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讲评_第1页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_第2页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_第3页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_第4页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功就是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语文试卷讲评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暴露问题1、13题文言文翻译重点多义实词意义推断失误。2、14题诗歌鉴赏第(2)题“以景结情”3、22题现代文阅读标题考查4、23题审题理解有误,偏题、跑题高三语文试卷讲评高三语文试卷讲评高三语文试卷讲评13.(1)贫穷歌女也(因为)身处穷困的时间太长,不敢违背富贵歌女(的心愿),最终还是被富贵歌女请到了馆中。(评分标准:居:处于,身处。咈:违背,相:她,富贵歌女。竟:最终。致:招来。每个点1分。)(2)贫穷歌女怅恨后悔,内心有些受不了。(评分标准:惋(1分):怨恨、怅恨、叹惜;堪(1分):忍受。)(3)这是过于求全责备的言论,君子大概不该责备她们这些人啊!(评分标准:乃:是;求全已甚:求全责备或类似的意思皆可。盖:大概。1点1分。)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诗歌鉴赏之

结句之妙高三语文试卷讲评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②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②颍:河水名。

③“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生命短促,人生无常。(1)“空听潺潺清颍咽”句中的哪个字最传神?请简析。(4分)

(2)请赏析词下阕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原题再现高三语文试卷讲评14.(1)①

“咽”字(1分)。“咽”字“悲咽”“呜咽”的意思,(释含义)②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作者移情于景,将颍河人格化,(2分)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呜咽悲切,(描图景)③表现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1分)(点情境:意境或感情)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襄邑道中宋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注:此诗写于诗人进京待选的路上

你认为首句中哪个字最传神?请说说理由。

①“飞”用得精练传神,有“纷飞”、“飞快”之义。②既描写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情景,又写出了船儿在夹岸林中穿行的情形,衬托出行船之快。③用一“飞”字把一个飞动着的花的世界和诗人内心的欢悦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迁移运用(释含义)(描图景)(点情境:意境或感情)高三语文试卷讲评以景作结,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思想感情内涵,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从而使读者感到余韵无穷、意犹未尽,并进而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高三语文试卷讲评(2)①最后一句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2分)(点明手法:术语)②除了我还有西湖波底的明月,还记得当年在湖上唱和泛波。借月光的清冷孤寂表达内心的悲凉伤感,(阐运用:景情关系)③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和对思师的缅怀之情(2分)(析效果或情感)例题引路高三语文试卷讲评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最后两句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术语)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景情关系)这样的结尾情韵悠长,耐人寻味。(效果)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答:以景作结(借景抒情)。

(点明手法:术语)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无际的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阐运用:景情关系)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析情感或效果)迁移应用高三语文试卷讲评16.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①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②卢梭则谈到:“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的。”③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同答。(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2)柏拉图侧重的是

。卢梭侧重的是

。鲁迅侧重的是

。16.(1)人要有勇气。(1分)(2)人要有勇气战胜自己;没有勇气的后果;人要有勇气面对不幸。(各1分)高三语文试卷讲评高考现代文之标题高三语文试卷讲评【命题热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在试卷中,常常被设计成“如何分析文章的标题”这样的问题,其题型大致可分为三类:标题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这三个题型正好是一组递进题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它包含理解分析、概括归纳、评价鉴赏三个能力水平。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标题之含义答题技巧1、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2、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标题之作用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再思考深层含义:(1)结构

(线索

贯穿全文

/

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象征、双关等)(3)主旨

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3、最后分析其效果(题目本身特点)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更换标题“好不好”答题技巧“作者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这类题的解答要从确认、语言鉴赏、中心探究、比较阅读四个层面解答。1、确认回答题干。回答用语用“好”或“不好”,“行”或“不行”。2、分析文章结构及语言特点或风格。(1)结构

(线索

贯穿全文

/

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象征、双关等)(3)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联系文章中心。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4、比较置换者优劣点。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22.(6分)不好。“不识”作为行文的主线(或“线索”)贯穿全文,引起读者的思考;(2分)作者由“不识”到认识,是逐步理解父亲,对父亲的情感加深的过程;(2分)若以“回忆父亲”为题,则显得平淡无奇,没有“不识”具有的发展性的推动功能。(2分)

秦牧(《菱角的喜剧》)作者最初发表这篇散文时,题目叫“复杂”,后来改为“菱角的喜剧”,你认为作者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样改很好。因为“菱角的喜剧”这个标题的语言运用了拟人手法,语言显得生动形象,吸引读者。拟人手法的运用,还让人产生一种喜爱之情。其风格轻松、幽默,标题还紧扣中心。而“复杂”这个题目太枯燥,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它与文章的幽默轻松的风格不一致,与文章前部分的内容也不吻合,扣题不严谨等。高三语文试卷讲评作文之审题立意高三语文试卷讲评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高三语文试卷讲评一、审读材料

面对一项活动,(共同话题或背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

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4个不同角度)

二、写作要点

关于材料的含意

1、关注一个背景:让背景贯穿全文

何谓活动: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题目中的“活动”是指群体性、社会性活动,而不是单个活动。

活动可以是两三个人的小群体活动,也可以是大规模的活动如运动等。

“一项活动”可以指一项具体的活动,如某次春游活动、冰桶挑战活动等;也可以理解为一类活动,如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商业活动、科技活动、慈善活动等。

没有关注背景的,只在开头结尾部分提一下活动的,属于二类文,一般在38分左右,不超过42分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2.“有的人”可以谈某个人,也可以谈一群人、一类人;“不同的表现”可以谈人们具体的行为、表现,也可以透过人们的具体行为和表现谈人们的情感、态度、认知,在谈人们的行为、表现既可以谈其中一方面的行为、表现,也可以谈行为、表现的前后变化。高三语文试卷讲评3、选取一个角度:让观点统领全文(1)在活动中引领大家,走在前面(2)在活动中跟随众人,参与活动(3)在活动中静静旁观

(4)面对活动,批评质疑切忌贪多求大,写了所有观点,那就是扩写材料,不超过42分4、拟定分论点,让分论点构建全文5、举出准确事例,让事例丰富全文高三语文试卷讲评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去谈。(一)符合题意:只要围绕“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来谈,无论是谈“引领”“跟随”,还是谈“旁观”“质疑批评”,或谈其它的表现,都属于符合题意。(二)基本符合题意: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主体部分与“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无关;或者仅仅谈“一项(一类)活动”,没有谈“某人(某类人)的表现”;或者仅仅谈“人们的表现(态度)”,而没有谈“一项(一类)活动”,均属于基本符合题意。(三)偏离题意:离开“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而单纯“面对困境”“客观公正”“学会旁观”“和而不同”“多角度看问题”等,属于偏离题意。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某个词语,如“有的人”“众人”“其中”等,但若不联系“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则为偏离题意。高三语文试卷讲评高三语文试卷讲评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评分:23+24+10=57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本文从活动中的“静观者”角度行文立论。第1段从春节抢红包活动中人们不同表现引出观点:“静观其变者,方得人生之大智慧。”第2段分析了“引领者”与“盲从者”在活动中是如何被“裹胁”的,并以淘宝的双十一购物活动为例,批评“引领者”和“盲从者”没有人生智慧。第3段分析了“批评者”在活动中借助批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以反腐倡廉活动为例,揭露了某些“批评者”的丑恶用心。接着文章在第4段强调了“旁观者”在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人生智慧。第5段是总结性段落。全文围绕活动中不同人的表现,分析了不同人在活动中的心态和作用,对材料有准确而透彻的把握。内容充实,逻辑严谨,举例准确,分析到位。这篇文章以“驳”为主,对于“旁观者”在活动中的作用与心态,作者并没有更深入地分析,草草收尾,文章重心不够突出。发展等级在立意深刻。高三语文试卷讲评高三语文试卷讲评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评分:16+16+6=38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三等文。本文主要从“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质疑批评”这个角度立论。第1段引述材料,提出了“人要学会质疑”的观点,符合题意。第2段阐述了质疑的含义,并表明了质疑对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并用正反对比论证强化了这一观点。接着文章从“学习中质疑,才能让人进步”来论述学习也是一种活动,段中用了梁启超、梁漱溟等学者在学习活动中勇于质疑的例子来佐证,较有说服力。第4段从“处在社会中,要有质疑精神”展开论述,却论及在“社会规则、准则、制度”的制定上需要百姓质疑,列举政协委员出席“听证会”时敢于质疑,这些都不属于“活动”的范畴,偏离了题意。末段是总结性段落。全文围绕着“质疑”来论述,虽整体上看符合题意,但是部分段落偏离题意。作者在审读材料与写作时,思维明显不够严谨、准确,文章的开头还能有意识要写“活动中”,“人要学会质疑”,但是在行文中,却渐行渐远,没有自始至终扣住“面对一项活动”来论述,这样的现象在本次考试作文中大量出现,值得重视。结构清晰,语言较通顺,但字迹不清晰,卷面不太整洁。发展等级打在材料较丰富。高三语文试卷讲评

社会需要“领头羊”(4号文54分)

人群中有一项活动,但是大家都大眼望小眼,谁也不肯当第一个参与者,这项活动将以失败告终。

另一个人群中,面对同样的活动,有人主动承担起带头的作用,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这项活动终将成功。(对比分析)正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