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悲剧作为戏剧文学的一种,主要的表演场所是舞台,是真实人物运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来展示情节内容。且情节来源于生活,易与观众互动,容易唤起观众的情绪,从而唤起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道德感。悲剧主人公的身份和悲剧内容,一方面需要和现实人物有某种契合点,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另一方面,悲剧的内容必须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一般取材于距现今时代比较悠远的的故事,这样可以引发人们的想象,令人更容易带着一种崇敬感和神秘感去看待困境中仍然保持着尊严和正义行为的主人公,让人们在敬畏和惊奇之后得到一种灵魂的洗礼,精神焕然一新。这种堪称震撼人心的美,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同时又让人难以忘怀,值得细细品味。悲剧的美是悲剧给人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然而中西方文化在源头上对悲剧的美有着不同的认识中国文化中注重的是道德教化、君子风范,即孔子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它要求培养人温顺、柔和、忠厚、礼让的君子品德。与老子“柔弱胜刚强”美学特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刚不至刚、柔不至柔的传统美学观念。“悲剧”在中国出现后,就带有了明显的民族特色,常把悲剧主人公的艰辛奋斗与最后的理想实现结合起来,鲜见西方悲剧那种杀戮、血腥和颠沛流离的窘境。相对于农耕社会的中国,西方社会是商业性的,需要冒险和竞争,这样西方人勇敢的性格和力量崇拜、英雄崇拜的观念就有了基础。因此,从古希腊开始就崇尚个性和自由,以及富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西方文学从开始就推崇悲剧,倾向于欣赏悲剧的强烈性、真实性和彻底性。作为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手刃凶手、替父报仇,杀死了自己的叔父,又被自己的叔父暗算,付出了生命,既没有实现重振乾坤的理想,也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哈姆莱特复仇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和斗争的残酷无情都令人心惊。然而正是他与社会的极端冲突,个人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无法调和,引发人们思考自身与现实的关系,折射出人们面对矛盾冲突时精神的痛苦。相对于西方悲剧,中国杂剧的代表——关汉卿的《窦娥冤》,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女性形象。从窦娥的三桩誓愿来看,这部戏剧无疑蒙上了浓重的“悲”的氛围,我们从这里能品味出“美”吗?当然可以。窦娥善良、孝顺、贞烈正派的优良品质和不畏强权、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正是这部悲剧震撼人心之处,其中不可阻挡的“美”也就显现出来了。悲剧的内容是令人伤心的,但是它彰显了可贵的人性,爆发出强有力的生命力,符合人们的情感需求。而且悲剧的艺术性压倒了悲剧内容,令审美主体可以在美的享受中用审美的心态去处理悲剧,这恰恰是给悲剧戴上了一道炫目的光环。悲剧主人公与命运的抗争、与时代的抗争,在种种人物关系中坠入黑暗之渊,这是种归于死亡的命运,将悲剧的美推向更高的层次,使我们体会到正义的能量,体会到理想世界实现过程中的坎坷,领略到维护尊严和人格的巨大力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美,它彰显着正义、透露着真理。通过欣赏此类悲剧,可以拉紧审美主体的生命意识,令现实自我的平淡生活焕然一新。悲剧的美对促进社会文明,尤其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悲剧美感的形成过程增强了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公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提高觉悟、体现较高的积极性、坚定正确的信念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悲剧不仅是人类文化进程中产生的优秀成果,而且悲剧的美直接对现代人类也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摘编自张军强《中西古典悲剧之美探微》)材料二不论是何种形态的悲剧,都被作家的悲剧思维阐述成为充满恐怖、痛苦与苦难、灭亡,以带给审美主体痛感与压迫感,亦或是崇高的审美体验。然而,《雷雨》却未囿于传统意义上的悲剧理论范畴,极具创新性地糅合了社会悲剧、命运悲剧以及性格悲剧等多种悲剧元素,突破了传统悲剧中“大喜大悲”的绝对悲剧理论,又超越了这些固有的模式,将悲剧性根源转向了人类生存本身,曹禺的悲剧创作思维来源于最真实的现实生活,将含蓄、真实而又绝望的悲剧美一点一滴渗透到每一幕中,融入到每一次的戏剧冲突中,并非“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悲壮,而是“于无声处闻惊雷”的“几乎无事的悲剧”,更多是为了使观众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悲与喜。曹禺将自己的美学理想构建在整部作品之中,体现在每个人物的身上。他塑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具有独立人格意识的繁漪,塑造了敢于挑战礼教,碰撞伦理道德的周冲,这些角色无不显示了曹禺对于新社会,,新秩序的希冀。正如黑格尔所言,“真正的悲剧人物性格就要有这种优良品质,他们完全是按照原则所应该做到的而且能做到的那样的人物。”越是苦难压抑的环境,越能体现悲剧人物与其抗争的美学价值。(摘编自柳靖《曹禺<雷雨>悲剧意蕴的多维解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悲剧主人公的身份和悲剧内容,需要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并完全贴近现实,这样才易与观众互动,唤起观众的情绪。B.中国的悲剧鲜见西方悲剧那种杀戮、血腥和颠沛流离窘境等内容,这与中国文化中注重道德教化、君子风范等美学观念有关系。C.西方文学从开始就特别推崇悲剧,倾向于欣赏悲剧的强烈性、真实性和彻底性,因此西方社会充满商业性,热衷于冒险和竞争。D.曹禺悲剧创作思维来源于最真实的现实生活,将悲剧美渗透到每一幕中,就是为了使观众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悲与喜。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取材较久远故事的悲剧,更易让人带着崇敬感和神秘感去看困境中仍保持尊严和正义行为的主人公,得到灵魂洗礼。B.相对于人物形象,悲剧之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才是产生悲剧美感的最主要的因素,它更容易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C.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很好地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对悲剧的美有着不一样的认识。D.《雷雨》中所塑造的勇敢善良、嫉恶如仇的鲁大海;敢于挑战礼教,碰撞伦理道德的周冲都体现了曹禺的美学理想。3.下列对材料一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先概述悲剧情节、主人公和内容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接着分析中西悲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对立性;最后阐明悲剧的美学意义。B.文中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来阐述中西古典悲剧之美,观点鲜明,论证严密,逻辑清晰。C.文中对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莱特的悲剧形象的分析,让读者明确西方文学倾向于欣赏悲剧的强烈性、真实性和彻底性。D.文章的论述语言科学严谨,也不乏形象的表达,如“这种堪称震撼人心的美,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4.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表述中不具备“悲剧美”特点一项是()(3分)A.《雷雨》中的繁漪作为那个时代接受过新式教育洗礼的新女性,最终被封建家庭所蚕食,变得乖戾、偏执、绝望。B.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虽是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柔弱女子,但为了维护自己的贞洁和信仰,不惧以死明志。C.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是相国府的婢女,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冒着被老夫人责罚的风险帮助莺莺和张生。D.《哈姆雷特》中的奥菲莉娅美丽动人、淳朴天然,但是因为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最终变得疯癫后失足落水溺毙。5.悲剧有哪些美学价值?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非攻(节选)①“先生到楚国去?”“是的。”墨子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依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②,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说完,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车子,叫了一声“先生”,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怅怅的说,“但我已经对王说过了。”“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楚王。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啊,老乡!”“那倒也不。线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他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出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高,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注】①《非攻》写于1934年,当时现实环境极为险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日益嚣张,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②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了备战做好防御工作。B.墨子去见公输般的同时又吩咐管黔敖做好防御,“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可见他缺乏自信。C.公输般指出墨子的“行义”“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他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D,这篇小说借历史生活原型表达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牌的乞丐”“饭碗敲碎”等语句,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现代词语直接嫁接到文章的历史语境中,使小说主题更具有现实性。B.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C.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鲜明反差,楚国人的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衬托了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D,小说按照时间顺序,以墨子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叙述故事,层次分明;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8.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5分)9.本文原名“扶危”,后改名为“非攻”,请结合文本及写作背景,谈谈这样更改的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乙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10.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陛下用A臣B计C幸而D时中E臣愿封F留足矣G不敢当H三万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父,年龄最小的叔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B.谢,指道歉,与“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中的“谢”意思不同。C.壁,指军营、营垒,与成语“作壁上观”中的“壁”意思不同。D.侯,是古代封赐的爵位。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邦遇事冷静,虚心纳谏。当得知项羽要攻打他时,冷静的虚心向张良请教并采纳建议;拉拢并款待项伯,与其结为儿女亲家。B.刘邦机智狡诈,善于应变。面对危情,他一方面推诿责任,掩饰野心;一方面言辞恳切,剖白忠心,甘居下座,取得了项伯的信任。C.张良足智多谋,以谋臣自居。甲文中他面对故人报信,从容应对;乙文中他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处变不惊,为人精明低调。甲文中他剖析利害,使刘邦醒悟;乙文中他深知秦将市侩贪婪,用计费一兵一卒拿下咸阳。13.把文中画直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14.乙文中,张良为刘邦击破秦峣下军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3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5~16题。游园(节选)汤显祖【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15.下列对两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园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予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杜丽娘的情感心扉。B.杜丽娘因良辰美景空流逝而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年华的赞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C.“锦屏人”指幽禁在深闺中的女子,即杜丽娘自指,杜丽娘在想象中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向了外面的世界。D.这段曲词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细腻生动地描摹了一个少女青春萌动时的微妙心理。16.这段曲词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情感?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政治理想与其他三人有所不同,所以当孔子询问他时,他回答“____________”;曾皙所述之志与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愿望不谋而合,这使得孔子不禁发出感叹;“____________”。(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北朝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的结局。(3)电影《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视角讲述他与李白长达几十年的友情。在唐宋的诗坛中,赞颂友情的诗句比比皆是,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地面纱。阳光一照,丹崖贴金。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波涛平静了,月色耀眼。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便可起飞。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出第一道光芒。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那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笙管齐鸣,山呼谷应。风急了。西海门前,雪浪滔滔。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18.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语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B.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C.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D.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19.文中“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一句,有人认为其重复啰嗦,有人认为两句话的顺序应颠倒过来与“鲜红”一词对应。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一22题。《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用《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①____________,很多问题都会(A)。差序格局是在以血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熟人社会里,“以‘己’为中心”,“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即每个人社会关系的出发点都是“己”,他的人际关系也由亲到疏、由近到远推展开来。《红楼梦》的人物关系②____________,他们以自己为中心,按照家族和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个网络,每个网络的大小又与中心的势力(B)____________。例如,贾府这座宝塔顶端的贾母位高权重,以她为中心的网络自然又大又远。看看贾母八旬之庆,拜寿者上至皇亲国戚、中央及地方长官,下至家中管事人,寿宴就摆了八天。贾府被抄后,这个网络随着中心势力的减弱而迅速缩小。这不正是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中的生动体现吗?可以说,读《乡土中国》让我们从理论层面了解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性;③____________,又让我们从感性层面加深对《乡土中国》的理解。运用互文对读法阅读这两本书,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能够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20.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1.下列句子中的“看看”和“看看贾母八旬之庆”中的“看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B.你身体不舒服,今天我陪你去看看医生吧。C.学习一段时间后,别忘了站起来看看窗外的绿色。D.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别人的做法,或许有益。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庖丁解牛》这篇文章里,庄子认为应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避开矛盾,顺着“天然”的缝隙,游刃有余的处世;《论语·宪问》里,孔子则认为应当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态度。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A在材料一第1节,曲解文意;C在材料一第3节,因果倒置;D在材料二第1节,说法绝对。2.BB项于文无据,A在材料一第1节,符合文意;C在材料一第5节,符合文意,D在材料二第2节,符合文意。3.A“接着分析中西悲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对立性”错误,应该是“分析了中西悲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4.C红娘热情正直、机智勇敢、善良热心、又泼辣尖利,有我国古代传统妇女的优点,《西厢记》并不属于悲剧,不具备悲剧美。5.①悲剧的内容彰显可贵的人性,爆发出强有力的生命力,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②悲剧主人公的抗争、死亡将悲剧的美推向更高层次,彰显正义真理,让审美主体拉紧生命意识。③悲剧美感的形成过程增强了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促使公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提高觉悟、提升积极性、坚定正确的信念。(每点2分,共6分)6.B“缺乏自信”错误,墨子的这句话恰恰体现他是一个实干家,并非要体现他的缺乏自信,并且自信是人格层面的理解,文中没有依据。7.D(“以墨子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叙述故事”错误,应该是“以墨子的行动为线索”)8.①通过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小说描写墨子的脚上草鞋的变化,由鞋带断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窿,到最后变成碎片突出墨子扶危济困的义勇精神。②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小说通过墨子与公输般得对话,尤其是对“义得钩拒”的阐述,塑造了墨子身体力行、百折不挠、勇于实践自己主张的圣人形象。③通过对比(答衬托、侧面描写也可得分)手法塑造人物。小说通过描写公输般的惹是生非、嚣张、自私,突出墨子的坚守正义无私无畏的高尚品质。(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9.①在情节方面,与文本的内容更贴合。本文讲述了墨子反对不义战争,为“止楚攻宋”积极奔走游说,最终让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故事;②在形象塑造方面,更能突出人物形象。“非攻”不仅能表现墨子的兼爱、扶危济困,更能突出其反对侵略战争,积极备战与冒死反抗的精神;⑧在主旨表达方面,更具现实意义。鲁迅借墨家“非攻”的主张,着意现实,表达了反侵略、反强暴的意愿。(每点2分,共6分)10.CEG11.C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12.D“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咸阳”有误。13.(1)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4分)(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出入”“非常”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4分)(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畔”“因”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1)以利相诱;(2)设置疑兵;(3)攻其懈怠。(每点1分,3分)【参考译文】乙: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从沛公。沛公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市侩容易以利相诱。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