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时练习卷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1页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时练习卷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2页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时练习卷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3页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时练习卷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4页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时练习卷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选择题1.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宋代主要采用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有助于宋代文化的大众化D.官方印刷主要是雕版印刷2.(2024·信阳)1898年,汉口出现阅报社一所,“将各报备齐,以供众览”。之后,各地阅报社如雨后春笋般创办了起来,尤其是1903年后,阅报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仅1904至1908年五年间就有374处阅报社出现。这是()A.实行新政宪政改革的现实需要B.推动社会风气开化以救亡图存C.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D.有识之士为了获得政治参与感3.(2024·淄博)公元前28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亚历山大博物馆。博物馆的资金主要源于国王和政府拨款,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建成有利于()A.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B.自然遗产的保护C.分科教育逐步推行 D.印刷技术的改进4.(2024·盐城)15世纪末,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博物馆的建立()A.见证了欧洲深厚的历史底蕴B.充分发挥育人教化的作用C.折射出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D.反映了科学革命迅猛发展5.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A.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度B.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C.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效益D.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6.1964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宪章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此材料反映了文物保护应注意()A.制定保护古迹的法律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C.建立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D.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7.(2023·广东广州模拟)15世纪晚期,印刷术传入英格兰。英语印刷品的生产和广泛传播,使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而且印刷书在短时间内的大量生产和传播,使得书写英语迅速固定化,并催生了阅读群体的出现。这一状况()A.使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B.是宗教改革广泛发展的结果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D.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8.(2023·山东烟台质检)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种状况()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有助于公众文化水平的提高D.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9.某地有一个著名的古建筑群,因不注意保护,建筑物已遭到极大损坏。当地政府决定将这个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此进行了全面翻修,并加以扩建。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应具有的()A.真实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C.突出性原则 D.完整性原则10.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11.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又颁布法律,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同意就对有的私人建筑进行列级保护。这些做法()A.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B.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C.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12.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的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修复,由于使用黏合剂等材料不恰当,古迹遭到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A.避免自然灾害侵蚀B.加强科学研究C.减少人为开发因素D.强化保护意识二、非选择题13.(2023·广东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代在官学制度上照袭前朝,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国子监在设施、制度与管理上较为完备,府州县学在各地的分布更为广泛,布局亦更为合理。清代官学集尊孔、科举、礼仪、养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新旧递嬗之际,作为清代官学核心的国子监也不得不改办新式教育,先是在原有知识框架内增设算学,终至完全按照新式学堂规制来办学,在南学开办新式学堂,由完全讲求中国传统之学的中央官学转而努力成为新式教育中的正式一员,但在新教育中已不具有其在传统教育中的尊崇地位。科举制度废除后,国子监并归学部,除原有礼仪职能仍予保留外,教育职能则完全归于新式学校。——霍红伟《清代官学在近代教育转型中的改制与变迁》(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国子监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原因。14.(2022·天津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摘编自李万万《博物馆的历史》材料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摘编自[美]爱德华·P.亚历山大、[美]玛丽·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选择题1.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C)A.宋代主要采用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有助于宋代文化的大众化D.官方印刷主要是雕版印刷[解析]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印刷术应用比较普遍,书籍多,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故选C项;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也有民间刻书,D项错误。2.(2024·信阳)1898年,汉口出现阅报社一所,“将各报备齐,以供众览”。之后,各地阅报社如雨后春笋般创办了起来,尤其是1903年后,阅报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仅1904至1908年五年间就有374处阅报社出现。这是(B)A.实行新政宪政改革的现实需要B.推动社会风气开化以救亡图存C.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D.有识之士为了获得政治参与感[解析]1898年处于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运动兴起,汉口出现阅报社后,各地阅报社纷纷创办,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民族危机加深,革命形势发展,阅报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是因为部分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开民智”是救亡图存的重要途径,而报刊传媒是“开民智”的重要工具,所以,阅报社的创办与宣传救亡图存有关,B项正确;新政从1901年开始,与材料中的时间“1898年”不符,排除A项;阅报社的出现及增长主要反映救亡图存,而不是社会治理,排除C项;阅报社的出现及增长不是为了获得政治参与感,排除D项。3.(2024·淄博)公元前28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亚历山大博物馆。博物馆的资金主要源于国王和政府拨款,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建成有利于(A)A.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B.自然遗产的保护C.分科教育逐步推行 D.印刷技术的改进[解析]材料“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强调的是亚历山大博物馆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及传承,A项正确;亚历山大博物馆属于人文遗产,排除B项;材料与分科教育无关,排除C项;印刷术改进是在中国的宋朝时期,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4.(2024·盐城)15世纪末,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博物馆的建立(C)A.见证了欧洲深厚的历史底蕴B.充分发挥育人教化的作用C.折射出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D.反映了科学革命迅猛发展[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欧洲国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这主要和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从世界各地带回陈列品有关,C项正确;欧洲国家建立的博物馆内涉及海外地区的奇珍物品,说明其并不完全是欧洲历史的见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博物馆育人教化作用的相关论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博物馆的建立与科学革命成果迅猛发展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5.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B)A.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度B.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C.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效益D.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当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一部分人是为了实现文化遗产的货币化,是为了经济利益,而非保护文化遗产,这就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故选B项;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更不是忽视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排除A、C两项;这一做法不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民族性,排除D项。6.1964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宪章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此材料反映了文物保护应注意(B)A.制定保护古迹的法律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C.建立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D.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解析]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可知,《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文物古迹的保护应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7.(2023·广东广州模拟)15世纪晚期,印刷术传入英格兰。英语印刷品的生产和广泛传播,使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而且印刷书在短时间内的大量生产和传播,使得书写英语迅速固定化,并催生了阅读群体的出现。这一状况()A.使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B.是宗教改革广泛发展的结果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D.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刷术传入英格兰后,促进了英语的传播,这就有利于英国民族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形成,故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印刷术传入英格兰后促进英语在英格兰的传播,不能说明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故B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故C项错误。8.(2023·山东烟台质检)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种状况()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有助于公众文化水平的提高D.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答案】C【解析】18世纪时,欧洲图书馆和印刷所的增加迎合了当时对书刊需求量大幅增加的潮流,有利于传播文化和提高公众文化水平,故C项正确;欧洲的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排除B项;近代科学在18世纪之前已经兴起,排除D项。9.某地有一个著名的古建筑群,因不注意保护,建筑物已遭到极大损坏。当地政府决定将这个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此进行了全面翻修,并加以扩建。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应具有的()A.真实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C.突出性原则 D.完整性原则【答案】A【解析】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的是必须保持遗产形成时和后来历史形成的特征,即历史的原貌。材料中当地政府在古建筑群已经损坏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翻修和扩建,破坏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故选A项。10.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布达拉宫采用的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体现藏族建筑风格,而藻井、斗拱体现汉族建筑风格,两者的结合体现了“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故选D项。11.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又颁布法律,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同意就对有的私人建筑进行列级保护。这些做法()A.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B.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C.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答案】C【解析】法国强化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文物的保护,旨在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化进程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保护文物的做法没有体现出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彰显城市个性的有效信息,排除D项。12.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的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修复,由于使用黏合剂等材料不恰当,古迹遭到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A.避免自然灾害侵蚀B.加强科学研究C.减少人为开发因素D.强化保护意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由于使用黏合剂等材料不恰当,古迹遭到了破坏”可知,文化遗产修复要注意修复材料的使用,需要加强对材料的科学研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灾害和人为开发因素,故A、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修复体现了保护意识,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3·广东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代在官学制度上照袭前朝,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国子监在设施、制度与管理上较为完备,府州县学在各地的分布更为广泛,布局亦更为合理。清代官学集尊孔、科举、礼仪、养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新旧递嬗之际,作为清代官学核心的国子监也不得不改办新式教育,先是在原有知识框架内增设算学,终至完全按照新式学堂规制来办学,在南学开办新式学堂,由完全讲求中国传统之学的中央官学转而努力成为新式教育中的正式一员,但在新教育中已不具有其在传统教育中的尊崇地位。科举制度废除后,国子监并归学部,除原有礼仪职能仍予保留外,教育职能则完全归于新式学校。——霍红伟《清代官学在近代教育转型中的改制与变迁》(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国子监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原因。【答案】(1)变化:教学内容从儒家经典变为近代科学;地位从中央官学变为新式教育中的一员;科举制废除后,国子监仅保留礼仪职能,不再有教育职能。(2)原因:民族危机严重;传统教育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西学东渐;进步人士和政府的推动。14.(2022·天津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