线一级休憩点与二级休憩点比例可按2:1实施。表7重点核心区休憩点配置一览表周边用地特征骑行车道等级休闲道连通道主通道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国家、省级文化历史文化名镇,村,街区四级大型居住区,商业区,交通枢纽,文娱体育区--三级三级城市级公园广场,大型绿地三级三级型三级市级自然保护区,观光园区,郊野公园等旅游度假区三级三级--注:在实际设计环节,可根据实际道路的走向,用地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配置设计。68 其他配套设施设计81 自行车专用道其他配套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空间指示定位系统重要商业、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公园等大型公建宜在自行车专用道两侧设置空间指示定位系统。主要放置于专用道起终点、道路分叉点;空间指示定位系统宜包括三部分内容:区域路网及骑行所在位置;周边主要景点或商业广场骑行距离、方向;周边关键信息骑行距离、方向、如医卫设施、警务、银行等。5min尺度控制;空间指示定位系统宜结合交通标识系统一体化设计。鼓励使用电子动态情报板方式、公布实时信息。骑行扶手设施2.5%1.5%500m的路段起终点、交叉口进口道;1.2m,0.3m;设置护栏路段,可采用护栏替代骑行扶手。骑行牵引系统设置标准应符合《深圳市片区交通综合整治标准指引》中的相关规定。喷雾降温设施2.5m;3070%的气候条件5MPa~7MPa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2025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
- 房地产市场变化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 房地产项目的招标与采购管理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融资与投资模式
- 环境经济投资分析重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 施工图审查与现场施工的衔接
- 过年故事幼儿园里的快乐时光
- 保险公司气球活动方案
- 聚合物水泥防水配比技术研究与应用
- 保险公司钻石活动方案
- 古代武举考试试题及答案
- 《社会保险政策解读》课件
- 儿童言语康复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蓝莓市场销售策略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研究报告
- 中央空调维保方案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模试卷(含答案)
- 气排球裁判试题库及答案
- 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计划
- 行吊操作安全培训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
- 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与转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