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华夏古韵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唱歌《阳关三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曲,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什么乐器呢?交流知识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提问:琴面上的白点的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琴有头、颈、肩、腰、尾、足,琴的背面有两个孔,是古琴的出音孔。提问: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别是什么形状?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老师介绍琴名与音色听一段古琴曲,学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老师讲解琴歌的基本概念(一)讲音乐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4)听古琴曲《流水》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二)唱歌1.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五、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二、教学目标: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4.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古韵”。三、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二)创编音乐情景剧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三)欣赏《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1.问:通过听赏,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乐曲让你联想到什么场景?主要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播放录音。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几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4、教师简介编钟、骨笛和埙的相关知识。5.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四)总结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五)课堂练习:1、看图识乐器2、听音乐辨别乐器音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第二单元梨园风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学目标1.在两段唱腔的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2.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点。3.(1)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2)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这两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教学重点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欣赏歌曲《粉墨人生》,思考歌曲中所唱的是哪种艺术形式?生:京剧二、新课教学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晴》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梨园风采——京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结合课本我们来了解京剧的诞生与发展。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它起源于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相继进京,结合当时流行的昆曲、秦腔、汉剧等,并结合北京地方方言,标志着京剧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贡献突出,被称为“老生三杰”。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雕塑等多种类。教师:从图片上可以发现京剧服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华丽、颜色鲜艳、刺绣精美教师:很好。京剧服饰首要特点就是华丽,材质一般用绸缎,刺绣精美,视觉效果好。常用的道具:刀、枪、剑、马鞭等。头饰也是很精美、华丽。(图片展示)教师:了解了京剧的服饰与道具,就不得不说京剧行当。京剧可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老生、小生、武生等(男性角色)旦: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女性角色)净: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丑:文丑、武丑教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发现京剧的妆容与平时我们所见到的大不同。京剧化妆。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一种独特的化妆艺术,它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以庄重而富有夸张的图案和鲜明斑斓的色彩,对人物形象进行艺术造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教师:京剧形成后,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革新,此后才人辈出,以四大名大为主要代表人物。同学们知道四大名旦是哪些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学生:梅兰芳等教师:介绍梅兰芳。了解了梅兰芳,就让我们一起见识他是如何演绎女性的柔美情怀。欣赏《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晴》,叙述该唱段的音乐特点和情绪学生:哀怨教师:音乐华丽委婉,表现杨玉环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这样的唱腔就是四平调。教师总结梅派唱腔的特点。教师:京剧旦角的流派有很多,除了梅派之外还有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他们在舞台上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比如尚派的《双扬公主》、程派的《窦娥冤》、荀派的《红娘》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来欣赏这些优秀剧目。2、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体会一下旦行和生行这两个行当的不同之处。完整聆听唱段,并思考:生角的嗓音有什么特点?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它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跟随老师模仿演唱“我正在城上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一句,注意咬字准确。教师简介唱段内容。教师简介马连良。对比分析旦行与生行通过欣赏与学唱,总结旦行与生行这两个行当的特点。行当人物用嗓音色表演旦行女性人物(杨贵妃)小嗓清亮甜美优美细腻生行男性人物(诸葛亮)大嗓高亢嘹亮潇洒大方总结与交流京剧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声腔艺术丰富多彩,表演异彩纷呈。希望同学们了解它,喜欢它,欣赏它。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5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5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目标:1、能够积极的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学习京剧的愿望。2、(1)、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新授教学手段,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2)、进一步的掌握通过口传心授学习京剧的唱法。3、(1)能够跟着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2)、认识京剧的场面,能够分辨主要伴奏乐器的音色。(3)、学习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教学重点:跟着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难点:体验京剧唱腔,感受各个行当的特点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课前播放以《三家店》剧照为背景的京剧曲牌(万年欢)2、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中的角色叫行当。请欣赏几句京剧唱腔,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判断这几段唱腔分属哪些行当。唱段一:《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唱段二:《猛听的金鼓响》;唱段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段四:《趁夜晚出奇兵》;唱段五:《猛志在胸催解缆》;唱段六:《军民鱼水情》。3、教师:生行与旦行有什么不同?(人物角色特点、嗓音特点、表演风格等。)二、新课教学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1、剧情介绍:以人物及人物介绍。儿行千里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段唱腔讲述的是,秦琼自二贤庄投宿皂角林被疑为响马失手杀人发配登州。路途之中思念亲人所唱。2、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1)欣赏前半段,并注意:有哪些字的发音和平时说话不一样?试着把它们找出来。(2)师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3)、老师带领学生读标准字。(4)、全体完整朗读歌词。(5)、发声练习a波浪音:请学生做好,身体直立,伸出右手,手心朝下,做波浪动作。yiab螺旋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6页,当前为第6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6页,当前为第6页。(6)、分句学唱(7)跟伴奏完整演唱3、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后半段(过程与学习上半段相同)4、完整演唱全曲。5、学习简单的身段动作。三、反馈与小结:1、跟伴奏音响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2、最后一句加表演动作演唱。3、师生交流感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7页,当前为第7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7页,当前为第7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昆曲《游园惊梦》。2、欣赏现代京剧《智斗》《打虎上山》。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游园惊梦》唱段,能领略昆曲的美妙唱腔,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关于昆曲的知识,体会学习昆曲的艰辛与快乐。2、感受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唱腔风格。3、认识和了解昆曲逢唱必舞的表演特色;能辨别京剧和昆曲,提高鉴赏京剧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领略昆曲的演唱风格,能辨别昆曲与京剧、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不同的唱腔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欣赏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片头视频资料。提问: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本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高雅艺术是这些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的高雅艺术又是什么呢?二、学习新课1、感受与体验——昆曲的唱腔特点及表演特色(1)学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一句。①请同学们聆听《游园惊梦》,体会唱腔的韵味与特点。②老师介绍曲牌体③念唱词两至三遍,注意要把每个字拉长,读出字头、字符、字尾。④学生跟随老师学唱这句唱腔。⑤完整聆听这段唱腔,体会风格特色。(2)欣赏视频《游园惊梦》的唱腔和表演。①老师提问:除了唱腔别具特色,昆曲还有哪些方面与众不同?②请同学们欣赏《游园惊梦》的表演视频,仔细观察表演者的身段动作特点。③学生模仿身段动作。④师生交流昆曲的表演特色。(3)对比分析——京剧与昆曲的不同①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晴》片段,说说这段唱腔的伴奏乐器、唱腔特点及表演与刚才欣赏过的《游园惊梦》有何不同?②师生交流并总结京剧与昆曲的不同。2、欣赏《智斗》和《打虎上山》片段(1)导入:梨园行里有句话叫“京昆不分家”,我们可以了解到,京剧和昆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我们课本的内容,请大家欣赏两段现代京剧,了解一下现代京剧的特点。(2)分别聆听《智斗》和《打虎上山》,说一说现代京剧的特点,及其与传统京剧的不同。(3)师生交流现代京剧的特点:唱腔更加简洁明快;表演更加接近于现代;伴奏加入西洋管弦乐队。3、小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8页,当前为第8页。大家都知道,西区都是在舞台上展示其艺术魅力的,在这方狭窄而又广阔的空间里,六百年的昆曲、两百年的京剧,都演绎着属于全人类的永恒经典。愿这古老而又经典的艺术,伴随我们的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8页,当前为第8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9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9页。第三单元西乐撷英(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英雄凯旋歌》2、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音乐体裁“清唱剧”,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英雄凯旋歌》,体验并表现歌曲亲切自豪的音乐情绪。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2、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及情绪,完成聆听与思考中的“乐曲说明”。3、能够说出亨德尔和巴赫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创作的特点,和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难点:1、自信、有感情地歌唱《英雄凯旋歌》;2、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及情绪,完成聆听与思考中的“乐曲说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1、导入(1)观看以巴罗克为背景的,介绍同一时期相关文化艺术发展情况的视频。(2)老师简介欧洲音乐的不同音乐风格流派。(3)聆听《英雄凯旋歌》,片段,老师讲解清唱剧的含义。设计意图:从图片、音响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清唱剧的含义,以及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2、学唱《英雄凯旋歌》(1)老师简介歌曲与作曲家亨德尔的相关知识。(2)完整聆听歌曲,关注歌词,了解歌曲的表现内容及音乐情绪。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知道作曲家亨德尔及其作品英雄性和史诗性的主要风格特点,在完整聆听后对歌曲表现的内容、情绪及音乐风格有初步的体验。(3)运用歌曲中的乐句进行发生练习,老师提出歌唱的基本要求。(4)老师分别弹奏升5、升4的乐句和还原5、还原4的乐句,学生聆听分辨,并学唱,注意音准。(5)分析歌曲结构,注意乐段的重复。(6)学唱歌词,提示学生注意歌词与旋律的对应,通过练习解决一字多音的难点。(7)看谱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曲谱中的强弱记号。设计意图: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同时熟悉歌曲的主要旋律,在变化音、一字多音的练习中解决难点。完整演唱歌曲,深入体验歌曲的英雄性等风格特点。(8)拓展练习①完整聆听《哈利路亚》,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情感?②老师简介《哈利路亚》的相关知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10页。③随音乐哼唱《哈利路亚》主题,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旋律进行等特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10页。④师生交流并总结:《哈利路亚》与《英雄凯旋歌》在音乐情绪、演唱速度、力度旋律进行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设计意图:通过实践与创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亨德尔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3、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1)简介乐曲《G弦上的咏叹调》与作曲家巴赫的相关知识。(2)完整聆听音乐,关注作品的力度、速度、音调及情绪等音乐要素的特点。(3)随音乐填写以下乐曲说明:《G弦上的咏叹调》是“——的代表人物”巴赫创作于——年的管弦乐作品整首作品速度——,力度——,音调——,开头两小节旋律线形成一个“问号”形状的图案,似在表现作曲家的思索。这首作品抒发了——的情绪,感人至深。(4)跟着音乐哼唱主题旋律,感受作品悠长、深沉、优美的旋律之美。设计意图:欣赏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进一步感受巴罗克时期音乐作品庄重,结构规整的风格特点。通过填写乐曲说明,检测学生对作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4、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1页,当前为第11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1页,当前为第11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小夜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2、音乐家故事: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教学目标: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2、(1)通过完整聆听作品、视唱主题、竖笛吹奏主题等方式感受弦乐四重奏到海顿《小夜曲》明朗、典雅、质朴的色彩,及其表现出的无忧无虑的意境。(2)通过完整聆听作品、听辨主题、分析相关的要素、节奏练习等感受《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的音乐表现力及内涵。以及《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1)能够说出弦乐四重奏、交响曲的含义。(2)能够说出作曲家海顿的代表作品,能够背唱音乐主题。(3)能够说出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中“命运动机”的节奏。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交响曲,参与感受、体验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英雄凯旋歌》《哈利路亚》《G弦上的咏叹调》音乐片段,辨别乐曲名称和作者。设计意图:复习清唱剧的含义、巴罗克时期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特点。注重知识的衔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音乐派音乐风格特点。2、欣赏《小夜曲》(1)聆听三遍钢琴弹奏的主题旋律设计意图:为欣赏作品做铺垫,使学生更好地记忆主题旋律,理解音乐风格。(2)完整聆听作品,并思考:乐曲是由那几件乐器演奏的?他的音乐情绪、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3)简介作曲家海顿及其代表作,介绍《小夜曲》的相关知识。学习弦乐四重奏的含义。(4)视唱主题旋律,分析主题旋律进行特点。(5)完整聆听作品,听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的变化。(6)背唱主题旋律,可以采取快速、中速、慢速三种速度进行演唱。设计意图:听辨并背唱主题旋律、多次完整聆听音乐,能够使学生深入体验到音乐意境,感受到清新典雅的风格特点。3、欣赏《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1)用击拍的方式模拟生活中的敲门声,并尝试用音乐表现要素(速度音调、节奏、力度等)来表现不同的敲门声。(2)聆听全曲,并思考:乐曲的情绪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的音调是什么?(3)简介乐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与作曲家贝多芬的相关知识。学习交响曲的含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2页,当前为第12页。(4)分段欣赏——呈示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2页,当前为第12页。①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主题旋律是什么?②聆听主题音乐片段,感受“命运动机”的音乐情绪。③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思考:主题旋律的发展采用了那种创作手法?④总结“命运动机”的节奏型并听辨其在主题音乐片段中出现的次数,说说这个节奏型对乐曲情绪表达的作用。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音乐思维能力与想象力,通过分析主题旋律的发展手法和固定节奏型的使用,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情绪和内涵。⑤聆听副部主题音乐片段,思考:这部分音乐具有怎样的情绪?表现了什么内容?与主部主题的音乐情绪有何不同?⑥随音乐哼唱副部主题音乐,思考:副部主题旋律的发展采用了那种创作手法?⑦完整聆听呈示部音乐记录曲式结构。(5)分段欣赏——展开部①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他与呈示部有相同之处吗?②这段音乐的力度变化较多,边听音乐边思考:力度的变化给音乐情绪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段欣赏——再现部①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②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音调与呈示部完全相同吗?两个主题是如何呈现的?(7)完整聆听作品,记录作品的结构。设计意图:分段聆听,完整欣赏,能够充分体验到作品传递出的强烈的音乐情绪,进一步感受到古典音乐结构规整,风格庄重的特点4、音乐家故事: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1)聆听音乐,思考:这首音乐作品的主题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何种意境?(2)老师讲述与《月光奏鸣曲》创作相关的小故事。(3)再次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这首作品主题的旋律进行、力度、速度、有什么特点?(4)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记忆。(5)师生交流总结:《月光奏鸣曲》与《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同为贝多芬作品,却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音乐情绪,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家故事栏目的学习,使学生更深的了解贝多芬的创作特点。5、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13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13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2、竖笛演奏《小步舞曲》教学目标:1、(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2)能够感受到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体验巴赫《小步舞曲》端庄典雅的音乐情绪。2、(1)通过完整聆听作品、视唱主题、感受体验《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以及古典音乐端庄典雅结构规整的特点。(2)用竖笛合奏《小步舞曲》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3、(1)能够说出小步舞曲的含义。(2)能够说出作曲家莫扎特、巴赫的代表作品,能够背唱音乐主题。(3)能够说出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4)能够演奏《小步舞曲》(5)聆听感受并能分辨同名大小调:G大调和g小调。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参与感受、体验,能够说出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聆听《英雄凯旋歌》、《G弦上的咏叹调》、《小夜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音乐片段,分别说出巴罗克音乐和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及音乐创作特点。设计意图:注重知识的衔接利用学生更好的理解巴罗克音乐和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2、欣赏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1)聆听乐曲,思考: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速度是怎样的?(2)老师简介莫扎特,以及奏鸣曲式和快板的含义。(3)聆听乐曲,思考:乐曲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的情绪是什么?(4)随音乐视唱主题,并分析主题的旋律进行特点。(5)聆听乐曲,记录每个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的不同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随音乐哼唱主题、记录主题的变化、分析主题的旋律进行特点、对比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使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意境,感受作品结构规整、风格典雅的特点,加深对古典音乐风格特点的理解。(6)播放歌曲《不想长大》听一听:有没有熟悉的音调?(7)随音乐唱一唱《不想长大》,对照曲谱,想一想《不想长大》的旋律是如何从《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发展变化而来的?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古典音乐元素”。3、欣赏巴赫《小步舞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4页,当前为第14页。(1)老师提问:巴赫是哪个国家的作曲家?它是哪个时期的代表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有哪些?他的作品创作特点是什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4页,当前为第14页。(2)播放钢琴《小步舞曲》,思考: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节拍、速度是怎样的?(3)老师简介“小步舞曲”的含义。设计意图:为学习演奏作品做铺垫,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风格。(4)、观看《小步舞曲》竖笛演奏视频,注意两个声部的配合、气息的控制变化音的指法。(5)视唱《小步舞曲》高声部旋律,注意#4的音准。(6)慢速完整吹奏高声部旋律。(7)视唱《小步舞曲》低声部旋律,注意变化音的音准和长音的时值。(8)慢速完整吹奏低声部旋律。设计意图:先视唱再演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音乐旋律及节奏,更好的理解作品。(9)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慢速完整吹奏《小步舞曲》,注意两个声部的气息、速度要保持一致。(10)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用较快的速度有感情的完整吹奏《小步舞曲》。4、实践与创造(1)对比总结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2)聆听G大调和g小调的音阶及音频片段。讨论:它们带给你哪些音响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请用语言描述或者用图画描绘出来。5、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5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5页。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2、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进而引导学生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歌曲中的音准、感受乐曲中混合拍子的韵律。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3、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了解新疆民族音乐中混合拍子的音乐特点,记住这种特殊拍子所带来的音乐韵味。教学重点:通过演唱、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教学难点:解决歌曲中的音准、感受乐曲中混合拍子的韵律。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1、导入: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原歌名为《草原情歌》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请同学们朗诵歌词,并分析歌词抒发的情感。2、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的录音,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它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3、老师范唱歌曲。4、请同学们轻声随老师一起试着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注意仔细聆听老师演唱的旋律的音准。5、请同学们看歌谱,在旋律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想一想: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与意义是什么?6、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伴奏视唱歌曲的旋律,演唱时注意变化音的音准。7、老师提问: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中描绘了姑娘的哪些特征来表现她的美丽?8、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注意刚才视唱时练习的变化音的音准,同时要运用原来学过的发声方法来演唱。9、老师提问:歌曲中出现的最高音是什么?(不含结束句)10、老师讲解唱歌中咬字吐字的问题。11、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注意演唱的基本姿势和高音处的咬字与吐字。12、朗读歌曲第三四段的歌词,并分析后两段歌词与前两段歌词的不同之处。13、随着老师的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二、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1、完整聆听音乐,思考:这首乐曲的音调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场面?它的音乐情绪是什么?由哪两种乐器演奏?哪种乐器是主奏乐器?为什么?乐曲可以分为几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6页,当前为第16页。2、分段欣赏——引子: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速度是怎样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6页,当前为第16页。3、分段欣赏——第一部分(1)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它表现了什么场面?它的速度、节奏、力度有什么特点?(2)老师提问:这首乐曲的拍号与以往见过的拍号有何不同?(3)跟随老师击打歌曲中的节拍。(4)看谱聆听音乐,听一听:教材上呈现的主题旋律重复了几次?每次重复有什么变化?除了教材上呈现的主题旋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主题?(5)随音乐哼唱两个主题旋律,并分析它们的旋律特点,体会乐曲的风格。(6)老师提问:在第一部分结尾处,有一段小提琴的华彩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段华彩段的速度是怎样的?在乐曲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段欣赏——第二部分(1)聆听音乐,思考:与第一部分相比,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表现了什么场面?它的速度、节奏、力度有什么特点?(2)看谱聆听音乐,寻找主题,并思考:教材上呈现的主题旋律重复了几次?每次重复都有什么变化?(3)岁音乐哼唱三个主题旋律,并分析它们的旋律特点,体会它们的不同音乐情绪。(4)完整聆听第二部分,记录三个主题出现的顺序。5、完整聆听乐曲,并讨论:钢琴伴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演唱了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欣赏了小提琴独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两首音乐作品各有特点,歌曲是优美、抒情的,乐曲是欢快、跳跃的,反映出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7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7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2、欣赏《玛依拉》。3、欣赏《万马奔腾》。教学目标:1、(1)复习巩固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爱情观。(2)、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欣赏的民族情怀。2、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体验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3、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完整、连贯地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听辨蒙古族独有的特色乐器——马头琴;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欣赏的民族情怀。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跟随伴奏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看谁唱得最准确。2、请同学们视唱歌谱,注意结束句的七度大跳。3、请同学们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和七度大跳的准确演唱。二、欣赏《万马奔腾》1、导入(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具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场面?(2)简介二胡独奏曲《赛马》(3)聆听音乐,听一听,乐曲中运用了哪些节奏型来表现奔马的节奏?(4)请随音乐敲击奔马节奏:×.××;××××××××;×××××2、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依然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听一听,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场面?3、老师简介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4、介绍作者齐·宝力高。5、请同学们说说对马头琴的了解。6、老师讲述关于马头琴的美丽、动人的故事。7、聆听音乐,并思考:作者是运用了音乐中的哪些表现要素来描绘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宏大场面的?8、总结乐曲中的奔马节奏:×.××.××.××.×;××××××××××××××××9、随音乐敲击奔马节奏。10、老师播放《万马奔腾》演奏视频,让同学们观察马头琴的演奏姿势及其基本演奏技法。11、再次聆听二胡曲《赛马》,并分组讨论:二胡与马头琴在音色上有什么区别?两首作品在表现“奔马”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1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蒙古族的了解,包括民俗、饮食、音乐、生活习俗等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8页。三、欣赏《玛依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8页。1、聆听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具有怎样的情绪?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它的节拍是什么?2、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总结歌曲的结构与旋律进行特点。3、视唱歌曲的第一乐句的旋律,它是整首歌曲发展的根基。4、分段欣赏——前三乐句:聆听录音听一听,前三乐句的音区、情绪、旋律发展手法是怎样的?5、分段欣赏——后两乐句:聆听录音,听一听,这两乐句的音区、情绪、旋律发展手法是怎样的?与前三乐句有什么不同?6、老师介绍冬不拉。6、竖笛吹奏练习(1)指法练习,注意中音7用替换指法演奏。(2)请同学们慢速随老师的演奏,在竖笛上面做指法练习,看谁的指法准确。(3)请同学们对照曲谱自己练习,有指法不明白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4)节奏紧凑部分的指法练习(5)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伴奏完整地演奏歌曲《玛依拉》的旋律,注意指法转换要迅速、精准。四、课堂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9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19页,当前为第19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牧歌》2、欣赏:《大漠之夜》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不同民族的歌曲、乐曲,培养民族自豪感;了解无伴奏合唱的艺术形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2、由听唱法引入视唱法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累对音乐的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演唱歌曲《牧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教学重点: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播放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提问:这首乐曲的名称和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二、唱歌《牧歌》1、聆听歌曲录音,并思考:这首歌曲有哪些特点?给你带来什么感受?2、老师简介歌曲相关知识。3、学生边看谱边聆听老师演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4、视唱歌曲曲谱。5、老师讲解教材学练提示中提到的一种演唱呼吸方法——缓吸缓呼。6、发声练习。要求:缓慢吸气,保持两秒钟,缓慢用“嘶”或“哈”音出气;小腹控制,像蚕吐丝那样均匀,越长越好。7、用“u”来唱一下歌曲的旋律,注意运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式。8、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式,以及长音的保持。9、根据歌词的意境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10、随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11、老师播放由作曲家翟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提问:这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12、老师讲解“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三、欣赏《大漠之夜》1、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给你印象最深的音调是什么?2、老师讲解混声合唱的概念。3、聆听音乐,记录这首歌曲的结构。4、分段欣赏——引子(1)乐队伴奏有什么特点?模仿了什么声音?边听音乐边记录伴奏的节奏型。(2)声部的安排是怎样的?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描绘了什么画面?(3)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0页,当前为第20页。5、分段欣赏——陈述部A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0页,当前为第20页。(1)乐队伴奏织体有什么变化?(2)声部的安排是怎样的?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描绘了什么画面?(3)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6、分段欣赏——中部B(1)这段音乐可以分为几段?每段有什么不同?(2)声部的安排是怎样的?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描绘了什么画面?(3)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4)乐队的伴奏织体有什么变化?7、分段欣赏——再现部A’(1)这段音乐与陈述部A是完全重复还是变化重复?(2)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8、分段欣赏——尾声(1)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画面?(2)这段音乐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歌词有什么特点?(3)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9、完整聆听合唱,师生交流讨论:这首混声合唱最大的特色在哪里?乐队伴奏与力度变化在音乐表现中具有怎样的作用?四、课堂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21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21页。第五单元音乐故事(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目标: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形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首,大家都比较熟悉。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用音乐表达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生:分小组介绍。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生:讲述故事。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rs(《蝴蝶的爱情》)。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学生进行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2页,当前为第22页。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2页,当前为第22页。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1)协奏曲的概念。(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2)乐曲的创作背景及曲作者介绍。(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师:刚才有同学介绍了这首乐曲主要是反映了人们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梁祝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倾听音乐述说的故事吧!(请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分别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故事就在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日子里开始了。(二)欣赏乐曲。(出示课件)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师: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南方的一座村庄祝家庄,聪明美丽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途中与善良、淳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音乐活泼、欢快),两人同窗三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音乐转慢)。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梁山伯送祝英台送了十八里,最后在长亭依依惜别,这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2、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师: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事情就要发生。谁来给我们讲讲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1)学生讲述: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誓死不屈,再加上官僚马太守的威胁,为了父母和祝家庄,祝英台被迫屈服。师:这段激烈音乐表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音乐中似乎也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大封建势力的重压(2)

师:听,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庄探望并打算提亲,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如诉如泣的曲调缠绵悱恻的音调,把两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3)

师:谁来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生: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就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在一个深夜里,她穿上了新娘嫁衣,独自来到梁山伯的坟前祭奠,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3、再现部—化蝶。师:接下来,乐曲出现了开始的引子部分,把我们带入了神话的意境。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三)出示课件。1、

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由学生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2、

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3页,当前为第23页。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说出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想所有的人都会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让我们带着感动欣赏一首歌曲,并祝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寻找到真正属于他们的幸福吧!(播放歌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3页,当前为第23页。三、总结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教学反思:这节欣赏课,如果仅仅是坐着听,缺少了视觉效果,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会不够全面,利用课件上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艺术思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好评。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我有意识启发学生注意音乐线索的发展和剧情发展的联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奏鸣曲式的各组成部分及每一部分的典型功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24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24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唱歌《化蝶》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情感,愿意以歌唱的方式表达。2、在体验与探究中,学唱歌曲《化蝶》,分析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现的作用。3、了解《化蝶》的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运用不同的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音乐,提问:这段音乐选自哪部音乐作品?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情节?它的演奏形式是什么?主奏乐器是什么?曲作者是谁?2、老师简单介绍作品。二、学唱歌曲1、出示谱例,播放歌曲《化蝶》,请同学们边听边观察歌曲的音乐构成要素如调号、主音、节拍、速度、乐句、乐段等,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进行特点。2、基本技能训练(1)跟随老师手打稳定拍,用“da”读下面两条节奏型,注意节拍稳定、节奏准确。4/4×××××××××∣×.××××××-‖4/4××××××××.××∣×.×××××××‖(2)跟随老师学习演唱两条发声练习,注意运用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做到发音柔和连贯。大跳音程音准练习:1=C2/414∣15∣16∣17∣1ī∣1-‖u连音练习:1=F2/45672616535615∣5672616535615‖u3、学唱歌曲(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跟唱,并思考:每段歌词陈述了什么内容?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2)划拍视唱歌谱,注意音准。(3)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每个字的时值要唱得饱满。(4)练习歌曲的难点。4、拓展延伸(1)选择适当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情感。情绪:优美抒情、明亮轻快、依依惜别、悲切伤感、激动深情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25页。速度:慢速、中速、稍快、快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5页,当前为第25页。力度:pppmpmffff音色:男声、女声、混声(2)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自主选择音乐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5、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三、课堂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6页,当前为第26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6页,当前为第26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十面埋伏》2、欣赏《长恨歌》选段。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十面埋伏》感受乐曲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感受古乐曲的独特魅力;通过欣赏《长恨歌》选段,感受不同风格的合唱的魅力。2、在体验中欣赏作品,探究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3、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背景;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力度、速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能够记忆作品主题。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欣赏,理解和分析作品的主要特点,体验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现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音乐片段,提问: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老师介绍琵琶。3、老师播放四种琵琶演奏技法的视频,请同学来实践,体验琵琶的演奏技法,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二、欣赏琵琶独奏《十面埋伏》1、老师介绍作品。2、分段欣赏——第一部分: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1)老师跟随音乐进行讲解每一段音乐情绪的变化,描写场景的变化等。(2)请同学们聆听“列营”,随着音乐唱一唱,思考“列营”中运用了哪些演奏技法?它是通过哪种音乐要素体现出来的?(3)老师讲解:扫弦善于表现出热烈奔放、欢快激昂的音乐情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轮指就是同音的急速反复。速度由慢到快,以及三连音的出现,表现出战前的紧张感。3、分段欣赏——第二部分: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1)聆听录音,分辨“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这三段音乐,并思考音乐是如何体现着三种场面的?(2)再次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点乐段,并填表:标题力度速度场面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4、分段欣赏——第三部分: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1)节奏练习:2/4××××××××××××∣(2)老师提问:此节奏型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段音乐节奏与旋律表现了什么场景?节奏与旋律有何特点?(3)欣赏聆听音乐,老师简单介绍第三部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27页。5、听辨与拓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27页。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哪一段描绘的是《十面埋伏》,你能尝试说出它是用什么技法演奏的?6、老师总结三、欣赏清唱剧《长恨歌》1、老师简介《长恨歌》和清唱剧的基本概念。2、聆听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1)播放歌曲录音,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2)老师简介《渔阳鼙鼓动地来》。(3)、看谱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音区、速度、力度、旋律进行特点。(4)、跟着音乐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聆听歌曲《山在虚无缥缈间》(1)播放歌曲录音,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2)老师简介《山在虚无缥缈间》(3)看谱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音区、速度、力度、旋律进行特点。(4)试着听辨伴奏乐器的种类,并思考:这对音乐意境的塑造有什么作用?(5)请女生跟随音乐演唱歌曲,男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6)对比欣赏、总结:这两首歌曲有何不同?四、课堂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8页,当前为第28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8页,当前为第28页。第六单元夏日情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2、欣赏《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学目标:1、在聆听与演唱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人们喜悦幸福的心情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2、在聆听讲解、演唱歌曲、探究情感等活动中,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欢快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聆听《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感受不同声乐作品表达的不同情感。3、掌握歌曲中的八三拍节奏,巩固对“▼、>、p、mp、f”等音乐记号的认识;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较准确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歌曲中的八三拍节奏,巩固对“▼、>、p、mp、f”等音乐记号的认识;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较准确地演唱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节奏练习:1、手打稳定拍,用“哒”口读节奏,注意强弱规律。3/8×××∣×××∣×××∣×××∣×××∣×××∣×××∣×××∣2、节奏卡农练习: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同学击掌打节奏,另一组同学拍腿打节奏,并要求第二组比第一组晚一小节进入,注意强弱规律。二、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1、老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它的速度、节奏、节拍是怎样的?2、跟着钢琴轻声视唱歌曲旋律,注意气息控制。3、老师讲解最后一个乐句中的三连音节奏,并带领学生反复练唱。4、填词演唱歌曲(1)随钢琴轻声演唱歌词,注意坐姿和气息控制。(2)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前两句,要求口腔打开。(3)按照朗读歌词时的状态演唱第一段歌词。要求口腔打开,气息支持。(4)老师提问:▼、>、p、mp、f、分别叫做什么记号?如何用声音表现这些记号?(5)按照歌谱上的这些音乐记号再次演唱第一段歌词。(6)老师提问: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间有什么联系?(7)跟着伴奏音乐,看指挥,完整演唱歌曲三段歌词。注意控制气息,咬字清晰以及音乐强弱变化。(8)老师简介曲作者威尔第。三、欣赏《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1、老师播放《英俊少年》电影片段,提问:这首歌曲在电影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什么情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9页,当前为第29页。2、看谱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进行特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29页,当前为第29页。3、随录音哼唱歌曲。4、拓展练习:这首歌曲所表现的内容与《夏日泛舟海上》有何不同?请填写下表。歌曲节拍速度情绪情感表达《夏日泛舟海上》3/8稍快由弱渐强描绘出一幅明媚的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喜悦幸福的心情。《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4/4中速哀婉清幽歌曲塑造出一幅“读罢愁生难挥去,顿见伊人立眼前”的艺术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劲舞的诗意赞美,对人生的哲理感悟,对离愁别绪的情感抒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30页,当前为第30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30页,当前为第30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六月——船歌》《夏夜》。教学目标:1、理解音乐作品表达的内涵,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判断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和习惯。2、唱、听音阶与模读节奏练习;聆听《琴伤》,找出熟悉的旋律;视唱主题;完整聆听《六月——船歌》,从音乐要素与情绪方面分析作品并划分曲式结构。3、了解船歌体裁,感受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与三拍子《船歌》的不同之处;能够看谱,随着音乐哼唱主题。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船歌的体裁,感受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与三拍子《船歌》的不同之处。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预备练习1、音阶练习(1)跟着老师的钢琴用唱名慢速唱和声小调音阶、旋律小调音阶的上行和下行,注意变化音的音准。(2)老师在钢琴上弹奏和声小调或旋律小调,请学生聆听后加以区别。2、节奏与视唱练习(1)学生模打老师所拍击的节奏短句,注意区别最后一个×的时值。4/40××××-∣;4/4×0×××0∣;4/40××××00∣(2)师生共同完成以下二声部节奏练习,找出上、下声部的模仿关系。(3)学生加上音符视唱短旋律。(4)老师教唱二声部。二、欣赏《六月——船歌》1、播放周杰伦的《琴伤》,请学生寻找其中熟悉的旋律,说出它出现的位置和出处。2、老师简介歌曲《琴伤》3、模唱这个主题旋律,并思考:这个主题旋律的调式是什么?4、老师介绍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及其创作的钢琴的钢琴作品《六月——船歌》5、边看谱边听音乐初分析《六月——船歌》,请学生看谱说出此曲的拍号,回忆以前接触过的“船歌”体裁的作品的节拍和这首“船歌”的节拍有什么不同?6、分段欣赏——第一段(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一段的速度、力度如何?如何听出这是一首“船歌”的?整段音乐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老师弹奏左手伴奏部分,学生聆听、感受二音连线音型构成的摇荡效果。(3)随音乐哼唱主题,听辨该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是否有变化。7、分段欣赏——第二段(1)聆听音乐,思考:这一段的速度、力度如何?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刻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视唱第一主题的旋律,找出分局的规律,注意连线的表现力。(3)视唱第二主题的旋律,找出节奏的规律,注意音乐记号的表达和表现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音乐教案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31页。(4)再次聆听第二段音乐,思考:两个主题有什么不同的音乐表现?人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