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_第1页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_第2页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_第3页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_第4页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导言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是指导学生训练基本技能的文件,力求以实用、够用为主,突出中

药职业技能特色,引入现代实验技术和手段,以达到培养中药领域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本实验指导共编写个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既有常规剂型的

制备,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栓剂、软膏的制备,又有新剂型的制备,如成熟的制

剂新技术如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等。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训练提高的同时.,巩固理论知

识和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目录

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规则

实验一课堂练习

学习查阅《中国药典》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用品及材料

四、查阅内容

四、思考题

实验二处方调配

I参观中医院药剂科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二、参观学习内容

三、思考题

II参观药店(大药房)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二、参观学习内容

三、思考题

Ill处方调配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五、思考题

实验三参观中药厂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二、参观学习的内容

三、思考题

实验四浸出制剂的制备

I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抗风湿酒

(二)土槿皮酊

(三)橙皮酊

(四)远志流浸膏

五、含醇制剂含醇量的测定

(一)气相色谱法

(二)蒸储法

六、思考题

II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单糖浆

(二)鼻渊糖浆

(三)金银花糖浆

(四)益母草膏

五、相对密度测定法

六、思考题

III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小儿上感合剂

(二)玉屏风口服液

五、思考题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

I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薄荷水

(二)复方碘溶液

(二)复方硼砂溶液

五、思考题

II胶体溶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胃蛋白酶合剂

(-)竣甲基纤维素钠胶浆

(三)甲紫溶液

五、思考题

III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炉甘石洗剂

(二)复方硫磺洗剂

五、思考题

IV乳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鱼肝油乳

(二)液状石蜡乳

五、思考题

实验六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板蓝根注射液

(二)丹参注射液

(三)柴胡注射液

六、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八、参观药厂注射剂车间

(-)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参观内容

实验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冰硼散

(-)瘴子粉

(三)硫酸阿托品散

五、散剂的质量的检查

六、实验结果

六、思考题

实验八颗粒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板蓝根颗粒

(二)养血愈风酒颗粒(冲剂)

(三)益母草泡腾冲剂

五、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六、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

I水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逍遥丸

(-)四消丸

五、思考题

II蜜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大山楂丸

(二)六味地黄丸

五、思考题

III滴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氯霉素耳滴丸

(二)苏冰滴丸

五、思考题

IV丸剂的质量检查

一、外观检查

二、重量差异

三、装量差异

四、水分

五、溶散时限

六、检查结果

V参观丸剂车间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二、参观学习内容

实验十片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感冒片

(二)穿心莲片

(三)安胃片

五、片剂质量检查

六、思考题

七、参观药厂片剂车间

(一)参观学习的目的要求

(二)参观学习的内容

(三)思考题

八、实验结果

实验十一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盐酸黄连素软膏

(二)W/0型乳剂基质

(三)0/W型乳剂基质

(四)黄苓素乳膏

(五)油脂性基质黄苔素软膏

五、软膏剂质量检查

六、思考题

实验十二黑膏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拔毒膏

五、黑膏药质量检查

六、思考题

实验十三栓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甘油栓

(-)蛇黄栓

五、栓剂的质量检查

六、思考题

实验十四膜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口腔溃疡药膜

(二)养阴生肌膜

五、膜剂常规质量检查

五、思考题

实验十五微囊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液状石蜡微囊

(二)大蒜油微囊

五、实验结果

实验十六B一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薄荷油B一环糊精包合物

(二)丹皮酚6一环糊精包合物

(三)验证饱和物的形成

五、思考题

实验十七中药药剂学实验综合考试

一、实验考核目的要求

二、实验考核方式

三、成绩评定

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

中药药剂学是以研究其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

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属于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

的范畴,具有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的特点。中药药剂学实验课是中药药剂学

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实验教学是以突出

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实用性和应用性,把掌

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放在首位,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药药剂学实验课应

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典型药剂的制备,使学生掌握各剂型的概念、特点、性质、制备的

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要点与技巧,正确评价药剂的质量等。以验证、巩固和深

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为从事中药药剂工作和创制新的中药制剂、剂型

与工艺奠定基础。

2.通过药剂实验与教学见习,了解生产药剂常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

使用及保养方法。

3.学习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强化技能训练,培养独立正确的操作,

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准确的记录习

惯及正确的判断实验结果、独立总结实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4,有机的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的文献

资料,培养学生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二、实验规则

为使学生达到以上实验目的,从而制得合格的药剂成品,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特制定以下实验规则:

1.预习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前认真预习规定的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

要求,领会实验原理,对处方中药物的性质、辅料的作用、操作步骤、操作要点、

使用仪器设备等,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2.严格遵守实验纪律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肃静,不得无故迟到或早

退,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不得高声谈笑、打架,严禁吸烟。不做与实验无关的

事情。如发生差错事故,应立即报告实验指导老师,查明原因及时解决。

3.爱护仪器、节约药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仪器,节约药

品,尽量避免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药品报损

表,然后补领,且应使其情节执行报损制度或赔偿制度。各实验小组合用的仪器

药品,每次实验前应检查核对后再取用。注意节约水、电、气及药品等。实验药

物、仪器用具及实验产品一律不得携出室外;室内物品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

4.杜绝差错事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在称取药品时必须贯

彻“三三制”,即在拿取、称取和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尤其称取毒性药品时,

应仔细检查是否超剂量。应由实验指导老师核对,并在专用天平上称量。称量完

毕盖好瓶盖,放回原处。凡已取出的药品不能任意倒回原瓶。使用精密仪器时,

首先应熟悉性能与操作方法,用前检查,用后登记。如实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与结

果。实验后的成品须按规定检查合格,然后,写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

间及班组号,交指导老师验收。

5.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时应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操作,实验

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认真分析讨

论,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如实验失败,应找出失败的原因,考虑如何解决,

再征求指导老师意见,是否重做。

6.遵守安全卫生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整洁的工作服,带上实验

所需的实验书及记录本。除此以外,其他物品一律不得带入。以保持实验室的整

洁及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完毕后,须将所用器材洗涤清洁,妥善安放保管,并

将本组实验台面、台架等整理洁净方可离开。实验值日小组负责实验室内、走廊

地面、门窗的卫生整洁,以及废物桶的清倒工作,安全检查工作,将水、电、门

窗关好,经指导老师验收允许后再离开实验室。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严防火灾、

烧伤或中毒事故发生。

7.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考查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资料能力和综合概括

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一,亦是评定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完成实

验的最后环节。实验报告要求使用统一的实验纸,认真书写,及时完成,书写格

式要规范,书写工整,文字简练,内容真实,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实验报告应

按要求及时集中上交实验指导老师评阅,如拖延上交时间,可酌情扣减实验成绩。

书写实验报告的内容与要求参照实验表l-lo

实验表1-1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

科目系专业—班学号姓名

200年月日

实验XXXXXXX(实验序号、实验题目)

1.实验目的要求

2.实验原理

3.实验内容

(1)处方与分析:写出实验药剂的处方.,说出处方中各种辅料的作用。

(2)制备工艺与操作:写出制备工艺流程,详述制备方法及控制条件与操

作要点等。

(3)实验现象:如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测定数据,制表、制图

等。

(4)实验结果: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小结:总结时应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不要出现抄书的现象,应

对实验结果或失败的原因加以讨论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同时回答实验思考题。

亦可谈实验感想、建议和要求等。

8.实验成绩的评定中药药剂学实验课可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记分,每个实

验课题以100分计,其评定的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与结果、实验报告、

卫生纪律等。各项所占比例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划定。

本实验指导在实验内容上突出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

的培养,本着强调实用性、应用性为原则,把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放在首位。

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药调剂和制剂实验17个,每个实验均包括实验目的要求、

实验指导、实验仪器、药品与材料、实验内容与思考题等。每个实验的内容项下

收载1〜3制剂品种,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各专业的特点、要求和课时自行选

做。各制剂处方的药物具体用量可酌情增减。

实验一课堂练习

学习查阅《中国药典》

一、实验目的要求

1.通过查阅《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有关项目和内容,熟悉《中国药典》

的查阅和使用方法。

2.了解《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

二、实验指导

1.药典是一个国家的药品规格和标准法典,由国家组织编纂,政府颁布施

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药典中收载的品种是:医疗必需、临床常用,疗效确切、

副作用小、质量较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每个品种项下规定了相应的质量标

准、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和使用

的依据与准绳。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药典》已颁布过1953年、1963年、1977年、1985

年、1990年、1995年、2000年7个版本。我国现行版药典是2000年版。

3.《中国药典》2000年版分一、二部,共收载中西药品2691种,一部收载

中药材、中成药及单味制剂992种,二部收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放射

性药品、生物制品及其制剂1699钟。-、二部新增品种399钟,修订品种562

种。一部收载的附录为90个,其中新增10个,修订31个;二部为124个,其

中新增27个,修订32个。现代分析技术在本药典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4.《中国药典》由凡例、正文、附录等主要部分组成。凡例是使用药典的总

说明,包括药典中各种术语的含义,及其在使用时的有关规定。正文是药典的主

要内容、每个药品下列有品名、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规格、贮藏和制

剂等项。附录包括制剂通则和通用检测方法,载有试药、试液、试纸、缓冲液、

指示剂与指示液、滴定液的配制等。索引:设有中文索引、汉语拼音索引、拉丁

名索引等。利用索引即可查阅所要查阅的内容。

三、实验用品及材料

《中国药典》、记录本等。

四、查阅内容

请按下列表中各项要求,从《中国药典》凡例、正文、附录中查阅所给出的

内容,并记录查阅的结果,且写出所在的页数。

序号查阅内容药典页码查阅结果

1溶解度部页

2粉末分等部页

3水分测定法部页

4无菌检查法部页

5川贝母鉴别部页

6白芷鉴别部页

7益母草膏的制备方法部页

8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方法部页

9相对密度测定法部页

100.5moi/L硫酸滴定液配制法部页

四、思考题

1.《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二部共收载了几种剂型?

2.《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二部共收载药品多少种?

3.药典的性质和作用何在?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实验二处方调配

I参观中医院药剂科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中药房的工作任务和内容,调剂室、制剂室、炮制室、药库及煎药

室等的设置、工作内容及主要任务。

2.了解中药饮片“斗谱”的编排原则,中成药分类存放的原则。

二、参观学习内容

1.听取药房负责人介绍药房的基本概况。

2.分组参观学习医院药房的组织管理、药学信息网络管理、工作制度、药

品供应、保管贮藏等情况。

3.了解制剂室、炮制室、煎药室等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操作规程及设备器

材等情况。

4.重点学习中药饮片“斗谱”的编排和中成药分类存放原则,处方调配程

序、饮片领进、查斗、处方保管方法等内容。

三、思考题

1.医院处方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参观学习返校后写-一份参观学习体会。

II参观药店(大药房)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药店的概况

2.了解药店的经营管理方法、调配、销售程序。

3.了解特殊药品管理、处方与非处方药的销售管理方法。

二、参观学习内容

1.听取药店负责人介绍药店的基本概况。

2.参观学习药店药品的陈列、储存与保养方法。

3,熟悉药品销售方法,特殊药品的管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销售方法。

三、思考题

参观学习后请写出一份参观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销售情况是否按照国家药监局有关规定进行销售。

2.国家对零售药店销售处方有何规定。

3.零售药店药品分类陈列有哪些规定?

III处方调配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正确审查处方,明确处方应付、脚注处理等内容

2.掌握处方调配的工作程序及操作注意事项

3.熟悉蛾称的使用方法和进行配方的操作。

4.了解特殊药品处方调配、使用和保管制度。

二、实验指导

1.处方系指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泛指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

面文件。它是执业医师与药师之间,医疗与配药之间的一种书面信息传递。处方

包括法定处方、协定处方、医师处方、验方、单方、秘方、生产处方。

2.处方是医师发给病人药剂的凭证,也是药房调配药剂、指导患者用药和

收取费用的依据,具有法律上、技术上、经济上的意义。

3.调配中药处方操作程序:审查处方一计价收费一调配一核对一包装一发

药等。

4.审查处方发现问题的处理审方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与医师联系,

问明原因,商定解决办法,决不可随意处理。①凡处方内容不全,字迹模糊,药

名、剂量及脚注书写不清或使用不当,无医师签名者,不能进行调配。应与医师

联系,俟更正并签字后再行调配。不可自作主张,猜测更改;②有配伍禁忌或妊

娠禁忌的处方,原则上禁止配方,毒性药品用法用量有误或有疑问者亦不可配方,

上述处方应与医师联系处理。若确因治疗需要,有把握应用时,须经医师在该药

项下重行签字,方可调配;③处方中有重味药可划去,而对缺味或药材规格、炮

制等不能满足要求者,应请医师更改或另写处方,由病家自备,不可妄作更代。

5.调配是中药配方操作的重要环节,必须参看处方,集中精力、严肃认真

地进行,不要凭记忆操作,以防差错。调配之始必须对毁,即检查毁秤是否灵敏

准确。调配处方时须注意以下事项:①配方取药时应执行“三三制”,即药名、

标签与实物三次核对,用量、蛾秤刻度与祛码三次核对,以防差错;②为了使一

方多剂的分量均匀,配药时一般采用减重法(或称减称法、递减法)。即一次称取

药物的总量,而后逐次分剂量倒药。配方称量应力求准确,一般要求实际称量总

和与处方总量的误差不得超过5%,毒性药及贵重药品称量误差不得超过1%;

③药物称量多按处方上药名的排列顺序进行,倒药时应从包药纸一角依次排列逐

味间隔将药分放,不可乱掺一堆,以便于核对检查,对于易抛散滚动的颗粒性药

物,应最后称量,倒在其他药物的中间,以免抛散损耗。对于体积大的药物,可

先称取倒在包药纸中心,然后称取其他药物,按一定顺序围绕上药倒在四周;也

可先称取其他药物,核对无误后,再称取体积大的药物,将其放于其他药物的上

面;④)配方时应看懂脚注,照注执行,凡处方中注明特殊煎服法的药物,必须

单药另包、注明用法;⑤配方时须区分并开药物的品种、规格和剂量;⑥处方中

指定的炮制药味没有制备品及需处理的“药拌”,如“朱砂拌"、‘'青黛拌',

等,应临时炮制,不得随意替代或马虎从事;⑦凡处方中注明“捣碎”或矿石、

贝壳、种仁和未经切片的根及根茎类药物,都应用铜冲捣碎后人煎;⑧药房未备

之“药引”,应嘱病家自备,并在处方上标明;⑨处方中附有人煎剂的丸、散等,

应另包注明用法用量。调配完毕后,经核对经核对无误,即可将药物包装发出。

药剂发出后,发药人应签字负责,并登记存查。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毁称、盛药胶片、包药纸或纸袋、中药饮片数种等

四、实验内容

1.审查处方:由任课老师自拟处方,有意拟定错误,让学生练习审查。审

查内容包括特殊处理的药物、十八反、十九畏、毒性药品用量、处方应付、脚注、

并开、别名等。

2.调配处方:教师根据中药饮片准备情况自拟处方,一般4〜6味药即可,

五、思考题

1.简述处方调配操作的程序及操作注意事项。

2.审查处方出现问题应如何处理?

实验三参观中药厂

为密切联系生产、科研和临床实践,为使学生对中药制剂生产加深感性认识,

拓宽视野,强化技能训练。所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厂进行参观学习。目的在

于增加学生在中药制剂生产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感性认识,以深化、

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培养一专多能高素质合格中药人

才奠定基础。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中药厂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车间设置、主要设备及生产品种等

内容。

2.熟悉或了解中药厂GMP设施、厂房设计、管理、净化设备、洁净室的等

级标准与卫生管理、药品卫生措施与方法。

3.熟悉灭菌法和无菌操作的方法和常用设备构造、性能及使用方法和操作

注意事项。

4.熟悉药材粉碎与筛析的常用机器设备构造、性能及使用与保养方法。

5.熟悉中药提取车间浸提、精制、浓缩与干燥等方法与设备。

6.了解中药厂生产各种剂型的主要工艺流程以及质检工作的概况,保证药

品质量与卫生标准的方法和措施。以及新剂型、新设备、新辅料等的应用。

二、参观学习的内容

1.任课教师应事先联系约定,作好充分准备,认真严密组织和安排。带教

老师根据参观学习内容提取要求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带着问题而有目的去学习。

避免走马观花。

2.听取药厂负责介绍药厂的基本概况。

3.分组参观学习药厂质检科、提取、粉碎与筛析、无菌操作等车间的主要

工作任务以及机械设备构造、性能及操作方法。

4.听取各车间负责人介绍车间的基本概况,实地讲解。学生边听边看边想,

可及时提问请教。由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实地演示各器械的操作方法,并介绍操

作注意事项。

三、思考题

1.写一份参观学习体会。

2.常用物理灭菌有哪些?热压灭菌器应如何操作?注意哪些问题?

3.常用粉碎的方法有哪些?应如何选择使用?

4.提取的方法有哪些?应如何选择?

5.常用蒸储、浓缩与干燥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实验四浸出制剂的制备

I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掌握浸渍法、渗漉法等浸出方法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3.学习含醇制剂的含醇量测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

1.酒剂、酊剂与流浸膏均为含醇浸出制剂,成品均应检查乙醇含量。酒剂

与酊剂尚须作甲醇量检查。

2.酒剂系指将药材用蒸储酒浸提成分而制得澄清液体剂型。对药材量无统

一的规定,通常是以酒为浸出溶剂,采用冷浸渍法、热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

制备,可加适量的炼糖或炼蜜矫味。

3.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

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除另有规定外,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

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20go通常以不同的乙醇为溶媒,采用

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制备。

4.流浸膏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

准而制成的制剂。除另有规定外,每毫升相当与原药材1g。一般以不同浓度的

乙醇为溶剂,多用渗漉法制备,亦可用浸渍法、煎煮法制备。操作方法及要点见

教材,不再赘述。流浸膏成品至少含20%以上的乙醇,若以水为溶剂的流浸膏,

其成品中亦需加20%〜25%的乙醇作防腐剂,以利于贮存。

5.渗漉法的工艺流程为:药材粉碎一润湿一装筒一排气一浸渍一渗漉一收集

渗漉液。采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时,按渗漉法操作,收集渗漉液时应先收集药材

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收集约药材量3~4倍的续漉液。续漉

液回收乙醇,低温浓缩至稠膏状,与初漉液合并,搅匀,调整至规定的标准,静

置24h以上,滤过,即得。

6.药材的粉碎度应适宜,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若过粗有效成分浸提不

完全,过细则渗漉、过滤等处理较困难。装筒前药材应润湿,使其充分膨胀;装

筒时应将药粉分次加入,层层铺平,松紧一致;装溶剂时应排除筒内气泡。避免

冲动粉住,使提取完全。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磨塞广口瓶、渗漉筒、木槌、接受瓶、铁架台、蒸储瓶、冷凝管、

温度计、水浴锅、烧杯、量筒、量杯、脱脂棉、滤纸、电炉、蒸发器、漏斗、天

平等。

药品:五加皮、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麻黄、乌梅、甘草、土槿皮、

橙皮、远志、乙醇、白酒、氨溶液等。

四、实验内容

(-)抗风湿酒

【处方】五加皮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麻黄乌梅甘草各

10g白酒500ml

【制法】取以上各药加白酒500ml,加热回流提取2h后,放冷过滤,滤

渣用力压榨,所得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h,过滤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次5ml〜10口1。

【注】1.乙醇量测定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IE所载气相

层析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2.为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的浸出。处方中质地坚硬的药材应适当粉碎成

粗末。但不宜过细,否则造成过滤困难。

3.浸渍期间,应注意时常振摇或搅拌。亦可采用热浸渍法制备。

(二)土槿皮酊

【处方】土槿皮200g乙醇(80%)适量制备量100ml

【制法】取土槿皮粗粉,置广口瓶中,加80%乙醇100ml,密闭浸渍3〜5

日,时加振摇或搅拌,滤过,残渣压榨,滤液与压榨液合并,静置24h,滤过,

自滤器上添加80%乙醇使成100ml,搅均,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杀菌,治脚癣。

【用法与用量】外用,将患处洗净擦干后,涂于患处上,一日1〜2次。

【注】1.本品所用原料土槿皮以2号粉为宜,粉末过细过滤较困难。

2.在浸渍期间,应注意时常振摇或搅拌,为提高浸提效率,可采用重浸渍

法。

(三)橙皮酊

【处方】橙皮(最粗粉)20g乙醇(60%)适量共制100ml

【制法】按浸渍法制备。称取干燥橙皮粗粉,置入广口瓶中,加60%乙醇

100ml,密盖,时加振摇,浸渍3〜5日,倾出上层清液,用纱布过滤,压榨残渣,

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h,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胃。用于消化不良,胃肠气胀。为芳香或苦味健胃

药,亦有祛痰作用,常用于配制橙皮糖浆。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2〜5ml。

【注】1.新鲜橙皮与干燥橙皮的挥发油含量相差较大,故本品所用原料

以干燥橙皮为宜,如用鲜橙皮为原料,投料量可酌情增加,乙醇浓度可增加至

70%,以保证有效成分的浸出。

2.用60%乙醇足以使其中的挥发油全部浸出,且乙醇浓度不宜过高,以防

止橙皮中的苦味质与树脂等杂质过多的混入。

3.浸渍时,应注意适宜的温度并时加振摇,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4.浸渍法目前也可采用超声波强化浸出:即称取干燥橙皮粗粉20g,置广

口瓶中,加乙醇,密盖,置超声清洗机(工作频率为25.5〜36.5kHz,输出功率

不少于250W)的清洗糟内水液中,开机,超声浸出lh,停机,倾取上层清液,过

滤,残渣用力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lh,过滤,即得。

6.本品含乙醇量应为50%〜58吼

(四)远志流浸膏

【处方】远志(中粉)100g浓氨溶液适量乙醇(60%)加至100ml

【制法】取远志,按渗漉法制备。用6096乙醇作溶剂,浸渍24h后,以每

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85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俟有效

成分完全漉出,收集续漉液,在60℃以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合后

滴加浓氨溶液适量使呈微碱性,并有氨臭,再加60%乙醇稀释使成100ml,静置,

俟澄清,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痰药,用于咳痰不爽。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5〜2ml,一日1.5〜6ml。

【注】1.远志内含有酸性皂甘和远志酸,在水溶液中渐渐水解而产生沉

淀,因此,加适量氨溶液使成微碱性,以延缓背的水解,而产生沉淀。

2.装渗漉筒前,应先用溶剂将药粉湿润。装筒时应注意分次投入,逐层压

平,松紧适度,切勿过松、过紧。投料完毕用滤纸或纱布覆盖,加几粒干净碎石

以防止药材松动或浮起。加溶剂时宜缓慢并注意使药材间隙不留空气,渗漉速度

以1—3ml/min为宜。

3.药材粉碎程度与浸出效率有密切关系。对组织疏松的药材,选用其粗粉

浸出即可;而质地坚硬的药材,则可选用中等粉或粗粉。粉末过细可能导致较多

量的树胶、糅质、植物蛋白等粘稠物质的浸出,对主药成分的浸出不利,且使浸

出液与药渣分离困难,不易滤清使产品混浊。

4.收集85喘初漉液,另器保存。因初漉液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可避免加热

浓缩而导致成分损失和乙醇浓度改变。

5.本品为棕色的液体,含乙醇量应为38%〜48虬

五、含醇制剂含醇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系用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E)测定制剂在20℃时

含有乙醇(C2H5OH)的容量百分数。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条件与方法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实用性实验用直径为0.25〜0.18mm的二乙烯苯一乙

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载体,柱温为120℃〜150℃;另精密量取无水乙

醇4、5、6mL分别精密加入正丙醇(作为内标物质)5ml,加水稀释成100ml,

混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

40页VIE)测定,应符合要求:

(1)用正丙醇计算的理论板数应大于700。

(2)乙醇和正丙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

(3)上述3份溶液各注样5次,所得15个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

于2.0%o

2.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无水乙醇和正丙醇各5ml,加

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供试品10ml(相当于乙醇约

5ml)和正丙醇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

上述两溶液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

4.测定法取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连续注样3次,并计算出

校正因子和供试品中的乙醇含量,取3次计算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计算公式如下:

(hi/hs)样X稀释倍数(10倍)

计算法C%=------------------------------XC,,%

(hi/hs)标

式中,hi为乙醇峰值;hs为正丙醇峰值;C%为内标物质与混合样的容量百

分比;C%为混合样中乙醇的百分含量。

(二)蒸储法

系用蒸储后测定相对密度的方法测定各种制剂中在20℃时含有乙醇

(C2H5OH)(%)(ml/ml)o按照制剂的性质不同,分为三种测定方法。照《中国药

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IM检查,应符合规定。

六、思考题

1.常用的浸出方法有哪些?各有和特点?

2.比较浸渍法与渗漉法的异同点?操作中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3.比较酒剂与酊剂的异同点?

4.渗漉法制备流浸膏为何要收集85%初漉液,另器保存?

II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方法及炼糖方法。

2.正确判断糖浆剂与煎膏剂的质量。

3.学习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

1.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单纯的

蔗糖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糖浆剂i般含糖量应不

低于60*(g/ml);单糖浆的含糖量为85%(g/ml)o制备糖浆剂方法有冷溶法、

热溶法、混合法。

2.用冷溶法制得的糖浆色泽较浅或无色,转化糖较少。但该法因糖溶解时

间较长,制备过程中易被微生物污染,滤过亦较困难。故适用于单糖浆和不宜用

热溶法制备的糖浆剂,如含挥发油或挥发性药物的糖浆剂。

3.热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点是蔗糖溶解速度快,易于滤过澄清,可杀灭微

生物,成品利于保存。但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沸后5min),否则转化糖的含

量过高,制品的颜色容易变深。应趁热滤过,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储水至规定容

量即得。此法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受热较稳定的药物糖浆和有色糖

浆的制备。

4.用混合法制备糖浆剂时,应根据药物的状态和性质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混

合:①药物如为水溶性固体,可先加少量蒸储水制成浓溶液后再与计算量单糖浆

混合。在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可酌加适宜辅助溶剂使之溶解后,再与单糖浆混

合,搅匀,滤过,即可;②药物为液体制剂时,可直接与计算量的单糖浆混合,

搅匀,滤过。如为挥发油时,可先溶于少量的乙醇,或酌加适宜的增溶剂,溶解

后再与单糖浆混匀;③药物为水浸提制剂时,可先加热使高分子杂质如蛋白质等

凝固,滤过,滤液与单糖浆混匀。必要时将浸提液浓缩,加乙醇处理,回收乙醇

后的药液与单糖浆混匀;④药物为含醇的制剂时,当其与单糖浆混合时,易发生

浑浊而不易澄清,可加适量甘油助溶或加适量滑石粉助滤;⑤药物为干浸膏时,

可加少量的甘油或其他适宜的液体稀释后,再与单糖浆混匀;⑥药物中加人防腐

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时,应先用适量的水或乙醇溶解后再与糖浆混匀;

⑦药物为中药材时,可根据处方中药材的性质,选用适宜的浸提溶剂和方法,浸

出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滤出浸提液,净化,低温浓缩至适宜程度后,加入计算

量的单糖浆及其他药物,混匀,即得。为了除去中药水提液中的杂质如蛋白质、

淀粉、粘液质等,常用水提醇沉法纯化,再用上述方法加入计算量的单糖浆或蔗

糖制备。

5.糖浆剂中如需加入苯甲酸或山梨酸等防腐剂,其用量一般为0.2%;对羟

基苯甲酸酯类的用量一般为0.05%加入适当浓度的乙醇、甘油或其他多元醇亦

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如需加其他附加剂,其品种及用量应符合国家或卫生部的有

关规定,应不影响制品稳定,并注意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

乙醇、甘油或其他多元醇。含有药材提取物的糖浆,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6.煎膏剂一般是先将药材提取浓缩至规定相对密度的清膏”,再加入规定

量的炼蜜或炼糖收膏,除另有规定外,加糖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加入量

过多、蔗糖转化率不适当均可导致煎膏剂出现“返砂”现象。若需加入药物细粉

收膏,应俟清膏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煎膏剂应无糖的结晶析出。

7.收膏时应不断搅拌,防止焦糊。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相对密度一般控

制在1.40左右。

8.煎膏剂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冷却后再装入洁净、干燥的大口容器中,然

后加盖,切勿热时分装加盖,以免水蒸汽冷凝回流入煎膏中,久贮后产生霉败现

象。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烧杯、不锈钢锅、蒸发皿、漏斗、玻棒、电炉、酒精灯、天平、

纱布、滤纸、量杯等。

药品:蔗糖、苍耳子、辛夷、野菊花、金银花、茜草、蒸饵水等。

四、实验内容

(-)单糖浆

【处方】蔗糖850g蒸饰水加至1000ml

【制法】取蒸饰水450ml,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加热至100C,

沸后趁热用脱脂棉或白布滤过,自滤器添加适量的热蒸储水,使成1000ml,混

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有矫味、助悬作用。常用于配制液体药剂的矫味剂或制备

含药糖浆,亦可作片剂、丸剂包衣的粘合剂。

【注】1.本品为蔗糖的近饱和的水溶液,为无色或淡黄白色的粘稠液体,

含蔗糖85%(g/ml),或64.74%(g/g)。25℃时相对密度为1.313。

2.原料蔗糖应选用洁净的无色或白色干燥结晶品。盛装本品的容器和用具

洗净后应干热灭菌,以防染菌。

3.本品可用热溶法制备,也可用冷溶法制备,热溶法制得的成品因含转化

糖,长期贮存后,色泽易变深,所制备时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以防蔗糖焦化与转化,而影响产品质量。以免色泽加深。加热不仅能加速蔗糖溶

解,尚可杀灭蔗糖中微生物、凝固蛋白,使糖浆易于保存。

4.乘热灌装时,应将密塞瓶倒置放冷后,再恢复直立,以防蒸气冷凝成水珠

存于瓶颈,致使糖浆发酵变质。本品应密封,在30c以下避光保存。

(-)鼻渊糖浆

【处方】苍耳子166.4g辛夷31.2g野菊花10.4g金银花10.4g茜

草10.4g蒸储水加至100ml

【制法】以上5味,取辛夷和野菊花提取挥发油,蒸储后的水溶液另器收

集;苍耳子加水煎煮两次,每次0.5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金银花加

水于70℃〜80℃温浸两次,每次lh,合并浸液,滤过,滤液静置;合并上述两

种澄清药液和辛夷、野菊花的水溶液,浓缩至适量;另取茜草粉碎成粗粉,按渗

漉法制备,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h后,缓缓渗漉,俟有效成分完全漉出,

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静置,取上清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静置,

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60g和山梨酸0.2g,煮沸溶解,滤过,俟冷,

加入上述辛夷和野菊花挥发油,加水至100ml,搅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风宣肺,清热解毒,通窍止痛。用于鼻塞鼻渊,通气不

畅,流涕黄浊,嗅觉不灵,头痛,眉棱骨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注】1.本品为深棕色的粘稠液体;具芳香气,味甜而苦。相对密度应

不低于1.30o

2.采用双提法提取辛夷和野菊花中的挥发油,药渣与它药共煎,将水溶液,

浓缩至适量备用。

(三)金银花糖浆

【处方】金银花75g忍冬藤175g制成1000ml

【制法】取金银花加水蒸储,收集蒸储液约100ml。药渣和忍冬藤加水煎

煮2次,每次l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50ml,静置,倾取上清液,加蔗糖

650g与适量防腐剂,煮沸使溶解,滤过,放冷,加入上述蒸储液,混匀,加水

使成1000ml,分装,即得。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用于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热疳疮疡,小儿

胎毒。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30ml,一日2〜4次。

(四)益母草膏

【处方】益母草250g红糖63g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煎煮2次,每次2h,合并煎

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

/2的水及0.1%酒石酸,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

继续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用于经闭、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1〜2次。

【注】1.本品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

2.本品10g,加水20ml稀释后,相对密度应为1.10〜1.12。

3.炼糖时加入0.1%酒石酸的目的是为促使蔗糖的转化,若蔗糖转化率不

适当可导致煎膏出现“返砂”现象。

五、相对密度测定法

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温度为20℃o液体药剂的相对密度,一般用比重瓶进

行测定;测定易挥发的液体的相对密度时,可用韦氏比重秤进行测定。

1.比重瓶法测定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品后,

装上温度计,置20C的水浴中,放置10〜20min,插人中心有毛细孔的瓶塞,使

过多的液体从塞孔溢出,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然后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

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干,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求得供试品的重

量后,将供试品倾去,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上法测得同一温度

时水的重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W.X/

供试品相对密度=(4-1)

w2-w,x/

加入供试品中的水重量

J=-------------------------------------------

供试品重量+加入供试品中的水重量

式中,1%一比重瓶内供试品溶液的重量(g);W2一比重瓶内水的重量(g)o

2.韦氏比重秤法取20℃时水的相对密度为1的韦氏比重秤。

用新沸过的冷水将所附玻璃圆筒装至八分满,置20℃(或各该药品项下规

定的温度)的水浴中,搅动玻璃圆筒内的水,调节温度至20℃(或各该药品项下

规定的温度),将悬于秤端的玻璃锤浸入圆筒内的水中,秤臂右端悬挂游码于

1.0000处,调节秤臂左端平衡用的螺旋使平衡,然后将玻璃圆筒内的水倾去,

拭干,装入供试液至相同的高度,并用同法调节温度后,再把拭干的玻璃锤浸入

供试液中,调节秤臂上游码的数量与位置使平衡,读取数值,即得供试品的相对

密度。

如该比重秤系在4c时水的相对密度为1,则用水校准时游码应悬挂于

0.9982处,并应将在20℃测得的供试品相对密度除以0.9982o

六、思考题

1.糖浆剂产生沉淀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2.混合法制备糖浆剂的混合方式?

3.制备煎膏剂为何要炼糖?如何判断收膏的程度?

4.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防止煎膏剂出现“返砂”现

象?

5.比较糖浆剂与煎膏剂的异同点。

III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煎煮法制备中药合剂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正确进行特殊药材的处理

3.掌握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4.熟悉口服液容器的处理及灭菌。

二、实验指导

1.中药合剂是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

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2.口服液是指合剂单剂量包装的制剂,即将药材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

方法提取后,经浓缩制成的单剂量内服液体制剂。是在汤剂、中药注射剂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吸收中药注射剂的工艺特点,将汤剂进一步精制、浓缩、灌

封、灭菌。口服液服用剂量小、吸收快、质量稳定、携带服用方便、易保存,尤

其适合于工业生产,故口服液已成为药物制剂中发展较快的剂型之一。

4.中药合剂(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流程为:浸提一纯化一浓缩一配液一分

装一灭菌等。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煎煮容器、电炉、过滤器具、药瓶、抽滤装置、水浴、易拉盖瓶、

胶塞、易拉铝盖、扎盖机等。

药品与材料:大青叶、金银花、陈皮、荆芥、百部、石膏、甘草、尼泊金乙

酯、黄黄、防风、白术、蔗糖、乙醇(95%)、蒸储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小儿上感合剂

【处方】大青叶20g金银花20g陈皮10g荆芥10g百部15g石膏

20g甘草5g尼泊金乙酯0.025g蔗糖适量

【制法】先将石膏加水煎煮30min,再将银花、百部、大青口|\甘草加入

一起煎煮20min,最后加入荆芥、陈皮继续煎煮15min,过滤。药渣再煎煮30min,

过滤,合并滤液。将滤液浓缩至50ml,加入蔗糖与尼泊金乙酯搅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

支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3岁以内小儿一次15ml,一天3次。

【注】1.因石膏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应打碎先煎30min,

2.荆芥、陈皮均含挥发油,为避免挥发油损失,应后下。

3.中药合剂可根据需要合理选加防腐剂和矫味剂,常用的防腐剂有山梨酸、

苯甲酸、尼泊金类等;常用的矫味剂有单糖浆、蜂蜜、甘草甜素和甜叶菊贰等。

4.应在清洁避菌的环境中配制,及时灌装于无菌洁净干燥的容器中。

(二)玉屏风口服液

【处方】黄黄600g防风200g白术(炒)200g蔗糖400g蒸储水加

至1000ml

【制法】以上3味,将防风酌予碎断,提取挥发油,蒸储后的水溶液另器

收集;药渣及其余2味,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5h,第二次lh,合并煎液,

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放冷,加乙醇使沉淀,放置24h,取上清液并减压回收

乙醇,加水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另取蔗糖400g制成糖浆,

与上述药液合并,再加入挥发油,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灭

菌,即得。

【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吭白,

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五、思考题

1.口服液与中药合剂有何区别?

2.制备玉屏风口服液应注意什么?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

I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的称量、量取等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1.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Inm以下)状态溶解在

液体分散媒中,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单相澄明的液体药剂。可以口服,也可以外

用。溶液型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液体石蜡、植物油

等。属于真溶液型药剂的有药露与芳香水剂、溶液剂、甘油剂、醴剂等。溶液型

液体药剂就分散系统而言,主要为低分子溶液,其分散相(药物)小于Inm,常以

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分散媒中,外观均匀、澄明。

2.溶液型液体药剂其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水蒸气蒸库法

等,以溶解法应用最多。其一般工艺流程为称重f溶解一滤过f质量检查一包装

yo

3.溶解法操作注意:

(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应根据药物的轻重,选

用不同的称器进行称量。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器进行量取。

用量少的液体药物,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C时,1ml蒸储水应

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0.10g之间)。

(2)取处方总量1/2〜3/4的溶媒,加入固体药物,搅拌溶解。处方中如有

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宜先将其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也可加入适量助

溶剂或采用复合溶剂,帮助溶解。易溶解的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最后加

入。酊剂、流浸膏加入水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

(3)根据药物性质,可将固体先行粉碎或加热助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可适

当增加其溶解度。

(4)将溶液用适宜的滤器过滤后,再适量添加溶媒至需要量。过滤可选用

的滤器有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常用滤材有滤纸、脱脂棉、纱

布、绢布等。

(5)如处方中含有糖浆、甘油等粘稠液体时,用量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