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件_第1页
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件_第2页
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件_第3页
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件_第4页
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March,2011

董开坤

ComputerNetworks

Self-introduction

董开坤:

口PHD.AssociateProfessorof

ComputerSci.&Tech.

□Off:RSB424

□TeL:

00631-5687079(0.)

ComputerNetworks2

RelationshipwithotherCourses(1)

pp.Dev&Practice

INet&ProtocolsN

e

y/Concepts&Theory/t

D

e

cv

Applicationo

cAo

mP

pP

Presentationu

t

Sessione,eV

r&pt

N1-

Transportem1na

t.pn

wn-

og

Networkr

k

DataLinks

Physical

ComputerNetworks3

RelationshipwithotherCourses(2)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ComputerNetTransport

NetworkNetPlanning

DataLink&lmplementationJ

Physical

ComputerNetworks4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技术。包括计

算机网络的组成、体系结构及协议原理、局

域网标准及主流局域网技术、广域网、网络

互连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

ComputerNetworks5

&Courseschedule

・计算机网络概述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运输层

・应用层

・网络安全

ComputerNetworks6

敖材和参考书

♦教材:

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年。

♦参考书目:

1.BehrouzA.Forouzan,SophiaChui^Fegan.TCP/IPProtocolSuite,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JamesF.Kurose,KeithW.Ross,ComputerNetworidng-ATop-

DownApproachFeaturingtheInternet,ThirdEdition,Higher

EducationPress(China)&PearsonEducation,2005.

3.WilliamStallings,Data&ComputerCommunicatioiis(Seventh

Edition),HigherEducationPress(China),2006,9.

ComputerNetworks7

4——Assess—me—nt-----

■考试(60%)+实验(20%)+作业(10%)封艮告(10%)

ComputerNetworks8

《Chapter:计博机网络辍述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因特网概述

1.3因特网的组成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ComputerNetworks9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

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网络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

的重要基础。

■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离不开因

特网。

■网络是指“三网”,即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网络

和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ComputerNetworks10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功能

■通讯

使上网用户之间可以交换信息;

-资源共享

■信息共享

・软件共享

・硬件共享。

ComputerNetworks11

“Cool”internetappliances

Web-enabledtoaster+

weatherforecaster

IPpictureframe

/

webACEServer

World'ssmallestwebserverInternetphones

ComputerNetworks12

L2因特网概述

1.2.1基本概念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

路(link)组成。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ofnetworks)o

■Internet: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

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采用TCP/1P协议族作为

通信的规则。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host)。

ComputerNetworks13

I

网络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因特网

1.2.2因特网的发展

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

程。(ARPA,AdvancedResearchProjectAgency)

»1967年,一次ACM会议上,ARPA提出;

>1967年,ARPANET成为现实。

-1983年TCFH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

议。

-人们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

ComputerNetworks16

1969-1990:ARPANET

■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概念―一

■研究了分组交换方法了33n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因特网发展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

网。

■1985年,NSF建立了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它是

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或企业网)。

■1991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

司来经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

■1993年因特网主干网的速率提高到45Mb/s(T3速

率)。

ComputerNetworks18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各网络之间需要使用路由器来连接。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主机到主机的通信可能要经过多种网络。

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因特网发展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

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出现了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lnternet

ServiceProvider)o

ComputerNetworks21

用户通过ISP上网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

IP地址数目的不同,ISP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

今日多级结构的因特网

・大致上可将因特网分为以下五个接入级

■网络接入点NAP

-国家主干网(主干ISP)

.地区ISP

■本地ISP

■校园网、企业网或PC机上网用户

ComputerNetworks24

万维网WWW的问世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

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CERN开发的万维网

WWW(WorldWideWeb)被广泛使用在因特

网上,大大方便了广大非网络专业人员对网络

的使用,成为因特网指数级增长的主要驱动

力。

ComputerNetworks25

州1.2.3因特网的标准化

ComputerNetworks26

■因特网草案(IinternetDraft)----在这个阶段

还不是RFC文档。

■建议标准(ProposedStandard)----从这个阶

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草案标准(DraftStandard)

■因特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

ComputerNetworks27

各种RFC之间的关系

1.3因特网的组成

What5stheInternet:"nutsandbolts”view

router

workstation

0server

但mobile

ComputerNetworks29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端系统(endsystem)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

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

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

和交换)。

ComputerNetworks30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1.3.1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

所有的主机一端系统。

>“主机A和主机B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

“运行在主机A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B

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

■即“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上的另一个进

程进行通信”。或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ComputerNetworks32

两种通信方式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

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

即Client/Server方式

■对等方式(R2P方式)

即Peer-to-Peer方式

ComputerNetworks33

1.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

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

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

方。

运行

客户

网络边缘

程序运行

服务器

/程序

网络核心

服务器''

/

客户A向服务器B发出请求服务,

而服务器B向客户A提供服务。

客户软件的特点

-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

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

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通常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ComputerNetworks36

5?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

■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一般可同时处

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

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

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

地址。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ComputerNetworks37

2.对等连接方式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P2P)是指两

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

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软

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

信。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

文档。

对等连接方式的特点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

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

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例如主机C请求D的服务时,C是客户,D

是服务器。但如果C又同时向F提供服务,那

么C又同时起着服务器的作用。

ComputerNetworks39

运行.E---------1P运行

P2P程序丁I网络边缘「LCP2P程序

I

X-------:——■

网络核心|

\F分

运行Xj

ODT—运行

_____Z1I

P2P程序P2P程序

1.3.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

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

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router)o

ComputerNetworks41

路由器的功能

Router■是一台计算机,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

开的网络。路由器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层设备,

在互连网络中的位置是在子网与网络之间或网

络与网络之间,分离(连接)各网络。网络之

间的通信通过路由器进行。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switching)的关

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

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ComputerNetworks42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

■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

端口转发;

■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ComputerNetworks43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

-6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

提出要研制一种生存性(survivability)很强的网络。

■传统的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电信网有一个缺

点:正在通信的电路中有一个交换机或有一条链路被

炸毁,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

-如要改用其他迂回电路,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这

将要延误一些时间。

ComputerNetworks44

新型网络的基本特点

■网络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而不是为了

打电话;

■网络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

■所有的网络结点都同等重要,因而大大提高网

络的生存性;

-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有冗余的路由。

■网络的结构应当尽可能地简单,同时还能够非

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ComputerNetworks45

回顾:电路交换的特点

■两部电话机只需要用一对电线就能够互相连接

起来。

ComputerNetworks46

更多的电话机互相连通

■5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10对电线。

■/V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1)/2对电线。

■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法需要的电线

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

使用交换机

■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交换

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

“交换”的含义

■在这里,“交换”(switching)的含义就是转

接一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话线,

使它们连通起来。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

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ComputerNetworks49

电路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

・通信

■释放连接

ComputerNetworks50

I电路交换举例(1)

■A和B通话经过四个交换机

■通话在A到B的连接上进行

交换机

中继线

交换

C3机

A用户线0中继线

CcP

交换机CcP

CCP

P

3交换机?

D

3C0用

C

C3

C3

ComputerNetworks51

电路交换举例(2)

■C和D通话只经过一个本地交换机

■通话在C到D的连接上进行

-/

电路交换传送计算机数据效率低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这导致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ComputerNetworks53

分组交换原理

-步骤一: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

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报文------------------

1101000110101010110101011100010011010010

假定这个报文较长

不便于传输

ComputerNetworks54

添加首部构成分组

-步骤二: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

组。

-报文-

I胸1据数据

分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

/--------------------------------

分组3

请注意:现在左边是“前面”

ComputerNetworks55

分组交换的传输单元

■步骤三: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

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

在左边)。

冬且1

---------------分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l~~i~i-

-------------------分组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__

aS~i~i

ComputerNetworks56

5?

分组首部的重要性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

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交换机。

・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

终目的地。

ComputerNetworks57

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

■步骤四: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

文。

逑1

首部数据

-------------分组2

-----------------------------入___________

首部数据

-----------_-_-___分_组__3

首部数据

收到的数据

ComputerNetworks58

最后还原成原来的报文

■步骤五: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

为原来的报文。

-------------------报文------------------

1101000110101010110101011100010011010010

■这里我们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

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

ComputerNetworks59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

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在因特网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之间一般都用高速链路相连

接,而在网络边缘的主机接入到核心部分则通常以相对

较低速率的链路相连接。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

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

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ComputerNetworks60

分组交换网的示意图

H4Q

注意分组路径的变化!

D

路由器

B

H

主机6

VEH向H发送分组

A26

H1向H5发送分组

H5

C—

互联可

ComputerNetworks63

分组的存储转发过程

■।—1I

illn「最后到达目的主机H5

ComputerNetworks64

分组交换的优点

■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

占用。

-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

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

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ComputerNetworks65

分组交换带来的问题

・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

成一定的时延。

■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

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ComputerNetworks66

存储转发原理并非完全新的概念

■在20世纪40年代,电报通信也采用了基于

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ng)o

■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

等。现在报文交换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ComputerNetworks67

三种交换的比较

L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⑵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3)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4)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5)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

(6)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lETNET

(7)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8)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

(9)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

ComputerNetworks69

4^^

1.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5.1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定义

■最简单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

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Internet)是“网络的网络”。

■1.5.2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不同拓朴结构的网络

■不同使用者的网络

ComputerNetworks70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

-几十到几千km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

■5~50km

■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

■1km左右

■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lAreaNetwork)

■10m左右

ComputerNetworks71

不同拓朴结构的网络

■拓扑(topology)

从图论演变而来的概念,是一种研究与

大小形状无关的点、线、面特点的方法。

ComputerNetworks72

计算机网络的拓朴结构

-在计算机网络中,抛开具体的设备,把诸如工

作站、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单元抽象为

“点”,把网络中的电缆等通信介质抽象为“线”,

这样从拓扑学的观点看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就

形成了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从而抽象出了

网络系统的具体结构。称这种采用拓扑学方法

抽象的网络结构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ComputerNetworks73

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

拓扑构型。分为两大类:

①点一点线路通信子网拓扑结构

②广播信道通信子网拓扑结构。

ComputerNetworks74

(a)星型(b)环型(c)树型(d)全连接(e)交叉环(f)网状

ComputerNetworks75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拓扑结构

■在采用广播信道的通信子网中,一个公共的

通信信道被多个网络结点共享。所有节点共

享传输介质,任何一个节点发送到网上的信

息可为网中所有其它节点接受。适合于局域

网。

ComputerNetworks76

广人\|z工vl/xR|z

(a)地面无线电网

(c)总线局域网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朴结构

计算机网络按拓朴结构分类

■星型网络

■环型网络

■总线型网络

■树型网络

■网状型网络

ComputerNetworks78

壮本星型结构单元示例

星型网络

■组成:各节点间无直接的链路,分节点间的通

信必须通过中心节点间接实现。

-优点:结构简单、构造容易、便于管理和访问

协议简单。

■缺点:中心节点负担过重、扩充困难,对中心

节点的可靠性要求高,通信线路总长度长,费

用高,安装、维护麻烦。

ComputerNetworks80

J

图3-4环型结构网络示例

环型网络

■组成:各主机经由各自的中继器或转发器和点

到点链路组成闭合环。

-优点:结构简单,传输路径长度较短,最大延

迟确定,时实性较好。

-缺点:某个节点出错可能会终止全网运行,可

靠性较差;同时扩充困难,这是由于此时需要

对全网拓扑和访问机制进行调整所致。

ComputerNetworks82

J

T作站

总线w结构示例

总线型网络

■组成: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站

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到传输介质既

总线上;任一站点发送的信号都可以沿介质传

输且能被其他所有站点接收,但只有目的站点

真正接收,其他的站点则把信号丢弃。

-优点:电缆长度短、可靠性高、易于扩充。

■缺点:总线的物理长度和容纳的站点数有限,

多用于组建局域网。

ComputerNetworks84

交发机

工作站

树型结构示例

《树型网络

-组成:各节点按层次进行连接,处于越高层次

的节点,其可靠性要求越高。

-优点:这种结构总线路长度较短,容易扩展和

进行故障隔离。

-缺点:结构比较复杂且对根的依赖性太大。

ComputerNetworks86

网状型网络

■组成:一般又分有规则和无规则型

-优点:最大特点是可靠性高,因为节点间存在

着冗余链路,某个链路出了故障,还可以选择

其它。

-缺点:通信线路长、成本高、路径控制复杂。

ComputerNetworks87

不同使用者的网络

■公用网(publicnetwork)

■专用网(privatenetwork)

ComputerNetworks88

&接入网AN(AccessNetwork)

>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由ISP提供的接入网只是起到让用户能够与

因特网连接的“桥梁”作用。

ComputerNetworks89

J

AccessNetworkandTechnologies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

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

据的速率,即数据率(datarate)或比特率(bitrate)。

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

位是b/s,或kb/s,Mb/s,Gb/s等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ComputerNetworks91

2.带宽

■“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

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

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带宽的单位是赫

(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

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

(bit/s)o

ComputerNetworks92

常用的带宽单位

■千比每秒,即kb/s(103b/s)

■兆比每秒,即Mb/s(106b/s)

・吉比每秒,即Gb/s(109b/s)

■太比每秒,即Tb/s(1012b/s)

*请注意:在计算机界,K=210=1024

203040

M=25G=25T=2O

ComputerNetworks93

3.吞吐量

IB——―----------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

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

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

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

制。

ComputerNetworks94

4.时延(delay或latency)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

体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

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

所需的时间。

数据块长度(比特)

发送时延=

信道带宽(比特/秒)

ComputerNetworks95

以L

&时延(delay或latency)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

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利信号在信道上

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信道长度(米)

传播时延=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ComputerNetworks96

里•

&时延(delay或latency)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

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

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

通信量。

ComputerNetworks97

&时延(delay或latency)

-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

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之和: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ComputerNetworks98

四种时延所产生的地方

结点A发送器结点B

从结点A向结点B发送数据

ComputerNetworks99

、i5.―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A

市范

链路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