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初测试(2月)生物_第1页
高二下学期期初测试(2月)生物_第2页
高二下学期期初测试(2月)生物_第3页
高二下学期期初测试(2月)生物_第4页
高二下学期期初测试(2月)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学期高二年级二月份阶段检测生物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Ⅰ内的O2被肝细胞利用至少需经过9层生物膜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属于主动运输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测出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C.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时为动作电位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3.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下列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B.小脑——保持身体平衡,但呼吸急促C.言语区的V区——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D.言语区的H区——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4.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5.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产卵率较低,将同种鱼的某部位研碎后注入鱼体内,能提高产卵率,该过程利用的部位和激素种类分别是()A.下丘脑和生长激素 B.肾上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C.垂体和促性腺激素 D.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6.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胰岛B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细胞呼吸加强,ATP和ADP的比值上升B.葡萄糖进入细胞后,K+外流受阻而引起Ca2+内流,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C.胰岛B细胞膜内外K+和Ca2+浓度差的建立与维持依赖于协助扩散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抗衡,但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7.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将通过特异性免疫清除病毒。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突破第一道免疫防线和第二道免疫防线后,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B.辅助性T细胞能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参加特异性免疫C.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后,病毒可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结合D.同种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将其清除8.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肺功能会受损,在新冠病毒的预防上,mRNA疫苗被寄予厚望。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被注射进入人体后,被人体细胞吞噬,在体内合成抗原蛋白,从而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会逆转录形成DNA,整合到染色体组DNA上,危险性极高B.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蛋白并将其摄取处理传递给T细胞C.疫苗接种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仍发病,说明体内没有发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没有产生抗体D.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抗原蛋白9.如图所示曲线甲、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A、B、C、D是相对的四个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曲线上CD段说明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B.若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植物茎向光侧的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应大于2mC.根A′侧IAA浓度对应最适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而B′侧IAA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C点对应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较A′侧慢D.若甲、乙分别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幼嫩植物和成熟植物的影响,则乙曲线的顶点应该低于甲曲线的顶点10.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2中的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初始条件不同B.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几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相同12.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碳循环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甲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C.图乙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CO2D.若使图甲、图乙、图丙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13.如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单位:kJ/(m2·a)]。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12.5kJ/(m2·a)的能量仅包括了生产者的枯枝败叶B.植食性动物呼吸量与其同化量比值高于肉食性动物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各个营养级同化量之和D.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44kJ/(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14.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果醋、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均会降低B.将白萝卜切成小块或用沸水短时间处理,均能够缩短泡菜腌制时间C.用带盖玻璃瓶进行果酒发酵期间,需根据发酵情况适时拧松瓶盖放气D.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无需对材料和用具消毒二、多选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全得3分,不全得1分,答错得0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5.奥地利药理学家勒维在蛙心灌流实验中发现:①刺激迷走神经,蛙心活动受到抑制;②此灌流液(刺激迷走神经后的蛙心灌流液)再灌流到另一个去迷走神经支配的蛙心时,第二个蛙心活动受到抑制。推测迷走神经兴奋时会释放化学物质“迷走素”抑制蛙心活动,后把“迷走素”确定为乙酰胆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通过扩散,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属于神经调节B.刺激迷走神经时,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C.乙酰胆碱是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和多巴胺、NO等均需经胞吐作用进入突触间隙D.灌流实验中另一个去迷走神经蛙心活动可受到抑制说明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被灭活16.如图表示人体内激素A、B、C、D的部分分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浓度降低时,可能使激素A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与肌糖原分解以补充血糖B.若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寒冷时激素C的分泌量增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C.当血钠含量降低时,激素D释放量增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D.接受刺激后,激素A与激素C的分泌过程分别体现了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17.如下图所示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识别病菌具有特异性C.物质I和Ⅱ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前者为细胞因子D.细胞C和细胞D内表达的基因种类完全不同18.谢灵运《登池上楼》有这样的描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下列关于池塘中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会受无机环境的影响B.研究池塘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如果该池塘的水体出现严重水华现象,物种的丰富度会有所增加D.池塘岸边柳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应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19.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B.将动植物分别迁至保育机构进行专门护理并不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引进外来物种可暂时增加本地生物多样性,但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人类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小生态足迹,也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三、非选择题(5题,共57分,每空1分。)20.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其种类很多,根据作用效果,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们共同参与生命活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神经元b释放存储在________中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Na+通道打开,促进Na+____(内或外)流,引发突触后膜____变化,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2)甲图中,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_________作用。(3)研究发现,在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如果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多巴胺合成、释放。(4)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发现其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由图中黑质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___________。对比甲、乙两图,请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1.当人体被银环蛇咬了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甲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之一,其形成原因有多种,但基本上均与胰岛素有关,图乙表示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甲、乙两图回答:(1)图甲中细胞①的功能是__________,物质A的功能是__________。机体通过α银环蛇毒→④→⑤途径产生物质B的特点是__________。(2)图甲中,非特异性识别作用细胞是___________(填序号)。(3)人们通常将减毒的银环蛇毒注入马体内,一段时间后,提取马的血清,制成抗银环蛇毒的药物。马血清中药物成分是由图甲中___________(填序号)细胞合成的。为了检测提取的血清中是否已含有所需的药物成分,通常用标记的__________对该血清进行检测,该血清中有效的药物成分是在马体内___________(免疫生理过程)产生的。(4)图乙中某类细胞是由___________(填图甲序号)细胞分裂分化而来。(5)图乙中①②③均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三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病。其中类型__________(填图乙序号)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22.油菜素内酯(BR)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编号123456油菜素内酯浓度/(mg·L-1)00.100.200.300.400.50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cm162038514220(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2)在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BR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_________(选填“赤霉素”“乙烯”或“脱落酸”)。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合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为___________,图示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BR可以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且对_________(运输方向)的作用更显著。实验三:PIN蛋白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研究人员检测BR处理的根部组织中PIN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测定指标组别PIN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相对值)对照组7.3一定浓度BR处理组16.7(4)上述两个实验表明,油菜素内酯作为一种________,会与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息传递过程,从而影响根细胞中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______________和分布,进而影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5)与植物激素素相比,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23.(I)如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中从岸边到中央区域,生物分布也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空间结构,在建造过程中,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属于群落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小型鱼虾类可以作为___________。(2)若该湿地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型鱼虾类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还有一种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使能量有效地被人们利用,其原因除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外,让能量更多地流向______,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保留2位小数),这说明___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的特点。(II)生态学家Grime用三角形模型来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如图1所示),该模型认为植物往往只有竞争能力强、抗生境严峻能力强、抗生境干扰能力强三种对策中的一种。Grime将生境的严峻定义为限制植物干重增长的外部强制因素,如光照、水分不足等,将生境干扰定义为破坏植物生物量的外力因素,如火烧、霜冻等。(4)Grime的三角形模型属于_______________模型,据坐标图推测原点附近的植物的适应性对策为__________能力强。(5)离乡间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生长着茎秆低矮的车前草等植物;依据Grime的三角形模型分析,车前草的______________能力强。(6)我国库布齐沙漠日照强烈,地表温度高且降水蒸发快,结合Grime的三角形模型,在对该沙漠进行生态修复时,应选择种植抗生境严峻能力强的胡杨、沙柳等,在修复过程中,我国还利用太阳能电池板首创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化新型产业模式,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评价这种新型产业模式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7)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了解治理效果。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2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__________个。24.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按用途分,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_____培养基。(2)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和灭菌,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接种后的培养皿需_____________放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0.1m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_倍。(4)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5)为检验培养基及培养皿灭菌是否合格,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2024年春学期高二年级二月份阶段检测生物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Ⅰ内的O2被肝细胞利用至少需经过9层生物膜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属于主动运输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以判断出:Ⅰ是肺、Ⅱ是小肠、Ⅲ是肾脏、Ⅳ是皮肤。【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Ⅰ是呼吸系统,组织细胞利用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故Ⅰ内的O2被肝细胞利用至少经过11层生物膜,A错误;B、Ⅱ是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浆应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C正确;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D正确。故选A。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C.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时为动作电位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相当于图2中的a点的电位,即静息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即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b段。【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1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即动作电位,A错误;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Na+内流量减少,导致图2中c点下移,B错误;C、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时为静息电位,C错误;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神经纤维恢复为静息电位,D正确。故选D。3.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下列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B.小脑——保持身体平衡,但呼吸急促C.言语区的V区——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D.言语区的H区——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答案】A【解析】【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大脑皮层受损,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A正确;B、小脑受损,身体不能维持平衡,但由于呼吸中枢在脑干,因此呼吸正常,B错误;C、言语区的V区受损,能看到文字,但不能看懂文字,C错误;D、言语区的H区受损,能听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内容,D错误。故选A。4.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TRH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腺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即定向作用于腺垂体,A正确;B、机体TH的浓度偏低,则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多,B错误;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TRH和TSH分泌增加,TSH可促进甲状腺发育,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C正确;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TRH不能作用于垂体,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机体产热减少,从而使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正确。故选B。5.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产卵率较低,将同种鱼的某部位研碎后注入鱼体内,能提高产卵率,该过程利用的部位和激素种类分别是()A.下丘脑和生长激素 B.肾上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C.垂体和促性腺激素 D.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但只有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生长和分泌性激素,另外促进生殖细胞生成.【详解】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进而促进产卵,C正确,ABD错误。故选C。6.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胰岛B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细胞呼吸加强,ATP和ADP的比值上升B.葡萄糖进入细胞后,K+外流受阻而引起Ca2+内流,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C.胰岛B细胞膜内外K+和Ca2+浓度差的建立与维持依赖于协助扩散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抗衡,但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详解】A、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细胞呼吸加强,ATP和ADP的比值上升,A正确;B、葡萄糖进入细胞后,氧化分解产生ATP,ATP升高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而引起Ca2+内流,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B正确。C、胰岛素B细胞膜内外K+和Ca2+存在浓度差,其浓度差的建立和维持主要依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说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抗衡,但据图可知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正确。故选C。7.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将通过特异性免疫清除病毒。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突破第一道免疫防线和第二道免疫防线后,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B.辅助性T细胞能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参加特异性免疫C.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后,病毒可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结合D.同种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将其清除【答案】D【解析】【分析】1、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详解】A、第一道免疫防线和第二道免疫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病毒突破第一道免疫防线和第二道免疫防线后,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即第三道防线,A正确;B、辅助性T细胞能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参加特异性免疫,B正确;C、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后,病毒可与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分泌的的抗体结合,C正确;D、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D错误。故选D。8.感染新冠病毒患者肺功能会受损,在新冠病毒的预防上,mRNA疫苗被寄予厚望。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被注射进入人体后,被人体细胞吞噬,在体内合成抗原蛋白,从而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会逆转录形成DNA,整合到染色体组DNA上,危险性极高B.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蛋白并将其摄取处理传递给T细胞C.疫苗接种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仍发病,说明体内没有发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没有产生抗体D.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抗原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人们常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来制备疫苗,既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又不会导致机体患病。针对新冠病毒,也可以利用其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来制备mRNA疫苗。这种mRNA被注射进入人体后,被人体细胞吞噬,在体内合成抗原蛋白,从而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详解】A、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抗原蛋白,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不会发生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A错误;B、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B错误;C、接种疫苗后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但是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可能新冠病毒发生了变异,导致体内的记忆细胞不能识别变异的病毒而不是体内没有发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没有产生抗体,C错误;D、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抗原蛋白,进而发挥疫苗的作用,D正确。故选D。9.如图所示曲线甲、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A、B、C、D是相对的四个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曲线上CD段说明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B.若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植物茎向光侧的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应大于2mC.根A′侧IAA浓度对应最适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而B′侧IAA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C点对应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较A′侧慢D.若甲、乙分别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幼嫩植物和成熟植物的影响,则乙曲线的顶点应该低于甲曲线的顶点【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详解】A、乙曲线上CD段都体现的是生长素促进生长,A错误;B、向光侧浓度为C点,背光侧浓度大于m且促进效应要大于n,所以在CD之间,即浓度为m到2m之间,B错误;C、根A′侧IAA浓度对应最适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而B′侧IAA浓度高于A′侧,浓度太高抑制了B'侧生长,因此B'侧长得慢,C错误;D、幼嫩植物对生长素要比成熟植物敏感,若甲、乙分别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幼嫩植物和成熟植物的影响,则乙曲线的顶点应该低于甲曲线的顶点,D正确。故选D。10.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2中的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为性别比例;丁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为年龄组成。【详解】A、图1中b为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正确;B、图1中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B正确;C、由分析可知,图2中丁为年龄组成,而图1中a为性别比例,故两者表示的含义相同,C错误;D、由分析可知,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C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初始条件不同B.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几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3、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详解】A、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的起点是没有任何植被,而次生演替的起点是有土壤条件甚至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A正确;B、群落的演替中,不同阶段的优势种不同,且会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改变,如灌木替代草本植物成为新的优势种,乔木替代灌木成为新的优势种等,B正确;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由于裸岩属于从未被植被覆盖过的地表结构,所以应属于初生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阶段有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C正确;D、人类活动会对群落的演替产生巨大影响,会对群落演替的方向、速度起决定性作用,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不同,D错误。故选D。12.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碳循环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甲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C.图乙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CO2D.若使图甲、图乙、图丙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答案】D【解析】【分析】1、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其特点是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2、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分析图可知:(1)图甲中A为生产者,B为无机环境,D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2)图乙中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C、E为消费者;(3)图丙中E为生产者,A为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F、D、B为消费者。【详解】A、在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而其他生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图甲~图丙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A、E,A错误;B、图甲中C为消费者,其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不能循环,B错误;C、图乙中A为生产者,B和D为消费者,E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错误;D、上述三图中均没有涉及化石燃料燃烧过程,若使图甲、图乙、图丙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D正确。故选D。13.如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单位:kJ/(m2·a)]。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12.5kJ/(m2·a)的能量仅包括了生产者的枯枝败叶B.植食性动物呼吸量与其同化量比值高于肉食性动物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各个营养级同化量之和D.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44kJ/(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详解】A、图中12.5kJ/(m2·a)的数值是指生产者传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生产者的枯枝败叶和植食性动物的粪便,A错误;B、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呼吸量和同化量的比值分别是18.8/62.8≈0.3和7.5/12.6≈0.6,植食性动物呼吸量与其同化量比值低于肉食性动物,B错误;C、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是各个营养级同化量之和,C错误;D、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62.818.8=44kJ/(m2·a),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62.8kJ/(m2·a),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2.6kJ/(m2·a),则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6/62.8×100%≈20%,D正确。故选D。14.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果醋、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均会降低B.将白萝卜切成小块或用沸水短时间处理,均能够缩短泡菜腌制时间C.用带盖玻璃瓶进行果酒发酵期间,需根据发酵情况适时拧松瓶盖放气D.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无需对材料和用具消毒【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是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果醋,则是利用了醋酸杆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醋酸的原理;制作泡菜,是利用了乳酸杆菌可以产生乳酸的原理。【详解】A、果酒、果醋、泡菜制作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碳、乳酸、醋酸等,均会使发酵液pH降低,A正确,B、将白萝卜切成小块可以增大与腌制溶液的接触面积,用沸水短时间处理可以破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外界溶液更容易进入细胞,因此均能够缩短泡菜腌制时间,B正确;C、用带盖玻璃瓶进行果酒发酵期间,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需根据发酵情况适时拧松瓶盖放气D、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但材料用具中含有的杂菌仍会污染发酵材料,故需对材料和用具消毒,D错误。故选D。二、多选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全得3分,不全得1分,答错得0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5.奥地利药理学家勒维在蛙心灌流实验中发现:①刺激迷走神经,蛙心活动受到抑制;②此灌流液(刺激迷走神经后的蛙心灌流液)再灌流到另一个去迷走神经支配的蛙心时,第二个蛙心活动受到抑制。推测迷走神经兴奋时会释放化学物质“迷走素”抑制蛙心活动,后把“迷走素”确定为乙酰胆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通过扩散,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属于神经调节B.刺激迷走神经时,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C.乙酰胆碱是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和多巴胺、NO等均需经胞吐作用进入突触间隙D.灌流实验中另一个去迷走神经的蛙心活动可受到抑制说明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被灭活【答案】AB【解析】【分析】迷走神经支配呼吸、消化两个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脏的感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经损伤可引起循环、消化和呼吸系统功能失调。【详解】A、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B、刺激迷走神经时,产生兴奋,兴奋是以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正确;C、乙酰胆碱是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但NO是气体分子,经自由扩散进入突触间隙,C错误;D、灌流实验中另一个去迷走神经的蛙心活动受到抑制,不能说明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被灭活,D错误。故选AB。16.如图表示人体内激素A、B、C、D的部分分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浓度降低时,可能使激素A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与肌糖原分解以补充血糖B.若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寒冷时激素C的分泌量增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C.当血钠含量降低时,激素D释放量增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D.接受刺激后,激素A与激素C的分泌过程分别体现了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答案】AB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途径①是神经体液调节过程,激素A可以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等,途径②中激素B可能是促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可能是促激素,途径③中,激素D可能是抗利尿激素。【详解】A、图中激素A可能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等,血糖浓度降低时,可能使激素A(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补充血糖,但肌糖原不能分解,A错误;B、若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C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C、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当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释放量增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C错误;D、接受刺激后,激素A与激素C的分泌过程分别体现了内分泌腺直接(途径①)或间接(途径②)受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故选ABC。17.如下图所示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识别病菌具有特异性C.物质I和Ⅱ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前者为细胞因子D.细胞C和细胞D内表达的基因种类完全不同【答案】BD【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人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详解】A、图示中的细胞C被激活后可以分化出细胞D,细胞D可以产生物质II,物质II呈现“Y”形。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所以物质II是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图示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可以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所以体现了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B、细胞A能够吞噬病菌,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细胞B,据此推测,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识别病菌没有特异性,B错误;C、在体液免疫中,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会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所以,该图中的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图中显示它可以分泌物质I促进细胞C分化为细胞D。在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当B细胞活化后,就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据此可推测出物质I是细胞因子,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浆细胞,细胞D分泌的物质II是针对该病菌的特异性抗体。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物质Ⅰ和Ⅱ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前者为细胞因子,C正确;D、细胞C和细胞D内表达的基因种类可能相同,例如,它们都会表达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等,D错误。故选BD。18.谢灵运《登池上楼》有这样的描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下列关于池塘中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会受无机环境的影响B.研究池塘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如果该池塘的水体出现严重水华现象,物种的丰富度会有所增加D.池塘岸边柳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应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ABD【解析】【分析】1、由于不同生态系统中所包含无机环境不同,所以不同生态系统中包含的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同。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物种组成、优势种、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生态位、范围和边界等。3、水华现象是由于淡水水域受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爆发式长出许多的蓝藻类生物,导致水体物种大量死亡而减少。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不管是那种结构,都是不同种群呈现出的特点,如垂直结构是呈现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呈现镶嵌分布等。【详解】A、之所以许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有差异,主要就是受无机环境的影响,A正确;、B、研究池塘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正确;C、如果该池塘的水体出现严重水华现象,物种的丰富度会减少,C错误;D、池塘岸边柳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是针对同一物种的描述,不能反应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ABD。【点睛】19.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B.将动植物分别迁至保育机构进行专门护理并不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引进外来物种可暂时增加本地生物多样性,但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人类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小生态足迹,也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答案】BCD【解析】【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错误;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将动植物分别迁至保育机构进行专门护理属于迁地保护,B正确;C、外来物种若能适应环境并且短时间内无天敌,大量繁殖造成生物入侵,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改变生活方式,减小生态足迹可减小人类活动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因而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正确。故选BCD。三、非选择题(5题,共57分,每空1分。)20.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其种类很多,根据作用效果,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们共同参与生命活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神经元b释放存储在________中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Na+通道打开,促进Na+____(内或外)流,引发突触后膜____变化,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2)甲图中,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_________作用。(3)研究发现,在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如果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多巴胺合成、释放。(4)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发现其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由图中黑质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___________。对比甲、乙两图,请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1)①.突触小泡②.内③.电位(2)①.维持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适宜(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②.控制(调控)(3)①.下降②.抑制(4)①.增加②.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③.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小问1详解】脑内神经元b释放的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储在突触小泡中。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时,使Na+通道打开,促进Na+内流,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小问2详解】脑内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适宜(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可见,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控制(调控)作用。【小问3详解】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存在的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导致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抑制多巴胺合成、释放。【小问4详解】依题意并分析甲图可知:正常情况下,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可抑制黑质合成多巴胺,而黑质合成的多巴胺又可抑制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从而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帕金森病患者的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对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增加。对比分析甲、乙图可知:帕金森病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神经元b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而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增加,由此可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21.当人体被银环蛇咬了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甲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之一,其形成原因有多种,但基本上均与胰岛素有关,图乙表示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甲、乙两图回答:(1)图甲中细胞①的功能是__________,物质A的功能是__________。机体通过α银环蛇毒→④→⑤途径产生物质B的特点是__________。(2)图甲中,非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_(填序号)。(3)人们通常将减毒的银环蛇毒注入马体内,一段时间后,提取马的血清,制成抗银环蛇毒的药物。马血清中药物成分是由图甲中___________(填序号)细胞合成的。为了检测提取的血清中是否已含有所需的药物成分,通常用标记的__________对该血清进行检测,该血清中有效的药物成分是在马体内___________(免疫生理过程)产生的。(4)图乙中的某类细胞是由___________(填图甲序号)细胞分裂分化而来。(5)图乙中①②③均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三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病。其中类型__________(填图乙序号)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答案】(1)①.摄取处理呈递抗原②.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③.数量多,速度快(反应快、反应强)(2)①(3)①.⑤②.α银环蛇毒(抗原)③.体液免疫(4)③④(5)①.自身免疫病②.③【解析】【分析】甲图是体液免疫的过程,物质B是抗体,细胞①是APC,②是T淋巴细胞,③是B淋巴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是细胞因子。乙图所示属于自身免疫病。【小问1详解】图甲中细胞①是APC,其功能是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物质A是细胞因子,其功能是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物质B是抗体,机体通过α银环蛇毒→④→⑤途径产生物质B的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反应快、反应强)。【小问2详解】图甲中①是APC,②是T淋巴细胞,③是B淋巴细胞、④是记忆细胞,其中①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作用。【小问3详解】马血清中药物成分是抗体,抗体是由图中细胞⑤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用标记的α-银环蛇毒(抗原)对该血清进行检测血清中是否有特异性抗体。图甲中产生抗体的过程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小问4详解】图乙是自身免疫病,图中的Y1、Y2和Y3是抗体,则图乙中的某类细胞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对应甲图中的细胞⑤,是由③B淋巴细胞和④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来。【小问5详解】图乙中①②③均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三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其中类型①②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而③属于靶细胞受体受损,对胰岛素不敏感,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22.油菜素内酯(BR)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编号123456油菜素内酯浓度/(mg·L-1)00.100.200.300.400.50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cm162038514220(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2)在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BR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_________(选填“赤霉素”“乙烯”或“脱落酸”)。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合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为___________,图示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BR可以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且对_________(运输方向)的作用更显著。实验三:PIN蛋白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研究人员检测BR处理的根部组织中PIN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测定指标组别PIN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相对值)对照组7.3一定浓度BR处理组16.7(4)上述两个实验表明,油菜素内酯作为一种________,会与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息传递过程,从而影响根细胞中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______________和分布,进而影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5)与植物激素素相比,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答案】(1)①.不同浓度的BR②.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2)赤霉素(3)①.色氨酸②.双向③.促进④.尖端向中部(4)①.信息分子②.(油菜素内酯)受体③.PIN蛋白基因的表达④.运输(5)容易合成、原料广泛和效果稳定【解析】【分析】实验一表格:油菜素内酯浓度在00.30mg•L1范围内,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植株的平均株高逐渐升高;油菜素内酯浓度在0.300.50mg•L1范围内,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植株的平均株高逐渐降低,但仍然是促进生长;实验二图:从图中看出,两种实验情况下,都检测到了放射性碳标记的IAA,所以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双向”,而加了BR的两个实验组检测到的IAA(放射性)都多于各自的对照组(空白),可以看出BR促进了生长素的运输。但是乙组中,IAA相对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故BR对尖端向中部的运输过程促进作用更强;实验三表格: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可知,BR处理根部组织后,PIN蛋白基因表达量大大提高。【小问1详解】分析实验一表格内容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BR,因变量是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所选择的芹菜幼苗的生长状况、培养幼苗的各种条件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小问2详解】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一定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溶液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生长,所以与BR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赤霉素;【小问3详解】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因此合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从图中看出,两种实验情况下,都检测到了放射性碳标记的IAA,所以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双向”,而加了BR的两个实验组检测到的IAA(放射性)都多于各自的对照组(空白),可以看出BR促进了生长素的运输。但是乙组中,IAA相对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故BR对尖端向中部的运输过程促进作用更强;【小问4详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BR处理组的PIN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更高,因此上述两个实验表明,油菜素内酯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会与相应的受体(油菜素内酯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息传递过程,从而促进根细胞中PIN蛋白基因的表达,然后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和分布,进而影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小问5详解】与植物激素相比,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和效果稳定等优点,还能节省生产成本等。23.(I)如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中从岸边到中央区域,生物分布也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空间结构,在建造过程中,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属于群落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小型鱼虾类可以作为___________。(2)若该湿地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型鱼虾类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还有一种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使能量有效地被人们利用,其原因除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外,让能量更多地流向______,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保留2位小数),这说明___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的特点。(II)生态学家Grime用三角形模型来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如图1所示),该模型认为植物往往只有竞争能力强、抗生境严峻能力强、抗生境干扰能力强三种对策中的一种。Grime将生境的严峻定义为限制植物干重增长的外部强制因素,如光照、水分不足等,将生境干扰定义为破坏植物生物量的外力因素,如火烧、霜冻等。(4)Grime的三角形模型属于_______________模型,据坐标图推测原点附近的植物的适应性对策为__________能力强。(5)离乡间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生长着茎秆低矮的车前草等植物;依据Grime的三角形模型分析,车前草的______________能力强。(6)我国库布齐沙漠日照强烈,地表温度高且降水蒸发快,结合Grime的三角形模型,在对该沙漠进行生态修复时,应选择种植抗生境严峻能力强的胡杨、沙柳等,在修复过程中,我国还利用太阳能电池板首创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化新型产业模式,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评价这种新型产业模式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7)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了解治理效果。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2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__________个。【答案】23.①.水平②.次生③.消费者24.①.降低②.小型鱼虾类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③.自我调节能力25.①.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②.13.33③.腐食④.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6.①.数学②.竞争27.①.水平②.抗生境干扰28.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9.2.4×108【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