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与哀伤辅导_第1页
危机干预与哀伤辅导_第2页
危机干预与哀伤辅导_第3页
危机干预与哀伤辅导_第4页
危机干预与哀伤辅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机干预

哀伤辅导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陈洁恐怖事件和自然灾害给人们留下的是什么样的伤害?22024/4/249.11后的美国人大约1/5的美国人感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的抑郁和焦虑大约8百万美国人报告自己因为911事件而感到抑郁或焦虑8个月后,纽约的很多学龄儿童做恶梦7%的美国人说他们曾因为911事件去找过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同样多的人因为恐怖袭击而服用处方药物,这比袭击事件发生前要高得多只有1/5的人去看过精神卫生专业人员32024/4/24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社会危机事件不断4突发事件2024/4/24什么是危机?危机指的某种突发事件破坏了个体的生活稳态,造成失衡,而个体原有能力不足以应付突发事件,个体感到痛苦或困惑的短暂时期判断标准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但由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3、当事人或患者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付或应付无效52024/4/24危机的特征及发展阶段危机的特征——突然发生,不可预见;从某种程度来说,危机是正常状态,不可避免的危机属于个人体验,对某人是危机,对他人则未必是危机在短时间内一定有解决的方式采取适当的方式应对将转危机为“转机”,使得个人得到发展,反之,则可能产生退缩或更严重后果危机的发展阶段——1、冲击期:危机不久\当时(不超过4-6周),震惊、恐慌、不知所措2、防御期:否认危机的影响,极力想在短时间恢复平衡,控制事态3、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资源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4、成长期:能力得到发展,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62024/4/24适应理论:应激-脆弱性模式危机事件是一个重大应激源应对方式不足以调节生理、心理、认知方面的健康水平受损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7生理反应心理性痛苦认知偏差2024/4/24焦虑(心理反应)生活事件后果应对方式(躯体反应)社会支持人格特征认知评价压力反应(行为反应)愤怒恐惧悲伤绝望攻击自杀回避失助退化心理危机的系统模型82024/4/24应激反应生理反应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部不适、恶心、腹泻出汗或寒战肌肉抽搐、肌肉酸痛头痛耳朵发闷、“听觉丧失”疲乏月经周期紊乱性欲改变皮疹、过敏、烧灼感认知反应记忆问题定向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与理解困难不能不想灾害事件计算、决策困难92024/4/24心理危机的四种结局一、平安度过危机,掌握危机处理方略

二、度过危机心留创伤,降低社会适应力三、危机不能度过,成为PTSD患者四、难以承受刺激,自伤自毁102024/4/24危机后发展情况调查30%完全恢复40%轻微症状20%持续存在中度症状10%不愈/恶化早期以闯入为主,其后回避突出达到缓解的时间中位数为至少3年1/3病人的PTSD病程超过10年112024/4/24什么是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122024/4/24危机干预的目标和工作模式最低目标是在心理上帮助病人解决危机,使其功能水平至少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最高目标是提高病人的心理平衡能力,使其高于危机前的平衡状态”(Aguilera和Messick)危机干预的工作模式:

贝尔今:*平衡模式:重新获得平衡

*认知模式: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控制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结合所有的资

源(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选择

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

*折衷模式:系统的、整合的132024/4/24焦虑(心理反应)生活事件后果应对方式(躯体反应)社会支持人格特征认知评价压力反应(行为反应)愤怒恐惧悲伤绝望攻击自杀回避失助退化心理危机的系统模型142024/4/24危机干预的六步模式危机评估确保安全提供支持替代措施制订计划有效承诺152024/4/241、临床表现的评估*情绪方面:如紧张、焦虑、恐惧、悲伤等*认知方面:过度注意悲伤,记忆力、识别能力下降等*行为方面:社会功能下降,退缩、悲观失望等*躯体方面:食欲不振、心悸、头痛、失眠等2、可变通的应付机制、支持系统和其他资源的评估16危机评估2024/4/243、危机水平的评估

一:评定求助者是否存在生命危险二:评定危机者是否已丧失了原有的社会角色能力4、危机评估的注意事项

*危机评估与危机干预是紧密相关的*危机评估要求尽快完成*评估的关键是明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是作人格分析*强调“此时此地”*建立在双方良好关系基础上,双方相互尊重和理解*考虑到有关的生活方式、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危机评估172024/4/24第一层次:压力表现

第二层次: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第三层次:人格压力系统评估层次与方法压力反应认知评价应对方式(躯体反应)(心理反应)人格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行为反应)晤谈

调查量表测验实验182024/4/24心理教育心理指导心理治疗对症处理压力系统论指导下的干预层次心身反应认知评价应对方式(躯体反应)(心理反应)人格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行为反应)192024/4/24危机中的沟通技巧聆听:积极、坦诚,让当事人说出问题接纳:无条件关注、不批评不评价同理心:理解当事人的感受与决定鼓励当事人挑战自己:尝试寻找替代信息分享:提供信息及潜在选择选择与承诺:承诺与拒绝的平衡帮助当事人实现局部目标:看到希望资源动员:团队的力量激励:当事人与咨询师总结——危机顺利解决202024/4/24沟通中的难点开放性提问不猜测焦点化问题有礼貌地拒绝选择替代方法谈论自杀问题212024/4/24青少年自杀问题概况全球性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年轻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有明显上升趋势全球范围内5—14岁人群的年自杀率:女性0.5/10万,男性0.9/10万15—24岁人群的年自杀率:女性12.0/10万,男性14.2/10万

(PelkonenM,2003)222024/4/24国内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发生率232024/4/24不同年级青少年的自杀意念情况(百分比)年级自杀意念认真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小五年级18.169.804.870.86初预年级19.7712.794.622.5初一23.6915.676.051.13初二23.4415.045.381.35高一31.8820.827.771.55高二37.9321.558.45.88242024/4/24青少年自杀方式252024/4/24青少年自杀原因分析自身因素意志力薄弱情绪抑郁消极的自我意识肤浅的生命观环境因素过高期望、压力过大、缺少家庭温暖、人际关系紧张262024/4/24青少年自杀预防策略提高心理承受力加强热爱生命的教育优化社会环境,减少社会应激事件对青少年自杀预警对青少年高危群体的重点预防低调报道青少年自杀事件272024/4/24自杀类危机干预当事人有自杀意念的预兆自杀危险的评估自杀干预六步模式4P模式——Pain:痛苦程度Plan:计划Previoushistory:既往史Pluses:特殊情况282024/4/24自杀危险度评估4W提问——WhenWhereWhatHow有无自杀计划?有无特殊准备?是否谈论过自杀计划?谈论计划时的表情、语调和语气…既往是否有过自杀意图?是否已经开始最后的准备?292024/4/24想一想危机干预过程中什么时候要进行哀伤辅导?为什么要进行哀伤辅导?哪些人需要哀伤辅导?哀伤辅导的目标是什么?302024/4/24哀伤(GRIEF)

哀伤指一个人遭遇失落或被夺去心爱的人或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悲哀、愤怒和罪恶感的感觉更正确地说,丧失导致伤恸,但丧失具有个体差异性,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表现出悲伤2024/4/2431丧失及其类型人所经历的各种丧失概括为既简单又全面的三类成长性丧失源于生命规律和人在生活中作出的选择取舍创伤性丧失源于生命中一些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的事件预期性丧失源于人的预期,并没有真正发生,也不一定真正出现2024/4/2432丧失及其类型不同类型的丧失通常都意味着:失去亲近的人,可能是死亡或者是离开身体的损害、财产的损失、社会联结的破坏失去未来的各种可能性等亲近的人死亡,可以说最重要的丧失

三种类型的丧失可能会联系在一起大规模灾害带来的丧失是全方位的2024/4/2433什么时候开始哀伤辅导?大多在葬礼后一周开始第一天是太快而不适宜的并没有任何规定什么地点进行哀伤辅导?正式的工作场合并非必要,不一定在办公室里举行非正式场合,如花园等,家庭是最佳情景场合谁需要接受哀伤辅导?一,遭遇失丧的个人二,自觉有需要的个案三,预防模式:针对高危人群①在危机期间,生者很缺乏支持性社会网络②社会支持并非不足,但死亡情境极端创痛③与死者有极端冲突的婚姻关系,极创伤的死亡情境,以及未被满足的需要④生活中同时出现其他生活危机哀伤辅导的意义精神科门诊处的统计数据:10-15%的门诊病人认为自己有未解决的哀伤大多数丧亲者在头一年内都有忧郁症状,许多人其头痛、心悸、颤抖及各种胃肠疾病的症状会加重有的丧偶者会复制疾病男性丧偶者死亡率显著比婚姻中男性高哀伤辅导的目标确认和理解丧失的真实性表达、调整和控制悲伤应对由于丧失所带来的环境和社会性改变转移与丧失客体的心理连接修复内部和社会环境中的自我2024/4/2437哀伤辅导的基本原理依附理论(英国精神医生约翰鲍比)人在早期生命发展中需要安全与保障,于是便对少数特定的个人发展出依附关系,并延续一生由于依附行为是为了维持情感联结,因此任何危及这种联结的情境对会产生特定的反应。丧失的潜在危机愈大,反应就俞强烈,变化也就愈多哀伤的时间模式死亡回避阶段葬礼面对阶段混乱,经历痛苦重组,恢复可能需要其他的支持恢复至正常通常是很快的2024/4/2439哀伤辅导的过程(WORDEN的四个哀伤过程)

1.接受丧失丧失已经发生接受丧失意义,不扭曲接受丧失不可逆转

2.经历哀痛哀痛是必须的哀痛是正常接触、感受哀痛

3.重新适应适应生活中的缺少新的正面自我形象/意识生活观、信念调适4.投注于新关系爱的保留社会系统生涯任务希望在明天哀伤辅导的任务帮助当事人界定并表达情感帮助当事人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下活下去将感情从逝者身上转移(爱、安全)允许时间去哀伤阐明正常的哀伤行为持续的支持检查防卫和适应方式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哀伤辅导结果评估主观经验行为改变症状减轻正常的悲伤反应林德门的急性悲伤症状报告指出,正常的悲伤现象包括某种型式的身心症状或生理不适;逝者影像云扰脑海不去;对逝者或者死亡发生当时情境感到愧疚;敌意反应;失去遭遇失落前的生活功能;发展出逝者曾有的行为特质不正常的哀伤反应(1)1、谈到逝者就感到无可抑制的强烈及鲜明的悲伤2、看似无关之小事引发强烈的悲伤反应3、会谈出现失落的主题4、不原意搬动遗物5、检查病史时,发现病人会产生类似逝者曾有的生理病症6、亲人死亡,生活有重大改变不正常的悲伤反应(2)7、长期的忧郁,特别是持续的愧疚感及低落的自我价值8、有模仿逝者的行动9、自毁的行动10、每年于固定的某段时间内有巨大的悲伤11、对疾病及死亡的恐怖12、了解死亡的过程——拉萨(Lazare,1979)哀伤辅导技巧:同感同感是咨询师愿意放下个人主观的参照标准,常识设身处地的从当事人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并感受由此而生的感受林孟平(1993)有效同感的作用让当事人感到被尊重让当事人感到被了解和接纳让当事人有足够安全感进行更深入的自我探讨澄清辅导员对当事人的了解是否准确为进一步介入奠定基础2024/4/2446同感技巧:积极聆听面向当事人(正向或稍侧)开放的姿态(避免交叉双手或双脚)身体向当事人方向前倾眼神接触放松----Egan(1994)2024/4/2447同感的表达“你感到……(当事人的感受和感受的强度)”,因为……(当事人的思想/经验/行为)”e.g.“你感到非常内疚,因为你认为你没有能力去拯救你的太太。”表达负面情绪的形容词无奈、无助、遗憾内疚、惭愧、后悔痛苦、伤心、无望六神无主、手足无措恐慌、彷徨、可怕担心、忧虑、恐惧紧张、愤怒、不满麻木、心死、绝望孤单、寂寞、悲观疼痛、沮丧、疏离2024/4/2448同感表达的原则(EGAN,1994)不要草率回应,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回应要简短,避免长篇大论避免完全不作回应或持久的缄默避免在当事人正在表达感受时问一些资料性的问题避免说教和提出时机未成熟的忠告在准确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感受后才作出回应避免机械化或鹦鹉式地重复当事人的说话避免混淆同情、同意和同感2024/4/2449哀伤辅导中的DOS和DON’TS(1)DoDon’t坦白承认:“我也不知道该对你说些什么。”多听,少说话,多用非语言的回应(特别是丧亲初期)说:“要振作些”、“你会克服到的”、“节哀顺便”等说:“虽然我不能完全了解你的感受,但我似乎听到你觉得…(生者的感受),因为…(生者的经验/思想/行为)”说:“我很了解你的感受。”多以开放式的语句询问生者对亲人逝世的感受,积极聆听并作出同感回应说:“你应该感到安慰,因为他已不用再受苦不了。”“你应该感到难过,因为你俩曾如此的亲密。”不忌讳用“死”字谈及逝者的亡故,有助于刚丧亲者增加失落的真实感,并鼓励更多对死者的公开谈论以太多其它字眼代替“死”字2024/4/2450哀伤辅导中的DOS和DON’TS(2)DoDon’t邀请生者停留在感受的层面,进行探讨和分享,并表示理解生者对逝者那种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面对“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可让生者知道将来有一天他可能会为逝者的死找出属于自己的答案,有时“无回答”也是一个答案,甚至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