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必修下册)_第1页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必修下册)_第2页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必修下册)_第3页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必修下册)_第4页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卡尔·马克思导语

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他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他开创了新的世界,他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逝者如斯,万世仰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壹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

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革命纲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著有《资本论》,这本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创立。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辞世,享年65岁。(二)写作背景1848-1849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这一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崭露头角,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资产阶级并立相争。然而随着各国的革命运动相继失败,反动势力日益猖獗,马克思于1849年被迫离开德国前往巴黎,后被驱逐,流亡到伦敦,在那里长期定居。1856年4月14日,流亡英国的马克思受邀出席《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纪念会并第一位上台讲话,讲话的记录稿发表在4月19日的《人民报》上,也就是我们所见的这篇演讲稿。(三)文章题解

《人民报》是英国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厄·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予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四)演讲词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中,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演讲词有三种类型: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演讲大体有四种: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照读式演讲,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宣读一遍。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背诵式演讲,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赛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增进演讲者的演讲能力。

提纲式演讲,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的演讲方式。即兴式演讲,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五)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气氛(fēn)

衰颓(shuāi)(tuí)愚钝(dùn)毋庸(wú)刨土(páo)狡狯(jiǎo)(kuài)(六)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①势不可挡②资产阶级的执刑者贰合作学习1.第1、2两段各有一个关键词,请根据这两个关键词概括其内容。第1段:秘密。第2段:革命气氛。这两段从1848年革命入手,指出无产阶级解放和革命趋势即将到来。2.第3、4段最重要的关键词是什么?请解释其含义。(1)最重要的关键词:事实。这个关键词在这两段中被提及了三次,且用了“伟大”“不敢否认”“显而易见”“不可避免”“毋庸争辩”等词语来修饰。(2)“事实”的含义:工业和科学的无比巨大的力量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衰颓;或者说是“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衰颓”的对抗。简言之,就是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对抗(矛盾)。3.第3、4两段的基本思路是:提出社会矛盾→分析社会矛盾→提出解决办法。请对此具体分析。(1)第3段首先提出社会矛盾(事实)是工业和科学与现代社会的衰颓。(2)第4段上半部分具体分析这种社会矛盾的表现和性质。①表现:机器力量神奇,技术在胜利,同时带来贫困、道德败坏、人的异化。②性质: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对抗(矛盾)。(3)第4段下半部分提出解决办法:发动社会革命,由工人阶级掌握“社会的新生力量”。4.这篇演讲词,为什么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请从写作背景、听众和演讲词结构三个方面加以分析。(1)造成落差,吸引听众。在欧洲,19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动革命的时代,是一个革命气氛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时代。发表演讲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马克思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称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此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2)形成对照,突出无产阶级革命。在这篇演讲词里,马克思意欲以1848年革命来对照、反衬由它“暴露”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他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比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给了听众,震撼着听众的心灵。5.请从听众的角度分析第4段结尾“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执刑者”。因为听众主要是英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友,所以这段文字实际上是在鼓励与激励他们,从两个层面进行:①先充分肯定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先锋作用,高度赞扬了英国工人运动的成果,暗示同仁们不要因为斗争被掩盖和隐瞒就放弃革命理想;②再以“菲默法庭”作喻,铿锵有力地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无产阶级担负着历史的“执刑者”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通过描绘这样一幅广阔的无产阶级革命图景,激发战友们的战斗激情。6.为了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清楚、生动、鲜活,文章运用了一些表达技巧。试分析下列句子中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及表达效果。(1)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运用了比喻手法。“坚硬的外表”比喻“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貌似强大,但已是外强中干”,“汪洋大海”比喻“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比喻“依然比较强大的资产阶级统治势力”。整句话多处运用比喻,说明无产阶级革命一旦发动起来,将会产生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从而彻底摧毁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创立无产阶级的宏基伟业。(2)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运用了比喻和用典。“好人儿罗宾”出自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此处用来喻指造福于劳动大众的革命。“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出自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此处用来喻指革命。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表达生动形象而又不乏幽默,表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力量。(3)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这里将“历史”比作“审判官”。同时,将德国的秘密法庭给画红十字的房子的主人实施判决,与历史将会给欧洲的资产阶级给予公正的审判进行类比,生动、鲜明地指出了无产阶级是一股新生的力量,必将承担起执行历史法官的判决的重任,并通过革命实践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叁教考融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马克思被誉为刚刚过去的一千年之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千年________的人类社会,曾先后出现过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一批批科学巨匠,产生过笛卡儿、康德、黑格尔、罗素等一代代思想大师。他们都曾对人类进步产生过深刻影响,(

),并且这个评选结果是由资本主义为主流的西方国家来评定的,原因何在?西方发达国家正是能够从人们的批评中发现政府的问题,从而不断改革,发展自己。马克思对西方社会的缺点的发现是迄今为止最深刻、最独到的。65年的人生岁月,马克思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以________的锐利眼光和________的思维方式,通过《资本论》等理论著述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的缺陷有一针见血的认识,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因此被一直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因此,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思想家,是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中国有句古话,“无远虑必有近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样具有________的警示意义,提醒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澜壮阔洞若观火卓尔不群高瞻远瞩B.波澜壮阔明察秋毫卓尔不群高屋建瓴C.大气磅礴明察秋毫独出心裁高屋建瓴D.大气磅礴洞若观火独出心裁高瞻远瞩A【解析】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大气磅礴:形容气势盛大。语境指人类社会发展,故选“波澜壮阔”。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语境指锐利的眼光,故选“洞若观火”。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也可以用来强调不同。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多指科学精神。语境指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故选“卓尔不群”。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形容眼光远大。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语境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远大警示意义,故选“高瞻远瞩”。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然而,在此次千年思想大师的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数都远远超过他们许多B.可是,在此次评选的千年思想大师,他们得的票数远远落在了马克思的后面C.然而,在此次千年思想大师的评选中,他们的得票数都远远落在了马克思的后面D.可是,在千年思想大师的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数都远远超过了他们许多C【解析】根据上句“他们都曾对人类进步产生过深刻影响”可推断下一句的主语应为“他们”,故排除A、D两项;再比较B、C两项,“在……中”固定结构作提前状语,排除B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揭露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因此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B.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C.表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因此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D.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D【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提出”与“规律”搭配不当,可改为“揭示”;第二处错误,“马克思主义”与“因此”语序不当,因为前后主语不同,所以应把连词“因此”放到“马克思主义”的前面。另外“被一直……”语序也不当,应改为“一直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马克思墓地

弢马克思墓在伦敦市郊北部的海格特小山上。我在英国时正值铁路工人罢工,交通不便,陪我的孔慧怡女士又没有去过那里。7月12日早晨,我们决定先到北区的查林再说。大风骤起,阴云密布。从筑路工人口中问明路由,缓步上坡,路不太陡,但对像我这样一个心脏病患者来说,还是有点吃力。两旁是属于中等阶级的住宅,看去简单朴素,幽静整洁。大约走了半小时,便到坡路尽头,绿树成荫的滑铁罗公园已在眼前。进入大门,绕着池塘穿行,芳草如茵,杂花满圃。出北门向左一拐,便是与小山同名的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和他的爱妻燕妮、外孙哈利·龙格、“忠诚的琳蘅”——海伦·德穆特等葬在一起。公墓的铁门半掩。里面到处是十字架,到处是大小不同、式样各别的墓碑。我们沿着一条长满蔓草的小径往南,读着每一块墓碑上的名字,其中有资本家、小商人、教师、海员……找不到一个我们曾经听到过的熟识的名字,更不用说全世界都知道的卡尔·马克思了。布雷德肖的马克思头像的确是一个杰作,就我见过的马克思画像或者塑像而言,似乎还没有一个能够超过他。给政治伟人——尤其是像马克思那样伟大的思想家造像是不容易的。布雷德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然也不是十全十美。罗丹的《巴尔扎克》放手大胆,给人以一种粗犷的美,而他的《维克多·雨果》却是浑朴的,厚实的。我们的雕塑家为了保持严肃而不敢过于放任,为了表示正直而不想使棱角流于圆熟,我的印象是有点拘谨。这是艺术上的问题,又不完全是艺术上的问题。

我们在墓前大约流连了半小时,天,始终是欲雨不雨的样子。当我转到滑铁罗公园,出了大门,踏着坡路走上归途的时候,脑海里时隐时现地闪动着马克思的头像,闪动着他的带一点期待从高处凝望这个世界的神情。这个神情使我困惑。我忽然若有所悟:呵,他在沉思,他的期待也正因为他在沉思。

恩格斯的墓前演说开头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不,我现在要说,他没有停止思想,他还在思想。一百年过去了。在伦敦北郊海格特小山上,我亲眼看到马克思带一点期待的神情凝望着这个世界,他没有停止思想,他还在思想。他在凝望中沉思。马克思在沉思。1983年6月30日追记。(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克思引用艾略特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去比拟他的朋友和熟人,既表现了马克思的风趣性格,也说明了他酷爱文学的特点。B.作者引用李卜克内西的话,旨在表明马克思的著作和理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也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仰之情。C.1954年筹资迁墓、1956年雕塑青铜头像等,既表明马克思的理论学说广为传播,也表明后人对他的纪念与缅怀。D.恩格斯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而作者却说“他没有停止思想”,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二者表达了相同的含意。D【解析】“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二者表达了相同的含意”表述错误。恩格斯用“停止思想了”委婉地表达了马克思的逝世,作者用“他没有停止思想”写出了自己瞻仰马克思头像后的感受和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