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知识梳理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知识梳理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知识梳理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知识梳理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一知识梳理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侧视图);北逆南顺(俯视图)地球自转周期时间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59′昼夜更替周期地球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晨昏线判断方法:自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②自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特殊时区:世界时为0°经线地方时或零时区的区时或者中时区的区时。求时差的技巧——“同减异加”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1)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2)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差。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晨昏线的判断方法(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eq\b\lc\{(\a\vs4\al\co1(夜进入昼→晨线,昼进入夜→昏线))(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eq\b\lc\{(\a\vs4\al\co1(6时→晨线,18时→昏线))公转速度:远日点为7月初,速度最慢;近日点为1月初,速度最快。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①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的商。②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的商。③昼长=(12-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2=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日出日落方向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赤道正东正西南半球东南西南北半球东北西北太阳周日视运动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3)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①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②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即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20.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21.回收基地选址条件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地质条件好。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水平运动碰撞山脉、海沟、岛弧张裂裂谷、海洋、海岭垂直运动高原、断块山、盆地、谷地三大岩石的特点和代表岩石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分为:花岗岩(侵入岩),坚硬致密;玄武岩(喷出岩),常有气孔。沉积岩:外力作用生成,沉积物在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如石灰岩/砂岩/页岩,特征: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变质岩: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褶皱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判读:①剖面形态: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弯曲②岩层新老关系上: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地形倒置: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容易发生地形导致,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貌类型。断层:地垒::上升的岩块,华山、庐山、泰山;地堑:下降的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裂面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隧道的良好选址、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向斜:地下水储藏,常有“自流井“分布、水库坝址选择点、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避开风沙活动的条件(1)物质条件——沙源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堆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堆积。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沿海地区的沙滩或沙丘。(2)动力条件——大风(3)特殊天气、气候背景:气候干旱少雨、地表干燥;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风沙活动的危害流动沙丘埋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影响当地生产生活,严重时造成人员伤亡。风沙活动的解决措施措施:①植树种草,保护植被,以降低风速。②设置草方格、石方格沙障,增大地面粗糙度,削减风力,阻止流沙;截留有限的水分,增加下渗,增加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存活。高立式沙障可阻止沙丘流动。河曲的成因:河流经过弯道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侵蚀凹岸,泥沙被带至凸岸堆积,长期作用下,凹岸更加凹,凸岸更加凸,河流更加弯曲。“U”型谷的成因: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流速慢,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得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形成“U”型谷。河流阶地的成因水流的侧蚀加宽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在河床水下沉积。地壳抬升使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剧,河床两侧的堆积物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河流继续重复侵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地壳抬升形成下一个阶地,原来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地壳运动(间歇性抬升),阶地位置越高,形成年代越老。“V”型河谷的成因:由于地壳不断抬升,河流不断下切,随着高差增大,河流溯源侵蚀和进一步下蚀。()①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条件差②临近高压中心,多大风天气③临近沙漠、沙地④冬季枯水期,河岸湖滩裸露,多风沙⑤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沙量大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1)堆积物: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2)流速减缓: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3)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三角洲地貌形成条件a.泥沙来源:中上游泥沙来源丰富。b.水流速度减慢:地势平坦或沙洲分流。海水(湖水)顶托。c.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丹霞地貌成因:先由流水沉积形成砂砾岩,后来再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经风化、流水侵蚀、崩塌、剥落形成。高山流石滩成因:高山上地表岩石受到强烈的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雅丹地貌成因:先是地壳下沉,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再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下形成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先是海洋环境下形成以石灰岩为主的沉积岩,后地壳抬升,石灰岩性沉积岩露出地表,再经过长时间风化作用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沙洲的成因①河流上游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②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峡湾地貌的成因①在冰期,冰川侵蚀海岸形成U型谷地②间冰期,冰川消融,海水从谷地下游入侵,形成峡湾。影响海岸线变化的因素全球:全球变暖;局部: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大气的运动冷锋、暖锋降水的位置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总之降水的位置在冷空气一侧冷锋影响下的天气冷锋过境时:降温、大风、雨雪、沙尘暴、寒潮天气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准静止锋影响下的天气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云贵高原,昆明晴朗温暖、贵阳阴雨寒冷。江淮准静止锋:六月底,江淮地区,梅雨。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气旋影响降水多,例如八九月的台风;反气旋影响降水少,例如七月的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气旋反气旋的风向锋面气旋中锋面的位置锋面气旋的西侧为冷锋,东侧为暖锋,锋面降水区域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锋面一定存在于低压槽上,不可能存在于高压脊上。春季龙卷风或锋面活动频繁的原因中低纬度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力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我国雨带移动5月份雨带在华南;6月份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受副高影响)副高势力强,位置偏北,则夏季风势力强,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副高势力弱,位置偏南,则夏季风势力弱,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台风的形成过程热带海区温度高(超过26℃),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潜热,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猛烈,最后形成台风。等压线的判读运用:气压状况(2)天气状况(3)风力大小(4)风向(5)季节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名称(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1月南移,7月北移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关键信息点对降水的影响典例气压带看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低气压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西风影响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信风影响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中纬西风带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信风带、极地东风带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形成的条件和风向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北部等、阿拉伯半岛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澳大利亚西北季风的成因: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西北季风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气温低。一般答题语言:纬度高气温低,温度低气温高光照时间长气温高大气环流气压带天气晴朗气温高,阴雨天气气温低。晴天温差大,阴天温差小风带季风环流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越近,温度越低。地形冷空气的迎风坡冷空气堆积,气温低。河谷盆地,地形封闭,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阳坡(山南水北)温度高,阴坡温度低海陆位置距海洋近,受海洋影响大,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季节温差小,冬暖夏凉。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人类活动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气温高。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高压控制降水少,低压控制降水多。风带离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控制降水少,向岸风控制降水多。季风环流夏季风降水多,冬季风降水少地形河谷、盆地多夜雨(山风)背风坡焚风效应加剧干燥程度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陆位置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人类活动雨岛效应分析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原因青藏高原隆升,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环流流向高原,在广阔的高原面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雪);通过环流返还到盆地的气流水汽含量少,盆地上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青藏高原的北面为阴坡,冰川积雪融化量少,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特征:气温、降水;分布:水平和垂直)(1)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引起水分和热量的垂直分布,从而造成气候的垂直变化。(2)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两海岸气候呈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3)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参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特殊的气候分布及成因(1)、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多地形雨,降水多。(2)非洲西部15°N附近热带雨林的成因(几内亚湾北部)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多地形雨,降水多。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由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同纬度低,对流作用弱,降水少,成为热带草原气候(4)、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①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②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③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沙漠气候向东部内陆延伸,所以呈南北狭长分布。(5)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的沙漠的形成:①、由于东北信风经过的海域面积小,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少。②、夏季盛行的西南风(离岸风),风向与海岸平行,不易登陆抬升致雨(影响小),水汽较少,干燥少雨。③、夏季索马里寒流降温减湿。(6)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①洋流和海陆轮廓因素:由于欧洲西部的海陆轮廓更有利于沿岸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深入;②地形: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阻挡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在西部沿海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确定具体气候类型。(2)定量法:以“形”定位(半球):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气温气候类型降水特点>15℃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7501000,月最高降水量不到400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500以上,月最高降水量大于6000℃<T<15℃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冬季降水多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0℃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的运动河流水的补给方式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河流的水文特征:水文特征要素特征影响因素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补给方式、流域面积大、流量季节变化由补给类型决定汛期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含沙量大或小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降水强度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最冷月均温>0℃,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凌汛有或无①有结冰期;②有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流速快或慢落差。注意:不是地形水位水位高低,季节变化补给类型、河道形态。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水系特征影响因素流程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支流支流多(少)水系形状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形态宽窄、深浅、曲直、是否有地上河流向地势落差上升补偿流:形成在离岸风的位置,渔业资源丰富。洋流性质判读(1)定位判读:中低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中高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2)等值线判断:①温度大小变化判断半球;②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洋流的流向;③由水温高的流向水温低的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流向水温高的是寒流。洋流对航行的影响:(1)海雾:寒暖流交汇;暖流流经的高纬度地区;寒流流经的低纬度地区(2)浮冰(3)顺流逆流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受暖流影响,降水多,③四周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④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红海盐度高的原因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②气候干旱,降水少。③地表径流少,淡水注入少。④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①降水:降水少盐度高②蒸发:温度高蒸发强盐度高③洋流:暖流增加盐度,寒流降低盐度④河流:河流注入多盐度低⑤海区封闭程度:海区越封闭,海水交换不畅,盐度越高或越低10、渔场成因答题技巧水域特点:暖水区域鱼类生存环境优越,利于鱼类生长;水域宽阔,深度大,利于渔场形成饵料数量:一般气候温暖,有机质丰富海域,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可促进鱼类生长海陆位置:河流入海口、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的海域利于渔场的形成人类活动:远离工业、城市密集区,海洋污染小,利于渔场发育11、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的成因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的生长。12、北海道渔场的成因①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②寒暖流交汇,海水上泛,营养盐丰富,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13、(台湾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①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蒸发。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晒盐。14、厄尔尼诺现象(1)含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2)成因:东南信风减弱时,赤道逆流增强,暖海水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形成厄尔尼诺现象。(3)影响①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②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③还与更广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④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台风减少;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厄尔尼诺现象当年,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较弱,雨带偏南,北方地区夏季易出现干旱、高温);次年,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气候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存空间: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生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生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气候: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环境: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天敌:①缺少×××,天敌少;②受到×××天敌威胁人类活动:①人烟稀少,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