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课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高三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36课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高三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36课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高三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6课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高三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36课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高三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6课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十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3.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活动方案一、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条件客观条件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存在大量封建残余,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政治①________________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矛盾,加速革命到来主观条件阶级基础俄国的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组织基础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1)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2)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沙皇专制统治

历史条件主观条件思想基础列宁主义(1)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1903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帝国主义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对俄国的认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一国胜利理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政权方式: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主要意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1)历史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2)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思想武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众基础俄国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即工农联盟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革命过程二月革命倒沙皇(1)概况:1917年3月(俄历2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2)性质:④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月提纲》指方向(1)背景: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2)内容: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了将俄国革命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进的战略和策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过程七月流血抛幻想(1)概况: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2)结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十月革命现曙光(1)概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革命取得胜利。(2)结果: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历史意义当时: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历史: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胜利的原因客观原因(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2)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加速了革命的发展。(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使帝国主义列强无暇顾及俄国革命)(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集中力量于前线,后方薄弱。(4)资产阶级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和平、面包和土地”),遭到人民反抗主观原因(1)革命得到人民支持,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及时通过调整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胜利的原因十月革命后的政权建设(1)政权: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2)军队: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3)工业: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4)土地: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5)外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二、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背景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符合俄国当时的国情,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2年苏联成立)苏联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1924年列宁逝世)时间1918—1921年1921—1928年20世纪30年代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解决国内危机,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国际地位措施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1)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2)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特点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评价(1)进步性: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2)局限性: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1)进步性: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局限性: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表现地区国家概况东亚中国(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2)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3)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共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表现地区国家概况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荷起义;印尼民族党领导不合作运动越南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亚阿富汗阿富汗人民经过长期斗争,最终迫使英国于1919年签订和约,承认阿富汗独立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南亚印度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典型事件印尼民族大起义

第一阶段(1)建立政党: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无产阶级)。(2)概况: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3)结果:荷兰殖民当局残酷镇压起义,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印尼民族大起义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第二阶段(1)建立政党: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资产阶级)。(2)概况: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3)结果: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典型事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指导思想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特点非暴力和不合作斗争概况第一阶段(1920—1922年)(1)起因: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国大党发动“总罢业”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英军制造了⑭________________。(2)措施:号召印度人民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抗税等

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阿姆利则惨案

典型事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特点非暴力和不合作斗争概况第二阶段(1930—1934年)(1)斗争要求: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2)结果: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3)地位:标志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第三阶段(1940—1942年)(1)斗争要求: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2)结果: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典型事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评价(1)积极性: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局限性:严格坚持非暴力原则,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丧失革命时机;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与解放;同时,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

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事件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摩洛哥里夫地区抗西、抗法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时间1918—1922年1912—1926年1935—1941年领导者扎格鲁尔(华夫脱党)克里姆

概况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事件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摩洛哥里夫地区抗西、抗法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结果(1)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2)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⑯________________。(3)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4)此后,华夫脱党进行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未获完全成功(1)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2)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1)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2)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爱国民族主义运动⑰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主立宪国家

局部反法西

斯斗争

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事件领导概况阿根廷的民族民主革命共产党共产党领导工人进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智利的反法西斯斗争左派力量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事件领导概况尼加拉瓜抗美斗争(最具代表性)桑地诺(1)领导:桑地诺,被誉为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标: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3)过程: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4)结果: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

事件领导概况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最具代表性)卡德纳斯(1)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2)内容:◎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经济: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文化:发展教育,限制教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4.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原因(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外侵,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2)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唤醒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使宗主国与殖民地矛盾尖锐激化。(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5)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使矛盾更加激化主要任务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反映了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渴望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斗争形式武装斗争、武装起义,属于旧式的反侵略斗争斗争趋势从孤立的、分散的、自发的斗争走向普遍的、集中的、自觉的斗争新的力量出现了新的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结果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遭到了失败主要影响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1.对应时段,填写历史发展线索。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苏联成立④苏联模式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⑥中国共产党成立⑦民族党⑧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2.阅读地图,完成问题。图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图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观察图一、图二所示的地图,请从范围和成果角度分析两者的不同。【答案】运动范围:从孤立的分散的斗争到普遍的集中的斗争。运动成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取得了更大成果,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但也有学者批评“书中俯拾即是的史实错误比瓦隆布罗萨秋天的落叶还要多”。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受访者:

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4岁时父母被送去古拉格劳改营。访谈内容:

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但我们认为,正在建造的社会足以保证每个人的温饱,只有和平,没有战争。受访者:

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访谈内容:1931年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年和1930年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1)据材料,说明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原因。【答案】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的生活情况: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感受到了精神的富足(或答生活是充满希望的)。原因:斯大林时期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安全,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任答两个角度即可)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的生活情况: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感受到了疾病、饥饿与死亡的威胁,生活困苦。原因: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影响人们生活;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计划经济体制执行僵化,脱离实际,造成了粮食危机。(任答两个角度即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答案】启示:改革需要结合国情;改革需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均可)(3)你如何看待《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的史料价值?【答案】看待:《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一书中含有大量作者对斯大林时期生活的民众进行采访后汇总的史料,可用于研究斯大林时期苏联民众的生活情况及苏联模式的实施效果;该史料可作为其他文献史料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有文献史料的不足;但该史料主要为口述史料,当事人在叙述过程中难免出现记忆偏差,因此史料带有主观色彩(或答作者在选取素材时无法避免因自身水平限制或所持立场带来的倾向性),在使用时需加以辨别。(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但论述角度需保证全面性,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口述史料的优势和缺陷)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两洲。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窒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材料二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盟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卿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答案】示例:印象:西方对俄罗斯的印象经历了不看好—敌视—承认的演变历程。理解:19世纪西方不看好俄国,是因为沙俄农奴制改革后,封建残余较为浓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沙俄致力于对外领土扩张,与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封建性和保守性强。十月革命后敌视苏俄,是因为英法美不满俄国与德国单独讲和,退出战争;俄国在十月革命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列强害怕无产阶级革命波及本国、威胁本国统治。20世纪30年代承认苏联的成就,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苏联迅速成为工业国;苏联社会稳定且经济快速发展。(任答三点即可)综上所述,西方对俄罗斯形象塑造的不同是历史时代的反映;与西方社会变迁紧密相关;体现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立足于西方的国家利益和发展需求;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并不都是理性的和客观的。(任答三点即可)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如下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政治运动的概况(部分)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共产党埃及民族主义政党;摩洛哥部落酋长;埃塞俄比亚皇帝资产阶级;共产党代表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尼反对荷兰大起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反抗英殖民统治;摩洛哥反抗西、法侵略;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阐释:随着亚非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示例二:论题: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一战后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领导力量不同。阐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非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20世纪初,亚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较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领导力量。非洲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反对外来殖民侵略的斗争中,领导阶级主要是部落酋长或封建皇帝。综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两地的领导力量不同。(其他论题如“一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涉及国家多,阶层多,范围广”“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斗争方式多样”“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政党政治的发展,为民族民主运动指明方向”等亦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的影响,一直把1917年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978年以来,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探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新的见解渐次问世,如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以199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等。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正确选项并说明理由。A.社会制度决定史学研究立场B.思想解放推动史学研究发展C.史学观点越新越具有合理性D.历史分期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正确选项是______,选择理由是:______B

课后强化一、

选择题1

(2023南通基地学校3月联考)某学者提出,2月的彼得格勒出现了少有的严寒,交通瘫痪加剧粮食短缺。起初因为严寒,居民鲜少出门。22日,气温骤升到8℃,民众走上大街享受阳光,人群的聚集使面包供应短缺成为群情激愤的导火索,由此引发二月革命。该学者的研究

(

)A.过度强调了自然因素 B.忽视了历史偶然性C.注重具体分析与阐释 D.滑向了历史唯心论1【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在分析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时,从当时的气候及食品供应的角度入手,与传统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说明他注重具体分析与阐释的历史研究方法,故选C项。【答案】C12

(2023镇江期初)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说:“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列宁的相关成功经验是 (

)A.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B.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取胜C.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D.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2【解析】据材料“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苏俄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苏俄,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即推行新经济政策,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D项。2【答案】D3

(2023南通海门期末)1917年4月,列宁提出“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荒谬的口号。11月,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此时的临时政府如同沙皇一样,几乎没什么支持者。出现这一情况的关键原因是 (

)A.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初步形成B.列宁把握住了俄国社会的矛盾焦点C.临时政府的专制独裁激化社会矛盾D.布尔什维克成为苏维埃中的多数派3【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而列宁提出的口号把握住了俄国社会的矛盾焦点,故选B项。3【答案】B4

(2023南京三模)1918年,列宁在分析了俄国经济的具体状况后,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这一主张 (

)A.符合国内革命战争的需要B.集中财物推动政权巩固C.促成新经济政策即时出台D.体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4【解析】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是适合国情的,这有助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故选D项。4【答案】D5

(2023苏锡常镇一模)某学者评价1920年前后的苏俄战争时说:“红方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他们获得了对俄罗斯广阔的中部核心地区的控制,还拥有优越的组织能力和毫不留情的雷霆手段……兵员和给养都是以强制手段从农村征调的。”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将农民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B.通过粮食税等机制建立工农联盟C.采用强制手段推进“农业集体化”D.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5【解析】据材料“还拥有优越的组织能力和毫不留情的雷霆手段……兵员和给养都是以强制手段从农村征调的”可知,这一时期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它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故选A项。5【答案】A6

(2023南通海门月考)下表所示的内容为苏俄(联)在1921—1923年农民骚乱的部分统计(据全俄肃反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档案整理)。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当时苏俄(联) (

)61921年9月车里雅宾斯克省在许多地方村社大会上,村民集体作出了拒绝纳税的决定1923年8月后贝加尔斯克省阿克申斯克县农民在村社大会作出拒不纳税的决定,并坚决执行1923年12月捷列克省征粮机关采取坚决措施,省内有5个巡回法庭,有的地方甚至使用武装征粮队A.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的抵制B.新经济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C.政权面临被颠覆的严重威胁D.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利益6【答案】B【解析】据材料“村民集体作出了拒绝纳税的决定”“有的地方甚至使用武装征粮队”可知,当时新经济政策中实行粮食税的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引发了农民的抵制,迫使政府不得不组织武装征粮队来强制征粮,故选B项。7

(2023南京8月调研)1922年,苏俄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德国放弃在苏俄的财产,两国放弃战债及战争造成的经济赔偿,恢复外交关系并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苏俄此举旨在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赢国内战争B.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以换取西方国家支持C.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力发展工业D.为实施新经济政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7【解析】据材料“苏俄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恢复外交关系并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可知,苏俄此举的目的是为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故选D项。7【答案】D8

(2023扬州调研)右图所示为1937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苏联展馆的双人雕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该作品 (

)A.反映苏联女性地位得到普遍提高B.建构起官方政治理念的艺术符号C.体现新经济政策实施时的精神面貌D.重现农业集体化时农民的劳动热情8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解析】据图片所示的信息可知,工人与女庄员高举铁锤和镰刀的雕像立在顶端,人物的面部表现出了当时苏联人民激越和愉快的精神风貌,成为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的象征,由此可判断出,该作品建构起苏联官方政治理念的艺术符号,故选B项。8【答案】B9

(2023扬州期初)西方人对苏联五年计划的态度,由初期的怀疑逐步转为真正的兴趣;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却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这说明西方人 (

)A.认可苏联的发展模式 B.怀疑五年计划的成就C.坚持资本主义价值观 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9【解析】据材料“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却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并不认可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说明其坚持资本主义价值观,故选C项。【答案】C10

(2023徐州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英国实行所谓宪政改革;美国实行“菲律宾化”,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荷兰继续奉行所谓给殖民地以权利和福利的“道义改革”。这些调整旨在对殖民地 (

)A.推行自治平息反抗 B.民主改革发展经济C.以退为进维护统治 D.破旧立新直接控制10【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殖民地半殖民地希望摆脱殖民国家而独立;据材料“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可知,殖民国家意在安抚亚洲殖民地,缓和其民族民主运动,维护殖民统治,故选C项。10【答案】C11

(2023湖北百校10月联考)19世纪中叶,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还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只是把外国侵略势力当作主要打击对象;19世纪末,这种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现行制度的设想与方案。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先进政治人物的推动 B.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11【解析】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目标是打击外国侵略势力,而到19世纪末,其斗争目标发展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现行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是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故选C项。11【答案】C12

(2022潍坊5月模拟)下表所示的内容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各地区的革命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 (

)12地区内容东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东南亚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西亚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南亚印度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亚洲民族忧患意识的觉醒

B.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C.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建立

D.十月革命胜利的效应【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不论在东亚、东南亚,还是在西亚、南亚,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这与材料基本符合,故选D项。12【答案】D13

(2023如皋三模)被称为“印尼国父”的苏加诺认为民族主义不应该是一种狭隘的排他主义,他将团结了共产党的孙中山作为民族主义者的榜样,号召印尼的民族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等团结起来,推翻荷兰的殖民统治。这一主张意在

(

)A.获得亚洲各国人民的同情与支持B.凝聚民族力量争取国家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